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走进冯家山水库(散文)

编辑推荐 【绿野】走进冯家山水库(散文)


作者:张永麟 秀才,102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73发表时间:2019-06-26 21:04:19

五月十七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县政协机关党总支组织机关党员、老干支部退休老党员、部分党员委员一行共30余人,前往冯家山水库参观学习,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党日活动。我参加此活动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汽车从眉县站上了西宝高速,一路西行,看到公路两边的麦田已泛起了淡淡的黄色,目前正处在麦穗灌浆增重成熟的关键时期,麦穗随风摇曳,仿佛是点头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汽车在虢镇西边向北拐去,上了去平凉方向的高速公路,新修的高速路宽阔,路况良好,一路缓缓地行驶到了渭北原上。在凤翔出口下高速,向西行驶不久,便进入了长青工业园。汽车行驶在河边的公路上,千河的水哗哗地向南流去,我们顺着沟峪狭窄的公路,蜿蜒曲折地向西北方爬行。两边的塬上,茂密的树木绿意盎然,路旁的民房属于渭北建筑风格,房子是一边倒的偏厦房,门楼及房子都比较低矮,两边塬上一层层梯田错落有致,一台一台的,嫩绿的苹果树枝繁叶茂,一片片麦田热浪滚滚,不时见到农民在拔草防虫打药。
   不大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冯家山水库指挥部工程队旧址。里边有两栋简易房屋,一个房屋简陋的小院子,里边的房屋全部是土坯墙。这便是当年冯家山水库指挥部工程队,墙体全是土坯子,门是油漆脱落了多半的浅蓝色的老式木门,不太高的“人字梁”屋顶上灰色的瓦砾上长满了杂草。在最西边的一栋房屋中,一间是当年的会议室,屋子里是泥土地面,上边是用席子塔成的顶棚,会议室内正面三墙上悬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五位革命导师的画像,会议室全部是老式没有抽屉的长方形桌子,很像乒兵球的球案,油漆都脱落掉了,椅子全是退了色,用木条做成的长条凳子。隔壁另一间是陈列室,只见里边摆放着当年修建工程时用过的铅字打印机、老式电报机、电话机、手工绘图图纸等珍贵物品,再现了当年修筑工程时艰苦的指挥部工作的情景,另外一间则是极其简陋的办公室。东边的一间是职工宿舍,里边是盘着土炕的通铺,这就是当年做为冯家山水库指挥中杻机关的办公场所,我们仿佛看到他们毫无怨言,忙碌工作的身影……
   从指挥部旧址驱车再蜿蜒爬行不到两公里,便来到了冯家山水库管理处大院,院内绿树成荫,有楼房、也有平房,我们沿着台阶徐徐而上,便来到了冯家山水库展览馆。首先一幅巨大的水库景观图映入眼帘,展览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行行文字叙述说明,翔实再现了当年修建冯家山水库工程时的壮美画面,通过旱魔肆虐、温饱堪忧,,移民搬迁、给水让路,高层决策、土法上马,激情荡漾、豪气冲天,不畏艰辛、安营扎寨,战天斗地、装点河山,杻纽宏伟、布局精巧,灌区广袤、渠网遍布,灌区受益、实现小康,城乡供水、弥补短板等十大板块,再现了水库建设的全过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数十万胸怀豪情壮志的建设者们,从四面八方一路汇聚在冯家山脚下,他们中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等。他们居住在窑洞,生活在及其简陋的情况下,日上劳最多时达十万之众,建设者们盛夏挥汗,寒冬呵冻,甩开双臂挥镐舞锤,凿开泄洪等“三洞”,人工修筑高73来,坝长282米,项宽7来的土坝,截断千河引水上源。他们健步放飞移山远土,人力修成总干和南北西干渠,靠土法贯通“万米隧洞”,开通78来的泄洪塔,全部工程用工5500余万工日,移动土石3066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42万立方米。七四年三月水库成功下闸蓄水,从此,铁壁锁蛟龙,高峡出平湖,一个坝高73米,库容4.13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巍然屹立在关中西部大地。七四年八月,水库开始向西至金陵河,东至漆水河,北依乔山,南接宝鸡峡,东西长80公里,南北宽的18公里,惠及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永寿、乾县等七个县的旱原大灌区供水,灌溉面积达126万余亩。解决了渭北旱原凭天吃饭的历史,人民群众盼水上塬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从七四年八月至八二年元月,一代又一代的水利人,从实际出发,抢抓机遇,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灌区渠网更新改造,精心维护工程质量,不断拓展服务功能,由最初的农田灌溉,到现在的养殖、发电、城市供水等全方位发展。
   走出了展览馆,再沿台阶而上,便来到了水库纪念塔,高约七八十来,圆形的塔底,周长约十几米的黑色碑底,金黄色的大字,详实纪录了水库建设的情况。大家瞻仰纪念塔,对在水库建设中献身的英雄们深深地三躹躬,大家佩带着党微,在纪念塔前的广场上,面对鲜艳的流动红旗,重温入党誓词,庄严地举行入党宣誓,并集体合影留念。
