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范晔之死(随笔)

编辑推荐 【绿野】范晔之死(随笔)


作者:清风斋主 布衣,40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3发表时间:2019-06-23 08:56:30

范晔,南朝杰出史学家,是和司马迁、班固同列的人物,因写下《后汉书》这样的历史巨著,而名垂青史。然其参与更立彭城王刘义康的弑君之谋,事败被诛,颇为后世所讥。
   范晔字蔚宗,河南顺阳人,出身于东晋门阀世家。父名范泰,为晋车骑将军。范晔为其母如厕所产,额头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名。因为庶出,范晔在家中地位较低,小时即过继给堂伯范弘。
   范晔从小好学,博涉经史,善作文、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琵琶。刘裕称帝后征招入仕,后文帝刘义隆赏其才华,委以扬州长史的重任,辅助次子扬州刺史始兴王浚。其时浚尚年幼,州事一切,悉委范晔。后擢迁至左卫将军,兼太子詹事,与右卫将军沈演之分掌禁旅,同参机密。
   范晔职居要位,更应忠心侍主,谨慎处事,以期护己保身,庇佑家族。然而范晔操守不稳,交游不慎,遇上“丧门星”——散骑员外侍郎孔熙先。孔熙先的父亲叫孔默之,为广州刺史时因贪赃获罪下狱,被彭城王刘义康所救而赦免。后来刘义康因权重被文帝猜忌,黜为江州刺史。孔熙先感义康救父之恩,密怀报效,立下更立彭城王的阴谋。
   孔熙先要图谋大事,孤掌难鸣,必然要拉拢朝中大员。他目光一扫,看中了范晔这个自命不凡的左卫将军,——范晔自谓才未尽用,乃至心有怨望,容易搞定。然范晔恃才傲物,一向看不起孔熙先这个散骑侍郎。孔熙先便厚礼交结范晔的外甥谢综,“曲线行动”,谢综为太子中书舍人,与范晔同朝为官,自然引荐孔熙先。孔熙先也是博学之人,在范晔面前谈古说今,极力表现,更重要的是,范晔喜欢摴蒲(古代的赌博游戏),孔熙先便凭借其父在广州为官积聚的财富,大肆输钱给他,——孔氏大概是后世赌博行贿的祖师爷。范晔赏其才学,又贪其钱财,日复一日,遂视为“莫逆”。
   孔熙先屡次以言语试探,说:“彭城王英明聪慧,神人所归。现远徙僻壤,兆民共愤。熙先受先君遗命,愿为彭城王效死图恩,如果顺天应人,密结英豪,里应外合,诛异己,奉明主,号令天下,谁敢不从?”范晔惊愕之余,不为所动。孔熙先又说:“公没有看到刘领军的事吗?(指刘湛,不久前被文帝所诛。)挟权千日,碎首一朝。万一祸及,悔之晚矣。不如乘势建功,转危为安,岂不善哉!”范晔沉吟不决。孔熙先虽然是个失败者,就说辩而言,他绝对是一流的。他继续说道:“公累世通显,然不得联姻帝家。人以犬豕相待,而公尚欲为之死!”这句话激起了范晔的怨恨。原来,由于范晔“素无行检,少负瑕衅”,文帝对其品行有所不满,不与范晔联姻,范晔引为耻辱。就这样,说辩家孔熙先击中了范晔的要害,成功拉其入伙。
   范晔策反,谢综自不在话下,他们还拉拢了其他多人,其中有中护军徐湛之,是刘义康的亲党。在联络行动中,重要的来往文书都出自范晔之手。
   某日,衡阳王义季等出镇外州,文帝设宴武帐岗,亲往送行。孔熙先他们决定此日行动,由范晔执行弑君任务。然而,范晔毕竟文人,到了指定时刻,居然心生怯意,始终未敢动手。徐湛之是个精明人,一看情势不对,立即转向,告发弑君阴谋!孔熙先谋反集团遂遭覆灭,范晔弃首市曹,年仅四十八岁。
   范晔以绝世才学,弑君谋反,招致杀身灭门之祸,让人扼腕叹息之余,不免恨其愚蠢。范晔有才,然无功业可乘,官至太子詹事,位非不隆,宋文帝实待其不薄。且其自身行为佻达,广置伎妾,一向为士林所鄙。礼部尚书何尚之曾参谏文帝道:“范晔志趣异常,不应赋予如此重任。不如外放广州刺史,免生事端。”文帝没有采纳,可见他对范晔还是信任的。实际上宋文帝绝非一位庸主,在位时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生产、文化得到发展繁荣,社会稳定,开创了东晋和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一个时代,史称“元嘉之治”,他也是南朝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宋文帝对彭城王刘义康,早已有了戒心,不久前诛杀的刘湛和刘斌就是刘义康的得力干将。
