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倾斜的城市(散文)

精品 【风恋】倾斜的城市(散文)


作者:梁学伟 秀才,169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30发表时间:2019-06-30 23:56:58


   对于常年在外漂泊的人来说,故乡永远是一个令人生痛的心结。不明白到底谁抛弃了谁,失落感和孤独感造成的心灵创伤远不是回几次老家就能填补的,有时候,当想家成为一种本能,回家成为一种欲望,团聚成为一种节曰时,我觉得离故乡越来越远了。漂泊感带来的精神空虚常常让自己不知身居何处。就像远远的一片云,看似熨贴着土地,实则在天尽头高高地悬着。
   说自己是让故乡抛弃的,心里还舒服些,大不了抛洒几滴热泪;若要说我抛弃了故土,有些寝食难安,时常记得我的恩师内蒙古作协主席乔澍声先生说的一句话,故乡是一个人的根,这浓浓的情结融化在血液里,烙印在骨子里。向来是思故恋旧的人,土生土长不说,况且家里老人年龄愈大,愈是恋家。一个要走,一个要守,两头一拉一挣,心就疼了。
   九八年母亲去世。第二年便离开新泰老家来到淄博,一待就是十多年,扎的根几乎要比老家要深了,随着对这座城市的认知,故乡的印迹渐渐模糊。特别是每次回老家看望父亲,村头总会有几处新房在你眼前出现,毕竟时过境迁,老家总会有一些新鲜的变化,不可能按你儿时小桥流水梧桐落花的记忆向前走,比如河道的清理,庙宇的重建,路基的修整,让你儿时的记忆慢慢变少,少得只有靠回忆搜索,村子是一点点变化的。时常有抱孩子的老人从新院子走出和我热情打招呼,见我怔怔的样子,苦笑一下,不记得了这孩子,在外面待惯了。是呵,村子慢慢变新,人慢慢变老,儿时多么熟悉亲热的人啊,那可是母亲在世时经常串门彼此帮衬的人,怎么瞬间就变得陌生记不起来了呢?时间总会悄无声息地摧毁你的记忆,让自已变得麻木。可想想在异地,一个楼道里天天门对门面对面大半年还不知彼此姓甚名谁,又怎能心安理得。想要彼此熟悉一下,建立一种亲切感都会是一种奢望。
   自从在外地买了房后,年老的父亲也来过几次。父亲爱喝茶,又浓又酽的红茶,水必须是热到壶里的白气哧哧上窜,这是他一辈子修成的“养生之道”,没人给他改掉。每次用电壶给他烧水,他总嫌不够热,妻子只好拿到厨房烧一会,直到壶里的白气化成水。因为父亲不敢用热水器之类的东西,在老家总是用柴草木头烧水做饭。有时碰到邻居串门,就把沁好的浓酽热茶端在桌上,跟人家慢慢地话起家常。在这一点上,我该羡慕父亲,生活慢下来,慢到有一两个知己摇着蒲扇在小院里拉呱闲聊,而我与父亲的距离,一个小院子,一壶热茶,一个知己,一份闲情罢了。总觉得城市节奏该向慢生活靠一下,倾斜一下,有一个让自己放慢脚步的坡度。可城里不是乡下,房子太挤,人心难靠,关门开门就是一天,在一个单元里上班之后就无法照面,除了和几个特别知己的朋友偶尔小聚一下,平日里都少有串门的习惯。这样的生活,父亲是很难适应的,在老家闷了可以串串门,喝喝茶,去野外割些秋蒲草编些蒲团去卖。如果人一旦变得无所事事,就变得抑郁。想让父亲看看孩子吧,他腿脚又不灵便,又不知怎么哄孩子,女儿跟他看起来不那么亲热,可还会拿起茶壶给他倒水,之后又退到妻子怀里隔着她的衣服怯怯地看着他。可没多久,女儿跟父亲熟悉了,孩子的天性一旦释放,压都压不住,她常常抱着父亲从老家带来的秋蒲敦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玩到尽兴时会借着沙发的弹性跳起来一屁股坐在父亲的大腿上,父亲也咧着嘴任她的孙女在腿上跳。等到玩累了,就抱着蒲团半卧在沙发上静静睡下。
   窗外灯火渐渐暗下来,没有鸡鸣犬吠的城市单调得只剩下几片夜色和偶尔的车鸣。父亲没有睡意,看着女儿抱在怀里的蒲团,就跟我讲他编蒲团的事。家乡野外有很多秋蒲草,叶子修长,父亲没事就去野外割一筐,农忙之余编些蒲团去卖,在老家叫“蒲墩”,坐上去要比马扎舒服。父亲说秋后没事编了一百多个,拿出一些给了大姑二姑还有邻居,剩下的就拿到集市上卖了。我笑着跟父亲讲,你编了拿来我给你卖吧。父亲“呵呵”地笑了,现在城里谁还要这东西啊,老古董了,拿来只会让人笑话。可父亲不知道的是,我把他编的蒲墩送给我的朋友时,他却爱不释手,一脸的兴奋:“我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东西!结结相扣,层层相连,精品呢,我都舍不得坐,我得好好珍藏起来,太震撼了,可以申遗!”。我说:“玩笑开大了,老家有的是这种东西,不过会编这玩意的人不多见了。”