   我们顺着纪念塔,再向前行约三十米,便来到了水库大坝左角下端的观景台,此处视野开阔,水库全貌尽收眼,只见坝矗山伏,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极目远眺,右侧是73米的巍巍大坝,稳如泰山屹立不倒,“冯家山水库”五个白色大字,在翠绿的护坡草坪中郝然在目。从坝顶望去,库面碧波荡漾,熠熠闪光。坝后有水库泄洪调、输水洞,一级电站、二级电站和总干行水渠道等。纵目远眺,大坝右肩的老爷岭凌波耸立,周围松柏苍翠,绿树婆娑,与大坝浑然一体,此处系水库杻纽的核心景观,正前方山腰上依次排列着13层窑洞群,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筑冯家山水库大坝时建设者们居住过的地方,当年建设者乐观地称为“十三层楼房”,历尽风雨,饱经苍桑的窑洞群,是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一辈拓荒者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真实印记。若在防讯泄洪时登临此处,可观赏到水库泄洪时奇观:异重流排沙时,浊浪喷涌,气势磅礴;清水出库时,白雾翻滚,腾空而上,其情其景蔚为壮观!
   从观景台顺着盘山公路再行走约一百米,便来到水库坝顶,坝顶公路不时有车辆来往,站在坝顶,东南方向碧水浩淼,由此回水至千阳县城总长17.5公里,水域面积17.7平方公里。水库枢纽工程由栏河大坝、右岸压力泄洪洞、非常溢洪洞道、古河道防渗工程和左岸明浪溢洪洞、灌溉、发电输水洞以及电站等七部分工程细成。冯家山水库的位置处在陈仓、凤翔和千阳三县的交界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站在大坝上,不由人浮想联翩,在那个时期,十万建设大军,吃住异常简陋,凭借满腔热血,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硬是用血汗拼出一个冯家山水库。把广大建设者当年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的创业风貌,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尊重科学的工作态度,归纳成一种精神,那就是“冯家山精神”,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如果说规模宏大的冯家山水利工程是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的话,那么富含时代特色的冯家山精神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永远根植于西秦大地!
   冯家山水库的建成,是宝鸡治水史上的一大壮举。它有力地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完成这一宏大的工程,也只有在社会主文制度的有力保障下,才能聚集社会力量,调动成千上万个劳动者,办成“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大事。事实再次雄辩地说明了,只有坚强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够创造出光辉的人间奇迹!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区域统筹,全国一盘棋,最大程度地调动公共资源,办成资本主义国家无法办成的大事、好事和实事。在水库前期咨询论证及修建过程中,各级政协组织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凝聚共识,积极建言献策,多方奔走呼吁,促成了领导英明决策,水库的早日动工上马!协商解决水库建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汽车沿着坝面弯曲狭窄的简易公路下了山。在冯家山渔场会议室,召开了主题党日活动座谈会,与会党员共同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协系统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安排了纪念全国政协成立七十周年暨县政协成立三十五周年征集有关文学作品、书画、摄影的工作,动员与会人员勇跃撰稿,讴歌政协七十年取得的丰硕成果,接着大家纷纷畅谈了参观学习后的心得体会,会议在一片详和喜庆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共 31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场别开生面的党日活动,感动着大家,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走出去,现场教育,通过看、听等形式进行党性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实践教育,提高党员思想认识,一个简陋的小院子,里边的房屋全部是土坯墙,这便是冯家山水库当年指挥部工程队旧址。文章朴实细腻,娓娓道来,给人带来一种清新温暖的感动。推荐阅读好文章。问好永麟老师。【秋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永麟        2019-06-26 22:49:11
  谢谢老师精心编发!岁月静好,老师多保重身体!
2 楼        文友:张永麟        2019-06-27 13:44:09
  激情燃烧的岁月,依靠广大的建设大军,发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土法上马,完成了功在千秋的水利工程。本文再现当年那个艰苦奋斗的无悔年月,十万建设者战严寒,斗酷暑的悲壮画卷……
3 楼        文友:张永麟        2019-06-27 14:05:48
  向当年为水库建设而献身的英雄致敬!学习冯家山人的创业精神,从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心中即个梦想!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