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感动】两纸箱樱桃引起的回忆(散文)
今年六月下旬,我收到大连一个老同学,用快件寄来的两纸箱樱桃。当我收到这来自千里之外的厚重礼物时,心底感到一阵莫名的温暖。可能是触景生情吧,那悬于眼角的泪滴竟随风飘落在地,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一层金色的衣装。这个季节,并不利于食物的保存,欣喜之余,我将纸箱里包裹的樱桃打开。乍看这红彤彤的樱桃,好似一颗颗透明的珍珠,让人十分喜爱。终是忍不住了,我便拿了一颗放到嘴里,那甜甜的味觉,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昔日往事……
她叫玉花,是我在海滨城市大连读书时,小学和中学时代最要好的朋友。她个子不高,但长得端正大方俊秀,像玉石一样珍贵、美丽。我和玉花是同一条古老街道长大的孩子,小时候背着书包,常常到她家去玩。从小学到中学我们一直是同班同学,玉花的成绩比较出类拔萃,因此在这期间班长一职全被她一人包揽。玉花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像大姐姐一样关心着班上的每一个同学,同时还帮助班主任老师处理班级里发生的各种事情。而同学们之间有什么事,都愿意和玉花说,甚至有时让她想办法出主意,总之,她就像一个光芒四射的大救星,那种地位在儿时记忆里,永远无法替代。
中学毕业了,我被提前录取,保送到外地某军工学校学习。那天晚上,下着小雨,玉花带领同学到火车站送行。而她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毅然选择参加了工作。她曾经给我写信,叙述过她家里情况,并多次勉励我:你是个男子汉,要努力工作,不要忘自己是工人阶级后代……
在中专学习期间父亲病故。后来妈妈告诉我:你的这位女同学,隔三差五来咱们家里安慰我,还帮助弟弟妹妹一起干家务活,就像亲闺女一样。如果他愿意,真想让他当我的儿媳妇!我笑着说:“妈妈,人家早就名花有主啦!”这段有趣的插曲,曾在同学中流传甚广。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妈妈就领着弟弟妹妹下乡走五七道路了。我一个人在大连工作,家里生活的压力,让我心灰意乱,无地从容。她十分关心我的生活,约我到她家里谈心,还曾经积极帮助过我张罗对象呢?对方的思想,曾经的对话,像金子一样在闪闪发光,宛如黑暗中的光芒照亮我的内心。
支援建设新的工业项目,我调到另一个城市工作了。上世纪中期,我有幸被派往美国学习引进的先进技术。为了向这位老班长汇报自己学习工作,我在美国给她发了一封信。那个年代海外来信可是个大问题,后来才知道,是在保卫部门的监督下,才打开信件知道了内情,我们通了几封信,她还是那句老话,不断地勉励我。
改革开放初期,她所在单位调整重组,她家过去住的老房拆迁,我考取大学到南京读书了,因此我们联系中断了。
本世纪初,我已经是某上市公司的高管了。在大连开会,通过老邻居千方百计想办法,终于找到这位老同学。她刚刚退休,看到两个高个子的儿子,老公是转业军人在大型企业工作,全家其乐融融,我心里十分欣慰。多年之后的见面,感觉不因时光掠过而缺失了共同语言,反而觉得更亲近了,她热情地拉着我的手叙述着昨天往事,让我感动得流下热泪。还有一年,我带队去大连学习,她爱人有病,我和司机开车一起去家里看望了她,并在她家吃了一顿小米粥和玉米面饼子的粗茶淡饭,我们唠了半夜。真朋友的清淡,宛如月色从窗外浸透,是一个人日后可以追忆留恋的最好素材。真正的友谊,不需要亲密无间,不需要轰轰烈烈,看起来素淡,其实却有超越死生的厚谊。
我们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主要通过信件和电话保持联系。我在自己工作岗位勤勤恳恳,多次受到市省国家的表彰,她知道后非常高兴。我体会到,每一个人,这一生都会遇到很多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人。时间会告诉你,谁是真正的朋友。而真正的朋友,淡而不腻,相处自然,是比精神或物质带来的喜悦要更具有深刻的寓意关系。
光阴如梭啊,一晃我和她都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玉花还不会使用微信交流,电话询问最多的是关心我和老伴身体健康情况。朋友交往的可贵,就在于自由。好的相处模式,不是像汽水一样热烈,而是像溪水一样清淡,自然而然。那一年,我儿子去大连办事看望了她。电话里对我说:人生规律不可抗拒啊,你看我们都变老了。我退休后,还在为安全生产出谋划策,有空我还在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自己的散文集《我是祖国的儿子》《紫花地丁的故事》寄给了这位老同学,详细向她汇报自己学习与生活,现在我们经常通话交流的主题是:互相祝愿身体健康,快乐度过幸福晚年!真正的友情,是精神的契合。玉花往年给我寄过美味的海菜,她知道我小时候喜欢吃樱桃,今年特意寄来,让我品尝一下家乡的风味,勿忘同学的思念之情。
望着窗外徐徐落下的夕阳,我笔下的金色回忆一个个跃跃而起。多年来,我们就是这样保持着同学关系,互相交流,相互勉励,因无所求而深刻,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之久了。我想:真正的朋友,需要的不是学识,不是年纪,不是经历,而是真心。唯有真心,方可成为朋友。你来我往,情淡如水,谊比海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