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家乡的书店(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家乡的书店(散文)


作者:明月松间照 秀才,153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1发表时间:2019-07-07 15:59:30

书是精神产品,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社会的发展。俄国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诗圣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句;宋真宗赵恒又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鼓励男儿发奋读书,勤学苦读;北宋进士刘彝也留下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名言。
   书的社会载体是书店,也主要靠书店这条流通渠道来推广。同时,书店还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古代的书店引叫书肆。书肆一词,最早始于汉代。此外各朝代还有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书籍铺、书经籍铺等名称,它既刻书又卖书,这些名号,除统称书肆外,宋代以后统称为书坊。书店一名,最早见于清明乾隆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上,书店也叫书局。从书籍的本质出发,书店的功能可概括为:传播思想,普及文化,联系读者,促进出版。书店的社会重要部分是新华书店。
   四十年前,家乡总共有两个书店。一个在南大街中段路东的许昌县新华书店。一个在南大街与七一路交叉口西北角的许昌地区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是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创立并领导的文化企业,成立以来始终传承红色基因,为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最强大的实体书店品牌。因该书店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出版集团之下,是国家官方的书店,也是官方刊物宣传与发售处之一,所以全国各地均有分店。所题招牌的题字为毛泽东在1948年12月于河北。截至2006年共有14000多个发售网点。
   上初中前,因为家离书店较远,又没什么便捷的交通工具。又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因而一直没进过书店。上初中后,那时流行一句话“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为得到一套那时的时尚书籍——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一套十七本,价格十一块三毛钱。没少跟父母央求闹情绪。1979年冬天的一天,拿着父母东拼西凑的书钱,去七一路新华书店门市部付款预定。两个月后才得到那套书。只是买了之后自己也没好好学。或是因为比较愚笨。数理化一直没学好。那套丛书也早进了造纸厂。多年后在旧书摊还能零星地见到几本。那是我平生买的第一套书。1980年后,还流行陈琳老师主编的广播电视外语讲座试用教材《英语》一套四本。(这是我买的第二套书,也早没了踪影。)为学好英语,我早上很早起床读书听讲座、跟着读写。同时因得益于岳美银老师的教授方法,英语学得还算不错。一直到上大学前,我的英语都还不错,报的专业也是英语。只是随后表哥说:“学英语没有学中文用途广。”我的英语从此搁浅。虽然参加工作后也学了一段《新概念英语》。那套书及《牛津当代高级双解词典》还是托一个没见过面的在西安外语学院上学的书信朋友,在当地书店买了给我邮寄回来的。随后听岳老师和哥哥的的一番话后放弃了英语自学。记得1980年夏天的一天,与弟弟一起到南大街书店买了一本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连环画中的一本《比丘国》。弟弟当时让营业员给他拿了本书,忘了什么名字。弟弟翻了翻后递给营业员。那营业员说了句:“你只是看看而已”。弟弟问我“啥是而已”。我说;“她是说你没有买书的意思,只是想看看是罢了”。
   上高中后,家乡的书店也逐渐多了起来。除了国营的两个新华书店外,六一路健康路也有了书店。但是最近的还是学校大门北面的书店。我去书店买书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只是有一件事让我终身难忘。说起来羞愧难当。1986年2月23日,一念之差我做了一次窃书贼。那天下午在学校大门北面的书店,因为当时人多,我问营业员先要了一套《三国演义》,翻了翻后翻。给了他。之后又让他给我拿了本杨沫的《我的日记》。一念之差,趁着人多我拿着书出了门。顺清虚街南行,到了西大街才明白过来自己刚才的行为多么可耻。随后拐回书店还书时,书店已关了门。第二天临近中午,我刚出校门,就碰见了书店的老板和他母亲。他母亲对我说;“俺孩儿上午都想来学校指认你呢,我呢看着你平时不是那赖人,顾及你的名声因而没让他来学校。”随后,我向他们道了歉。并说:“当时我也是脑子一热,一念之差犯了错,很是后悔。随后拐回来还书时,你们也关了门”。他母亲又说;“谁没个糊涂的时候呀,不怪你,有错改了就好”。之后,我付了书款再次向他们道歉。如果不是老板的母亲的包容,不知道以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因为那年我又刚好复读,几个月后就要参加高考,如果她把这事反映到学校,我很有可能被开除,即便不开除,如果张榜公布我也很难再复读下去,也不会有机会上大学。)我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个慈爱的母亲。一辈子都很感激她。虽然如此,每每想到此事我就很内疚,并以此为鉴。时刻注重着、规范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那时的书店,进门后看到东面一组木制的梯形的有透明玻璃展示柜里放置一本本新出的书,展示柜与东面的一组组展示柜之间有一过道,从西到东再向北再向西靠墙是一组组两米多高的书柜,大门对面的北面的展示柜之间也有个一米宽的过道。刚开始时顾客隔着展示柜,想买哪本书,让营业员帮着拿。挑选书很不方便。遇见态度好的营业员还行,遇到态度不好的,还会闹得很不愉快。随后从什么时候起顾客可以从小门进去自己挑选书籍。但是因为那时没有现代化的监控设备,为防止不自觉地人偷书,营业员们只有四顾巡查、注意着顾客的一举一动。但难免会有书籍被盗现象。在书店里也见到过几次小青年偷书而被工作人员发现后的处理方式。1990年四月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市新华书店专心致志翻着一本书,忽然听到营业员说:“你就是专门来我们这儿偷书的”?我还只当是说笑呢,扭头看了看见一个穿灰色中山装的青年面朝西站着,头埋得很深,在哭泣着。他真的偷了几本书,被工作人员发现了。
  
