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八一】风雨同行甜爱路(随笔·家园)

精品 【八一】风雨同行甜爱路(随笔·家园)


作者:江南小溪 举人,4908.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49发表时间:2019-06-28 10:06:20
摘要:徜徉在甜爱路,我发现甜爱路尽管还保持着原先的那些西式建筑风貌,行道树依然是高大挺拔的水杉,但它的格局和气质,正悄然发生变化。

【八一】风雨同行甜爱路(随笔·家园)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路名,上海也不例外,自从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就有了自己的路名。解放前上海的路名,绝大多数都是外国的名字,比如:霞飞路、戈登路、极斯菲尔路等等,无不充斥着殖民主义的色彩。解放后,上海为了体现新社会城市的面貌,摈弃了这些旧路名,取而代之的是各省市,甚至县地级的名称,比如:南京路、福建路、齐齐哈尔路等等,上海简直成了一幅浓缩版的中国地图。除此之外,上海还保留了不少旧路名,比如:筷子弄、狮子街、三牌楼路等等。之所以保留这些旧路名,是因为这些旧路名,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丢了可惜。正因为这些旧路名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因此,无论是上海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对此都不难理解。但假如有人将“甜爱路”也列入旧路名,也许会有不少人感到困惑:它是旧路名吗?怎么丝毫看不出旧路名的痕迹?甚至我身边有很多人,也误认为“甜爱路”是新路名。
   事实就是这么有趣。可以说,“甜爱路”百分之百是从解放前过来的,因为它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据民间所传:旧上海租界时期,工部局在武进路附近建造了一个靶子场,供万国商团和侨民训练取乐之用。抗日战争爆发后,打靶场被完全荒废,工部局为了行车方便,便在靶场附近开辟了一条小路,取名“甜安路”。之后,又因交通问题,甜安路不断往南开拓,与南端的一个“千爱里”弄堂相连接,于是,工部局索性在“甜安路”和“千爱里”,各取一个字,从而有了“甜爱路”的说法。其实,有关甜爱路的来源,有不少传说,但比较可靠的版本是:“千安里”弄堂里的住宅,是由当年日本商人投资建造,住户也基本是日本侨民,所标志的“cherry”,也是樱花的解释和爱情的象征,因此,取“千安”一词谐音,改名“甜爱路”,更符合当时的情理。
   我对甜爱路很熟悉,并不因为是上海人的缘故,而是自己曾经在离甜爱路很近的溧阳路小学,上过近半年的学。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那还是1968年2月份的时候,我正读小学6年级,面临毕业升中学。这时候,学校里的一幢老式教学楼墙面,突然发生了大面积裂缝,严重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区教育局不得不采取临时分流的紧急措施,将一部分学生安排到区各个小学过渡。我和12名同学一起,被暂时安排到了溧阳路第一小学,直到9月份开学,才回到原来的小学。就这样,我在溧阳路小学渡过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足以让我认识和熟悉了甜爱路。
   那时候,虽然我上学并不经过甜爱路,但放学后会经常和同学结伴到四川北路一玩,因为四川北路比较热闹,是个典型的商业区,而甜爱路是我们的必经之路。70年代的甜爱路,路面是由碎石加柏油浇成,马路两边都是些笔直高大的水杉。它周围的建筑,都是些造型别致的洋房,有日式也有欧式。不少建筑的外围是用灰色的泥浆砌起,仅留着窄窄的弄堂口,每个弄堂口都有一些中老年人摆的小摊位,比如:棉花糖、绿豆糕,老虎脚爪等等。70年代还处在国家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允许摆摊的,因此,弄堂口的那些小摊位,都是流动的,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时候,我每次经过甜爱路,会特别留意每条弄堂口,看看是否还有小摊小贩?只要有,我就会上前瞅一瞅,用有限的零花钱,买点自己馋嘴的东西。
   然而,好景不长,这种美好的生活,没几个月就被彻底打碎了。6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放学后照例和同学结伴来到甜爱路,发现情况有些不妙,路上到处都有穿着绿军装、手臂上裹着“红卫兵”袖章的男女青年,有的手里拿着电喇叭,有的手里提着长长的剪刀,都瞪大着眼睛,来回查看路上的行人。再看甜爱路两侧的水杉树上,绑着一面面红卫兵的旗帜,灰色的围墙上贴着很多大字报,白纸黑字令人触目惊心。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杀气腾腾的场面让我感到害怕,于是我和同学赶快逃离了甜爱路。晚上,我将甜爱路上发生的事情告诉给了父亲,父亲警告我以后别再去那里,因为甜爱路和上海很多地段一样,都在搞政治运动,凡是穿“奇装异服”、理长发怪发的人,统统要用剪刀剪掉;凡是不服从者,一律绳索皮鞭伺候。
   听了父亲这番话,我从此再也没去过甜爱路,到四川北路宁可绕道而行。
   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甜爱路应该与爱情有关,与美好的生活相连,却不曾想它也有暴力和恐怖,我仿佛闻到了一丝淡淡的血腥味。
   之后,我长大成人,工作、学习和搬迁等因素,离甜爱路越来越远,甚至有一天,它完全从我脑海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唤醒我对甜爱路的记忆,还是在半个世纪后,也就是去年8月的一天上午。那天,我坐在地铁10号线,有一对从山东来上海旅游的年轻伴侣,向我打听甜爱路怎么走?我头脑一时短路,竟然没想起来,还反问人家上海有这条路吗?小伙子朝我一乐:大叔,我们外地人都知道有这条路,你是上海人怎么会不知道?我当时很尴尬,恨不得赶快逃离车厢,因为刹那间,那消失殆尽的甜爱路,像闪电般又突然跃入我的脑海。
   其实也怪不得我,整整半个世纪了,谁还能从汪洋大海之中,寻找出当年迷失的帆船?
