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渔舟】木瓜寺(散文)

精品 【渔舟】木瓜寺(散文)


作者:指间 童生,665.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80发表时间:2019-07-02 11:51:59
摘要:穿过东堡,行至水库,然后顺着一条向北的土坡路蜿蜒而上,在两截土崖处向东拐去,很快就到了木瓜寺。依然是这一条路,走了几十年,终于走出了不同的风景。


   一
   穿过东堡,行至水库,然后顺着一条向北的土坡路蜿蜒而上,路尽处,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弯曲的山路在此处折了一个弯,向东拐去。这一条东去的路,两截厚厚的土崖分列两边,崖面上的土层参差不齐,像耄耋的老者满脸的沧桑,而崖顶却在每一年的春来都会长满了嫩绿的青草,最让人欣喜的是就在那两崖间的逼仄中,纯粹的蓝,与纯粹的白在它们的上空纯粹地浮动着,却有一番辽远。虽说这与村庄同属一片天空,却不知为何独在此间会强烈地感觉到它们的澄明与清朗。
   大抵,是接近了木瓜寺了吧?这一条向东的路走不多久,就是木瓜寺。
   寺,即寺院。谈及寺,便有梵音缭绕耳间,便有一番安宁与神秘自远而近缠于心怀,于是,便有了不可言说的敬畏。
   这一条路,最熟悉不过了,从懵懂走到了成年,黄土还是那黄土,沙粒也还是那些沙粒,作为一个边耀人,我想,闭着眼睛我都能从这里摸索着走到木瓜寺。每有年龄相仿的亲戚到来,能想到的领着玩耍的第一个地方,肯定是木瓜寺,和我们总是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招待他们是同等的概念,尽管在我的记忆中,木瓜寺从来就是废墟。
   儿时,尚不懂太多,只是一门心思去玩,去看,总觉对那里有一种牵挂,有一种亲切,远远看到那棵被雷劈过的木瓜树擎着半截似枯还荣的身子,就涌出了满怀的温暖,还有那两尊立在一边的石狮子,总是感觉有它们在,木瓜寺就不只是一个名字,是依然流淌着鲜血,筋脉伸张的一种生命。这些年,越来越觉,它果然就是一个不死的生命,日日夜夜与我,与边耀的人进行着灵魂的会晤。
   也许你并不会知道,边耀,曾经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村庄,从六千多人到五百多人,从追逐嬉戏童声绕村到寂寞空巷处处老态是多么凄凉的事情,但你又不能否认,那些走出了村庄,甚至决意再不回到村庄的人,一旦提起木瓜寺,就有了一番依恋,那种归属感瞬间被强烈。一个村庄,总有一种精神指引,那是村庄的大动脉,所有的文明与文化,都在那里汇聚,再传送。
   如此,便不难理解,从我拥有了聆听能力的那一天,木瓜寺,就被不同的人喋喋不休地灌输着。其实,他们并不是刻意要告诉我,那是一种情不自禁,是一种幸福感,也是对曾经的一种深切缅怀。于是,在我成长的整个时间段,我也一直处在缅怀中,因为他们勾勒的那些繁荣与美好让我凭空生出了太多的遗憾。
   我缅怀那占地四亩,面阔36间,正殿三间,还有五道庙、玄天庙、龙王庙、井神庙的寺院,我也缅怀山门前粗壮葱郁的两棵木瓜树,我缅怀木瓜寺僧人养马种田的别致生活,也缅怀门口两尊石狮看守的威武时光;我缅怀木鱼与香火之下跪拜的人群心中长满敬畏与良善的日子,我也缅怀青山绿水间,为开垦新生活顽强不屈的祖辈。
   我缅怀着这个村庄太多的东西,那些自始至终活在我的思想中,却从未蒙面的故事,一再让我感觉到它的深沉。一条不知起于何时的河流,在桑干河的文明中竟也功不可没,它以经年不息的姿态追随着浑河,汇于桑干河;而新石器时代的远祖携带着泥河湾气息曾在这个陈旧的村庄中播洒过怎样的文化都是那么让人唏嘘;那些无从追溯的堡墙不知沾染着哪个朝代的烽烟与战火,但一个何神忠将军墓碑的出土昭示着它们的历史最起码可以定格在唐,或者更早。父亲说,同治七年,下了七天七夜的雨,龙首山上的寨堡边由原来的浅沟被冲成两条深深的沟,一条叫大庙沟,一条,叫寨子沟。我相信每一个名字的诞生都蕴藏着一段故事,而那发生在清代的故事一定有着古老的韵味。瞧,像我的先人一般,我又乐此不疲地咀嚼着这些故事,说给来来往往的人群。
   在历史的洪流里,作为一个村庄的兴衰,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点,但它应该也是走着与历史一般的行径,分裂或融合,沉默或者暴发,都会是一种必然。
   读春秋时,那么乱,纷纷扰扰,读到战国,已是满目疮痍,动人心魄的大裂变的响动震颤得大地都在嗄嘎作响,人性的狰狞一再与旧有的周礼背道而驰。而读到秦汉,你便会欣然而笑,人间永远不会覆灭,种子落地,不是腐烂,而是在一番痛苦的酝酿后破土而出,以新的姿态入尘。
   边耀,作为一个长满历史况味的村庄,在长久的萧条与没落之后,终究是会以某种方式重生的。这是一种向往,更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导向。
  