   “你都没想想我们这么多人都是干啥的!你是哪儿的?”
  
   “尚集的”
  
   “商丘的?”
  
   “尚集的”
  
   “你只怕不是偷了一次吧?光哭可不解决问题呀。”
  
   之后他又被脱去了中山装站着,一会儿管理员把那青年偷的五本书捆好,挂在了他的脖子上。又让他穿上中山装,站在一个方登子上。之后因为时间关系我离开了书店,不知道后来那偷书的青年是如何处理的。
  
   上大学时家中有了自行车,除了上学方便外。我又更多时间去书店,用父母省吃俭用给的零花钱和学校发的贫困补助,去买自己喜欢的书。因为学的是文学,因而买了不少中外文学名著。最喜欢的逢节日时书店半价处理书。那时因为八中附近及现在的春秋桥南面有旧书摊。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更多的时候我会选择去旧书摊买书。大学毕业后,工作单位不理想,工资不能照常发。再加上书价越来越高,因而除了散文、诗歌、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辞典等工具书外,我就很少去书店买书了。虽然也常去书店瞅瞅看看。我曾在市三中(现在的三高)大门南的书店买过精装的《简.爱》《白痴》《呼啸山庄》以及《五人诗选》,也曾在市八中东面的书店买过《知堂书话》,《颜家庙碑》《三宝太监西洋游记》,也曾在那时的县政府那条街上的新华书店买过《宋诗鉴赏辞典》。随后因为打工或是骑行也去过不少县城或城市,在鄢陵打工的两年多时间里,也没少去过那里十字街东路南的新华书店,也买过一本《宋词鉴赏辞典》,后来被一同事借去再没有还给我。也记得自己曾在外地的新华书店买过两次书,都是在郑州的新华书店。第一次是1984年国庆节那天独自一人做火车去了郑州,逛了碧沙岗公园,登了二七塔,之后在二七塔附近的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与学习有关的书籍。第二次是1991年8月份,第一次做了长途骑行,随后在郑州一新华书店买了本《世纪风朗诵诗选》。那时我也喜欢朗诵,那年建党节前单位推荐我参加魏都区供销系统文艺汇演,节目是诗朗诵。因为没有这本书,我没得朗诵王怀让的那首让每个中国人都更加自豪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而选择了台湾诗人高准的《中国万岁交响曲》。更多的时候是在市新华书店和县新华书店买书,尤其每逢节假日时我几乎都要去看看,因为那时许多书是半价处理。只是记不清那时买的书了,也有很多那时买的书因为多种原因而见不到了。为了买书记得1989年夏天的一天,我萌生了去卖血的念头。只是那之前还要排队做体检,人太多我没等得上排队。1990年秋天去南大街书店买《中国历代诗歌鉴赏辞典》,定价29.50元。营业员说;“这本书只进了三本,许昌师专的王炎老师买了一本,还有一本是一个青年买走了。只剩一本了,你来的正是时候。”那本书是我用一个月的夜班费买的,陪我在鄢陵工地度过了近九百个日夜。只是有一天不知被谁撕去几页当手纸。
   1995年后盗版书日益猖獗,我几乎没再进书店买过书。虽然那之后家乡的书店如火如荼。1996年许昌火车站东烟城书店成立。随后有六一路的兰晶书店,火车站北面路西及东北面的图书批发市场、三八路的大象书店、健康路小学附近的的希望书店等,生意好不红火。还有文峰广场建成后西北角的《地下音像图书城》即文博书店老板我村的庞金安开的。说真的,他和我市陈晓东是卖旧书最有成就的两个。庞金安最早在家中批发旧书,后来批发新书。随后在火车站开了个文博书店批发新书,是当时文博书店有好多个分店多在学校附近。而陈晓东是最早开店卖旧书的,近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旧书的买卖收藏,从最初的“好望角书屋”到后来的“民间收藏”网上书店到如今的曹魏古城“许昌记忆”。陈晓东在买卖收藏旧书中更注重家乡三国文化文献资料的收藏挖掘。让家乡人民更因自己生在富有三国文化底蕴的许昌而自豪。
   记忆中家乡的书店还有许昌师专对面的大学书店、前进路的聚英书店、建设路上第九中学附近的博览书店、西湖公园南门对面的西湖书店。还有如今许都公园附近的我市的第三个新华书店——许都书城。2008年前后,我市议台路北段路东有家卖旧书的门店,但只记得路西的一家,名字好像是《石泉旧书店》。第一次进那书店,只是一味的看看书架的一本本旧书,不时地翻阅一通。让老板很反感。随后,又进去了几次也买了几次书,有一次当我看到一本狄更斯的《老古玩店》我还以为是我缺的那本时,老板开口了,我仔细一看还是我有的那一本。随后不知那家书店啥时候也换了门庭。
