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延安窑洞(散文)

精品 【星月】延安窑洞(散文)


作者:方少 白丁,5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67发表时间:2019-07-14 22:13:47
摘要:窑洞在变,窑洞又从未改变。


   陕北的山貌,是厚重的,几百万年前呼啸的北风,将远方的砂砾,洋洋洒洒运输到这片原本裸露的大地,形成了地形独特、植被繁茂的黄土高原。最初的先祖,寻觅到了这片身土,扎根定居于此,开启了文明演绎和传承之旅。
   作为土生土长的延安人,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而居住的窑洞,更是温暖的庇所,陪伴和见证着我,由试探学步到羽翼渐丰,由懵懂少年到成家立业,时光流逝,一代代人繁衍生息,窑洞却是黄土高原上不变的居所,但在结构和容貌上也有了不少变化。
   解放前的村庄,大多坐落在半山腰上。质地紧密,离沟底的水源也不远,是开挖窑洞的最佳选地。顺着山势,先刨出立面,再用工具逐渐向内掘进,椭圆形的窑洞雏形初现,再找些树木稍许加工,有了门面,便成了遮风避雨的家。环视四周,略显寒酸,四壁黄土,做饭的浓烟成年累月把黄土熏染成灰黑,也没有多余的装饰品和家具,那时人们还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只要能活着,就是最好的。收成相对好点的人家,也花心思在自家窑洞上增添色彩,比如把窑洞挖深挖高一点,增加空间和面积;或者在窑洞顶部增挖小通道,让浓烟可以顺着“烟囱”排出,避免呛人。曾去南泥湾历览,那里还保留着第一批进驻八路军,在开垦农田、拓荒发展时亲手挖凿的窑洞。听着讲解员讲述,士兵们为了变荒野为良田,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的工作,有些士兵甚至每天自发的开荒十几个小时,单人单日开垦记录不断被刷新,感人的故事催人奋进。再看那些零散分布的窑洞,简易而充满激情,就如南泥湾夜空上方的点点辰光,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赐予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而后,村庄整体搬迁到平地上。仰仗于技术水平的提升,人们学会了用砖块建窑,先用土堆成瓷实的半圆状,然后将砖块紧贴着土堆表层,用和好的泥浆把砖块之间粘贴相连,再把土覆盖在砖上,这层土的厚度至关重要,也是窑洞冬暖夏凉的秘诀所在,不能太多也不可过少,多了会增加窑洞的负载,容易发生坍塌;少了又起不到保温层的作用,甚至雨水会渗透下来。我出生时的窑洞,就是爷爷修建的,一排五孔,四个儿子一家一孔,我家五口人就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进门左侧便是两个木凳加一个小桌,也算就是会客招待区,中央偏后是一张方桌,是吃饭的区域,左后侧摆两个水瓮,右后侧是案板,案板上有简易的案架,可摆放碗碟油盐,紧接着是灶台,镶嵌着一口大锅、一口小锅,然后连通着土炕,冬天烧火做饭时坑也会自然变热,睡觉前再添加一抱干草、玉米杆,一晚上都是热乎暖和的。过年的时候,爸妈会用报纸把两侧蓝色的砖壁胡贴一层,再在木制窗户上粘贴几片窗花剪纸,门框外一副对联,过年的氛围也就算营造出来了。
   上小学四年级时,爸妈决定要新修窑洞。那时家中靠种植烟草为生,勉强糊口。为了最大限度节省成本,六孔窑洞所用砖料,均是他们亲手烧制,然后靠自身苦力,一步步修建。还记得“合龙”时,响几串鞭炮,再给前来“捧场”的小孩子们撒发糖果、花生之类的“礼物”,以示喜庆。父亲在窑背上,手提着小笼,满脸的笑容,用力一把把挥洒着,孩子们哄抢着,相当热闹。等搬进了新家,也有了一套定制的崭新家具,有立柜、衣柜,有新桌、新椅,木匠心灵手巧,在家具上刷完暗红色的油漆后,就借用我的橡皮,手腕轻抖,魔法师般画出了蝴蝶、白云之类的图案,这段记忆,深刻非常。再过年的时候,窑洞内就是贴上了白纸,玻璃窗户用湿布擦拭,明亮洁净。春夏交际,我和哥哥就会增加一项新任务——压窑背。要让窑背上的土层足够瓷实,才能保证雨水顺畅流下,否则窑洞里就会泛潮,家具会发霉生虫,食物也易腐烂。用绳子套在石碾子两端的钢管上,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滚动着,兄弟两刚开始觉得挺好玩,鼓足了劲、异常兴奋。六个窑洞的窑背面积也不小,过不了多久,两人就会略显疲态,也会偷懒耍猾,回忆起来,甚是顽皮有趣。
   芝麻开花节节高,自打家中种植了苹果树,光景一年比一年富裕,窑洞的变化也历历在目。窑洞里全部刷成了白色,一下子亮堂起来。土炕也重新打制,一圈贴上了带图案的光滑瓷砖。水瓮变成了小巧玲珑的水池,上方也增加了自来水龙头,再也不用拉着架子车,年年月月的去拉水。窑洞外侧也贴上了漂亮的瓷砖,灿阳下反光耀眼。窑洞顶部加装上了换气扇,屋内稍有异味,就可更换新鲜空气。最开心的是,窑背上铺盖上了石棉瓦,爸妈再也不用担心大雨磅礴时,窑背上是否会积水;我们兄弟两也再也不用为压窑背而眉头紧缩。窑洞内的陈设物品,也不停变换。从缝纫机到冰箱,从黑白色的“大屁股”到曲面超清电视,从全村第一个无绳电话到村民人手一部的手机再到连通世界的电脑,从木制茶几到柔软沙发……这所有的变化,都是记录着时代的变迁,镌刻满了科技的进步,反应着生活品质的提升。是辛勤汗水的结晶,是前进脚步的映证,更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之花绚丽绽放,结出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丰硕果实。
   如今,村民们仍在给窑洞“化妆”变身。有的把砖地换成了大理石或木地板,有的装上抽油烟机和空调,有的给白墙上装上了PVC装饰板。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世代居住的窑洞也成为特色民宿,天南海北的游客们,汇聚于此,纷纷拍照留念异乡印象。我和哥哥也都住进了楼房,有电梯、有大床,冬日寒夜,倍加怀念陪伴了十几年的土炕温度。
   在遍布大地的千万个窑洞里,圣地延安有两孔传奇的窑洞。一孔是在凤凰山麓,十多年里指引着中国人民奋勇抵御外寇,换来了民族独立,傲骨立世;一孔是在梁家河,用艰苦锻造着意志、孕育了初心,描绘出民族复兴的伟大蓝图。是巧合?是血脉基因的传承!是红色星火的燎原!是不屈精神的弘扬!
   窑洞在变,窑洞又从未改变。
  

