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微型小说 >> 【丹枫】关于“延山亭”的故事(微型小说)

编辑推荐 【丹枫】关于“延山亭”的故事(微型小说)


作者:阳山岗 布衣,45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9发表时间:2019-06-27 17:47:43

延山,是个人名,他姓王。出生在木匠世家,从父辈上算起,其三代人都是以木匠手艺谋生之家。
   王延山他生于民国13年,即1925年年,已从事木工手艺有50余年,指修建亭子那年。是我县南乡江夏区域远近闻名的老木匠。他从事的是大木工活,就是盖木板房做大梁及木屋框架为主的大木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及邻近几十公里范围內的木板房几乎没有他没参与建筑。
   建造木板房的过程很复杂,首先要选择较为平的地方,把地基平整夯实后,再立柱横枋、檐岭屋梁,雕花门窗,在肩挑背扛的时代,想要建起一座木板房,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墙体是用一种大小不统一木柱,穿排,木板通过错落有致的齿合而成,再从地面到屋顶,四壁除了木柱就是木板。屋顶是用一根千挑万选的优质杉木打磨后作为中梁,再由中梁往两边分水,参差致密地搭放在瓦椽子上的,木板之间是公母头,或用竹钉将木板固定。这些木料多是就地取材,全靠人力从山林取下来,放置一年半载凉干后,再经木匠们锯开斧凿打磨而成。木板房建成后,条件好点的人家一般要用桐油或者清漆涂刷木梁、木柱及木墙板以起到防腐防虫蛀的效果,涂饰后的木板房依然保持着天然的木质本色。
   王延山生得膀阔腰圆,长着一对浓眉豹眼,整个黑黝黝的头颅与脸上的胡茬不分上下,乍看真的似一个活脱脱李逵再版。王延山他肩扛手提也大于常人,年轻时他双手能提起四百来斤的大石头或铁器,用肩膀挑起300多斤的重担走上十几里路不歇息。年过古稀之龄他还能扛起一台滾筒打谷机,与家人一道去田间收割水稻,打谷挑禾。但其性格脾气也非常暴烈。王延山虽养育了五个孩子,而只有老幺是个男孩。有一年,村里有户男丁七八个的大家庭,就仗着家族人多势大,欺负了他的宝贝独子。事情缘由是,生产队里干鱼塘,为抓野鱼即集体捕捉后漏网的小鱼小虾之类,让村民随便抓,就为争一只大鳖,那只大鳖分明是王延山的儿子先摸到,他们几个仗着人多,却强行夺去,他王延山的儿子也不是吃素的,拚死命去与那伙人争抢,在争抢之中发生了肢体冲突,从你推我拽,上升到群殴。结果王延山的独子被那伙家族弟兄暴打了一顿,被打得鼻青脸肿腿瘸。王延山知道后,他遂提上他做木工的大斧头,一路上骂骂咧咧,直奔那大户人家而去。怒发冲冠的王延山他干脆赤膊上阵,健魁的肌肤又黑又亮,更颇有几分梁山李逵的雄姿,他霸气地站在那大户家大门口,挥动着手中那柄磨得亮锃锃的斧头,高声叫嚣:“是哪个龟孙子敢欺负我延山爷的崽,我手中的斧头可不是吃素的,有种的就出来,我跟你拼了!”并且,在那大户家的院子里,王延山提着斧头劈里啪啦一阵乱砍,院子里的东西霎时被砍得七颠八倒,一片狼籍。王延山足足叫骂了半个多小时,那户人家不敢吱声,也没人敢出来争辨。直到有人把大队部的干部叫来,做了好一阵思想工作,并答应了他王延山提出的三点条件:一是治疗儿子的医药费全报销,并补偿他儿子半个月的工分;二是摆一桌酒席赔礼道歉;三是以后再也不准人多势众欺负他儿子。这才把王延山劝走。
   从此,王延山便多了一个外号,叫“山阎王”。这外号只不过是村里的刁民特意把他的名字反过来念,把延字就换成谐音“阎”字而已。以至于村里有小孩子在哭闹时,只要说一句“山阎王”来了,都吓得小孩子不敢作声了。尽管王延山他“恶”名在外,但王延山他秉性率直粗犷,重义疏财,一生为人豪爽仗义,济世行善,因而威信尚高,且在江夏当地方圆几十里还是有口碑载道之誉。
   “延山亭”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是王延山独自一人在对门空旷的田畴中修建的一处亭子,为村民们劳动歇息及路人提供了遮阳避雨之处,后被人们尊称为“延山亭”。
   故事的起因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道来,由于时代的发展,人口的澎涨,木头的紧缺,人们就不再用纯木头也不允许用木头建木板房子了,也是考虑生态与火灾的因素。这样一来,延山只能在家中帮人做些棺椁、谷仓、风车之类的大件木工活。由于延山从八岁起就跟着父辈们学木匠,沒文化,打家具又跟不了时尚的样式。所以,延山的手艺几乎处于下岗的状态。于是,王延山被迫参加田间农事多了。那年延山他在叫大冈田畴间干农活时,突然间遭遇了一场狂风暴雨,而此处离家又比较远,情急之下就跑到一棵足有4尺大的古樟树下躲雨。就在树下避雨时,他便冒出一个念头,欲在此处修建一个可供人遮阳避雨的亭子。因这地方也是村民通往县城的要道,时常有路人经过,如此处有个亭子,除了可供田间劳动的村民歇息,也可为路人提供方便,一举两得,这可是做一桩大善事。于是,延山就更加坚定了要在此处建一个亭子的决心。正如人们所说,亭子是爱的传递,每一砖一木一瓦都包含了爱心。为了那些没带雨具在田间劳动或奔波在雨里的人,为了能让他们歇歇脚,也为了自己。
   在征得大队干部的同意,因为是做公益事,大队也十分支持,并且以生产队的名义免费赠送了二立方米木材给王延山。在王延山的筹备下,亭子于1978年10月份终于动工了。王延山充分发挥了他的木工专长,最初亭子建立时,一沒有图纸也没有出去考察,他就是凭着他自己的想象边做边修饰,前前后后历时半年多。亭子底层是用石头砌成的两层台阶,台阶上便是亭子,亭子顶是青瓦,飞檐流阁,每个棱角微微翘起,下面是八根大木柱子撑起,似乎是八个壮汉顶着一个巨大的帽子。亭子东西走向,中间铺着石板道供人行走,左右各三排木凳可供二十多人落坐休息。为了防虫防腐,柱子及木凳都漆刷了桐油。亭子于1979年6月完工,除动员了自己一个徒弟当帮手,都是王延山他独自一人完成的。建成后的亭子颇有现代公园里凉亭风范。此亭子后来被人们尊称为“延山亭”
   王延山于2010年9月在家安详地仙逝,走完了他勤劳勇敢,豪爽仗义,济世行善的一生,享年85岁。他建的“延山亭”也历经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因王延山逝世后,没有人维修保护,亭子便于几年前倒塌了。但上世纪四至九十年代的江夏人都记得延山公与“延山亭”。
   欣喜的是,他的嫡孙王仁建又准备独自出资,继承其祖父的“衣钵”,重新在原址上修建“延山亭”,让“延山亭”继续为村民及路人服务。“延山亭”预计明年清明节后动工。可喜可贺。

