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试谈团结才有力量(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试谈团结才有力量(随笔)


作者:河杨 举人,4310.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98发表时间:2019-08-12 10:31:21


   试谈团结才有力量
   我平时总喜欢看一些资料,竟也有一些想法。这些想法不一定正确,但总觉得有一些浅显的道理。这里谈一谈“团结才有力量”的个人见解。
   早些时候看到“七个鬼子兵押着两千中国人去屠杀”的文章,总觉得不可思议:这两千人怎么就这样“甘心情愿”地去赴死?
   后来看看中国近代史,着实令人发寒:一个庞大的中国,总是被“蕞尔小班”所欺负,你看: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只是一批英国鸦片贩子,联合英国政府,便迫使自诩“大国天朝”的清帝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还赔款两千一百万两白银。
   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帝国又失败了,英法联军仅仅是两万五千人,竟长驱直入北京城,8月1日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当时的清朝军队数百万,竟被如此小数量的兵力侵入了首都,可以说,这是战争史上极其少见的“奇迹”。
   1894甲午战争,自诩具有强大海军的清朝,被日本军舰打得大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赔款白银2亿两,还割让辽东(因俄法德干涉,以白银三千万两续回)、台湾、澎湖。
   闭关锁国的清朝,与列强这几次战争的失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条约,外国势力大肆侵入中国,引起了中国人民强烈反对。其中一些激进者自发地组成义和团,“灭洋扶清”,竟引起了“八国联军”的公然镇压。
   1900(庚子)年的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中国的义和团,日军最多是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三千人,美军两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地利军队五十八人,意大利五十三人,满打满算才是一万八千八百一十一人。而当时仅北京就有清军十五六万人,义和团五六十万人,仍以失败告终,被迫与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致使中国进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环境。当时的中国,虽然还号称中国,却差不多没有了主权。
   1937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被迫进行的“抗日战争”,竟然是1894年“甲午战争”的后遗症。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取得了巨大利益,侵略中国的野心极具膨胀。
   1915年袁世凯窃取了民国大总统,一心要做皇帝,为了求得日本人的支持,竟与之签订《二十一条》,日本人根据该条约内容,以保护旅顺、大连并南满洲及安奉两铁路租借地为由,在辽东长期驻军,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整个东三省。
   当时,日本关东军只是一万九千人,而张学良东北军是十九万人。张学良三天便丢掉了奉天(沈阳),一周丢掉了辽宁,两个多月东三省全境失落。狂妄的日本,在这片土地上居然建立了伪“满洲国”,时间长达13年5个月18天!
   1937年,日本又发动“七七事变”。当时日本军八千四百人,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十万人,一个月华北便沦陷了……后来的抗日,大家都知道,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牺牲,而日本竟要霸占世界,发动了“偷袭珍珠港”的战争,美国被迫参与了消灭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与中国合力,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全面看起来,是中国军队消灭了日本军队的生力军,并且运用“持久战”,就算美国不参战,时间长一点,那小日本也必定是失败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的中国人民已经团结起来了,虽然器械不如日本,但是团结起来的力量,是任何敌人都不能战胜的——这就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乱麻拧成绳,也能吊千斤”的道理。
   晚清和民国初期中国为什么老是被蕞小欺凌?主要原因是整体不团结,掌权人没有把弱小的群体当做国家的成员。这样的情况,就算有天兵天将,也不会取得战争胜利……
