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兰亭记(随笔)

精品 【流年】兰亭记(随笔)


作者:和气致祥 布衣,286.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68发表时间:2019-07-25 17:00:07

【流年】兰亭记(随笔)
   暮春三月,到访兰亭,虽不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怡人天气,却因为“三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而游人稀少。偌大的兰亭古迹,只有我和另一位苏州老者结伴而行,没有了熙熙攘攘、拥拥挤挤的景区通病,难得可以在“茂林修竹”中深深赏析那饱含负离子的山阴景致,静静体味右军先生道貌岸然的雅意清虚,倒也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景区门口,一幅《兰亭集序》的名言迎面矗立,“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这幅字摆在这里很有些科学性,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本能地因循着笔画走势欣赏右军书法、领略文字意趣之时,忽然察觉到当下自己已经“被历史”了一把。恍惚间我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看客、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承先启后、承上启下的链条环节。这句话提点了我们,在历史这个漫长广阔的时空里,我们是被“串”成一串的其中一枚存在。在看待评价前人的时候,在感觉良好的要“说道说道”的时候,想想后人会用什么眼神来看待评价我们,也许就会低调降温、理智谦虚一点。
   一路走来,鹅池、碑亭、祠堂;书法博物馆、临池十八缸、曲水流觞,与苏州老者聊了个不亦乐乎,那叫一个字字不离《兰亭序》,句句皆是秘书郎。
   王羲之是个有故事的人,他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历史资料宝库贡献的成语和典故数量很多,估计超过他的没有几人。成语有“东床快婿”和“入木三分”。“东床快婿”表现的是他的人品格局。在当朝“太尉”(武装部队总司令)遴选女婿的时候,因为他“坦腹东床”放浪洒脱,没打算“吃软饭”,更不趋炎附势,反而被太尉看中而意外“乘龙”;而“入木三分”则是形容他的书法造诣。在为皇上的祭祀祝词制作笏板书丹题字时,刻工发现墨迹透入木质三分,足以说明其书写功底和笔力强劲。
   而典故则有“书经换鹅”、“洗砚墨池”、“竹扇题字”、“巧补春联”、“永字八法”,还有与之相关的王献之习字“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等等趣味故事在民间流传。
   王羲之因为书法登峰造极、开一代先河,而名气超大。所以其“书圣”的光芒遮盖了其它方面的造诣和声誉。其实他还有很多值得赞美和称道的地方,毕竟也是在《晋书》中有《传记》留下浓重一笔的历史名人,据说许多内容还是被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批阅和审定的。
   当时官场上对王羲之的评价是“清贵”“骨鲠”。“清贵”是说他的人品,而“骨鲠”则是指他的性格。不知是什么人物如此“慧眼如炬”又表达精准,只此四个字就写照了王羲之的一生,而右军先生也是很配合地用他一生的言行举止认真地诠释注解着这个评价。
   当年的王羲之是既年轻又有见识,朝廷中的公卿大夫都喜爱他的才干和器量,甚至把他出仕与否与朝廷政教兴衰联系起来,足见其承载的厚望。而其“人品清贵,性格骨鲠”又是怎么造就的呢?