   为了尽快恢复对甜爱路的印象,当晚我特地上网百度了一下,发现甜爱路已是旧貌换新颜,完全变了个样,什么“爱情墙”“爱情邮筒”“爱情咖啡屋”等等,统统抺上了爱情的蜜糖。正由于它与爱情题材挂上了勾,甜爱路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外地游客,来此地一游,甚至还有很多外国人,也来甜爱路插个脚打个“卡”。
   难道甜爱路变化真的这么大吗?惊异好奇一下子攫住了我的心,于是冲动之下,事隔3天后,我便特地去了一趟离别已久的甜爱路。
   正如我来之前了解的那样,甜爱路早已不是50年前的那条默默无闻的小路了,它已是四川北路很重要的商业旅游景点。甜爱路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尤其是每年的情人节和“520”日子,简直成了一对对情侣婚礼和浪漫的天堂。
   那天我也真有幸,双脚刚踏入甜爱路,便遇到了一群刚从旅游大巴下来的年轻情侣,姑娘们穿着婚纱,小伙们衣着衬衫领带,彼此手牵着手,像一对对蝴蝶飞向甜爱路。虽然天空不作美,下起了毛毛雨,但这些从远方来的年轻情侣,根本不在乎,忘乎所以地在甜爱路上摆“pose”秀恩爱,浪漫和甜蜜,一时铺满了这条约500来米长的小路。
   徜徉在甜爱路,我发现甜爱路尽管还保持着原先的那些西式建筑风貌,行道树依然是高大挺拔的水杉,但它的格局和气质,正悄然发生变化。比如:过去不曾见的情侣雕塑,簇拥在色彩斑斓的花丛之中;一些青砖红瓦的复古茶楼或咖啡馆,其屋檐下垂挂着一串串千纸鹤,而一些灰白色的围墙边缘,则用喜庆的红色和金色的颜料描绘着……似乎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爱情的芬芳和幸福的甜蜜。
   如果说这些景象,仅仅是甜爱路的一种铺垫,那么,爱情墙也许就是这里最美丽的风景线了。马路的那边围墙,每隔几米就能看见一幅缕空的金属工艺栏,栏内裱着有关爱情的中外诗词。我从头到尾数了数,共有28首中外爱情诗。从《蒹葭》到《凤求凰》,又从《致橡树》到《我喜欢你是寂静的》,每一首诗,仿佛都在叙述着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我在爱情墙前伫立了许久,细细地品味着每一首诗,浮想联翩,心里有甜也有涩。甜,自然不用说,那就是当今安定繁荣的国家给的,只有安定昌盛的国家,才能给老百姓带来太多的自由和幸福。涩什么呢?那当然是想起了过去,其中也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我突然觉得,抗日战争时期,这儿改名叫甜爱路其实就是个错误。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民不聊生,有什么甜爱可言?难道就缘于两条通道的衔接?难道仅仅由于“千安里”是日本商人建造的缘故?我心想:也许当年这些日本鬼子侵占上海时,他们感到了幸福和甜爱,而痛苦的却是千千万万的上海人民。所以,我以为对甜爱路涵义的真正理解,应该是现在,而不是过去。
   令人遗憾的是,那些年轻情侣,似乎对“爱情墙”兴趣不大,只有少数人在这儿停留了片刻,拍个照摆个“pose”而已,大多数情侣直接去寻找他们最钟情的“爱情邮筒”了。我全没有责备的意思,而是觉得有些可惜。因为“爱情墙”虽然不及“爱情邮筒”那般红火,但它却是我们探寻爱情真谛的重要途径。每阅读一首诗,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并且能触摸她时代的脉络,要承担更多爱的责任。
   至于“爱情邮筒”,我还是从网上知道的,它是甜爱路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很多情侣到这儿打卡,就是冲它而来。然而,它却不是我今天观光的重点。并不是不喜欢,也不是有所了解,而是觉得自己的年龄,已不适合在它面前秀一把,也许中老年人更喜欢含蓄,更注重内在的东西。我心想:还是把时光和机会留给这些年轻人吧!我的爱情邮筒,早已在30多年前,纹丝不动地伫立在我和妻子彼此的心里。
   时间已晚。我最后瞅了一下远处的“爱情邮筒”,以及在它面前正忙碌着的那些年轻情侣,便结束了在这儿的停留,朝来的方向走去。
   雨渐渐下大了,我没带雨伞,于是赶紧往公交车站跑去。车站雨棚下,我等候着车,不经意间,突然发现前面丁字路口,有一位老人推着轮椅车在等候红绿灯的交换。他整个身子全暴露在雨水之中,一件白色圆领汗衫浸透了雨水。我注意到,这位老人并非没带雨具,而是将一把雨伞,全给了坐在轮椅车上的老妪。他俩是什么关系?我不得而知,但如此关爱,谁都能心知肚明。片刻后,红灯换成了绿灯,老人推着轮椅车,由山阴路缓缓朝甜爱路走去,感动的泪花,霎时模糊了我的眼镜。此刻,我觉得今天甜爱路上,最温馨最亮丽的风景,也许就是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同时,我对爱情的真谛,有了新的感悟。
  