   儿子上学后,虽然书店以很多都很多,但盗版书也是很多很多。进书店买书的次数比较多,但都是给儿子买辅导材料或是儿子喜爱看的书。自己几乎没再给自己买过一本书。面对书店里几十元一本的书,或是几百元一本的工具书,更多的却是望书兴叹!再者妻子不爱看书,跟书有仇似的。看见我买书就很生气。因而我宁可去旧书摊,少花钱买原汁原味的旧书,也不愿去书店买新书。给儿子买书的多年里也见证了实体书店的兴衰。就拿‘地下音像图书城’来说,刚开始的时候整个地下广场都是图书和音像制品的市场,过了几年再去时,卖图书和音像制品的面积已缩小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供人娱乐的桌球和蹦床,再过了些时间去给儿子买学习资料时,卖图书和音像制品的面积又缩小了许多,如今再去时,从北门进去后看到的只是全家福鞋业的市场,而地下图书城仅剩下了南面的小部分。
   不知从哪年起,以前的《易经》《三命通会》《相理衡真》《四柱预测》《渊海子平》《卜筮正宗》等被当做封建迷信的产物的东西被列为宗教信仰专栏放到了书架。体现了时代环境的宽松。更不知从那年起书店也开始卖起了音像制品。(以前只有音像制品专卖店)这也说明实体书店生存的不易。只记得从前的书店除了学生的课本和文学、自然科学马列文选社会科学等书籍外,没有现在的铺天盖地各式各样泛滥成灾的辅导教材。那时的学生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有更多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科技的发展让人们获取知识和文化的方式多元化。但是也让人们失去很多乐趣。人们不再照壁偷光、头悬梁追刺骨的去读书,不再像三毛一样为读书而逃学。不再像品茗一样打开新书闻一闻那墨香然后手指蘸下唾沫如饥似渴、津津有味地翻阅一页页书籍。手机取代了一切,无论走到哪里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低着头看手机的“低头族”。如今的新华书店,里面的环境好了,书店老板因为有现代的监控设备也不怕书籍被盗了。但是却看不到昔日的竞相读书买书的人群了。很多人都把书店当成夏日纳凉或是严冬取暖的好去处。再加上网络书店的兴起,实体书店如风中之烛。除了学生开学前后会看到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荣外,平时更多的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的萧条。

共 612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好的书店,是城市人文精神的载体,更是城市文化生态的一个根植于底蕴丰富、厚重的城市文化土壤,伴随着一座城市的良好发展而不断演变、发展有机构成分。”《家乡的书店》这一篇散文,作者以清晰的条理,把家乡的书店,从上个世纪自己上初中时,写到当今,在不同年代,不同时期,那些书店的变迁演绎描写;以回忆的文笔,将自己与书店的几缕情结表达,自己在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工作后,儿子上学后,及当今,在不同时期,为汲取知识,自己买书的故事逐一叙述,文写有故事的情节。作者文写前后呼应,结尾写上祝愿:愿实体书店长盛不衰!愿家乡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欣赏了,推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9-07-07 16:05:03
  家乡书店,与己关联,买书故事,一一呈现...
2 楼        文友:程南        2019-07-07 16:05:32
  问候作者,创作快乐!祝夏安!
3 楼        文友:明月松间照        2019-07-08 10:28:33
  编辑朋友辛苦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