   二
   去木瓜寺的时候,恰是正午,盛夏的阳光甚是火辣。
   过了那两截土崖不远,就看到原本荒芜的木瓜寺的废墟间盖起了崭新的房子,靠东不远处,一尊披着红色袍子的观音像醒目地立在石头之上。在那一刻,仿佛遥远的历史与眼前的种种瞬间融合在一起,我已分不清是在现实还是在陈年的梦里。激动与惊喜同时鱼贯而入,在2019年的夏天,感受到有些东西活了起来,那些在我的身体里长久地蠕动着的不再仅仅是情怀,而是开始与这山间的一切真实地相握起来。
   石头有了温度,草有了情绪,连那路竟也变得软绵绵,有了生命的脉搏。向对面望去,绵延的山峰像仙风道骨的老人,正用睿智而慈爱的眼神打量过来。山下的泉水像活泼的少年舒筋展骨。
   一条弯曲的土路修到了寺殿之前,工人们正在偏西处修建禅房。
   先盖起来的是文殊殿,东西配有偏殿,选址并非是木瓜寺遗址的正殿处,而是当年靠西侧的奶奶庙所在地。整体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建筑,砖木结构,屋顶是五脊二坡的硬山顶式,单出檐,两翘角,前檐出廊。正殿正脊中央有圆形宝顶,两坡瓦垅交汇点用吞兽固定,也就是民间传说中龙和鱼的儿子,它又叫螭吻,一般作张嘴吞脊状,它生性喜欢喷水,放在这里既能防止雨水渗漏,又起到防火镇宅辟邪的美好寓意。前面两条垂脊上有三个蹲兽,紧随蹲兽后面的是垂兽,又叫角兽,垂兽后面的应该是龙的三子嘲风,因其生性好险又好望,所以一般放在殿角处向征吉祥瑞。另外,在两个仔角梁上分别装有套兽。偏殿的屋顶就简单多了,仅在垂脊上安放了一个小蹲兽,后面是嘲风。
   整体建筑占地面积东西长19.8米,正殿长则是11.8米,两偏殿各为4米。宽为6米,连带外廊则是7.5米。
   沿十九级台阶拾级而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绚丽的彩画。正殿外廊的阑额、普柏枋之上,以及雀替都是等级最高的和玺彩画,其特点是有双括号的箍头,里面图案以龙为主。东西配殿则是单括形箍头旋子画,而廊里是比较普通的苏式画。苏式画虽然等级最低,却用一幅幅生动完整的图画故事体现着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额板上绘制的山水、祥鹿、仙鹤,以及祥云、菩萨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在红蓝黄绿的色彩中被扩展,被升华。
   彩画的下面,整齐的褚红色的棱形格子门窗让整个殿堂显得肃穆与庄严。古建中的格子门由多扇组成,门扇用木枋子围合外框,框内以腰串将横向分隔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做空花格子,中部仅留窄窄一条腰花版,下部做障水版。这些门窗恰是如此,透着隐隐的古意。麻雀虽小,却也是五脏俱全,由此便可见建寺者的用心良苦了。
   各殿内均有塑像,文殊殿正面分别塑有佛教中合称为“三大士”的最伟大的三大菩萨,正中是掌管人间智慧的文殊菩萨,左为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右面是专司理德的普贤普萨。东西两侧分别是护法韦陀菩萨与伽蓝菩萨,伽蓝菩萨,中国寺院道场的守护神,以关公形像为代表。
   在边耀,有一个关于狐子成仙的传说世世代代流传着,甚至许多的人归咎边耀的没落是因为当年那个放羊的后生坏了狐子的道行,以至于招来的报复的后果。于是,东偏殿便是供奉着狐仙的始祖狐仙太爷和狐仙太奶的狐仙殿。为裹着神秘色彩的一段传奇追根溯源,在苍老的过往中意图有一番向死而生,我想,这便是这个狐仙殿的初衷吧?如果说狐仙殿的建立是一种勇敢的开辟,那右偏殿的奶奶殿就是对曾经坚定的继承,想那时,木瓜寺为人间送子的奶奶庙的香火极其旺盛,远近皆知。殿内正面供奉的三霄娘娘为云霄、琼霄、碧霄,两侧分别为民间常说的曹爷爷、曹奶奶,还有奶母与仕女。
   现在那些塑像都是未曾完工的泥塑,只具备了一个雏形,却分明已有了几分灵气。我想,只需赋入一些精神的内涵,便会生起了无边的智慧。
   文殊殿东侧的大石头上,观音菩萨慈眉善目,俯视人间。在观音菩萨塑像的周围,长满了开着碎碎的紫色花朵的香草地椒,我们俗语叫地椒椒,我采了一大把,捧在手心,一阵阵的馨香带着山里的野气,也带着大自然的清灵扑鼻而来。或者,还带着满满的憧憬与欣喜吧。
  