   范晔所要拥立的彭城王刘义康,也不见得能对范晔“慧眼识珠”。早年彭城王擅权时,其母彭城太妃薨,范晔作为其部属参加葬礼,夜晚与人酣饮,还开窗听挽歌作乐。刘义康闻知大怒,贬范晔为宣称太守。范晔贬职后,郁郁不得志,遂安心著述,《后汉书》就是这个时候写成的。从这点上,范晔倒是要“感恩”刘义康的。
   所以,实在看不出范晔有什么造反的理由,也许范晔临阵退缩是这个原因吧。至于“不得与帝家姻娶”之事,更于谋反风马牛不相及,假若不得联姻就要刀戈相向,那这个世界将永无宁日。这只能说明范晔貌似清高,骨子里却是满满的虚荣心:范晔善弹琵琶,宋文帝屡次暗示要听范晔弹琵琶,范晔却装聋作哑,不愿奉承。一次,在文帝的明令要求下才勉强弹奏,一曲罢,即起身,不愿弹第二曲。
   退一步说,即使谋反成功,封公赐爵,也未必能保长久富贵。范晔应该不会忘记,他想杀的宋文帝,是如何对待拥立他的功臣的,——就在几年前,协助宋武帝刘裕成就帝业的四位功臣徐羡之、谢晦、傅亮和檀道济,废少帝营阳王刘义符,迎立刘义隆,然而不到两年,这四人就先后被自己所拥立的主子诛杀!——所谓鸟尽弓藏,功臣也不是好当的。徐羡之等四人,都是当世雄杰,论功业、谋略和将才,范晔都难望其项背。
   《董宣传》和《严光传》是《后汉书》中的名篇,范晔能为他俩立传,“强项令”董宣和“山高水长”的严子陵由此流芳千古,然而范晔自己,却被人轻易用钱财引诱,为所谓的“与帝家联姻”这样的虚荣所激将,结果招致灭门惨祸,让人嘘嘘不已!
   临刑之际,看看范晔的表现,会使我们对这位才子的个性有更深的了解。
   押赴刑场时,范晔是首犯,走在前面,他的四个儿子,以及谢综、孔熙先等人随后,一路还有说笑,颇有慷慨赴死的气概。范晔母亲与妻子前来探视,一边哭、一边骂。妻子抚摸她的儿子,回骂范晔“你不为我着想,不感天子恩义,死了固然不足惜,为什么要连累子孙啊!”范晔生母哭道:“主上待你这么好,你却一点也不感恩,又不想想我这个老人!今日怎样?”乃用手不停地击打范晔的额头,范晔毫无愧色。及至妹妹和伎妾来别,范晔始嚎啕大哭。查抄范晔家产发现,乐器珍玩,伎妾的服饰珠宝,不可胜数,而范晔生母住处敝陋,四壁萧然,只有厨间有些柴草,侄子没有冬被,叔父穿着单布衣。
   太史公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观范晔之死,有鸿毛之感。
  
  
  

共 25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语言简洁凝练,逻辑缜密清晰,描述客观细腻,主题明确集中。范晔以绝世才学,弑君谋反,招致杀身灭门之祸,让人扼腕叹息之余,不免恨其愚蠢。范晔有才,然无功业可乘,官至太子詹事,位非不隆,宋文帝实待其不薄。且其自身行为佻达,广置伎妾,一向为士林所鄙。礼部尚书何尚之曾参谏文帝道:“范晔志趣异常,不应赋予如此重任。不如外放广州刺史,免生事端。”文帝没有采纳,可见他对范晔还是信任的。查抄范晔家产发现,乐器珍玩,伎妾的服饰珠宝,不可胜数,而范晔生母住处敝陋,四壁萧然,只有厨间有些柴草,侄子没有冬被,叔父穿着单布衣。作者通过描述历史人物范晔的生平事迹,阐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活一生,以德为贵;德不配位,终难长久。推荐发表,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绿野文学社团,祝福创作愉快,佳作连连。【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斋主        2019-06-23 12:11:32
  感谢林科老师辛勤编发,问好老师,祝创作丰收!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