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一段抹不去的伤痛(散文)

精品 【丹枫】一段抹不去的伤痛(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3581.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48发表时间:2019-06-25 13:42:10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回农村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多。
   老家环境面貌的不断改善,农民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老人们各种福利待遇的充分保障,让我一次次地感叹:今天的农村,是中国几千年来最政通人和、景色秀美的农村;今天的农民,是中国几千年来最幸福、最有追求的农民。
   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至今记忆犹新;农民的日起而作、日落而息,求老天保佑、向土地讨生活的艰难岁月,我亲身经历。我曾在低矮潮湿的土坯房里挨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天;我曾在泥泞的道路上拉着架子车艰难地行走;我曾在生产队的劳动工地挥汗如雨;我曾抡起䦆头没日没夜地在自家地里拼命挖刨,为的是把祖祖辈辈的贫穷连根铲除;我曾为盖几间属于自己的砖瓦房而跟在父亲的身后辛勤劳作,一点点积攒财富;我曾为了一分钱的利益敢和同根同祖的长辈挣得面红耳赤;我曾在人穷志短的艰苦岁月失去过所有的礼义廉耻;我曾在苦苦挣扎的绝望中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机会离开这最贫穷的农村……
   我的目的达到了,跳出了农门,离开了我认为永远也不可能摘掉贫穷帽子的农村。我也确实过上了比农村不止优越多少倍的城市生活。我在乡亲的羡慕中一次次炫耀,在乡亲的艰苦劳作中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但,我并没有忘记农村,忘记和我一起生活过的父老乡亲。虽然,我不经常回家,但村里发生的一切却时不时地传到耳边,让我的心永远和家乡一起跳动。尤其是两个不可思议的悲剧发生,深深地刺痛了我,也刺痛了每一个村民的心,成了至今仍无法抹去的一段伤痛……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后期,农村的改革正处在异常艰难的时刻。一方面,粮食价格偏低,一年的收入还不够支出的成本;另一方面,物价上涨,不但农药、化肥等农用品直线飙升,就连最普通的日用品也是几天一个价的上涨,要不是农民吃菜吃粮出自地里,不需要花钱,否则,还真到了捉襟见肘的境地。最要命的是谁都不敢有病,更不敢有大病,村里的两个悲剧发生,就出自两人的一场大病。
   劳娃哥,一个比我大二十岁的同族大哥,一个身材高大、争胜好强的谦谦君子,一个一生吃过苦、受过罪、命运多舛、几乎没享过一天福的苦命人。在他近四十岁的时候,唯一的儿子不幸夭折,饱尝了中年丧子的巨大悲痛,好长一段时间处在无法解脱的绝望之中,好在上天庇佑,三年后,又喜得一子,才给了他重新生活的信心,也让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为家庭、为儿子创造财富的繁重体力劳动中。他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在土地上摸爬滚打,就是为了让庄稼长得好一点,收成多一点;他四处打工,干最累的活,挣最苦的钱,为儿子积攒一分一毛;他省吃俭用,用从牙缝里抠出的钱给儿子翻盖新房。然而,就在他即将把孩子养大成人,准备做更多的事,给家里创造更多财富的时候,生活的重担压垮了他。他得了胃癌,住进了医院,用拼命挣来的血汗钱开始挽救他的生命。
   他又一次陷入了痛苦的绝望之中。
   几个月后,他坚决出院了。他舍不得他的血汗钱,不想让未成年的儿子负债累累,不想让和他同样苦命的妻子愁苦的生活。他一边叫来了同村的几个木匠,用最廉价的木材打制寿棺,一边用最传统的中药艰难维持;他有说有笑,泰然自若,完全不像一个病人;他依然在地里干活,像一盏油灯,燃烧最后的光亮,直到寿棺做好,令他满意;直到病魔折磨得他不能再下地干活。他才笑着和村人说话,悄悄准备着自己的后事,悄悄和这个世界告别。
   第二天清晨,当妻子发现他不在身边的时候,赶忙到处寻找,结果在做好的寿棺里,他静静地躺着,早已没有了呼吸,身上穿着崭新的寿衣,旁边放着装有剧毒老鼠药的纸包。
   他用一种最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古老悠久的村庄,也是一个诗书礼仪的村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虽然没有出过大官重臣,但文人墨客还是不少,族谱香房颇有名声:忠信、孝道、礼、义、廉、耻一直是我们村庄每一个子孙必须遵守的做人准则。而劳娃哥的死,无疑给我们村蒙上了一层阴影,让每一个人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自尊。
   无独有偶,两年后的一个冬季,同样的悲剧又一次在村子发生。
   俊英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一个被病痛折磨得整天呻吟不止的老人,一个对生活最终绝望的老人,为了摆脱痛苦,也用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没有患不治之症,也没有住院治疗;他儿孙满堂、衣食无忧。也许看看医生、吃几服中药,或打几天吊瓶,吃点营养品,就完全可以康复。可他没有,他知道儿女们都很忙碌,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油枯灯灭的最后时刻,任何看病的费用都是一种没有必要的浪费,他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对儿女最大的负担。于是他选择了离开,把昔日叱咤风云的队长形象永远封存。
   我们村究竟是怎么了?求生是人的本能,即使在一个人生命的最后时刻,谁不渴望生的曙光照耀。
   可这两位长者,在病痛折磨的时候,在昂贵的治疗费困扰着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死。
   难道怕穷就怕到了如此不要生命的地步?穷真如洪水猛兽般瞬间可以剥夺人的生命?