   王羲之出身山东琅琊王氏士族,是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爷爷官至尚书郎;叔叔是东晋的宰相;父亲做过淮南(今安徽芜湖、当涂一带)太守。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把社会阶层固化,根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的“九品中正制”选拔任用官吏的制度下,王羲之有出身上品士族门第、朝里有人做官、岳父大人力挺的背景;本人又饱读诗书、见识广博,才干非凡;特别是笃信并修行正一道教黄老之术,常怀慕道求仙之心,鲜少世俗烟火之气,淡泊名利官场,飘飘然有出世之姿。
   有如此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其“人品清贵”—品行清高,不流于俗;人格自贵,护持不染;“性格骨鲠”—性情骨直,睥篾迂曲;言行鲠介,刚正寡合,等等人格特点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王羲之做官三十多年,从文职秘书郎做起,到参军,长史,刺史,右军将军和会稽内史,为官政绩颇丰。如减赋免役、开仓赈济、防民流散、断酒节粮、宽厚刑罚、举荐贤才等等,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他不同于普通为官者,为了升迁求政绩而做事,掺杂很多私利。他出仕为官很勉强,总惦着辞官修道,因而从政没有私心,就是为了国家百姓而勉为其难,所以经常上疏抗争为百姓争取利益,甚至饥荒时会先斩后奏,开仓放赈。他的“清贵骨鲠”也是因为无意为官,所以从不阿谀媚上,亦不迁就同僚。
   因为他的清廉和才干,朝廷器重多次下诏升迁他任侍中、吏部尚书、护军将军等等,屡屡推辞不就。特别是因为一位他看不起的同僚变成顶头上司,更是深以为耻,竟然出人意料地携所有儿孙跑到父母墓前发下辞官重誓,“止足之分,定之于今。敢渝此心,贪冒苟进,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
   朝廷得知他立下如此毒誓,也就无奈地不再征召他为官了。
   辞官以后,甚自庆幸,随其宿愿,良机天赐。游遍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舟沧海,采药炼丹、导引服食地玩了个不亦乐乎,也忙了个不亦乐乎。
   但悲哀的是,炼丹服食不仅没能延年益寿,反而毒副作用戕害了身体,五十九岁在病痛中早逝。
   后来朝廷颁旨,赠金紫光禄大夫。几个儿子都遵从他的遗训,固辞不受,也算是“清贵骨鲠”地到了头。
   魏晋文人崇尚玄学,坐而论道。追求率性而为,倜傥风流,任性傲物,随意畅达。由此更可以想象王羲之孤芳自赏、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去留随心;宽衣大袖、潇洒自如的形象了。
   说王羲之离不开他的书法造诣。兰亭书法博物馆用数字化影像和复制实物详细介绍了兰亭盛会和《兰亭集序》。冯承素、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等著名六大摹本都有说明和展示。“天下第一行书”出世以来,深深影响了历代书道,各个时期的书法名家都对王羲之心悦诚服,“书圣”的桂冠当之无愧。
   站在《兰亭序》前,忘记淫雨霏霏和饥肠辘辘,摒除杂念,静下心来,循着王羲之的字划结构研摹一番。感受那支神来之笔的运用奥妙;在提按起伏之间,顿挫折转之处,笔断意连之际,节奏疾缓之时,那份如臂使指的顺畅娴熟,那份笔毫弹性的跳跃自如;体会其舒放中的收敛,俏丽中的庄重,柔和中的刚强,张扬中的抑制;揣摩其锋芒毕露又遒美中和,笔力劲健又含蓄委婉,速度迅疾又笔势连贯,笔法精严又新意奇纵。目之所及,心驰神往,真真是华美精致、字字绝妙,潇洒飘逸、行云流水,天趣自在、有如神助。既有道家的“出世空灵”之雅韵,又有儒家的“入世文章”之实质。人们常说的魏晋风骨、魏晋遗韵似乎在赏玩陶醉中若有所逮。
   米芾评价《兰亭序》“无一笔不在法度”。其实,所谓书法的法度,是前人总结的用笔,结构,布局,神韵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古人又借用《孙子兵法》的“法无定法,式无定式”来否定拘泥限制和解读自由发挥。黄庭坚评价《兰亭序》“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其实最关键的法度就是意会其:是否恰当,是否适度,是否和谐,是否恰到好处。据说王羲之后来又写过几次,却感觉都不如这个涂抹修改过的草稿。这也说明艺术绝品是因其与法度,在“似守非守之间”的极高境界而造成的不可复制性吧。
