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营房我的第二故乡(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营房我的第二故乡(散文)


作者:冰山雪峰 进士,10356.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76发表时间:2019-07-12 15:54:05


   又要到八一建军节了。
   当过兵的人对这个节日感情最深,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那青春的过往。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就是营房。
   有的叫营盘,有的叫军营,还有叫兵营的,在这里,留下的是青春的故事,承载的是军旅记忆,难以忘怀,历久弥新。
   说来很幸运,当年我入伍离家比较近,去了古城保定的三十八军。盘点我在部队十几年走过的营房就像故乡一样亲切。
   一九七六年的二月份,初春的华北大地,春寒料峭,寒气逼人,我们这些新兵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去往部队的征程。那年我们坐的是客车(不是大闷罐),车厢内绿浪翻滚,大家都穿上了部队发的绿色军装。记得中途衡水车站停车时,我弟弟还去车站看我,我顺手给了他一袋部队发的饼干。火车从石家庄开始每个车站都停车,每每停车都会有新兵下车。我们蒙到鼓里,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车。快到保定时,天色已暗了下来,领兵的军官让我们背起背包做好下车的准备,保定军站我们下了车。站台上昏暗的灯光下并排着停着几辆军用卡车,那些戴着领章帽徽的解放军战士整齐地站在那里。领兵的杨三波技师让我们排好队,一个个点名,然后再分成几个方块,后来才知道我们去的不是一个地方,点名后大家在他们的引领下分别上了卡车,我们这些郑口公社入伍的新兵就在保定市。
   卡车行驶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穿过寂静的市区就到了营房。这就是我军旅生涯的第一个营房,步兵第一一三师独立通信营。营房有五栋二层楼房,分别是通信连、无线连、电话连、修理所和营部。靠最西面的一个二层楼住着师防化连。这座营房不大,位于保定市七一路和青年路交口,华北电力学院西门对过,距离三十八军军部很近。
   新兵训练完后我被分到通信修理所,修理所老兵比较多,我们所长是五九年兵,和我年龄差不多,和蔼慈祥。因为是技术性很强的单位比我当兵早七八年的老战士还有很多。修理所干部多,什么无线技师、有线技师、油机技师,是保障全师通信装备的专业维修单位。就是在这第一座营房让我圆了一个军人梦,毅然决然地开启了从军之旅。
   通信营修理所呆了半年,接到通知要我去北京军区通信训练大队学习,进行专业知识的训练,时间一年。我很兴奋,因为我知道,系统学习无线电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为自己以后在部队更好的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七六年七月二十八号凌晨的唐山发生了大地震,耽误了我进京的时间,被推迟了俩个月。七六年九月份我正式去了位于北京西山的军区通信训练大队。这是一座新营房,往南隔山与军区技术侦查大队相望,再翻过一座山就是北京军区大院,往北是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站在营房东眺就是香山公园和颐和园,风景优美。当时军区训练大队是刚成立不久的单位,营房还在建设中,都是五六层的楼房。我的同学李建国、葛志强比我早入伍一年在山西的二十八军,说来也巧,他们俩就在这里施工修建营房。同学相见,分外亲切,我们紧紧地搂在一起。按部队来说,他们是老兵,可我们都是同学,就没那些讲究了,穿着军装在北京见面也算意外的惊喜。
   在北京我整整学习了一年,从理论上对部队通信装备更加明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很扎实。就在这一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去世,我们通信训练大队的学员也参加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的追悼会,参加了粉碎“四人帮”连续三天的游行和天安门广场的集会,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开工建设的义务劳动。在祖国首都亲临了当时党和国家那些伟大的变革。
