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天灯柱(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天灯柱(随笔)


作者:周游四海 童生,67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33发表时间:2019-07-09 08:23:45

【看点】天灯柱(随笔)
   江西上饶铅山河口古镇前往赣闽交界的分水关,历史上有一条十分著名的古驿道。当年商业繁华的古镇,依托地处信江河中游的水路航运优势,成为周边地区及闽北乃至沿海地区的货物集散地,每年有大量的茶叶、纸张、布料、食油、盐等及日用品都由马车伕、挑伕,经陆路驿道在汭口、河口镇发运和接收。也有经铅山河道在老县城永平镇,以水运精铜矿石途经河口古镇码头运往鄱阳加工钱币。竖立在这条古驿道旁——铅山河白沙村头的一根斑驳陆离、字迹模糊的方形古石柱,记录见证了当年驿道及驿道边水、陆运空前繁忙的景象。当地人尊称石柱为“天灯柱”。
   在阳光明媚的踏春时节。我们乘兴沿河口至永平古驿道一路走来,不知不觉七华里路程很快就到了。眼前风和日丽的白沙,又名“七里亭”,远山近水、春色无限,不远处竖立在桥头路旁“天灯柱”也似乎在欢迎我们。当走近细细品味这历经七朝的古柱——天灯柱:其高约4米,边宽约40厘米。圆方柱型,有柱顶,四边刻有苍劲有力的宋体文字,虽然历经近900年的风雨侵蚀,但文字仍然依稀可认。柱石四面分别为“南无北方世界成就佛、南无南方世界宝相佛、南无东方世界阿闵佛、南无西方世界弥佗佛”字迹。柱顶端盖约五十公分;至今不偏不斜,像似城市里的“装饰指路明灯”一般,静静地在青石板座基上巍然屹立。我一面忙着为“天灯柱”拍照,一边记录下柱面文字。前往白沙村内向村民打听“天灯柱”的来历,村里最年长的程老伯向我们叙述了天灯柱的神奇故事。
   程老伯已经95岁,虽然双眼失明多年,但耳不聋,说话口齿清楚,思维较为清晰,几十年前的事情还记忆犹新。他回忆说:程氏家族原籍徽州,第二代迁徙居住乐平,因为子孙繁衍增多,遂部分迁徙到铅山县的白沙,在这里生活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据他听上一辈的人说:“从河口去永平驿路上的天灯柱原名‘镇邪柱’,在程氏家族搬迁来白沙时就已经有了。”800年前的芦茅州,后因程氏立族改为程家州,该石柱估计也有近900年的历史。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武夷山主峰黄冈山下的桐木关及周边地区,以及闽北出产高山红茶,每年的谷雨前后,当地出产的新茶,经挑伕走陆路或水运至河口,经过制茶程序加工包装后,搬运到码头上船启运,途经信江出鄱阳湖,沿长江流域到达上海去英国或在武汉上岸,由陆路出口蒙古、俄罗斯等国。
   当年河口至永平途经白沙的这条驿道,由于驿道左侧是铅山河道,右侧是古木参天的丘陵地带,杂草丛生,芦茅茂密,往来商贾运输货物,多结伴而过,有的还请保镖随行。因为此路段常有土匪出没,打劫过往商人,甚至挑伕、船伕等也不放过。时而也发生过怪异事,当路人途经到此处,正处夜深人静,突然身后响起令人心惶惶的“沙沙”声,就像落下沙尘一般,这种情况时有发现,俗称为“鬼撒沙”,大家都认为这段路上有煞气,一时往来的客商、贩夫走卒来到白沙地段,都望而生畏,胆战心惊十分害怕途经“鬼撒沙”,更怕途遇土匪劫掠。
   这一年的仲春,永平首富方员外的千金,与汭口镇(街北设驻泊巡检司,今河口镇汭口村)兴隆药号黄老板的儿子喜结良缘。这天到了婚期的良辰吉日,黄公子身形健壮,穿戴新郎官的红袍、大红花,帽插宫花,喜气洋洋,在街北口迎亲众人的簇拥下,骑上高头大马,昂首挺胸,慢慢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路鼓乐齐鸣前往永平,迎亲路上一帆风顺平安无事。
