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青年永不老 (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青年永不老 (散文)


作者:于报生 白丁,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15发表时间:2019-07-13 19:07:44
摘要:于报生 1957年生,退休干部,河南省林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人民代表报》《百姓中国周刊》《法治周刊》《速读》《河南日报》《安阳日报》《红旗渠文学》等报纸杂志。

春风十里,太行山间,将军岭下的原野,憋了一冬的草木,舒心地笑了,笑得生气盎然。
   红旗渠畔,空心坝旁,百年老宅的农家院里,我俩回首着三十多年前的相遇,也舒心地笑了,笑得热泪盈眶。
   他,好友白青年,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装束,浑身散发着诚实得不能再诚实的气质。他年已花甲,脸上布满了红旗渠般的皱纹,但村里的大人小孩见着他都还是“青年”、“青年”地喊着,听着就觉得新奇。
   青年的名字与红旗渠有着不解之缘。他是在修建红旗渠的开山炮声响起时出生的,那是1960午3月18日。
   青年的父亲白天苍,是1939年9月入党的老党员,当时任任村区白家庄乡(辖十一个村)政治主任,和县委书记杨贵亲如兄弟。在热火朝天的修渠工地上青年的父亲向书记请求:“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杨贵书记思忖半天,回想着为“摸太行山脾气”,和天苍一起四处奔波寻找水源,翻山越岭同吃同住的日日夜夜,看着眼前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又正在紧张施工,杨贵书记说:“就让孩子叫青年吧。”上学期间,玩皮的孩子嬉戏追打老是“青年洞”“青年洞”地叫他。
   我和青年结缘,是在三十多年前。青年扳着指头回忆着几个难忘的片断。
   第一次是在1989年县委宣传部召开的全县优秀通讯员总结表彰会上,我俩都受了奖,我还在会上发了言。
   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12月4日,在林州市作家协会成立的大会上,我俩都成为首届会员,我还被选为作协副主席,我和他以及几位会员一起在已故的作协主席崔复生的家里聆听教诲。青年连忙从资料柜里拿出了保存完整的作协成立大会的文件、名单、出席证,还有合影的照片。
   三十多年后的2018年11月10日,我俩又一次相逢在林州市作协举行的“改革开放40周年·金秋赏读暨文学创作交流会”上,而且都在会上发了言。令人欣喜的是,他把河南人民出版社发行的大作《红旗渠劳模任羊成》一书赠给了我,还相互签名作了留念。
   说着念着,我俩情不自禁地拥在了一起,任凭热泪流淌。
   我环顾小院,花格窗户的窗框已腐得坑坑凹凹,屋顶青瓦间干枯的青苔,似在诉说着小院的沧桑。
   进入屋内,光线昏暗,墙上挂着几张褪色的奖状,唯一一件与时俱进的物件是一台台式电脑。在一人多高囤粮的铁皮圆囤边,放着一个衣柜,衣柜上和衣柜旁,摆放着装满的一袋袋粮食、棉花、粉条,像警卫一样在看护着青年衣柜里的宝贝。他小心翼翼地从衣柜里掏出他写作的书稿,搬到古老的方桌上,足有米把高。看着全是用建筑工地上使用过的废纸写出的书稿,我有点傻眼,心中一阵震撼!
   我和青年热爱写作都是缘于上世纪70年代县广播站的有线广播。作为业余通讯员,自己写的稿子能播放给全县人民,有的还能见诸报端,那种喜悦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沒有这种经历的人很难理解。我俩翻看着当年的几页采稿通知单,“付给稿酬”栏标注的稿酬1块、1块5、2块……跳入眼帘,耳边仿佛又响起了播音员赵建红那酷似赵忠祥的声音:“林县广播站,现在播送通讯员xxx采写的通讯……”
   “写文章不用走后门”“文学写作,失败大于成功的多,必须坚持……”青年一边让我看着他的书稿,又一边给我念叨着30多年前作家浩然在《河东文学》上给他回信中的几句话。正是这封回信,让毫无文学“门路”的他坚持写作了30余年。
   青年9岁丧母,其哥26岁上山砍柴时掉下悬崖身亡,全家人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他的肩上,后又因父亲瘫痪在床,也失去了一次到镇政府工作的机会。为了生计,他和众多林州建筑工人一样,除去农忙时节,大部分时间都在建筑工地上度过,白天打工,晚上写作,在国家、省、市广播电台、报刊发表各类体裁文章百余篇,并多次获奖。
   2016年下半年,青年开始了《红旗渠劳模任羊成》一书的创作。为确保事件的真实性,他成了任羊成家的常客。多次开着仅有的一辆农用三轮车到东岗、任村、石板岩等地走访。
   亲朋好友伸出了援助之手,老干部郭紫明帮他出主意想办法。老校长杨来用和他一块询访当事人。律师江万有无偿帮他打印书稿……
   他在书中后记中写道:“两年来,我的全部心血几乎全都是在这本书的琢磨和写作中艰难度过的,有时通宵达旦,有时三更起床,每当想起一个故事细节,就会不顾一切急于动笔,以免遗忘、溜掉……”
   就是这样,他靠骨子里刻着的红旗渠精神,凭着一双长满老茧的手,用26.6万字将任羊成的事迹编写成书。
   对此,著名作家姚鲁两次发表文评:“我对作者的写作态度很是赞赏和钦佩!”“红旗渠故事感人,写红旗渠故事的人同样也感人。”
   青年的妻子在一旁插话:“他写这本书的两年,地里基本沒收成。因我身体不好,两季秋收的玉米被大雨淋湿也没顾上收,邻居们都说他不务正业。”
   说到书的出版发行,青年哽咽在喉:“沒有大家的帮助,沒有杨贵老书记的支持和鼓励,该书难以出版发行。我原先和老书记约好,书出版了去看他的,现在却永远沒有机会了。”
   接着,他给我讲了当时的情况。
   “2017年10月10日上午10时许,我正在自家地里种油菜,突然手机铃声响起,老书记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说,你写的样书我从头至尾看了个遍,故事非常真实、动人,我很满意,就是里面还有错别字。任羊成同志是优秀党员,应大力宣传。书的序我已改好,也给河南人民出版社的朋友作了交待,尽快出版。”
   “2018年1月19日上午,图书出版合同签约。晚上与老书记通话。我说,杨书记,出版社说我是一名农民作家,任羊成是咱红旗渠特等劳模,书号费不收了,准备2月份出版发行。书出版后,我去北京看望您。老书记非常高兴地说,‘好!好!你一定要来,我给你的地址一定要记住!’”
   “2月4日,新书出版座谈会在郑州博雅文化集团举行。那天,红旗渠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魏德忠老师在会上还专门宣读了杨贵老书记从北京发来的贺词。”
   “2月5日上午,新书首发式在红旗渠精神传承学院举行。中午吃饭时,任村派出所打来电话,儿子在浙江台州出事了。顿时,我觉得如五雷轰顶,天旋地转,便不顾一切地赶赴台州去办理儿子的后事。”
   “4月10日,噩耗传来,老书记在北京逝世,我悲痛万分,26日我带着失约的遗憾,赴京参加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的老书记遗体告别仪式。”
   青年再也说不下去了,眼泪扑漱扑漱砸在地上,砸得我心里一阵阵疼痛。
   晚霞云锦似的挂在了天空,同行的妻子提醒我返程。
   青年再三地挽留着:“我还有很多话没给你说完呢。忙完这阵儿,我还得外出打工,咱们难得聚一次。”
   他又急忙从屋里抱了一摞出来,有文学刊物编辑部发来的近期要刊用的清样,有正在赶写的一篇报告文学,还有两本谋划已久新书的部分打印稿。
   此情此景,让我难以置信。这位身处生活困境、心处老年失子痛境,就连络腮胡子、头发都白了的青年,在我的面前显得是那样的年轻、魁梧、伟岸!
   翻看新书扉页和笔记本上几位名家的留言,其中知名作家、安阳市作协主席唐兴顺的留言使我耳目一新:“太行不平凡,青年永不老。”