共 24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讲述木匠王延山为了路人避雨或歇息,发挥自己的木工手艺,在一棵大樟树下修建了一个亭子。亭子于1978年10月份动工。于1979年6月完工,除动员了自己一个徒弟当帮手,都是王延山他独自一人完成的。建成后的亭子颇有现代公园里凉亭风范。王延山充分发挥了他的木工专长,最初亭子建立时,一沒有图纸也没有出去考察,他就是凭着他自己的想象边做边修饰,亭子底层是用石头砌成的两层台阶,台阶上便是亭子,亭子顶是青瓦,飞檐流阁,每个棱角微微翘起,下面是八根大木柱子撑起,似乎是八个壮汉顶着一个巨大的帽子。亭子东西走向,中间铺着石板道供人行走,左右各三排木凳可供二十多人落坐休息。为了防虫防腐,柱子及木凳都漆刷了桐油。此亭子后来被人们尊称为“延山亭”。小说语言朴实,结构严谨,讲述了一个热心公益的木匠世家故事,真实感人!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6-27 17:48:56
  小说语言朴实,结构严谨,讲述了一个热心公益的木匠世家故事,真实感人!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阳山岗        2019-06-27 21:21:57
  谢谢你梦锁孤音老师的录用及点评,祝夏安!
站在山岗看世界OK!
3 楼        文友:陆屿璠        2019-06-28 22:13:54
  一个小小的亭子以建造者的名字命名,可见这个亭子对当地百姓的作用有多大。一个好人应当留名让后世瞻仰!
回复3 楼        文友:阳山岗        2019-06-29 13:21:44
  延山公他一生为人豪爽仗义,的确是一个济世行善的好人,谢谢陆屿璠老师的雅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