   迎亲人马到了女方家门外鼓乐喧闹,方员外一家热情款待了新姑爷和众人。为安全起见,午后送、迎亲队伍即刻从永平返回。当他们快到达白沙地段,随行的长者示意鼓乐手们停止吹奏,招呼队伍悄悄地快速通过这段危险地段。眼看快过白沙湾口,大家正想吁口气,树林里响起一阵惊人魂魄的铜锣声,新郎坐骑受此惊吓,一声嘶鸣,突然前蹄竖立将新郎摔倒地上,大家一看惊恐万分,定睛一看,路面已经被一伙蒙面大汉手持刀剑拦截。
   队伍中有人见势不妙,想夺路而逃,老者及时阻止,让人照顾新郎新娘,他快步前行,双手抱拳施礼,还未等他开口,为首强盗一声口哨,刹那间,四面八方的强盗蜂拥而到,他们冲向迎亲队伍,虽然有四名保镖和随行汉子拔刀抵挡,无奈势单力薄,其中两名保镖一死一伤,大伙儿见状纷纷后退,强盗们的喊杀声惊心动魄,吓得轿伕们扔下花轿,不顾新娘哀求,各自逃之夭夭,强盗们也不追杀,将全部嫁妆抢劫一空,将新娘子也强掳走了。
   这起大案发生后,一时轰动汭口和永平,官府派出捕快前往发案地点侦缉抓捕,终无所获。汭口镇有一茶商,人称吴大老板,与永平的方员外是山西老乡,他俩是多年的好友,吴老板有一儿一女,儿子名叫震南,从小一心习武,原先方员外有意将女儿素珍许配给吴家,无奈震南意在习武,无意婚姻的约束,还不想成亲,但对素珍小姐心怀好感,却经父亲武断一逼,事与愿违,他竟然与一习武的兄弟结伴去了少林寺,一去就是三个年头。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方员外万般无奈之下,另选佳婿,这才造成此种难堪的局面。这事不知如何竟让千里之外的震南得知,不觉大怒,向师傅谎称父亲得病,告别少林寺星夜下山,日夜兼程赶回汭口,听完父亲叙述抢劫案件过程,十分气愤,摩拳擦掌说:“可恼、可恨,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劫道抢亲,这土匪也太可恶,就要招集人手,出头上山誓要踏平匪巢,救出素珍小姐。其父信佛,不希望用武力去解决,遂授计智取,以达到兵不血刃顺利解决。
   两天后,传来吴老板派出的人在武夷山、桐木关一带收购的千斤上等茶叶,在途经白沙地段竟也惨遭土匪抢劫一空,血本无归不说,一名伙计还身受重伤。吴老板损失惨重,心急如焚,痛下决心,两笔帐加在一起算,誓言要报这一箭之仇。按原计划提前让儿子震南乔装打扮,深入匪区,相机接近匪巢;同时,亲自前往鹅湖峰顶寺,通报名号,小僧急忙进去报告主持方丈。该寺方丈乃大义和尚的关门弟子,闻听吴施主到,破例亲自出门恭迎。原来吴老板乐善好施,是寺里的老施主了,且历年来香资不菲,他俩的关系非同一般。宾主进寺落坐,小僧敬上香茗,吴老板慢慢喝了一口茶,叹息一声开门见山道:“今日前来宝寺,有一急事请老方丈出个主意,以解燃眉之急?”方丈呵呵一笑说:“自贫僧出门见老施主时,就从您的神情之中,已然略知一二,但说无妨。”吴老板将近期发生的案件着重介绍,方丈抚摸着白须怒道:“素闻白沙一带常有劫匪出没,官府都无奈他何,不想这事竟发生在老施主身上,真正令人发指。”吴老板气愤地说:“这伙土匪不知有何靠山,气焰十分嚣张,神出鬼没,过往客商等深受其害,官府派兵清剿也无功而返。无计可施,这才想起恭请老方丈,为我们地方百姓出个万全之策?”方丈沉思良久,慢吞吞双手合十站立起来,眼眸发亮,吴老板一见有门,喜出望外。方丈面授机宜道:“贫僧无以为报,建议您采用佛门大义祖师传授的方法,可镇压邪恶之气,保一方平安……”
   事不宜迟,吴老板返回家后,立即派人请来能工巧匠,从青溪采来一块上等长条麻石料,运到家中后院,日夜动工,按照老方丈授意打成一根边长约40厘米,高达4米的方形麻石柱,在石柱的四面雕琢了四句话的谒语。完工之日,将石柱运往白沙,老方丈不请自到,对吴老板说:“择日不如撞日,即刻选择地点竖起石柱。”其实地点早已经被老方丈定在河流旋涡坝堤上方,就等石柱运送到铅山河边的驿道左侧,竖立起石柱的同时,峰顶寺和尚开始在方丈的示意下做起法事……待法事完毕,方由吴老板当众命名为“镇邪柱”。
