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蜀秀蓉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蓉城】情僧原是我,小住布达拉

编辑推荐 【蓉城】情僧原是我,小住布达拉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歌


作者:河伯先生 白丁,0.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83发表时间:2019-07-05 21:53:20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很多人都是因为朱哲琴的《信徒》知道并爱上了仓央嘉措,因爱生信的以讹传讹,将这首现代歌曲误当作是仓央嘉措写的情歌,真实的仓央嘉措和真实的仓央嘉措的情歌被包裹在残缺而扑朔迷离的史料与传说当中。
   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一处叫做门拉沃域松的偏僻地方,父亲名叫扎西丹增,母亲名叫次旺拉姆。这是一对生活贫寒的农民夫妻,在仓央嘉措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他们孤儿寡母以给人放牛为生。仓央嘉措以五世达赖转世灵童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已经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他没有像其他转世灵童那样,从三四岁开始就被接进寺院里生活,在万人瞩目之下接受最严格的佛学训练,还要被重重的清规戒律调伏心志。
   一个放牛娃的世界是没有围墙的,因此,注定了他的叛逆与率性。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已经没有人说得清楚。在所有互相矛盾的传说当中,最美丽的版本是从一出藏戏《诺桑法王》开始的。少年仓央嘉措悄悄走出了布达拉宫,穿着一袭普通的僧衣,略微遮着脸,挤在八廓街的人群中,没有人认出他来。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藏戏,第一次从头到尾地感受到了一番别人的爱情。
   他喜欢藏南无垠而洁净的草原、白云、天空,喜欢那个或许已经因他而殒命的云卓仙女,他不理解为什么《诺桑法王》会是一出佛陀本生的戏剧,他只从中看到了王子对公主的苦苦追求。
   仓央嘉措那颗萌动的心再也无法控制。
   想要走进仓央嘉措,以及走进他的情歌,复习他的爱情是必经之路。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他所爱过的那些女人,从名字到家族背景,早已埋入那片遥远广袤的土地,统统没有确切的记载。关于她们,传说与事实长时间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辨真伪。在那些已经发黄发脆的古老爱情中,我们隐隐能看到在爱情中诗意栖居的仓央嘉措将他的女人们从故纸堆里牵手走来,活色生香。
   夜里去会情人,黎明天降大雪。
   还有什么秘密,雪地足印明白。
   人们低声地议论:这是哪一位诗人呀,写出了这样美丽的词句?他说他夜会情人、黎明归来,可也曾在这八廓街的酒肆里流连,和我们擦肩而过吗?
   所有人都惊讶了,谁能把布达拉宫里受着万人敬仰的达赖活佛和这样悠扬而放浪的诗歌联系在一起呢?下面的这首诗更让芸芸众生惊讶:
   住在布达拉宫时,我是僧人仓央嘉措;
   游荡在拉萨的街头,我是荡子宕桑旺波。
   五世班禅在向仓央嘉措讲述前世记忆的时候,他赞叹于五世达赖罗桑加措的丰功伟绩,但是,越是赞叹,就越是觉得几分恍惚、几分隔膜,他始终无法把那个神一样的男子和自己联系到一起。但打开《诗镜》,一切便骤然不同了,他仿佛真切地记忆起来,从五世达赖留下的诗笔里找到了自己的血脉:
   身在洁白莲花的蕊心,妙音天女妩媚夺人魂;
   弹奏多弦吉祥曲悠扬,向您致敬如意心头春。
   这是五世达赖赞美妙音天女的诗歌,是为妙音天女写下的妙音欢歌。一共四句,每句九个音节,仓央嘉措在写出自己的诗歌时,用的也是这种诗体,只不过语言更加朴素清澈,不像五世达赖写得这般繁复华丽。我们在读仓央嘉措的诗歌,如果读到的不是这样的四句体,那一定是译者作了过度的发挥。
   我们今天能从各种汉语材料中了解仓央嘉措和他的诗歌,还要归功于于道泉先生在八九十年前播下的一粒种子。于先生一个偶然的机缘,读到了一本《仓央嘉措》的藏文书,大感兴趣,在1930年将汉文译稿出版,取名《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一共六十二首。据说,藏人的歌曲一般有五种类型:排歌、大歌、环歌、字母歌和短歌。短歌,一般每节四句,每句六个缀音,藏人口头随便吟唱的小调以及跳舞时最爱唱的歌曲都是这一类。仓央嘉措的情歌属于第五种,即短歌。所以,区分某一首诗是不是仓央嘉措情歌,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四句,即便偶有变体,差异也不会太大。
