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常回家看看(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常回家看看(散文)


作者:何子 白丁,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97发表时间:2019-07-02 10:32:28
摘要: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你们还未变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们仍然健康!”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常回家看看吧!


   去年冬天,同事问我:“你妈妈(娘家)那边都安暖气了吧?”我说:“可能吧,我还真不知道。”同事说了我一顿:“看来你得有一月没回娘家了吧?”被她一说,我满脸通红。
   是啊!每天忙碌在锅碗瓢盆的琐碎里,奔梦在兢兢业业的工作里,穿梭在情同手足的友谊里,唯独却忘记了父母的存在。有时候,连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给自己留,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爸妈,我有点忙,孩子上补习班,今天加班,今天有聚会……我不能回家看你们。”爸妈总是很理解地说:“不用挂念我们,你忙你的,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庭,你不打电话就说明你过得很好,我和你爸就放心了……。”
   每次打电话我说的内容好像都不如父母多:“家里的丝瓜熟了,给你准备着;地里的南瓜大了,给你留着;你爸又进了几种名牌零食(我总嫌超市卖的零食是杂牌,不让儿子吃),抽空给丞丞拿着;家里的石榴今年大丰收,我给你留了几个最大最好的……。”其实,没时间回家,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于他们也是一种莫大的惊喜与安慰,因为每次电话接通,我都能听到爸开心的声音:“小敏娘,你大闺女的电话。”那声音大得好像想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听到。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用生命爱着自己的人就是父母,无论你的年龄多大,职位多高,只要有父母在,你就是个孩子。在城里的家,我是个勤劳的小蜜蜂,承揽了所有的家务活,可一到父母那里,我就变成了只吃不干的大懒虫,享受着父母带给我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
   每次回家回到家里,父亲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丞丞好吗,你俩吵架了吗,一切都还好吧?”母亲最常念叨的一句话是:“小军是个好人,你得让着他,你不好了他能照顾你,他不好了谁管你们娘俩。”我一一回答:“丞丞很好,我俩没吵架,我待他(老公)比待我还好,放心吧,爸、妈。”
   平时很少做饭的父亲,只要闺女回家都是他亲自掌勺下厨,不准备个“满汉全席”就好像要亏待了我一样。妈妈则帮忙打下手,嘴里念叨着:“这是你爸进的最好的一块肉,走的时候捎着点;这是今天刚进的烧饼,丞丞不是最爱吃吗!先留一包,省得一会卖光了喽;看,你爸进的水果多新鲜,给你装一兜……”
   饭桌上,爸爸经常会小饮一杯,妈妈则不停地给我夹菜。无论我吃多少,他们总担心我吃不饱吃不好,那种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多想躺在他们怀里撒娇。我想回家是因为我可以做个孩子。
   今年期中考试结束后,儿子干爹为了犒劳儿子的进步,请他去贵和吃自助餐,老公问我去不,我说不用管你爷俩的饭了,我刚好趁这个机会回娘家。
   提前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她开心的说:“你爸上班去了,让成成(弟媳)去站牌接你吧。”我说:“不用,天又不冷,我骑电动车就行。”以前每次回家要么开车要么坐公交车,突然心血来潮,想骑电动车回家了,没按以往的惯例走新修的大路,选择了承载儿时记忆的小路,闻一闻泥土散发出的家乡味道。
   打发他爷俩出门后,我就立即奔向回娘家的路。