   在这里忽然想到,古人的智慧忒也深奥,使人不得不叹服。本来一个简单的书写工具,却从刻划甲骨竹简的刻刀,一下过渡到柔软的毛笔,这个天壤之别的巨大跨跃,也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才可以具备使“阴阳转化”“刚柔相济”如此平顺自然过渡的哲学底蕴。几束毫毳,一支竹管,把老庄哲学中“贵柔守弱而胜刚强”的哲学理念在书法书道上诠释的准确深刻,表现的淋漓尽致。
   区区一管软毫毛笔,它,可以力透纸背,可以入木三分;可以锋芒毕露,可以剑拨弩张;可以长枪大戟,可以铁画银钩!毛笔书写展现表达出来的力度和硬度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刻刀和硬笔。发明毛笔的那位古人,不知是否预见到了他的发明是如此的神奇,使得千百年来子孙后代的书写形式可以如此变化万千,如此多姿多彩;可以如此的艺术,如此的文化;可以让人如此地享受书写过程,如此地享受书写成果。在感念先人的同时,文化自信亦油然而生。
   《兰亭集序》不仅是一篇书法绝品,而且还是一篇很有骈体特色的经典魏晋散文。只是因为书法的名气太大,被书名掩盖了文名。很多人一提到《兰亭集序》首先想到的是“天下第一行书”。还有很多人临摹了无数遍,却从没有好好研读它。曾经有位爱好书法的领导,临摹了几年之后,才想起让我帮他断句。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笔法简洁舒朗,寓意深邃绵长。尤其是景致描写部分,可以说是语言清新,音韵和谐,玲珑剔透,佳句连连,为成语词库创造贡献了不少名句。比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等等不一而足。一篇文章中出现如此多的可以被后人记住、借用和书写赠予的名言佳句,足见王羲之不仅书法冠绝,而且文采亦佳。
   此序通篇行文也非常讲究跌宕起伏,对比鲜明。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信可乐也”到“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生死亦大矣”的“岂不悲哉”,由喜悦而入悲伤,由平静而酿激荡,波澜起伏之间,抑扬顿挫的拿捏功力也非比寻常。
   遗憾此文最终没有像它的书法形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那样成为文学精品,主要原因是他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二句否定了庄子的“生死观”。有胆量直怼道家的老祖宗,这也是王羲之“清贵骨鲠”的性格在文学作品中的表露吧。
   东晋时代的文人雅士都崇尚老庄的道家思想,而王羲之更是正一道教的忠实信徒,这从其一家三代五、六十人都违背汉族传统取名法则,皆取名为“王×之”就能看出(据考证“之”字是道教这一脉的徽誌)。那他为什么要否定庄子的理论观点呢?
   这是因为道家从老庄立论以来,后人因为选取的修学重点不同,而分化成从“清静无为而致虚守静”入手,追求“精神超越修真证道”的“性命双修”派,我称之为“哲学派”。再就是从“采药炼丹导引服食”入手而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鼎炉丹药”派,我称之为“化学派”。而王羲之则属于后者。
   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是在“致虚极,守静笃”的空性觉知中,在“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证道境界下,在远超出常人理解的更宏远广大的时空观里,理解世界诠释世界的。所以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从而把长寿800年的彭祖和刚出生就夭折的婴儿寿命能够等同看待。庄子是“虚灵空妙,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而王羲之则是一丝不苟,一笔不辍,“清贵骨鲠”的艺术人格,两种时空观的巨大差异,造成了认知的不同。
   王羲之所说的“生死亦大矣”,表露的是他对生死的困惑和焦虑。是知道了寿命短促,无常迅速,尤其是与他感情最深的姨母去世而痛彻心扉。加之身体一直多病,而欲追求仙药灵丹延年益寿的心理更加迫切,而不是如老庄等出世间圣人证到的“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等对肉体生死赤裸裸的透彻感悟!