   当我听到母亲详细叙述这两件事的时候,我真的震惊了,我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也无颜讲给同事们去听。我只能默默祈祷,祈祷我们村子的村民早点好起来、富起来,早日摆脱这可怕的贫穷;我也只能在每次回家后,看到谁或卧床不起、或有病住院、或家遇红白喜事,便主动看望,表达我的心意,送去我的温暖。
   时间如流水一般,静静地从我们身边走过。改革的洪流也在不断的波及着农村,整个社会都在发展,农村也在政策不断完善的探索中艰难前行。先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刺激,给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种植粮食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绿化树苗、瓜果蔬菜等等经济作物纷纷走进了田间地头。尽管是摸索,是撞运,但一年的收入,远高于种植粮食,尤其是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猕猴桃栽植已经成为我们村方圆百十里的实验基地,而且经过几年的实际检验,这种水果很适宜关中南段的水质土壤,几乎整个盆地成了猕猴桃的世界,家家不闲,人人忙碌,相互指导,共创效益。同时,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开始是几个人出去探路,等找到了活,扎下了根,再回来叫人,不出三年,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有了自己的外面世界,而且大部分是拖儿带女,常年定居;家里的地留给了老人,城里家里共创收,人人奔走致富路;更可喜的是农村免除了农业税,老年人有了养老金。
   农民翻身了,农村变化了,泥土路变成了水泥硬面路,土坯房换成了砖瓦房,架子车换成了拖拉机,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水渠通到了地头,开关由自己控制,防虫不用人喷,全由机器喷雾,做饭不用柴禾,不是用电就是煤气,特别是农村的医疗合作,更解决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只要住院,可根据病情大小,就可报销高达百分之六七十医药费。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事,现在全变成了现实。
   这是亘古未有的好政策,千年不遇的好政府。
   更令人振奋的是,当历史的车轮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梦想的时候,党的富民政策再一次惠及到了农村:到2020年,全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现在,当我一次次回到家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新农村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村子统一规划,房子统一标准,门前花树成荫,街道整洁干净,村村通上了天然气,家家新盖了洗澡间,文化广场如亮丽的名片,健身器材似耀眼的明珠。闲来之余,女人们可以在广场上跳舞唱歌,男人们可以在广场上打球健身,而村里的老年活动场所,不但是老人们谈天说地的乐园,也是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家园,只要你提前报饭,就如同回到家里一样吃上可口的饭菜。与此同时,只要谁家发生了变故,遇到了艰难,政府的困难慰问资金就会及时送到手里。以前家家都穷,谁见了贫困资金都积极申请,谁都想凭借关系拿到这份救命钱。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大部分人的日子都好过了,这份钱该给谁大伙心里都很清楚,从不为此争吵,公平公正救济;以前脏乱差是农村的难题,垃圾乱堆乱放,脏水四处横流,只要有点空地,堆放的不是柴禾,就是土堆,现在你走进村子,看不见任何垃圾,取而代之的是每隔50米都有统一的垃圾箱,柴禾有柴禾的堆放处,脏水有统一的下水道,人人自觉维护,个个懂得卫生,到处是一派景色秀美、干净整洁的新农村景象。每一次回村,我都啧啧称叹,心生诸多感想。
   这就是那个贫穷了几千年的村庄,这就是那个我想方设法离开了的村庄,这就是那个发生过让人难以启齿的悲剧的村庄。
   如果我的祖辈们能活到现在,看到如今的村子有着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会作何感想?他们一定会保佑村里的每一个后生,好好珍惜今天的日子,好好拥护今天的政府和这个伟大的党;如果当年的我没有离开村庄,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看到今天的农村景象,我又会作何感想?我一定也会和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靠双手发家致富,靠政策奔向小康,用智慧实现梦想;如果那两位身患大病的长者能活到现在,看到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家里的境况蒸蒸日上,儿女孝顺,衣食无忧,他们还会走上那条自行了断的不归路吗?绝对不会,他们一定会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尽情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曾说过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日的农村,不但早已过上了“仓廪实”、“衣食足”的幸福生活,而且正在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传统的孝道文化如雨后春笋,在现代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农村正在党的农村政策扶持下,在每一个村民勤劳双手的绘就下,正在一点点变成现实。
   尽管那段抹不去的伤痛时不时地啃噬着我的心,也敲打着每一个村民的心,那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沉痛的教训,努力创造财富,倍加珍爱生命,多多孝敬老人,让每一个长者都有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生活,让我们的农村真正成为新时代人民富裕、民风淳朴、景色秀美的新农村。
   那段抹不去的伤痛,是高悬在我们头顶的警钟,时时警醒我们摆脱贫穷,求得富裕和康宁。
  
   二0一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共 40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讲述的一段抹不去的伤痛,说的是自己的故乡农村那段艰难贫穷的岁月,温饱后的农民因为看不起大病,村里有两位老人患病后服毒身亡,为的是不拖累家庭!现在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好日子蒸蒸日上。在感谢党的农村政策的同时,却把那段抹不去的伤痛,作为警钟,永远的警醒人们,一定要摆脱贫困求得富裕和康宁。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脱贫之后,勿忘过去,感恩党和国家,团结一致奔小康!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70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6-25 13:43:13
  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脱贫之后,勿忘过去,感恩党和国家,团结一致奔小康!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9-06-25 18:54:47
  改革开放使农民脱离了贫困,渐渐步入小康生活。国富才能民强!
3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7-02 19:07:00
  感谢老师喜得精品,祝佳作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3 楼        文友:安子川        2019-07-02 20:37:41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