   素有“苗木之乡”的娘家,最不缺少的就是浓荫密布的树木,大部分是白杨和梧桐,掺杂着一些不知道名的观景树,像一列列威严的士兵欢迎检阅首长那样隆重的立在小路两旁,地里忙碌的农人则像一幅动态的油画,将我的思绪拽回了以劳动为主的童年时代。那时的我们放学后最主要的事情不是回家写作业,而是拿起竹篮去地里割猪草,赶着羊群去草地放牧,偶尔也会摘几个果园里的水果充饥,逮几只小河里的鱼虾解馋。那些绿油油的庄稼地,种满树的长河堤,清亮亮的小河水一点也不比现在花钱看的景点差。那时的家乡还是以玉米和小麦为主要农作物,而种树却是最近这几十年的发展。由于每条小路都统一规划,所以每个路口都大同小异,我回娘家识别的唯一标志是一个“天林木场”的大牌子。或许是回家心切吧,咦?感觉骑了很长时间,怎么还没见到通向村庄的那个路口。停下车子问了一位正在路边站着的老人:“大爷,请问去XX的路口还有多远?”老人笑着说:“你是XXX的女儿吧,看来你不经常回家啊,连回家的路都不认得了,再往前走那个路口就是了。”我有点不好意思的解释着:“以前回家都走东外环路,这条小路好确实好久没走了。”自从村东修好了高速路,通向村西的这条小路就很少经过了。
   一到家就看见妈妈坐在椅子上,腿部盖着棉服。看见我后,她问:“吃饭了吗?(每次回家爸妈必问的第一句话)”我说:“吃过早饭了。”妈妈接着说:“你爸去工地拉盖土网去了,一天100元呢!”我早就不想让爸再出门干活了,连超市都不想让他们开了,都近70岁的人了却还像中年时那样干着体力活。可他却说:“作为农民,又没有退休金,趁能干的时候多干点,到老了的时候也少给你们增加负担。”我连忙说:“爸,这怎么就叫负担呢?你们含辛茹苦地把我们从小养到大都没觉得累赘,难道我们养你们老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以往回家,妈妈看到我早就迎出门来了,可这次我都进屋了,妈妈却还坐在椅子上。我连忙问道:“妈妈,你的腿怎么啦?”妈妈说:“腿部钻风,一走路就疼,拍了片子也没事,医生让少干活多休息,没事的,不用担心。”我还是心里一紧张,害怕再是骨质增生什么的:“要不,咱去大医院检查一下?”妈妈说:“这个医院也是新进的机器,机器都是一样的,片子上显示骨头一点事都没有,就是大腿外部有点冷,你弟给我买了个烤灯,天天烤着呢!”
   这就是我最近一有时间就想回家的原因,我们的父母,他们的皱纹在一点点的变深,他们的白发在一根根的增加,他们的行动在一步步的迟缓,他们的身体也在一天天的衰老。也许上次我们回家的时候他们还能亲自下厨做饭打扫庭院,这次我们回家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而且还不告诉我们,因为只要不是危及生命,对他们来说那都不叫事。哪怕危及生命,我的父母也不止一次对我们说:“你姊妹大可放心,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自己会想办法,不会拖累你们的。我们这一生能有你们三个孝顺懂事的孩子,而且都生活得那么好,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了,这辈子值了……。”每每听到爸妈说这样的话,我心里都会一阵酸楚,连忙打断他们:“别说了,你们肯定会健康长寿的,年轻时吃那么多苦受那么多罪,我们是不会不管的。”
   听姑姑说,爸爸年轻时可能干了,到外地打工,没有交通工具,来回步行,怕别人知道后举报(那个年代好象不能自由外出打工),都是夜里回家拿点干粮,天亮前赶回工地……。我不能体验那时的生活有多苦,也无法想象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距离有多远,但我知道父亲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干过队长,卖过水果,当过壮工,扛过二梁,包过工地……。从小弟的出生使得家里一贫如洗到现在生意兴隆的超市,从当时钻风漏雨的泥坯房到现在钢筋水泥的两层小楼,父亲用瘦瘠的身体营造了这几大家子的温馨繁荣。曾经,父亲年轻时的那个年代有机会办施工证,当总包人,但是被他拒绝了,他说:“这么一大家子张嘴吃饭的人,他输不起。”谁都不能想象那时的人有多能干,那时的农活有多少,六亩多地里的庄稼,母亲很少让父亲缺班。白天,母亲收割庄稼;晚上,父亲下班回来用地排车一趟一趟往家拉。这就是我们的父母,用他们的爱和力量守护着我们的成长。
   一周后,我又回了趟娘家,妈妈已经不用棉服盖腿了,饭是爸爸做的。吃过饭,与妈妈聊天。妈妈说:“昨天把你爸吓得不轻。”我问:“什么事?”妈妈说:“昨天呀,我让他问问小玉的娘,是不是也是因为腿疼走的,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就不看了。你爸呀,吓得一天没敢让我下床,端吃端喝的,躺得我脖子生疼。”
   我的心也忽然疼起来,眼睛里还有湿湿的东西:“那你现在觉得怎么样?见轻了吗?”妈妈说:“没事了,腿部一点也不冷了,感觉还挺热乎呢!上次呀,你爸漏拿了一种药,就这种药最管用。现在就是走路时还有一点点疼,不过不用拐杖了,上周你来时我还拄着拐杖呢!”我放下心来:“没事就好,只是你以后可要注意,别那么能干了(因为妈妈说她腿疼的前一天拉了好多劈材,也砍了好多枯树,或许是太劳累了吧),只要你和我爸的身体健健康康的就是给我们姊妹最大的福报了!”
