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石阁山下杨姓渊源(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石阁山下杨姓渊源(随笔)


作者:思源 童生,571.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64发表时间:2019-07-05 09:44:23

杨氏,石阁山下重要姓氏之一。
   2018年,在为单位同事父亲撰写祭文的时候,偶得一本家谱——《张阳杨姓渊源》。2019年6月,恰闻范家庄杨姓后人杨建明正在筹备修订《范家庄杨姓家谱》,遂索取电子版,详阅后有了撰写此文的想法。
  
   一、追根溯源——历史中的杨氏
  
   有关资料记载,杨氏源自黄帝,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我们都是华夏子孙。又因黄帝长期居住在姬水,就改姓为姬,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姓氏,由此可知,不管哪一姓氏均是由姬姓发展而来。
   杨姓被封于周代。自周成王姬诵“剪桐叶封弟”之始,杨姓曾三次受封,其中周康王姬钊封堂弟姬柕为杨国侯,为杨氏肇姓始祖,其封地就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方向。之后,再无分封为杨的姓氏,故而杨氏家族自古就是一家。
   秦汉时期,杨柕后裔权高位显,散居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成为弘农望族。隋朝,是杨氏姓族飞黄腾达的时期,杨姓统治的隋王朝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更在杨姓族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使杨氏家族得到了发展壮大。由唐至北宋时期,杨姓不仅是皇亲国戚,更是名门望族。其中杨贵妃就是最好的例证,著名的杨家将满门忠烈,彪炳史册,丹心照青。南宋至明末,杨姓南迁,遍布江西、福建、安徽、湖南、四川和广东六省。从明清至今,随着门户的开放,杨姓人遍布中国,乃至世界各地。
  
   二、石阁山下杨姓种姓与变迁
  
   那么,石阁山下杨氏先祖从何迁来?
   “我们的祖先都是从山西老槐树下迁来的。”在石阁山下,和其他姓氏一样,在杨姓老人中同样有这样的传说。按照传说和明初洪武三年在山西洪洞县老槐树办理移民签证推算,石阁山下的张阳村杨姓迁至此地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而根据杨氏族人先辈杨怀古撰写的《杨门全户》记载,第一世杨满风、杨满福距今大约370年。至于之前300多年,却没有丝毫的记载。现在想来,当时的杨怀古估计也是因为历史的久远,战乱的频繁,资料的流失,也无从考证,因此只好将杨满风、杨满福当作第一世来记载。至于杨怀古,乃第七世迁至杨家窑科杨正发长子,在乡里是一名众所敬仰的乡饮贤达,试想要不是他,恐怕杨氏后人也是无籍可查,只剩余传说了。而现在的家谱,即《张阳杨姓渊源》,乃后世杨玉洁等人在《杨门全户》的基础上,搜集、撰写延续而成,对于杨氏也是大功一件。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续写家谱的时候,杨玉杰认为古人撰男不撰女的习俗不利于后人真正了解姓氏繁衍生息的全部历史,比如后人无法了解女性生活历史,更无法了解亲族传承。因此他在撰写家谱的时,增写了杨姓女子出嫁后的内容,以便后人能了解杨姓亲族关系。杨玉杰的做法,确实在我见过的家谱中是没有,甚至可能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开启了先河,值得借鉴。更为主要的是,他打破了现在农村依然存在的重男轻女的陋习,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张阳村不仅有杨姓,还有古姓。古姓家谱记载,古姓亦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至张阳村,现在亦发展成为石阁山下一大姓。一个小小的山村,为两大姓的落脚点和转折点,在石阁山周围是少有的。由此可见,张阳村必是风水宝地。因为古人注重安居之地的小环境与其周边山川河流构建的大环境之间有机融合、和谐共生,以趋利避害。果然,在我调研时村中就有传言:“可爱张阳,古老文明。金线葫芦,脉气相承。”
   除此,听村中老人言,在很早以前村中还有张姓,张杨两姓人数居多,故村子命名为“张杨村”,后因为张姓人的迁移,村名逐渐演变为张阳。
   有关张姓人的迁移,在石阁山下鱼见村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石阁山上匪患较多,山下百姓常遭侵害,苦不堪言。因鱼见村距石阁山较近,能及时发现土匪的行踪,便于跑匪。于是张阳村张姓先祖和鱼见村人协商换户,得到同意。谁知匪患结束后,鱼见村村小,土地少,而张阳村村大地广,于是鱼见张姓后人就认为他们先祖换户的行为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于是就将村子改名为“愚见”,后演变为鱼见。虽然只是传说,但为张阳村杨姓的渊源和发展附会了一定的神秘色彩。
   迁徙,是为了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主动迁徙,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杨姓在张阳村定居多年以后,由于人丁兴旺,家大业兴,张阳一村逐渐不能满足杨姓人的居住需求,于是开始向周围村庄迁徙。家谱记载,时至今日,从张阳村走出的杨姓有两县三乡17个自然村,即:延长县南河沟乡的杨家窑科、史家窑村、南河沟村、范家庄、下曲木村、英儿村、可也村;雷赤乡界家山村、下尚罗村、后宅里村、大鲁村、雷多村。宜川县阁楼乡的西阁楼村、茹里村、驿村等上千户数千人,如一个树木,逐渐衍生出很多枝脉。
   在众多枝脉中,范家庄村分枝最早。根据范家庄杨姓后人杨建明正在修订《范家庄杨姓家谱》记载,张阳村杨姓第四世杨山道乃范家庄杨姓开族,但令人疑惑的是在张阳村杨姓家谱第三世中竟找不到杨山道,甚至连杨建明也感到很是棘手。不过,所幸两村杨姓至今辈分不乱,依然可以延续。自杨山道之后,分庙而置,亦衍生出很多支脉,除本地下驿村,吴起县白宝镇王砭村、庙台村亦是范家庄杨姓分支,已有200多人。
   另外,在东至村和曲木村也有杨姓,非张阳村同出。东至村杨姓,据家谱言是明朝万历年间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是否由此推断,他们的先祖在迁来之前也曾是一家。曲木村杨姓后人杨旭平说:“我的老爷因为当时家穷,无法生活,求助于他的舅舅。老爷的舅舅在东至村是富豪,就给老爷在曲木买了一些地,于是他们就落户在曲木村。
  
