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借东西(散文)

精品 【柳岸】借东西(散文)


作者:生活碎碎念 布衣,46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03发表时间:2019-08-02 15:54:27
摘要:记得小的时候,因为当时物资短缺、生活条件差,邻居之间相互借东西是很常见的事。


   在农村,跟左邻右舍借东西,是常有的事儿。
   我从小就怕到人家里去借东西,要好脸子,面带和善,时不时弄出笑,说话要轻,动作幅度要得体,简直跟上台演戏差不多。家里人一再教我,连细节都要说透。去别人家借东西时嘴巴一定要学乖,该叫叔叔叫叔叔,该叫大爷叫大爷。我都叫了,同时我还会露出一副笑脸,可有时我还会被以各种理由拒绝而借不到东西,这多没面子啊!空着手回去也不好交代啊,家里人一定会说我办事不力,没有用。
   尽管反感,可小时候我渐渐学会了懂事,见人的礼节还不失分寸,也许这也是家教的一个方面。
   对于别人来我家借东西,我是很欢迎的,当然主要还是考虑到如果万一哪一天我要到他家去借东西时,他已经借过我们家东西了,也就不好意思去找什么拒绝的理由了。这是礼尚往来,更是邻里关系融洽的渠道,尤其是经常互借东西的人家,见面都觉得亲切三分。
   我们家如果有一些在村里独一无二的家什,外借出去就很光彩。记得父亲有几件稀缺的物件,一件是土凿子,约一米长的铁制凿子,是我父亲打水井时凿土用的。那时候,庄稼人有讲究,不能用镢头之类的工具在院子里面随便挖,唯独可以使用的工具就是土凿子。所以谁家要在院子里栽个柱子挖个坑,或想在窑门口掏个猫洞时,就会想起了我们家的土凿子。每当邻居来借,都给了父亲很多的微笑,毕恭毕敬,弄得父亲也受不了了,父亲得到人家的礼遇一些不自在,毕竟他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不会虚言假套,常和我说,做人也好,借东西也罢,还是实在点好。
   我家还有一架木梯,是我父亲把一棵十多米的杨树锯成两半做成的,死沉死沉的,因为它足够高,所有当有人建房捂顶或者上树修枝时总会来借。让我引以为傲的还有一把历史久远的杆称,乡邻们上街赶集抓一只不下蛋的老母鸡或者提上一篮子鸡蛋去卖,走之前一定先拿我家来称一称,做到心里有底,免得被不法商贩坑了。那杆老称居然是16两制的,在使用时就要把16两换算成10两,很多人不会用,这就给了我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们称了之后,就需要我来看称,我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们是几斤几两的。
   其实,那时农村的日子谁都过得紧紧巴巴的,秤杆里权衡好斤两,能够多卖几个钱,日子就宽余一点。其实,邻居们心中也有一杆秤,他们对我家外借东西不计较都是怀中感激的。
  
   二
   在种地靠牲口的时代,小户人家养不起成套的牲口,就养一头,上地耕种时就只有借人家的了。牲口是一个家庭里的重要家当,借是很有难度的,两家的关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密切程度,都不好意思开口去借的。借牲口是要提前一天去打招呼的,也好让主人夜里起来多添一次夜草。自牲口被牵走的那一刻,主人就开始算时间了,如果过了10点钟还不见回来,主人心里就在嘀咕了,这“晌”也太大了,使人家的就是不知道心疼!终于看着借牲口的满脸笑容里似乎带着点歉意的表情牵着牲口还回来了,当然主人表面上还是正常的,只是等人走了后,赶紧在牲口背上摸了又摸,看有没有鞭杆打过的印痕,如果发现有,下次死活就不借了。
   可到了下次,邻居上门提及借牲口,尽管心头一颤,脸面上还是不能表现出不乐意,还得陪着笑,摸摸牲口的头和脖子,那种不舍得的心情,想通过动作传达给邻居,却又怕邻居误解,拿捏得合适是太不容易了。父亲渐渐就变得平淡了,谁知道他的内心翻起了多大的波澜!
   我们有养驴的传统,在古老的粮食加工工具石磨还未彻底扔掉的时候,驴拉磨依然是那时候动人的生活场景,来借我家驴拉磨的也常常就是那几家人,其实我是不乐意把自家驴借给别人使的。总觉得着驴干着家里的活本来就够苦的了,还要借给别人干活,但这是大人的决定,我没法阻挡,只能默默地看着驴被牵走。驴在干完活还没走到门口时就大声嘶鸣,似乎在说,我回来了!我便立即迎了出去。不舍得是否源于我的父亲,不知,但为了面子,也为了帮助没有牲口的邻居减轻繁重劳动,我还是心中喜滋滋的。
   在夏收这样的大忙季节,几乎所有的劳动工具都可能被人借,想割麦的镰刀,杈把扫帚,碾场的牛甚至连那碌碡也要套上牛一起拉走。吆着牛在麦场里走了几圈,看到牛撅屁股要拉屎时才想起来还得赶紧去借个接牛屎的笊篱。白天忙完了,等到要点灯吃饭时才发现火柴没了,煤油也没了,才不好意思也得去借啊,有钱也没地方去买啊,人家都在家干农活呢。我一个叔叔就这样子的,家里基本没有什么常用的物件,用时基本靠借,借去了你不上门要他也不知道主动还,所以看到他每次来借东西都感到头疼。邻居间,熟悉了脾性,慢慢地,也就变得从容了,似乎也就是心理过不去,东西也没有什么损失。
   女人之间借东西往往主要以日常生活中油盐酱醋为主,家里来了客人,还是个重要客人,如果不做上一顿好饭,是有失门风的大事。生活简单惯了的女人往往就会出现东家借盐,西家借醋的境况,切好了菜,烧热了锅,拿起油壶却发现没油了,赶紧去借吧。借油盐酱醋拿个杯子,其实人家给你倒的离满还有一大截呢,你还得说,哎呀,你倒得太满了!虚伪的恭维是用来消除人家对你的不悦。借面一般就用碗,给你借面的女人在给你碗里装面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往碗里撒,一直到碗里高耸出一个尖尖,等你端回去时,就是平平的一碗了。好借好还在女人之间做的非常到位,用什么杯子什么碗借的就一定会用同样的去还,而且还要尽量装得很满。彻彻底底地表现出了女人的阴柔与细腻!
   女人们在互相讨借里也加深了感情,凡是可以上门求借的人家,见面也多了几分亲切。
  