   我的爸爸,每次我们回家他都会笑着数落妈妈的一些缺点,在我们面前,他们有时也会像小孩玩过家家那样对于谁对谁错展开辩论。在妈妈眼里,爸爸的外号就叫“常有理”,好像犯错误的永远是妈妈,做对事的永远是爸爸,哪怕事实并非如此。妈妈对此有时不服气,爸爸则会笑着解释:“只有说你缺点的人才能促进你的进步成长,才是真的对你好,如果有人把你天天捧成一朵花,八成是居心不良,心怀叵测。”我接过话题:“爸爸说的对,别看他有时说你这也不好那也不对的,可一旦你身体不舒服,最着急的还是我爸;一旦你遇到困难,第一个冲出来帮助你的人也是我爸。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爸爸就是很优秀,什么活都会干,全能型的,与他在一起你只管享受生活,都不用操太多的心。”妈妈对此不可否认,因为她也经常说:“与你爸在一起,我会非常安心。”
   记得有次妈妈生病的时候,爸爸说:“如果可以把我身体素质的好,一部分匀给你们的妈妈,让她不再受疼,我身体素质不要这么好我也愿意。”这可能是我听过的最美的情话了吧!是啊,爱一个人最好的表达是我愿承受所有的苦痛换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爸爸还对我们说:“我现在的陪伴胜过你们任何一个人,你妈妈一刻也不想离开我!”我知道,这就是婚姻最伟大的地方,哪怕天塌下来了,只要有你在,我就不害怕!
   电视上正播放着歌曲,妈妈说:“听过这么多歌,我最喜欢的一首就是《常回家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是啊!常回家看看,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每次打电话时父母都会说:“没事就不用回家了,好好陪陪孩子吧!(因为孩子得上这课那班的,很多时候是我一人回家)”可是谁又能知道他们有时等在电话旁的朝思暮想,站在家门口的望眼欲穿,以及渴望孩子们回家的期盼牵念!
   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你们还未变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们仍然健康!”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常回家看看吧!
  

共 40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开篇文中的一句话小编特别有同感“每天忙碌在锅碗瓢盆的琐碎里,奔梦在兢兢业业的工作里,穿梭在情同手足的友谊里,唯独却忘记了父母的存在”。是啊。如今年轻人的生活节奏似乎都应接不暇的忙碌,能念到父母的又有几个呢?常回家看看更是少之又少。可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却一直牵挂着远行的儿女。难得的一次回家,父母都会喜滋滋的,待子女如上宾,热情款待不说,走时还要把家里的土特产捎给儿女。只有那个时候,作为儿女的我们才感觉得家是那么温馨的港湾,即使我们身为人父人母了,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依然是孩子,享受着那份父爱浓浓,母爱浓浓……文章娓娓道来了关于家关于父母的家庭故事,真情朴实,打动人心。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欣赏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7-02 10:35:22
  父母年事已高的时候,未必是要求吃好穿好,他们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外出的子女能回家看看,陪伴陪伴他们,吃吃饭说说话,对于他们,这就是最开心幸福的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7-02 10:38:15
  我们每一个人即是自己父母的儿女,也是自己子女的父母。孝顺老人是一种美德,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传承。外面的子女们,常回家看看吧,陪自己的父母吃吃饭叨叨话。陪伴就是最长情的感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