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回归】半幅亭小品十八(随笔)

编辑推荐 【回归】半幅亭小品十八(随笔)


作者:梦羽 秀才,1149.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5发表时间:2019-07-14 09:44:59

【回归】半幅亭小品十八(随笔) 一、反求诸己
   传统文化的基本点在反求诸己,如实地看到自己的局限与不足,但不杂情绪,不落爱憎,如照镜子。故知传统文化是修行的,当我们愿意看到真实的自己,并真实地看到了自己,古语有一个词叫“观”,即所谓自知者明。自知之明者称心易足,自会心平气和。
  
   二、读《黄庭经》
   现代人读《黄庭经》很玄,而现代之前《黄庭经》只是日常日用的思维一种,剥其外表的神秘不过阴阳互生虚实相得。书家抄《黄庭经》者多,能成帖者都不拘一笔一划之能事,我手写我心是因为黄庭在中其阴阳虚实都合于自然而然的得宜得体,书家领会《黄庭经》,笔下亦《黄庭经》也。
   朋友说他经事还谙事,难得有事上心了。看他一脸恬澹,处事从容,我懂他。他说他遇烦恼不解,便驱车进山。他常说“环滁皆山也”,而他入山不在滁,借用而已。他停车水边,水边亦山边,沿那条山溪渡步,缓缓地溪水有声山风有声鸟有声,他说他的心无声。山溪转处湍急,坐石上濯足,清凉上心,心亦在清凉世界。他说这种习惯已多年了,至今不知山名溪名,惟相熟耳。
   对朋友说读《黄庭经》帖如他的渡步山溪,懒得知道是谁的笔墨,其中山水,其外留白。
  
   三、一道夕阳
   “诗思撩人知茗好,夕阳穿树补花红”有妙思,大好。清末民初诗人廉南湖以此诗联成名,时人称他廉夕阳。夫人吴芝瑛能诗擅书,秋瑾闺友。秋谨遇害,是她和徐自华义葬秋谨于西泠桥畔。古道人心,都是侠义女子。
  
   四、普安
     一夜我只看“恕"字。时间长了,但有一份温和之气从心地冉冉升起,是氤氲的状态,敏锐而温柔。子曰:“能近取譬。”推己及人,敏锐是感,温柔是通,感而遂通。此时,我听溥雪斋古琴曲《普庵咒》。夜真静,愿十方普安。
   上古“恕"亦写作“㣽",女心,怀一颗温软的心。
  
   五、见好就收
   世事简单,因人事而复杂。唐代名相李德裕有《次柳氏旧闻》载:“萧嵩为相,引韩休为同列,及在位,稍与嵩不协。嵩因乞骸骨,上慰嵩曰:‘朕未厌卿,卿何庸去!’嵩俯伏曰:‘臣待罪相府,爵位已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如陛下厌臣,臣首领之不保,又安得自遂?’”萧嵩有帅才,传他为相数年,凡事唯喏,从无见解。但他举荐刚直的韩休,当与韩休政见不协,而知进退,这种见好就收的气象,或为大唐气象之一种,萧嵩高人也。或说他的无见解就是最大的见解,汉初的萧规曹随,曹参不作为成就大汉帝国。尤其是人事关系拿捏得恰到好处,气象真大,乃至“上为之改容”。“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倾城倾国的李夫人,临死不让武帝看她的病容,亦是懂得见好就收的。萧嵩也好,李夫人也好,都是智者。我想惟智者才懂得人事之简淡,见好就收是大本领。
  
   六、平易近人
   虽不懂书法,投闲时偶然翻翻古人书帖,聊以养眼亦聊有意思。晨兴有鸟啼声,我读《灵飞经帖》。读《灵飞经帖》轻松,有一种平易近人的自然,简直素朴的日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能日出而作日入日息最不容易,譬如吃饭睡觉亊,大珠慧海和尚说:"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这样的吃饭睡觉法不能近己,又何谈平易近人。
   包世臣说:“如新莺矜百啭之声。"这个早晨鸟有好音,一只翠鸟在窗前飞过来又飞过去了。
  