   话说吴震南通过关系贿赂山寨中的二当家,顺利地在寨子里站稳了脚,因其拳脚功夫了得,很快得到大当家的器重,在一次与外来土匪争抢地盘的火并中立了大功,被推荐为三当家的位置,而且负责山寨安全保卫重任。半个月后的一天晚上,眼看着机会来了。因大、二当家之间本来貌合神离,加上三当家从中挑拨离间,矛盾开始升温激发。借此,震南拢络了几名心腹,探听得一个月前抢劫来的新娘子,因性情刚烈,誓死守身如玉。大当家反而更是喜欢,一心要让她做压寨夫人,认为无须霸王硬上弓,觉得降服她是迟早的事,暂时关在屋后一个山洞里,日夜有人看守,还有一女匪眷侍候着,震南心中暗喜。
   翌日上午,大当家带着众匪下山又拦劫去了。震南趁机检查防御,来到山洞边咳嗽一声,小匪赶紧站立道:“三当家的!”震南笑眯眯说:“弟兄们辛苦了!为安全管理,我要了解一下这里的女子情况。”守卫很自觉地去了洞外,震南往洞内走,心想:功夫不负有心人!方小姐听见动静也从里到外,当四目相对的瞬间,犹如触电,默然对视一会儿,震南做出手势的同时,递过一张小纸条,随后高声问过几句话,步出洞来向守卫打招呼离开。方小姐看了看纸条,知震南是深入虎穴救她而来,顿时喜极而泣,盼望能早日重见天日。
   当天深夜,(镇邪柱竖立当日)大当家、二当家带着手下外出劫道,事不遂愿,外出一天毫无所获,这是破天荒的事,返回山寨见到三当家,钢刀往木桩上一插火气冲天道:“他奶奶家的,这次开市不利还是头一回,我带着弟兄们在白沙,盼望截几个肥牛捞他一票上山,却不知何故,路边新竖起一根石柱,发出幽灵样的蓝光,让我心慌意乱,派人前去打探说:发亮的柱面上四面都刻有文字,是四面字体在发光,弟兄们见了不知所措,人人心慌、个个胆战,更不要说拦路打劫,二当家在上山的路途中,莫明其妙摔断了腿,唉呀,看起来这碗饭难吃啰!”唉声叹息一阵,叫手下拿酒来,自己斟满一大海碗,仰头咕咚咕咚连喝三碗,灌了个酩酊大醉,震南见状心中窃喜,知道机会难得。一边假意劝道:“大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要担忧,明天让小弟出马,定要立一大功!”一边携扶大当家进内屋歇息……
   “镇邪柱”竖立在白沙铅山河边的驿道边上之后,对为非作歹之徒起到一种震慑作用。从此就没有出现拦劫的事件发生。路旁崖壁下的河内乃一深潭,每逢涨水期,往来船只时有翻船事故发生,一旦旋绕进去,生不见踪影,死不见尸身,往来船只都是结伴而行,仍时有险情发生。
   自从有了“镇邪柱”后,土匪踪影皆无。河水变得风平浪静,陆地驿道上也平安无事。因其柱面石刻字体夜幕下会发出亮光,此景后来又被当地民众喜称为“天灯柱”。不久,程氏家族有人了解到实情,就从乐平举族搬迁来到青山绿水的白沙河畔安家落户繁衍至今。
   聆听“天灯柱”的故事梗概后,我还沉浸于情节的暇想中,一时没有回过神来。老友的道谢声使我惊醒,一拍大腿站起兴奋地说好,好!太精彩了!我们依依不舍告辞程老伯,返回途中还心里想着这个不平凡的传说。

共 41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根古石柱竟然有着这么一段不平凡的传说。相比某些牵强附会的传说典故,这根石柱的传说似乎更加令人信服。不过按常理来说,土匪拦路打劫,要么靠人力清剿,要么靠官府招安,仅凭一根石柱就让土匪劫道的祸患得到平息,似乎有些太过离奇了。还有吴震南深入匪巢,好像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匪患的平息仍然是“镇邪柱”的作用。如果是吴震南在“镇邪柱”的作用下一举擒获两名匪首,救出被劫掳的新娘和其他受害者,似乎会更加令人信服。【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7-09 08:25:45
  传说毕竟只是个传说,有其合理性也有很多不合理的成分。例如这个“天灯柱”,它的作用真的会大于人的作用?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