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儿时的端午节(散文)

编辑推荐 【浪花】儿时的端午节(散文)


作者:雨曦 布衣,118.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48发表时间:2019-07-17 08:46:46
摘要:儿时的端午节,没有更多好吃的东西,也从没见过粽子,更谈不上吃粽子了,但是我们快乐得像炉子上的水壶一样,虽然小屁股被烧得滚烫滚烫,但依然吹着开心的哨子,冒着幸福的泡泡!乐得屁颠屁颠的!

小时候,物质匮乏,食不果腹,所以特别期盼过端午节,以“饱餐一顿”。
   端午节这一天,第一件事就是戴荷包、绑花线。时常,我还在甜甜的梦乡中,母亲就给我手腕、脚腕上绑好五彩花线,还喃喃细语着“绑上花线,今年就不会见蛇了……”然后才安心地去下地干活。
   端午节,家家户户大门和屋檐上都要插柳枝,那时也不知道插柳枝的寓意,后来才知道是为纪念屈原,“柳”同“留”,即留住屈原。一大早,我们三五成群结伴去村子对面的高高山上折柳枝,大家前呼后拥,格外兴奋,到达目的地后,搭架的、爬树的、折柳枝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双手灵巧的小伙伴抢先用柔软的柳枝编成帽子带在头上,用细嫩的柳枝拧成“响响”,用粗硬的柳枝制作手枪,模仿电影里红军的样子吹着“响响”,当做集结号,发号施令,宣布开始“打仗”,一霎时,东躲西藏的、爬在地上匍匐前进的,形态各异,声东击西,东征西战几回合后,听着“啾啾——”的“枪声”,“枪毙”倒地几人,宣告胜利后方可罢休,这才记起插柳枝的事,立马动身,把剩下的柳枝平分后拖回家插在门顶上和屋檐上。
   端午节的早上,乡村的空气格外清新,让人心旷神怡,我们总是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再洒上水,等母亲下地干活回来做早饭吃,平时攒的鸡蛋都舍不得吃,换成了钱,唯有今天可以炒着美美吃一顿。母亲用自己亲手种的韭菜炒鸡蛋和粉条,翠绿的韮菜,金黄的鸡蛋,纯绿色无污染,搭配在一起,色香味俱全,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让人垂涎欲滴,现在还是以前这种做法但就是再也做不出儿时的味道了。
   端午节,还是兄弟的生日,所以母亲格外重视。还要烙锅盔,锅盔里放上猪油和苦豆,上面用菜刀划成棋形,然后在相交处用顶针压上圆,又花又酥又香,然而每年只能吃上这么一次。
   此外,甜醅儿是端午节的又一道美味佳肴。端午节前几天,母亲把莜麦和麦粒上的皮弄掉,然后在大铁锅里煮上,在大擀板上凉到温度刚刚好,放上酒曲,然后装在大瓦盆里,放在热炕上用旧棉衣严严实实地捂住,待24小时后方可发酵好,便可以品尝了。母亲下地干活出门临走时交待:“我走了,一定不能打开瓦盆,否则甜醅就发不起来了”,然而,我们实在经不住诱惑,母亲前脚走后,我们就偷偷揭去棉衣,打开瓦盆,取下盖子,先偷偷尝上几口,却不料母亲记性相当地好,回来就发现我们动过瓦盆,狠狠地把我们批评一顿。
   端午节,还有女儿转娘家的习俗。吃过早饭,我们就去大路边上玩,其实是给路过的人晒自己的荷包和花线线。路上出嫁的女孩三三两两,都会提着亲手煮的甜醅和烙的锅盔转娘家,成为乡村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儿时的端午节,没有更多好吃的东西,也从没见过粽子,更谈不上吃粽子了,但是我们快乐得像炉子上的水壶一样,虽然小屁股被烧得滚烫滚烫,但依然吹着开心的哨子,冒着幸福的泡泡!乐得屁颠屁颠的!

共 11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儿时的端午节》,唤起许多童年的回忆。端午的习俗,在全中国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即便有些差异,目标也都是祈福和良好的祝贺。例如在我的家乡就有这样的说法:端午这一天太阳升上来之前,用河里白色的浪花洗脸,可以一年不闹眼病。这其实是劝导孩子们早起而不要贪睡。本篇文章语言朴实生动,具有感染力,推荐发表。感谢赐稿并期待更多佳作。[浪花诗语编辑 陈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圈圈是句号        2019-07-18 16:11:12
  节日对孩子来说, 意味着好吃的和好玩的,所谓的纪念意义那是成年后的事情了。
随性而活,性如流水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