   三
   谁家都难免会有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这时候,就需要去四邻八舍借大量的用物。也只有这时候,邻里之间才会表现出空前的友好,不管是一个酒盅一个碟子一摞碗,还是一张桌子一条板凳,只要自家有,就等着主家张张嘴,说一句话立马就能搬来。平时懒得给自家挑水的也高高兴兴地挑着自家水桶去远在两三里外的深沟里挑了一担又一担水给主家。谁都明白,这样的事总总有一天要轮到自己头上,天旱改水道,无事早为人,谁都明白这样的道理,谁都需要四邻八舍的帮衬。
   “婚借”是最体面的,吃饭的时候炫耀一下,这是我家的饭具,仿佛跟借出东西的人家也有亲戚关系一样,沾着婚庆的光。这样的互借,也介绍了浪费,有时候三四十年都是那一套饭具在周转,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在这样的周转里变得融洽起来。
   其实,最难的就是借钱了,借钱是慎之又慎的的事情,很少发生在关系一般的人群之间,至少得沾亲带故,就算亲戚,借之前也得看人品,对于十借九不还有恶劣先例的人索性就一次得罪算了,现在求你借钱时装孙子,以后找他要钱你就是孙子。亲朋之间最受人理解最容易借到钱的就是给儿子办婚事借钱,婚姻大事,见婚事促成,这也是人们最朴素的观念。
   借钱是考验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诚信度,现在生活好了,不是缺钱的日子,人们看重的是信誉,所以,人家石门求借,多少也要凑几个,体现出邻里之间的和谐。
   总感觉我们家的东西是足够多了,但那是在一个一切都需要自力更生的年代,种地靠牲口,吃水靠肩挑,养猪养鸡维持日常开支,要维持一个农家正常的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物资,用具远远不是一家就能齐备的。拥有几件稀缺性质或者垄断性质的物件也不能改变你随时都有可能向别人借东西的事实。
   远亲不如近邻,在物质不富裕的年代,邻里之间这种互借互助、相互依存的关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透着浓浓的质朴的乡情,每每想起就感觉温暖。如今日子好过了,让生活变得简单而又安逸,物质的丰富让人富足的同时,是否疏远了彼此的距离呢?有时在想,只要那村子还在,乡情就一定在,但愿吧!
   一个年代,总有一种乡俗难以忘记,借东西似乎不在乡俗里,可通过借这个交往,我们总可以看到乡邻之间的关系,我想,上升到乡情乡俗的高度,也没有什么不可。曾经的尴尬,谁也不会记仇,不快转身就忘记了,或许都变成一个缘分,温暖着人心。
  
  

共 31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如果借一道月光,照在窗前,那谁都说不出什么,那是情调,这些都发生在诗人身上,真正过日子的农家,可不去借月光,就是平时让别人给自己行方便,就说“借光”,无碍的,都给个面子,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尽管眼下没得方便,但有别人的感激也很好。但在旧时光里,借是有很多讲究的,且看“借道”。借东西先学会嘴巴甜,借人东西,为的是以后借人家东西好方便。作者家有可借之物,凿子,梯子,还有16两的秤杆。借牲口最难,恭喜要特别密切的,提前打招呼,使牲口不能作恶,作者家有一头可以推磨的驴,家长借给人家,作者都觉得心疼。在农村,劳动工具匮乏,什么东西都在借用的范畴,特别是女人做饭,借壳是太有学问了,那种细腻,看出的是女人的阴柔美,也有苦日子的将就和帮扶。遇到婚丧嫁娶,借的东西更多了,最难的是借钱,要看关系看诚信看人品。可以说,借,尽管是在艰难里进行,但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关系,是浓浓的乡情的外露。当下的日子已经改变很大,生活很美好,每当回想这些,我们不希望再重演那些尴尬的事情,只希望让那份人情还驻留在心底。文章内容丰富,将旧日子里的“借道”写得很细腻,特别是对借东西的心理,和借人当下的心理,有非常客观真实的把握,描写细腻,还原了那时的人心和日子的状态。作者对农村生活了解细致,对农人之间的关系拿捏准确,文章表现力很强。以小见大,通过对比表现时光变化的不同,感念过往,就在对今天的满足。通过这样微妙的借东西的心理刻画,让我们唤起了乡情,非常温暖。推荐赏读,感受不一样的风情乡情。【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80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08-02 15:56:15
  借光,借道(借的学问),都在作者笔下,请欣赏。感谢投稿柳岸,学问精彩纷呈,创作丰收。问候作者夏祺!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老百        2019-08-03 10:30:11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3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19-08-09 12:27:44
  平平淡淡的小事里反应了农民的淳朴善良,也描述了那个年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好文章,拜读了。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