   七、一种体面
   《论语》里孔门弟子当数子路形象栩栩然最生动。孔子早就预言:“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是不得善终的。恰好《左传•哀公十五年》完整而生动地载有子路的赴死。因为战斗帽子上的缨断了,衣冠也不整,子路说:“君子死,冠不免。”遂正衣冠,结缨而死。临生死不惧,依然持守生命的体面,子路真君子也。所谓贵族精神大抵是西方的文化传统,而我们的是君子风范,千万别错乱了。
  
   八、醉翁之意
   当九天敛雾,天色呈澄明之境时,“眼惊庐阜近”,听说在芝山上是可以看见庐山五老峰的,“偶临西阁望,五老夕阳开”,范文正公见夕阳在山,又绮丽又绮思。故从前芝山上有五老亭应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庐山之北。从芝山看庐山,依古人说法应称庐山为西山了,“日之夕矣,牛羊下来”,那一羽两羽百羽千羽相与还的归鸟在芝山上着实好看。渊明是悠然见南山的,而我们是见还是望西山呢?望有主观,则难能悠然而自然的。不妨“杖藜携酒看芝山”,五老亭上三杯两盏,正悠然自得,不经意间见西山落日涉水而来,似有会意处,然得其意而忘其言了,不可说。
  
   九、初心
      “人事”这个词范畴广,我想不外乎人与事之间的演绎而已。人事总在发展中,如同行路,前路的风景又多又美,往往因为变化而蒙蔽了初心,即人事之初,所以要常常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初心。其实初心都元气满满,像天地之始的混沌,有盘古开天辟地。欲望否定初心,欲望将毁灭自己。朋友回头看看初心吧,这世界实则天清地宁。
  
   十、吃茶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衰荣起落是人生的大势,“寒暑有代谢”是天道,“人事每如兹”是人道。沧海桑田不只在认识上,更在生命的体验上,每有会意,自觉与人与事与物无可无不可,而吟贾谊《鵩鸟赋》句:“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逢此情境,渊明有诗:“忽与一觞酒,日夕欢自持。”我不胜酒,独酙一杯茶最是快活。
  
   十一、读《伯夷列传》
   近日我心颇不平亦不安,夜听阶前雨滴有声。夜欲静声欲响,遂重读《史记•伯夷列传》。《史记》有传记七十,《伯夷列传》居第一,都说此篇写得尤好。
   传记中太史公提出一个人生最大亦根本性问题,即善恶报应之说。他说伯夷叔齐积仁洁行而饿死,颜回好学而屡空而早夭;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竟以寿终,至于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乐,富厚累世不绝。”简而言之,即是善人恶报,恶人善报。这样便否定“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传统天道观了,遂而有惑:“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儒家是现世的,无前生无后世,若传记仅止于此处,则可以无恶不作,则人世万古如长夜了。凡事皆有个转处,太史公说:“举世混沌,清士乃见。”心中还是有那个操守的,那个不肯同流合污的清白与高洁,乃是历史上一盏盏长明的青灯,这“求仁得仁”的人格圆满的光明从古到今到未来,都是文明的精神,从而点亮人性之善。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自古以来的清流我想应从伯夷叔齐始。陶渊明有诗曰:“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想伯夷叔齐事,我心平安。
  

共 26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笔就是一种心境,也是心得体会,这里反映着是作者的心迹。中外文化实在是一道大坎,这其中的社会政治背景才是需真切关注的,然而自商鞅变法以来,中国社会体系中的皇权语式过早成熟,所谓知识分子由此产生,也产生了这许多明哲保身在山水寄情的做人道理,从梦羽君的半幅亭小品中便可得知。反求诸己,黄庭坚坐石上濯足,环滁皆山也,反映出他与《黄庭经》有很深的渊源。我也曾在秋瑾墓前凭吊,那确实是一道凄风苦雨后的夕阳。见好就收真需要大气象,然能懂得此境中外无几人。平易近人可否理解为像个人一样的活着,如此道来可谓千古难题。生命的体面就是君子风范,无关乎富贵贫贱。醉翁之意自有会意处,人事之初实则天清地宁的初心。吃茶不再细述,《伯夷列传》确实写得好,但他们忘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采食的薇也是王的土地上长得呢。今日看来,伯夷叔齐之事,也是迂腐。佳作,特此推荐!【编辑:策马南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9-07-14 09:51:34
  无论怎样,读书有记是为善哉,发扬光大即为修行。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