   二、杨姓人才辈出
  
   杨氏家族,自古名门望族,英雄辈出,光耀门庭。而对于小范围的石阁山下杨姓来说,也是人才济济。在本乡人中皆有传言:“一上张阳坡,秀才比驴多。”这里秀才意为有才华之人,有调侃之意。但在张阳村村史中记载,张阳村在清朝中后期全村户户有秀才,三年五载出拔贡,这其中不乏有杨姓人。除此,还有东至村杨在阁,其自幼勤读《四书》《五经》《十表》《八书》,习《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诗词、乐赋无所不精,无其不能,为人师表,培育英才,训子有方,祖辈传颂,名扬近乡。随父耳濡目染,其次子杨光华满腹经纶,才气过人,杨在阁务农收场好,光景步步高,家存余粮数百担,银钱有余常不断,尚对乡邻施舍和救补,屡见不鲜。
   近代以来,比较有名的杨姓族人有张阳的杨汉章,1935年参加革命,多次立功,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范家庄杨左芳,曾官至四川省达县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树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任甘肃省天水市军分区司令员,大校军衔;还有家谱撰写者杨玉杰,先后任延长县黑家堡、七里村、郑庄镇政府镇长、党委书记,中共延长县团委书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延安市卫局党委书记。其一生为人诚恳,乐于助人,事业心强,政绩突出,有口皆碑。
   曲木村杨文斌,1940年8月出生,1959年应征入伍,历任排长、特务连连长、副指导员、指导员职务。1964年被7888部队授予少尉军衔,曾连续5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受排、连、营、团嘉奖10余次,立三等功一次。1974年复员后,先后在延长油矿政治处、职工医院任书记兼院长、行政办公室主任、甘谷驿油矿党支部书记。退休后,因病去世,他为人民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
   石阁杨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家族文化史中,忠、勇、孝、敬、勤、俭、仁、义,成为杨姓文化的精髓,真正践行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万里江水,源起何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对于石阁山下杨姓族人来说,不管他漂泊多远,都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石阁山下埋葬着他的祖先。
  

共 30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石阁山下杨姓渊源》这一篇随笔,作者乐研家谱,关注石阁山下杨氏族人的来历,探究石阁山下杨姓族人的历史渊源。文记几多资料查询,相关材料搜集,整理成文。文写条理清晰,全文分三大部分记叙,一、追根溯源——历史中的杨氏;二、石阁山下杨姓种姓与变迁;三、石阁山下杨姓人才辈出。总之,此文撰写,前有导题,后有结语,具有方志价值。欣赏了,推荐阅读!【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9-07-05 09:50:07
  作者关注石阁山下杨氏族谱,探究其渊源。赞!
2 楼        文友:程南        2019-07-05 09:51:04
  问候作者,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
3 楼        文友:思源        2019-07-05 10:05:01
  多谢老师斧正指导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