   这是我的第二个营房。也是一座我从军生涯中最豪华的营房,它整洁有序,宿舍、礼堂、操场、办公楼,错落有致。在这里,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琼浆,我快乐地生活和成长,为日后在部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七七年的九月份通信训练大队学习毕业回到了保定,在修理所呆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因师通信站的日常通信保障,需要有一名技师、一名技工保障其畅通。所里派我去了那里,师通信站有200门供电式总机、有线电报站等。当时接我入伍的杨三波技师就是在这里执勤。通信站就在师部大院,靠近师机关和师首长。当时有二十多名七七年入伍的女兵在通信站总机班和电报站,情报站后来也搬到了这里。我的任务就是不管白天夜晚都要保障所有通信设备畅通无阻。还有师里的电话会议室值机,每每师首长召开电话会议,我必须提前到位于司令部二楼的会议室打开设备,把全师六个团接通呼叫到位,等候首长开会。
   在通信站我的工作条件比较好,有技工室、有宿舍。当时杨三波技师借调师作训科,我一个人住着一个房间。一一三师师部营房是当年保定市是省会时河北省军区驻过的营房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在最中间的大楼上,我们通信站在其东边的大楼一楼,楼上是机关干部单身宿舍。后侧是师部卫生室,东侧是警卫连,师部大院的后侧是师首长和团以下干部家属院。师部东院是军人大礼堂和师里的工厂,师侦察连住在东院最北边。在这里我呆了四年,其间为了便于管理把我的关系调到了通信连,也就是在通信连由于我自己的努力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这是我的第三个营房。这座营房让我感受到了部队首长的严厉,师里的首长大多都是抗美援朝回来的英雄们,战斗英雄郭忠田副师长当年粉碎“四人帮”集会时,他还代表军队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言。应该说这里是我部队成长中感情最深的地方,是我成长进步的摇篮。
   由于师通信营干部编制紧张,老干部多,我没有提干的位置,当我有机会提干了,命令却下到了师高炮团。八一年,我接到报到的命令,来到了保定北边的徐水县。当年徐水因刘伶醉而著名,这座县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提干命令是油机技师,由于我学的是通信专业,对身高马大的油机我是一窍不通,眼看着高射炮旁边的大油机我都犯傻。在团后勤修理所,呆了半年左右,在师通信科长的建议下,当时的司令部胡鲜朝参谋长把我调到了司令部的通信股。当时的股长叫曹军,参谋有六八年兵孟林元,七六年兵我老乡刁书顺。曹军股长现在成都,据说已经成了著名的律师。孟林元一子一女都很优秀,儿子去了美国,老两口也在美国养老,刁书顺转业到了天津。
   高炮团的营房位于徐水县城东南,靠近县医院,这是我的第四个营房。在这里我又结识了高炮团很多老乡和其他战友,一生都成为了好朋友。
   高炮团呆了不到一年,因为部队提干需要经过军以上教导大队培训才能下命令,我被军通信处调到了军教导大队当教员。记忆中我教的课程是电工学基础、收信原理、发信原理。这几门课是学员们学习的重点课程,虽然我经过军区通信训练大队的学习,上讲台讲课还是要下很大功夫的。记得试讲的时候,教导大队的首长和各教研室主任都来听课,一堂课下来汗流浃背,异常紧张,不过还是过关了。在我行伍的履历中,教员这个职务也有浓重的一笔,因为我所教授的学员都是部队的干部苗子,他们回到部队都会穿上四个兜的军装(当时军官身份的区别就是四个兜)。军教导大队的营房在保定满城县城北二十余里的半山腰上。荒凉的石头山光秃秃的没有植被,营房里也没有树木,很荒凉的感觉。每天晚上没事的时候,我们几个教员都会爬上营房西面的山上远眺,寂静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这座营房远离闹市,老教员们的家属都在保定市区或者他们原来的部队那里住,谁都没搬过来,有小火车通往保定,每每周末这些老教员就会坐小火车回家,留下的就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员。这是我的第五个营房。在这里,我通过自学,知识更加丰富,它让我的人生更加丰满。