共 28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农民作家白青年一生笔耕不辍的感人故事。作者与白青年都是林州市乡下的农民,因为热爱新闻写作,同是县广播站的业余通讯员,他们三十年前就在全县优秀通讯员总结表彰会上相遇,成为一生的朋友。白青年在老书记杨贵的鼓励下,用两年时间废寝忘食完成了26万字的《红旗渠劳模任羊成》一书的创作。而白青年写作的执着精神,是来自于作家浩然三十多年前在《河东文学》上给他的一封回信,正是这封回信,让毫无文学“门路”的他受到莫大的激励才坚持写作了30余年。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农民作家白青年的故事,满满的正能量,启迪后人,催人奋发!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7-13 19:08:35
  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农民作家白青年的故事,满满的正能量,启迪后人,催人奋发!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7-13 19:10:30
  热烈欢迎于报生文友注册江山,入驻丹枫诗雨社团!丹枫因你更精彩!
梦锁孤音
3 楼        文友:白常学        2019-07-13 22:17:21
  作者写白青年,人物真实,感情真实,事件真实,语言朴实。青年永不老,题目起得好。把人物的精神世界写出来了。作品能抓住重点,切中关键。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好作品也!点赞!
4 楼        文友:白青年        2019-07-13 22:34:36
  我与于报生老师相交己近四十年,我是在七十年代听着林县的有线广播,听着于老师的文章一步一步地成长的,于老师不但是林州文艺界学习的高手,更是林州退休老干部学习的楷模,有着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有着人品大于天的称赞,为于老师点赞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