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一位县委书记与农村支书的情谊(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一位县委书记与农村支书的情谊(散文)


作者:白青年 白丁,1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85发表时间:2019-07-09 18:06:56


   走进林州,老百姓就会用最诚实的语言,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告诉你60年的感悟:林州有一位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一一杨贵!红旗渠了不起!
   我是一位普通农民,也是《红旗渠劳模任羊成》一书的作者。我要特别感谢那条“从我家门前流过的天渠”。冥冥之中,似乎所有的一切都与她有关。她诞生、我诞生、就一刻也没有分离。我的名字白青年还是杨贵书记给起的,我就是在修建红旗渠的开山炮响起时出生的——1960年农历3月18日。那个年代,我的父亲白天仓是1939年入党的老党员,曾任任村区白家庄乡政治主任(辖11个村)、村党支部书记,和县委书记杨贵亲如兄弟。在热火朝天的修渠工地上,我父亲向杨贵书记请求:“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杨贵书记思忖半天,回想着为摸太行山的脾气,和我父亲一起爬山涉水,同吃同住的日日夜夜,走村串户深入山区,关心群众生活,四处奔波寻找水源……眼前看着咽喉工程青年洞正在紧张施工,杨贵书记说:“就让孩子叫青年吧……”红旗渠日夜流淌在太行山上,也日夜流淌在我的心里,深情相伴,合二为一。
   关于林州红旗渠的故事,我说它是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而讲红旗渠的故事,必须要讲到红旗渠真正的组织者、决策者、指挥者杨贵。
   杨贵,他这个光荣的名字,永远深深地刻在雄伟秀丽,风光旖旎的太行山间,用真实的基石矗立起一座巍巍的精神丰碑!永远感召、引领、激励着勤劳、勇敢的林州太行儿女。
   杨贵老书记离开我们至今已一年了。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难以忘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正如毛泽东同志早在1939年12月21日《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所说的,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杨贵同志从一个贫寒农家出生的孩子成长为一位领导干部,最根本的是他善于从理论宝库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善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来,再到人民群众中去,在伟大的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智慧。他是耸立在林州人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是值得我们林州人民永远纪念和颂扬的优秀县委书记。
   杨贵同志根据老一辈革命家创造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和基本领导方法,在尊重群众的前提下,注意发挥干部的引导作用,杨贵经常说:“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教育我们的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在困难的情况下,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与群众同甘共苦。越是困难的时侯,领导干部越是要挺身而出,走在群众的前面。”
   我父亲在世的时侯,经常给我讲。他经常陪同杨贵走村串户,深入调研,他们不考虑自己的名利得失,一心只想把林县的穷山区建设好,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
   经常到林县最偏僻最落后的山区调研。如石板岩、四方垴、贤麻沟、东垴坪、上坪、黑山背、槐树凹、椿树圪道、漏子头……任村区的石柱、沿河崭、盘龙山、牛岭山、马刨泉、椒树凹……那时叫“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细心调研。杨贵把林县的一山一岭,一凹一沟的村村寨寨都跑了不知多少遍。只要他走过的每一个村庄,有几口井,有几盘碾,几盘磨等等都要记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写下记录。
   杨贵曾在500多个村庄蹲点,在1000多户农民家中吃住过,他深入了解到林县想水、盼水的梦!由于林县山多石头硬,石山厚而隔层,打井不成,地下无水,地面无河,土薄石厚,水源奇缺……
   谁能说清,又有谁知道?抗日渠的续修、南谷洞水库(太行平湖)、马家岩水库等等水利工程的来龙去脉?这都是杨贵书记当年仔细调研的结果以及在调研中作出的决定。
   在我刻骨铭心的记忆中,老父亲生前常常说起,他经常陪同杨贵去石板岩区的大垴尖调研。回来时,经圣子沟、磨石崭来到我家住下。晚上,父亲看到杨贵同志的两只脚都磨成了血泡,袜子都沾在脚上脱不下来,两只脚肿得青一块紫一块。母亲找来几棵茄杆子和艾叶,烧水熬着让杨贵洗脚,这个土办法是消肿止痛。当时农村医疗条件非常落后,根本没有什么卫生所。老百姓都是小病顶着,大病抗着……
   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生活非常的贫穷和拮据,我家更没有什么好招待的,稍微有一点玉米面配上谷糠在锅里煮的窝头,在吃饭时窝头全被煮化,变成了稀饭糠汤,这就是当时老百姓常说的:清早糠汤,晌午吃糠,晚上稀汤照月亮。那天夜里,我父亲给杨贵谈了抗日战争时期,林北县,八路军在这里英雄战斗的故事。战斗间隙和当地老百姓开荒种地,修河滩淤地,还在露水河边修建抗日渠。他们只要坐在一块就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每次谈论都要讲到半夜甚至天亮。
   就这样,第二天,我父亲和杨贵还要上石柱村和沿河崭等村走访。我父亲看着年轻的县委书记杨贵同志的脚上真是皮开肉绽,眼里总是噙着泪花,于是就从柴垛上抽了一根烧火做饭的小棍拄上。他们要到石柱,还要去山西省平顺县芣兰岩(公社)区的虹霓村,看一看水源,能不能修一个水库(马家岩水库的先前调研)。
   白家庄离石柱村15华里,离虹霓村33华里。那天他们爬上石柱村调研后又返下太行山巅,顺着大峡谷的溜山风到山西省平顺县芣兰岩区虹霓村进行考察研究,寻找水源。
   杨贵和我父亲一路爬山涉水,历尽艰辛,不知去了多少次,每次返回白家庄村都是在晚上十一点多。马家岩水库蓄的就是这条河流,水源来源于平顺县虹梯关乡、寺头乡的太行山巅,夏季河水猛涨,是当今林州市任村镇有名的害河。我父亲只要谈起杨贵的故事,想起他一瘸一拐的样子,总是有止不住的眼泪……
   杨贵常说:“为人民服务是毎一个共产党员的天职,为了彻底解决老百姓的贫困生活,就是要吃苦在前,享福在后,脚踏实地地走在群众的前面,真正地去为人民群众办些实实在在的事。”
   从红旗渠的修建到红旗渠精神光耀华夏,无不倾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中央各部门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无私支持无比厚爱。
   红旗渠的修建再一次证明,杨贵对林县革命老区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带领着林县人民苦战三、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重大决策。“头可断,血可流,不建设好林县不罢休”的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正是有了这种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责任感、事业心,他才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受着种种压力,既敢于进取、创新,又善于进取、创新。为了彻底改变穷山区,如饥似渴地学习,始终不忘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
   红旗渠的每一个故事都蕴涵着同一种精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只要有了这种精神,不管是啃硬骨头,还是趟冰河;不管是飞悬崖,还是涉险滩;不管是挖野菜填肚子,还是勒紧裤腰带……一切都可以克服的。
   红旗渠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传唱着历久弥新的艰苦创业的故事,红旗渠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光辉旗帜和不竭力量源泉。

共 28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一位县委书记与农村支书的情谊》,作者讲述的是杨贵和自己的父亲亲如兄弟,探勘和修建林州红旗渠的故事。选题很好,但缺少生动的细节,干巴巴的政治套话太多,就失去了应有的感染力!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7-09 18:07:45
  选题很好,但缺少生动的细节。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