   朋友一脸诧异:“可我们这里一件也见不到啊,在你们那是用来坐的,在我这儿只有当宝贝供着。不行,有机会我得办个民间草艺馆,把民间将要失传的珍品收藏展示,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虽说父亲笨嘴拙舌,腿脚不便,可父亲这双长满老茧的手应该嬴得尊重。记得年轻时每逢下雨天不能下地干农活时,父亲总会拿出一些事先泡好的白腊条开始编箩筐、篮子、篓子这些家常用的东西,只见父亲的手左拧右扯,腊条在他灵活的手里变得纵横有序,弯曲有度,柔韧有型,不大功夫,我最爱的小箩筐就出来了。我常常拿着它在伙伴面前炫耀,朋友们也只有羡慕的份。当我跟女儿讲起这些时,女儿便迫不及待地拉我到市场去买箩筐,然而一到市场,清一色的机制塑编小篮子,女儿见与我所讲的箩筐相去甚远,有些伤心。是啊,再漂亮的东西不能接近孩子们的期望与幻想,不能从我记忆中孵化出来变成孩子们想要的,都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打击。我多想我所在的城市能多多少少有点乡村的影子和民间艺术的烙印,让孩子们可以沿着我们的记忆向前走一走,让民间手工艺不会出现断层,所谓的城市文明再融入一些民间特色,亦雅亦俗,多好;对民间有价值的东西能保持一种仰望的姿势并有所传承,多好。
   孩子慢慢长大,父亲日渐苍老,只半年的功夫,腰一下弯了,我天真地以为父亲无论如何腰是不会弯的,那个小时候常常把我托到肩上,让我高高在上的父亲,怎么会一下变老了呢?我的心一酸,泪水不由自主涌动。有时我也会像父亲一样,把女儿托到肩上高擎在半空满街飞奔,听女儿像鸽子一样欢快地笑着,感觉时光带给我的只有无尽的快乐。无论什么时候,父亲永远都是儿女可以攀附的星空。可星群散去,天空亦随之黯淡。
   去年年关回家,父亲说想看看孩子,我便把父亲接去过春节,临行前夜父亲把事先剥好的花生,榨好的花生油,还有女儿喜欢的几个蒲墩都一兜兜包好放在门后,然后又泡上一壶浓茶,一夜未眠地守侯黎明的到来。城里过年,热闹氛围自然不比乡下。虽说到处张灯结彩,鞭炮声声,但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这里除了相互拜拜年,串串门,逛逛超市,玩玩游乐场就没有特别的活动,除夕夜一阵火树银花之后,几乎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我还是坚持老家一贯的传统,大年初一凌晨未到,我和父亲便到楼下慢慢燃起纸香,说些吉利的话,等纸香燃尽,看着鞭炮在新年的钟声里噼噼啪啪炸响。过年,总该有点香火气息和烟火味道。想起在老家,大年三十要烤薪火,每个家族的成员聚在一块,把准备好的一堆柴草点燃,在把天空烧红的火光中,大人们围着火堆转烤着身体,老人们说能驱病消灾,日子也能红红火火,孩子们则手舞足蹈地欢呼,唱着高低不齐的儿歌,等薪火燃到只剩灰烬,再燃起一大串鞭炮,这时侯,整个村子的鞭炮声连成一片,加上陆续飞天的彩炮,景象煞是壮观。在老家过年最特别的一件事就是把故去的亲人都写在牌位上请到家里来,有主有次、有上下座,每人一副碗筷,每次吃饭前都要把炒好的菜先供一下,以示对故去亲人们的怀念与尊敬,在他们面前,不要说闲话或是难听的话。
   大年初一这天,如果串门拜年,只要家堂桌上有牌位的,必须磕头叩拜,先拜祖上,再拜长辈,这是老祖宗们留下的习俗。我说不上这些习俗的优劣,但正是这些民俗传统把大家拉到一块来,让故去的亲人和健在的人们聚在一起,有一个面对面的机会,活着的给故去的焚纸烧香,一个倾诉,一个倾听。当然,把亲人祖上请进来,也要送回去,大年初二下午,每个家族上的成员又聚在一起,把牌位分开一人一个位子,再添上纸香,在一阵香火气息和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把他们送回去。
   而最有意思的是赶庙会,小时每逢过年或是正月初九,我都会随父母去村里赶庙会。庙宇吊落在山崖的半山腰,崖下是清澈的泉水,每座庙之间都有石桥连着,沿着石阶上去,依次是财神庙、观音庙、土地庙。这里香火味特别浓,鞭炮声特别响,上香的人特虔诚,不管是求财的,还是求子的,还是求好收成的,都会在香火缭绕中磕头叩拜,之后,再装装一瓶清泉的水回去煮茶喝,这是养育了村子几百年的一口清泉,从未被人破坏和玷污过。其实正是这样的习俗,让年味变浓,让生活变得丰富,让一个村子或一个地方变得有特色有故事。当我跟城里的朋友说起这些时,他说简直不敢相信,天下竟然还有这么淳朴的地方,这边一到大年初二,春节基本就过去了,回趟娘家,见见朋友,该干嘛干嘛了。
   我不知道我所在的城市有没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也许是城市化的进程把老祖宗建立起来的文化秩序以及民俗传统慢慢推翻,打着移风易俗的旗帜一点一点侵占了文化信仰的高地。父亲总会笑着说,你这过年不热闹。不只是父亲,身边好多朋友也有同感。一个城市应该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民俗和地域文化,有文明的传承和某种信仰的坚守,这样,城市才有自己的灵魂。
   一个人走在风光旖旎的孝妇河畔,望着倒映在苇丛水影中浮浮晃晃的楼群,真心希望能有一座城市,向放慢的脚步倾斜一下,向野外的秋蒲草倾斜一下,向乡下虔诚的香火倾斜一下,向透过隔壁的阳光倾斜一下,向老有所依的心愿倾斜一下——
   如此,我和故乡不再有距离,心灵不再漂泊。
   如此,在我们慢慢变老的路上,慢慢走过春天。
  

