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轻舞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轻舞】冶城春秋(散文)

编辑推荐 【轻舞】冶城春秋(散文)


作者:海上稼轩 布衣,284.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74发表时间:2019-06-24 10:40:01

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小时候我每年夏天都要去马鞍山爷爷家过暑假,每次乘火车都要在南京换车。后来知道“换车”并不一定要马上就上另一辆车,而是允许中间有一段时间,上海的马鞍山车票有效期为72小时。于是,我就利用车票的有效期在南京游玩,每次可以玩一两个景点。几年下来,几乎把南京城玩了个遍。以后的几十年,我去南京从不考虑专门去哪里游玩。
   前些日子,我又去南京。因为开会要多住几天,所以就想找几个景点再去看看。在推荐旅游点目录上看到一个陌生的名字——朝天宫。
   朝天宫所在的地方古代叫冶山。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前528~前473)在这里建造城墙,并设置冶铸作坊制造兵器,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冶铸作坊,并聚集了一定的固定人口,从而形成了原始城邑,城墙合围的城市叫冶城。之后历经沧桑,或为寺院、或为道观、或为学宫。明朝时期,朝天宫是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礼仪的场所,以及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朝见天子礼仪的地方。朝天宫的名字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由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下诏御赐。清同治年间,在原址上改建,从宋元明代的道教建筑变成了儒家的文庙和江宁府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辟为南京首都高等法院。1978年挂牌为南京市博物馆。
   朝天宫外围部分是免费的,包括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等,收费的入口在大成门。因我年过六旬,可以买半票,我用10元购得一张门票,开始了单人参观活动。
   朝天宫是江南地区现存的古代建筑群中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而保存得最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
   看古建筑并不仅仅是扫视,欣赏造型,而是要在其中听到故事,读到历史。现在朝天宫的布局形成于清朝。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同治四年(1865),将江宁府学移于此地,进行重建,形成东、中、西三大建筑群格局。中路为江宁府文庙;东侧是江宁府学,包括学署、名贤祠、乡宦祠等;西侧为卞公祠、卡壶墓。
   位于居中位置的文庙为琉璃瓦屋面,整座建筑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丹墙黄瓦,金碧辉煌,基本上保留了古代文庙和府学的形制。作为文庙,讲究中轴对称。中轴线的最南端为万仞宫墙,由南向北依次有: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等。
   朝天宫的最南面的大门外是一条自东向西的人工运河,古名“运渎”,由东吴大帝孙权(182~252)命人开凿。河畔北侧矗立着一堵高大的照壁,正南面有“万仞宫墙”四个砖刻楷书大字。“万仞官墙”是古代文庙建筑的特殊标志性建筑,出典于《论语•子张篇》“子贡贤于夫子”一文,用来形容孔子的儒家学说高深莫测。
   绕过照壁来到官内,首先看到的是半月形泮池。古称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后世振兴学校,都在学宫前设有泮池,以至形成典制。泮池周以石栏,有涵洞与古运渎河道相通。泮池的北面广场上,东、西两侧的宫墙各建有一座牌坊,三间拱门,上有砖额,东刻“德配天地”,西刻“道贯古今”。东西两坊外原设有下马碑,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崇。
   穿过广场,步上石阶,迎面看到的是棂星门。棂星门为文庙的南门,用“棂星”来命名文庙的第一道正门,寓意这里是读书人进出的门第,也象征着孔子思想影响了天下读书人。
   进入棂星门后,迎面是一尊青铜孔子行教像。塑像后面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道门——大成门。这座建筑是在明代朝天宫三清殿基础上改建而成。“大成”典出《孟子》句“孔子之谓集大成”,寓意孔子的学说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分设左、中、右三门,中门专供祭祀官员出入,左右侧门供随祭人员出入,一般人员只能走戟门两端的掖门(东侧称金声门,西侧称玉振门)。棂星门内两边建筑东庑为文史斋、司神库,西庑为武官斋、司牲亭等,是当时文武官吏准备祭孔的房间以及储备祭品的地方。