   三
   其实,在村人日复一日的缅怀中,从来也没缺少过无边的慨叹。
   唉,要是能把木瓜寺重建起来就好了!那样咱村肯定就会越来越好。
   说这话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深切的期盼,还有一种仿佛已经置身于自已构建起来的那一种繁华之中的欣慰。可惜这座在辽金时期就存在的古老的寺院,从动荡的年月中猝然倒下的那一刻,就一直在等待。
   这样的话说得久了,也便只能当做一句话而已。所以当有一天,有人真的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木料、砖瓦等等运到山里的时候,我是惊愕的,仿若一声响亮的春雷,惊醒了蛰伏的万物。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村人的筹集,以及许多外来力量的支持下,木瓜寺真的重建起来了。人们的心中绘满了蓝图,一遍遍构想着那遍地的废墟带着近千年的深沉和对这片土地久久难忘的依恋,在久经沧桑与长久的沉默之后会有一番崭新的智慧。
   我看了看周围,遗址的正中央破碎的砖瓦还躺在那里,把它们收集,整理,把完完全全的木瓜寺全部重建起来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啊!
   当一种纸上的思想终于被立体,被人挑起的时候,那些苍老的、溃散的情怀也在被慢慢激活。边耀的人眼里充满了期待,尽管脚步被禁锢得太久,难免有些笨拙与僵硬,但是,他们到底是开始了慢慢的挪动。
   每每回去,那些儿时的场景早已不复,村庄的残败也一再是我心上的酸涩。而这似乎又是中国太多人心中挥不去的惆怅,那记忆的故乡被一遍遍书写一遍遍回望,这种集体的悼念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烙印。然而,遥想当初,作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冲突的前沿阵地,边耀以及边耀周围的地方也曾荒草寂寂人亦罕至,时至而今却又是一番别样的繁华。有些东西,只是暂时的,我想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冲击与必然吧?总有一些新的机制在某一个时刻,以一种新的姿态立世。
   人,就是创造奇迹的,但凡有人在,村庄始终也不会消亡,这是生命的庞大的秘密。
   应该去相信,灵魂不死,身体的腐朽也不过是出世的一个表象而已。而当某种召唤一旦响起,有如拔节生长的庄稼一样,清脆的响动是势不可挡的。
   所谓的佛,不过也是一种信仰,寄予着人们美好的意愿,也会是一种对人世的敬畏,这也是佛教存活于世这么久的文化精髓吧?而作为木瓜寺,就是边耀的魂。重建的,是木瓜寺,也是边耀人的魂。
   穿过东堡,行至水库,然后顺着一条向北的土坡路蜿蜒而上,在两截土崖处向东拐去,很快就到了木瓜寺。依然是这一条路,走了几十年,终于走出了不同的风景。

共 43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边耀,是一个长满历史况味的村庄。边耀有木瓜寺,原名龙泉寺,建于金大定二年,为应州十三大寺之一。一路跟随着作者笔下的文字,将视线缓缓投入到一座偏远的寺庙中。木瓜寺,给人的感觉有一些憨厚淳朴,当然这篇游记的亮点并不在于介绍的景点,而是通过旧时风物,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有思,有想,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感悟,在文字的背后,表现出了边耀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淳朴的民风,围绕一座木瓜寺,在荒芜破败之中,展现了一种守望的精神,一篇很不错的文章。【编辑:柳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70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9-07-02 11:54:03
  人,就是创造奇迹的,但凡有人在,村庄始终也不会消亡,这是生命的庞大的秘密,没有沉迷于风景,深入探索,一篇很不错的游记。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2 楼        文友:回味        2019-07-03 10:13:02
  跟着指间的文字,走进木瓜寺,这个偏远的寺庙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
   “依然是这一条路,走了几十年,终于走出了不同的风景。 ”文章中闪现多处非常有哲理的文字,值得深深去思考。
   问好,指间!夏安愉快!
回味
3 楼        文友:情韵悠然        2019-07-04 10:04:28
  问好指间!读出生命的厚度和情感的深度!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