共 37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剖析一个游子心理入笔,通过对游子漂泊无依的孤独,以及思念故乡与亲人的惆怅心理的描写作铺垫,用对比的手法揭示所处城市与农村的不同,城市与农村,把“我”和亲人阻隔,“我”的感受,父亲的感受,孩子与祖辈的情感隔阂等等。把父亲编织的蒲墩为引线,用朋友的话点明有些传统工艺正在失传。在当前习主席提出“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提上桌面摆在了重要位置。许多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及传统民俗文化需要发掘、保护和传承。春节是中华民族最浓重的传统节日,这是中华民族最最典型的传统文化之一,而城市与农村过年却不同,“我”沿用家乡燃香焚纸的习俗。家乡祭祖、拜年的风俗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而城市却因一门之隔、一墙之隔,已经丢弃了“旧风俗”。城市因为建设步伐和生活节奏,把许多东西都推翻了,淡化了,以至于简单得令人不适应,建设的同时却在毁灭固有的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不能没有灵魂。文末的排比抒情议论加强语气,表达作者的思想主旨,“如此,我和故乡不再有距离,心灵不再漂泊。”文章视觉独特,取材典型,构思缜密,语言温婉凝练,情感真挚动人,排比修辞的运用加深主题,具有积极意义和正能量。拜读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好作者!【编辑:碧潭飘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702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9-07-01 00:08:30
  感谢师弟赐稿支持社团!辛苦了!文章主题具有积极意义和正能量。拜读欣赏!问好夏安,创编愉快!
碧潭飘雪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9-07-01 00:14:31
  城市化进程让许多东西被推翻,埋葬,观念淡化,建设的同时也在毁灭固有的文化,表面的光鲜却丢掉了根本的东西,岂不是得不偿失?而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应该有灵魂,故此呼吁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碧潭飘雪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9-07-01 00:16:06
  欢迎师弟继续赐稿风恋碧潭,风恋有你更精彩!期待更多佳作呈现!编按若有理解不到之处,敬请海涵并提出,以便改进。遥祝师弟工作顺利,创作丰硕!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梁学伟        2019-07-01 10:24:51
  感谢师姐百忙之中编辑拙作,精准到位,增彩添色,道一声辛苦,望师姐保重身体。夏日安好。
5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9-07-01 12:46:39
  佳作已申报精品。
碧潭飘雪
6 楼        文友:戈壁人生        2019-07-02 16:51:27
  故乡,一拉一扯,心就痛。
7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9-07-02 21:04:01
  故乡永远是一个令人生痛的心结。是呢,故乡总是让人牵挂。城市的拥挤,让我们找不到故乡的风俗。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回复7 楼        文友:梁学伟        2019-07-02 22:31:25
  感谢西鋂铃铂老师关注美评,故土是一个人的根,是摇篮和归宿,是心灵情结的烙印。祝创作愉快,一切安好。
回复7 楼        文友:梁学伟        2019-07-02 22:31:54
  感谢西鋂铃铂老师关注美评,故土是一个人的根,是摇篮和归宿,是心灵情结的烙印。祝创作愉快,一切安好。
8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19-07-02 21:31:22
  恭喜祝贺梁学伟总编的散文佳作获得精品!祝贺社团!感谢江山领导和精品评委组!问好各位老师夏安文丰,创作愉快!
碧潭飘雪
9 楼        文友:郑美红        2019-07-02 22:12:16
  不管走在哪里故乡时时都在我们心底。随时都可以用来掂,用来念,用来写。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