   一九八四年教导大队学员毕业后,三十八军集团军试点,集团军为了加强通信,新编制通信团的建制。通信处陈凤林处长调我去通信团,就这样在首长的安排下我调到了新成立的集团军后勤通信连。后勤通信连隶属于集团军后勤部,由通信团代管,在一座营房里。当时军里只有通信营,军区通信团整建制调过一个营来组建了三十八集团军通信团。说来更巧的是我的同班同学郑振锋入伍在军区通信团,被调到了三十八军,我们又成了一个团的战友,他是五连副指导员,我是九连副连长。就连家属去探亲都能作伴一起,不久郑振锋同学转业了,我当了九连连长。
   通信团的营房位于保定市西南,机场旁边,营房比较简陋。这是我的第六个营房。这座营房让我从一名技术干部锐变成一名军事指挥干部,它是我成长中最为关键的一座营房。
   当连长一年后,我原来的一一三师高炮团精简整编,司令部撤销股的建制,参谋长直接带领几个参谋。原来的老参谋、股长转业,通信缺干部,已经由参谋长升任团长的胡鲜朝老首长想起了我,于是让参谋长赵图环去军里要我回来,从正连提拔为副营,我需要的是家属随军,也正符合我的心愿,我从内心里感觉高兴,在团参谋长赵图环和军通信处陈凤林处长的努力下我又返回了一一三师高炮团,跟随赵图环参谋长负责通信指挥,在这里我成为了一名司令部参谋。虽然这应该算我的第七个营房,但它与我第五个营房是重叠的。在高炮团我完成了家属随军的个人任务,儿子在部队上的幼儿园,在徐水小学上的一年级。
   三年后我转业回到了地方,永远脱下了我挚爱的军装。
   营房换了一座又一座,我也从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了一位坚毅的男人,成长为一名营职军官,这些营房见证了我走过的那一串串或深或浅的人生脚印和由此而谱写出的一曲青春之歌。
   在这些营房里有我的青春和梦想。这让我想起我的老班长李龙云、我的老技师杨三波、我的老所长陈克光、我的老连长董长禄、我的参谋长赵图环、我的老团长胡鲜朝、我的老处长陈凤林……让我想起了我的老战友李庆祥、王国华……还有那些调皮的女兵……
   部队里有成长的故事,部队里有爱情的故事,部队有依依惜别的故事,部队有迎接新兵的故事……
   当年那些英俊小伙,两鬓已生满苍苍白发,当年那些漂亮姑娘,脸庞已挂上道道鱼纹。那永远磨灭不了的军营,总是让人情牵梦萦。
   在过去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平凡里写着忠诚,言语已化作歌声,营房里永远有青春在闪光,风景热烈而豪壮。
   我有很多故事可以娓娓道来,有很多的情怀可以深情抒发,而唯有这一座座营房却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
   营房,让我蜕去了稚嫩。
   营房,让我变得坚强,成为一只永不生锈的钢枪。
   营房,是我的第二个故乡。

共 40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往日军营生活的文字,作者以军营生活地点的变化为序,深情回忆了难忘的军旅生涯。从开启自己军人生涯的第一座营房——保定通信修理所写起,北京军区通信训练大队、保定师通信站、徐水的师高炮团后勤修理所、军教导大队、集团军后勤通信连,一直到成为副营的一一三师高炮团任司令部参谋,作者依次写了自己军旅生涯的七处军营生活,写出了从一个新兵到成为副营级干部的成长过程,每一处军营生活带给自己的感受有所不同,在自己人生旅途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但都是自己热爱的营房,都是自己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天地。事隔多年,依然能够如数家珍回忆那段军旅生涯,除了对军旅生活的热爱,对身为军人的自豪,更有对自己成长的地方的敬爱之情,难怪作者称之为第二故乡。这篇文字承载着自己对往昔的回忆,见证着自己的成长,满是真情,满是自豪,推荐共赏。【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9-07-12 15:56:29
  如数家珍,流畅而又亲切,看得出是发自心底的热爱。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