   过大成门朝北就是朝天宫的第二进院落,左右各有配殿一座,东配殿旁原有《重修江宁府学碑记》。大成门后的广场能容纳千人,是明清习仪、祭孔的场所。这里都有仿古朝拜礼仪表演,再现古代朝拜礼仪的宏大场面。在广场上,有两个女孩,穿着汉服,拿着手机拍照,看上去很应景,其实搔首弄姿与文庙的气场有冲突。
   大成殿后为崇圣殿,是祭孔子祖先的地方,殿内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的牌位。
   崇圣殿的后面是一个园子,很像是大家宅院的后花园。园中有有一池一山,山上有一亭,名叫“敬一”。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专一敬业之意。站在“敬一亭”,凭栏远眺,南京城东、北、西三面景色,一览无余。我看看这座山不过几米高,但是处在平地之上就显出其“高”来了。
   敬一亭东侧,有飞云阁、飞霞阁和乾隆御碑亭,其间绕以低矮的镂空花墙,是一座典雅古朴的园林庭院建筑,这一组建筑自成体系,有着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乾隆皇帝(1711~1799)对朝天宫情有独钟,六下江南曾五次到此,每次都题诗一首,镌刻在同一块石碑上,以叙事抒怀,后人将此碑建亭加以保护。
   朝天宫不光是明清建筑的集大成,更是一个博物馆,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展览。
   我去的那天有朝天宫历史展、南京城市展、宋明服饰展、宁镇扬考古展等。
   既然来了,时间有充裕,当然要好好看看了。
   从朝天宫出来,打算到莫愁湖路坐公交车,走到莫愁湖路时看到朝天宫的西墙外,莫愁湖路边有一个人物雕塑,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卞壸像。
   卞壸墓碣在朝天宫西门外,西侧有一亭子“卞壸井亭”,井栏隐约可见忠孝泉。走入卞壸墓牌坊:御赐全节坊,墓道尽头是“卞壸父子墓碑”亭。亭中一块高大残破的石碑,字迹模糊,道光甲午春所立:晋父子忠孝卞公之墓。卞壸(281~318)是东晋名臣,平定“苏俊之乱”时,与二子阵亡,葬于冶城。卞壸父子忠心报国,历朝历代对卞壸墓均增加修葺,因卞壸祠的兴建早于朝天宫,故民间有“先有卞公祠,再有朝天宫”之说。
   参观朝天宫时,我力求以一个旅人的身份,穿越时空,从春秋的冶炼工场一路跋涉到今天的南京博物馆。无奈文字介绍和图画缺乏生气,使我很难浸入。作为博物馆,这样的布置和风格完全是正道。但是为什么提不起人们的兴趣,除了现在的人们更关心现实的利益而冷漠历史的积淀,更有学究式的讲述让人望而却步。
   我和小女编著的《人名的应用》也是因为以学者口气把人名的应用讲得面面俱到,而使得朋友们在拿到我们的签名赠书的狂喜之后,不免因为这本书不是畅销书而略感失望。
   博物馆也是一样,人们冲着滋补文化而来,而后又假装斯文地看着完全提不起精神的图文,回到家里还不敢说参观博物馆没有收获。
   最近我们又有一本学术类的工具书准备出版,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将此类书籍列入资费出版。博物馆展示和传播专业知识,无论有没有人前来参观,其工作人员都不会饿死,因为政府有拨款。专家学者要出版非计划类专著却要自己掏钱,他们也在研究学术,并且还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最后在传播知识时还要花钱去买书号,打点印刷厂的工作人员。不知道这种体制会不会把做学问的和想做学问的人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消耗殆尽。
   我们不能故步于五千年的文明而忽略了创造现代文明。
  

共 28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古建筑并不仅仅是扫视,欣赏造型,而是要在其中听到故事,读到历史。--作者说,这是参观游览的要诣。呜呜咽咽的人头攒动我只当附庸风雅或者就是凑热闹。古称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作者说,这很长知识。作者又语重心长地说:参观朝天宫时,我力求以一个旅人的身份,穿越时空,从春秋的冶炼工场一路跋涉到今天的南京博物馆。无奈文字介绍和图画缺乏生气,使我很难浸入。作为博物馆,这样的布置和风格完全是正道。但是为什么提不起人们的兴趣,除了现在的人们更关心现实的利益而冷漠历史的积淀,更有学究式的讲述让人望而却步。--这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了,所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什么门庭冷落,门可罗雀?不是人们轻视历史,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有趣味而有收获的穿越与浸入。经验之谈,有感而发,文章有了深刻的定义。【轻舞编辑:健唔】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陵倦客        2019-06-27 22:06:43
  这篇游记散文在哪个诗群里读到过,挺细致有据。
方向既定,蠕行也能到达终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