共 37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一个人的心中有可能永驻着一个地方,那是一段回忆,那是一份寄托,更是一处牵扯。一条普普通通的街道,历经近百年的沉浮变迁,从众说纷纭的路名来历,到对历史风雨的见证,再到成为一处被人慕名而来的景点。这一切不过都是一个缩影,它不只是一条路的变迁,也是整个上海市的变迁,更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人历经百年的复兴路,从带着旧社会和殖民主义色彩的名字,到令人痛心的历史波折,正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和在探索幸福生活中遇到的挫折的反映。好在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到了今天,我们前进的方向更明确,前进的动力更充足,“甜爱路”,这个曾经被牵强附会的名字终于有了更正的机会,甜蜜的爱情,正是在甜蜜的生活中享受到的最令人向往的感情,无论经历了什么坎坷和挫折,我们都要一路同行。这不正是当今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反应吗?文章记述了记忆中的一条小街道,对它的变化娓娓道来,时间跨度很大,但结构却严密紧凑,前后对比,抒发了对当下美好的社会生活的向往和歌颂。是一篇充满了正能量的文章,催人奋进,给人鼓励。好文共赏,感谢老师对八一文学的支持,祝您在八一文学创作愉快。【编辑:今生何求】【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628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9-06-28 10:10:10
  一条路的变迁,正是一个社会的变迁;甜爱路名字的回归,正是中国社会极大进步的缩影,好文章,拜读了。
今生何求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9-06-28 17:57:11
  多谢老师的编文,并留评语,敬茶一杯!
2 楼        文友:闲妹        2019-06-28 10:17:59
  作品以小见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社会进步,为作者点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9-06-28 17:58:05
  谢谢您的鼓励与点评!
3 楼        文友:项梅        2019-06-28 13:02:21
  社会再变,不变的是爱家情怀,一条路的变迁,割舍不断文友的情感!
项梅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9-06-28 17:58:25
  多谢项梅社长的光临!
4 楼        文友:劳英        2019-06-29 14:00:44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路自然特别多。我没去过上海。那里有什么路自然不懂。只知道有一条上海南京路。上海南京路的事迹感动了我国的人民。上海南京路是中国的榜样,是全国的典范!这是谁都知道的。作者对一个城市的描述,细腻的述说很到位!非常喜欢这篇文章!谢谢作者,谢谢!
相信自己的努力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9-06-29 15:52:12
  多谢老师的光临及留评,欢迎你到上海一游。
5 楼        文友:劳英        2019-06-30 10:03:47
  谢谢老师!看过电影《南京路上好八连》,特别记得上海的南京路。
相信自己的努力
6 楼        文友:伙苗        2019-07-04 07:55:07
  一条小路的变迁道出几多世事沉浮。
   然,我们都要一路同行,一路前行。
   真是激励人心的文章。
   问好老师。
伙苗
回复6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19-07-04 13:52:07
  多谢您的光临及点评!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