共 22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延安窑洞,中国红色革命的象征,那厚重的泥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繁衍生息和中华民族博大的情怀,以及延安精神。时光变迁,窑洞一直都在变,而不变的,却是血脉相连的情结与风骨。延安窑洞,有道不完的光阴故事,有述不尽的亲情和乡情,这里有父辈艰辛的身影,有儿时留下的梦想和笑声。这里更是世人瞩目的神圣之地,像一轮永远不落的金色太阳,光芒万丈,照亮着历史前进的脚步,激励后人奋进自强。这就是延安窑洞,它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住所,更是龙的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给我们描摹出延安窑洞的今夕美好画面,还有那质朴淳厚的故乡之情。故乡因延安窑洞而骄傲,延安窑洞是故乡的守护神。好文,推荐佳作共赏!【编辑:柏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716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柏丫        2019-07-14 22:16:28
  问好作者,感谢对星月支持!辛苦了,遥祝夏安!
2 楼        文友:柏丫        2019-07-14 22:22:59
  延安窑洞,因黄土而生,也就有了黄土样厚重的性格,大地一样的情怀,黄土高原一样的脊梁。
3 楼        文友:柏丫        2019-07-14 22:27:45
  有一天,我一定去亲自揭开延安窑洞神秘的面纱,一睹延安窑洞真容,想必定会别有一番感觉。
回复3 楼        文友:方少        2019-07-15 08:26:12
  谢谢老师,辛苦啦。圣地延安随时欢迎您的到来!
4 楼        文友:史建民        2019-07-14 22:47:06
  凤凰山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内凤凰山麓,是中共中央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到达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以后就搬至杨家岭了,百后来搬到了枣园。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回复4 楼        文友:方少        2019-07-15 08:25:25
  此处描述有误,感谢老师指正。O(∩_∩)O谢谢
5 楼        文友:清扬婉约兮        2019-07-17 09:20:42
  拜读佳作!
作者:清扬婉约兮,本名谢琼芳,曾用笔名生命花。江西修水人。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阅文集团(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散文多发表于《大江文艺》《学习强国》《安源工人报》《九江日报》《浔阳晚报》《江西投资简报》《江西赣能杂志》《边城晚报》《修水报》等报刊杂志。
回复5 楼        文友:方少        2019-07-17 09:49:50
  谢谢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