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这江、这山、这人(散文)
秀丽的山水对我总是有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特别是在夏季,青山绿水更是让人稀罕,促使我在最近利用点时间踏上了清江画廊之行。
清江无疑是长江的一颗璀璨明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故名清江。”它发源于鄂西利川市龙洞沟,流经恩施、长阳、巴东,在宜都市注入长江,全长四百多公里,有“八百里清江美如画”的盛誉。
2019年7月8日,受宜昌市三峡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吴凤琴主任的邀请,我们一行由著名慈善书法家吴克喜先生带队,由湖北勇翔贸易公司董事长何晓霞、熊春华亲自驱车、武汉南洋酒店用品公司老板毛丽等一行前往“清江人家”,接船的是“清江人家”岛主范少才先生,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范”。
当天下着毛毛雨,上岸后岛主范总怕我们鞋打湿,他很细心体贴的给每个人套上鞋套。没几分钟,我们便上山来到了清江人家的茶房,范总让大伙先喝茶休息。在这个三面环山临江的超大茶房里,范总存放了他精心收集的各种民间老货在那,茶桌是用三条旧船改造成现在的整条船做茶桌。瞬间,父亲的古董一一承现在我的脑海里,同时出现的还有一辈子爱好收藏的远在南海的赵钢友人。
恍惚中听到范总在喊我们吃饭去,沿着石板坡,我们一行来到了土家餐厅,环顾四周很简单,就如一般农人家的一样,四处放满农家人晒的山里干货。范总在一旁给我们讲着各种小吃的来龙去脉,大伙边吃边听,范总讲:“我家的所有菜都是自己山上种的,任何调料诸于味精之类调料品是绝不允许进山使用的,更不使用任何农药催长剂,所以每桌饭菜吃的都是原生态,口味醇香独特,营养丰富。农家菜在制作中要文火慢慢地炖,这样汤得味道才会更浓,肉的味道才会更香,吃到口中的感觉是又软又烂,回味绵长,尤其是那“炕土豆”岛主讲是用了点猪油更香些。当土豆炕至金黄色,外酥内软时,放入蒜末、葱花、辣椒粉、白芝麻,翻炒一下,就可以出锅了。”我和何总吃得最多,何晓霞说是她的最爱,看着一个公司老总在面对美食时的那个吃法让我感叹,咱中华的美食文化真叫一绝呀!
游完回后我们便在老范的岛上摘好多的李子、葡萄、梨、蕃茄和黄瓜,坐在“清江人家”岛上的房屋凉台上看着碧水和过路游船,吹着凉风,听着鸟叫,吃着最原生态的自摘水果,那种感觉真的是太惬意太乐了!
晨起,我们一行乘船上游,在那四面环山的碧水上,清江夏日的雾境,让我思绪万千。突然间发现自己立于船头,任凭水风潮湿我的面颊,似乎清醒了许多,我脑海里想起了描绘清江的诗句:春日清江香满江,夏日清江雾连环,秋日清江红似火,冬日清江水生烟。我虽然无缘清江四季风采,仅只清江夏雾就让我情有独钟,已是不虚此行了。你看,境内峰峦叠嶂,雾环相连形如玉镯,撒落其间。数百翡翠般的岛屿,星罗棋布、灿若绿珠,雾如玉带穿梭其中。书法家吴克喜老先生站在船头高歌,引得众人掌声。不知不觉,阳光已尽情照耀江面。两岸绵延耸立的山峦接天连水,江面开阔,山水相依,秀美壮观。蔚蓝色的天空中几只雏鹰恣意翱翔,时而平展翅翼窜入云隙,时而转侧身躯向下俯冲。山上袅袅娜娜仙气,与天云相接,如缕缕轻烟,又似琼楼玉宇飘坠而下的云纱霞衣,婉约而柔情。
船在江中行,人在画中游。连绵起伏的青山在错落有致中竞相挺拔,柔中带刚,刚中含秀。青绿相间,倒影叠翠。蓦然间回眸,船尾在江水中拖曳出一道道晶莹雪白的浪花,在空中挥舞着美妙的曲线……
何总在我耳边说∶“姐,我们真是不虚此行啊!”是啊,清江是土家族的母亲河,洋洋洒洒八百里宛如一条绿色飘带,穿山越峡,若用一副对联来形容,就是“如黛江水烟波浩渺,高峡绿林曲径通幽”。清江的山,清江的水,清江的人,如诗如画,如梦如歌。再见了清江画廊!再见了清江人家!
注:该文发于新浪博客,李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