   用世俗的生死观念来否定老庄深奥的哲学思想,而自己又未能用健康和长寿来证明自己追求的“化学派”道法的正确性,因而他的“生死观”不能为后人所苟同,也给此文减色不少,是为一大憾事。
   王羲之一生处处展示其性格“清贵骨鲠”,唯独《兰亭集序》书法却表现得一派中和遒美,潇洒飘逸,这是什么原因呢?归纳原因有二:一是女人,二是美酒。
   女人是指王羲之书法的启蒙老师,她是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而卫夫人的书法是以“清秀平和,娴雅婉丽”而为人称道。由女老师启蒙开笔,似乎婉转柔和的笔意先入为主地给幼年王羲之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且一直影响到了晚年。
   美酒是指兰亭盛会、诗赋唱和,“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曲水流觞、酩酊尽兴,一挥而就、“矫若惊龙”。
   《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确实有酒的功劳。而临摹好这个帖子,似乎也能跟酒扯上点关系。前面提到的那位爱好书法的领导,有一次拿着作品跟我说,他临写了很多遍,只有这一篇是他最满意的。而这一篇是在他与几位文友畅聊豪饮之后,意犹未尽时临写出来的。我端详一番之后告诉他,《兰亭集序》确实与酒有关,但是此酒:“是糯米陈酿之氤氲,而非高粱蒸馏之热烈。”
   他沉思片顷,深以为然。之后对黄酒的作用进行了相当深入地探讨研究,也曾多次与人分享心得,所谓:读帖要品女儿红,临帖先酌会稽山,鉴评需端即墨老酒,挥毫应喝古越龙山!
   几年下来却也深得《兰亭》三昧和黄酒三昧,后来很多同事朋友都跟他求字。许多人家中也都悬挂上了他的“惠风和畅”“群贤毕至”,或其他右军书法集字横幅,一时也传为美谈。

共 49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之为“书圣”。他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风格自然平和。代表作《兰亭序》潇洒飘逸,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书法登峰造极,名气很大。其实,他在其它方面也造诣颇深,有很多值得赞美和称道的地方,亦如是《晋书》收集的《传记》中的历史名人;亦如在人文历史宝库中,贡献的成语和典故最多,“东床快婿”、“入木三分”、“书经换鹅”、“洗砚墨池”、“竹扇题字”、“巧补春联”、“永字八法”等。王羲之出身官宦之家,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却因饱读诗书,见多识广,又有能力与才干,深受当时朝廷中公卿大夫的喜爱,并对他寄予了厚望。他却不骄横,而是淡泊名利,“人品清贵,性格骨鲠”。性格的使然,使王羲之有胆量,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否定了庄子的“生死观”,也是“清贵骨鲠”在文学作品中的表露。文章厚重,知识性强,叙事沉稳,文笔优美。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727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07-25 17:04:44
  欣赏美文,学习历史,感谢老师的分享!
   问好,遥祝夏安!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和气致祥        2019-07-25 18:28:31
  感谢编辑老师点评,大热天辛苦了,敬茶
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9-07-25 20:29:27
  多次到过兰亭景区,却不敢动笔写游记。因为今天中国的所谓名人遗迹真假难分,距离我的办公室一箭之地,无锡崇安寺里,就有王羲之的洗砚池。再者王羲之自古就是“网红”,写他的人,写他的兰亭序的文,汗牛充栋,若恒河沙粒。致祥先生的这篇文字,将王羲之的一生,按照自己的意趣进行了重新演绎,也就跃然纸上一个不同于别个的王羲之。先生笔走龙蛇,夹叙夹议,议论风声,拂动竹林,古今之慨,别开生面,确实好文。为文者,贵在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独立意识。先生正是因此。我为此点赞,向您学习。
江凤鸣
回复3 楼        文友:和气致祥        2019-07-25 21:11:35
  谢谢鼓励,一家之言,不见得正确,形式也松散,想到哪里就随意写到哪里,要不怎么叫“随笔”呢。再次感谢!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07-30 10:12:4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4 楼        文友:和气致祥        2019-07-30 20:00:06
  感谢流年!感谢老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