   于译本是学者型的译本,对“信、达、雅”的标准尤重一个“信”字,即忠实于藏文原意。后来出现的各种译本则多在“雅”字上做文章,更追求文辞的优美,却相应地牺牲了对原文的忠实。后者的代表是同时在1939年出版的刘希武译本和曾缄译本。刘希武翻译的母本是一个藏英合璧本,但他本人并不熟悉藏文,用五言古体诗的形式译出。曾缄亦不懂藏文,只是在读于译本的时候嫌其太过直白,缺乏文采,故而以于译本为母本重新用七绝体翻译一遍。人们特别熟悉的那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就出自曾缄的译本。——其实严格来说,这两句诗应该算是曾缄的原创,因为在于译本里,仓央嘉措的原作根本就没有这层意思。
   在刘希武的五言古体诗译本和曾缄译七言绝句体六十六首中,笔者最喜欢曾译本的第五十三首和第五十四首。
   其五十三:
   为寻情侣去匆匆,破晓归来积雪中。
   就里机关谁识得,仓央嘉措布拉宫。
   其五十四:
   夜走拉萨逐绮罗,有名荡子是汪波。
   而今秘密浑无用,一路琼瑶足迹多。
   与这两首诗相对应的是刘译本五言古体形式,即:
   (一)
   薄暮出寻艳,清晨飞雪花。
   情僧原是我,小住布达拉。
   (二)
   变名为荡子,下游拉萨城。
   行踪隐不住,足迹雪中生。
   虽然译法不同,但主要都在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在布达拉宫里的仓央嘉措是万人敬仰的达赖活佛,溜出去在拉萨城里游戏酒家的仓央嘉措就是荡子宕桑汪波,因为时常晚出早归没有被发现,终于那一场碎琼乱玉降下之后,在通往布达拉宫的角门外,踏雪留痕,被早起的执事僧识破,至此仓央嘉措的“双面人生”公之于众。
   在刘译本和曾译本中,笔者更喜欢刘译本的五言古体,尽管曾译本更注重“雅”,但在这个意境下的诗句中反倒是显得赘述了。“就里机关谁识得,仓央嘉措布拉宫”与“情僧原是我,小住布达拉”一比,就相形见绌了。七言中,前半句带着酸腐和矫情,后半句又太平庸。而五言中,“情僧原是我”译得传神,道出了仓央嘉措的叛逆,也是仓央嘉措的真性情,我就是个情僧。“僧”点出我的身份,你们眼中的活佛;“情”点出我向往的自由,却是你们眼中的荡子。“小住布达拉”,布达拉宫是世人眼中我的归宿,我以我的坚忍约束自己要回归,回归到万人迷恋的圣殿。一个“小”字,译出了青年活佛的俏皮和桀骜,它只是我暂时的寓所,我向往的是没有羁绊的草原、白云、蓝天,可与牛羊为伴;向往没有等级身份的拉萨八廓街酒肆,可与我可爱的姑娘把盏。“小”不仅译出时间的短暂,亦是辽阔心灵图景的反面。
   “而今秘密浑无用,一路琼瑶足迹多”,前半句太刻意营造神秘感,仓央嘉措敢公然拒受比丘戒,还怕世人知道?因此,这种译法总感觉有一层膜在包裹,尽管很薄,却没有坦诚相见。索性直接告诉大家,“行踪隐不住”,为何隐不住了?“足迹雪中生”。多干脆,多一字太肥,少一字太瘦,清清朗朗。
   执政者和统治者认为他错了,他认为执政者和统治者错了。他们劝说、诱导、禁止,他摇头、抗辩、爆发,而藏民却选择了谅解与宽容。本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少年,却突然在十五岁那年,入主布达拉宫坐床;本是一个万人敬仰的活佛,却突然在二十五岁那年,圆寂于美丽的青海湖畔。
   他给爱戴他的人们留下了一个诗体的预言:
   白色的野鹤啊,请借给我飞翔的本领;
   我不会飞到远处,不会耽搁很久,只到理塘作片刻的停留。
   仓央嘉措用这首诗为人们指出了自己即将转世的地点:理塘。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藏地转世系统里是一个永远的传奇,一个永久的谜。以政治的眼光视之,只有利害的权衡而无所谓是非对错,而在雪域高原那些虔诚的朝圣者心里,不论是空是色,是诗是酒,是闭锁是放浪,仓央嘉措始终都是西藏保护神十四个化身所连成的链条当中的一环,是他们永远的活佛,是他们永恒的诗人……
   参考:《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苏缨、毛晓雯/著
  
  

共 32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事以成败挫废,怜而怀之,一个人一生当中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过一生?在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然而,仓央嘉措却要伪装成情僧,才能在诡异的政治夹缝中生存,可是,即便是如此,依然没能躲过神圣教派的迫害。在美丽圣洁的西藏高原,原本就是该蕴酿出婉约细腻的诗人与诗歌而来的,可是仓央嘉措的一生才情,只能用这种温润的韵律来做掩护,本该清明的仓央嘉措无意被卷入政治的纷争当中,在宗教与世俗的两难境界,仓央嘉措选择服从自己内心的本真召唤: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感谢赐稿蜀秀蓉城,好一篇属于赏析的文章。祝创作快乐,夏祺安康!(编辑:上官蓉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蓉儿        2019-07-05 21:54:35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感谢赐稿蜀秀蓉城,好一篇属于赏析的文章。祝创作快乐,夏祺安康!
回复1 楼        文友:河伯先生        2019-07-09 10:44:56
  谢谢编辑老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