   人们都知道,保卫国家主要是武装军队。而凡是军队都有严格的“军事纪律”,无论多少人,都必须服从一个“头头”的命令。那怎么还会“不团结”呢?其实,当时的军队只是“头头”的私人财产,有了强大的军队,这个头头就是“顶天立地”的大王,如果没有军队了,这个头头顶多只是个普通人,弄不好还会被“删除”掉。因此,在重大事件中,这些头头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得与失。要是“得不偿失”,他就会“不顾整体,只顾自己”,因此屡屡出现敌人并不强大,却很容易地成为了“胜利者”的情况。有一种舆论说,中国当时的武器太落后,所以总是失败。这种说法,从实际情况看,应该是“划水不过,赖苇草绊鸟”的借口。其实,当时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凝聚人心的掌舵人”。
   当时当权的头头,总是把国家当成私人的财产,不考虑全体人民,特别藐视弱小群体。而弱小群体便是普通大众。时间久了,普通大众便形成了“国家好歹,是他们当官的事,我们弱民,反正只是交粮纳税,谁统治国家都是一样”的观念。因此,对于国家兴亡,抱无所谓态度。你看:
   第一次鸦片战争,广东三元里“国家的人”在那里抗击得很可怜,而大多数民众都在不远处看“热闹”。英军登陆后,民众主动地向其出售蔬菜、牲畜和粮食。民众说:“洋人在跟皇帝打仗,与我何干?我还得生活,皇帝打败了,皇帝割地赔款,那是他的事!”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帮助联军做后勤推小车,只要给钱,就高兴的去做。联军攻到了北京,因为城墙又高又厚,攻不进去,附近的居民竟向联军提供消息,说,广渠门下水道未曾设防。于是,联军从下水道鱼贯而入。不仅如此,还有不少民众在帮助联军填平壕沟、绑梯子、扶梯子,坐在墙头上帮着联军往里瞭望……
   那一段悲残的历史,其实就是整体不团结。一盘散沙,貌似强大,其实不堪一击。
   事实上,无论多么强大的整体,都是由许多微小的个体组合的——宇宙虽大,原于微尘。整体藐视个体,特别是当整体有了一定的规模时,无视弱小,厚此薄彼,虽然暂时并没有看到有什么不妥当,但是如果成为了积习,最后必定是“自取消亡”。因为,任何了不得的整体,如果不注重凝聚个体,都只能是“离心离德”、乌合之众的整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个别歹徒,手拿凶器在众人中行凶,往往得逞,受害人甚至众多。这就是众人没有团结,给了歹徒“各个击破”的原因。这说明整体再大,没有凝聚力,也只是一盘散沙、徒有虚名的整体。
   历史上,广大的农村是不被掌权者看重的,他们所看重的都是繁华都市。然而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却用历史上掌权者难以理解的方式“农村包围城市”,虽然当时共产党的器械是“最最最的落后”,居然取得了最最最理想的胜利。这就是将无数个“弱小”凝聚在一起,形成了无穷大的力量的原因。
   以上这些应该是我们娴熟的基本常识。这些常识一再说明“个体只有凝聚在一处,才会有理想的力量”。遗憾的是,人人都明白这些“简单”的道理,然而,每每在具体的事件里,总是忘记了这些最基本概念。因此“貌似强大”,却总是被“微不足道的弱小”所击溃。事件过去后,又多是“议论而兴叹”,而难得有届时“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情境。
   为了能有持久的稳定与繁荣,我们必须要有真正的整体概念。而统掌整体的“舵手”,必须要把各个微小的个体视作整体的一员,公平地对待弱小,才能把所有的力量凝聚起来。如果藐视、摈弃弱小,便是“自毁长城”。因为整体与个体是辨证的统一,没有个体,就不会有整体;有了整体,而无视弱小的个体,则这个整体便不会有凝聚力,必定是离心离德的乌合之众,到头来被意想不到的微小力量“各个击破”,会是必然的。
   所以,庞大的整体与各个微小的个体如果做到“精诚团结”了,便会是强大的真实整体,就会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撼动的坚强整体!
   当然,我这篇文章只是普通的“一谈”。可是,您若是当做“无所谓”,那可能在遭遇失败之后,又只会有议论而感叹的情份了!
   2019年8月11日星期日
  

共 30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团结就是力量,是一个在曾经的历史时期振奋人心的口号。如今商品经济社会了,还适用吗,团结还能产生力量吗。作者有理有据回答了这个问题。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知足        2019-08-12 13:51:02
  好文章!向河杨老师致敬!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回复1 楼        文友:河杨        2019-08-12 16:21:01
  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愿你阅读愉快!
2 楼        文友:河杨        2019-08-12 16:28:29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有力量,可是如何才可能真诚的团结,这不是喊喊口号能够达到目的。必须要有真诚二字。这就需要整体掌舵人平等对待一切弱小群体。在具体事务中,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凝聚人心。否则,就算是“团结”了也只是貌合神离!
3 楼        文友:乔安娜        2019-08-12 21:22:55
  拜读河杨老师的好文!秋天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河杨        2019-08-12 21:33:20
  谢谢你阅读本文,并且祝你阅读愉快。秋安!
4 楼        文友:雪梨之秋        2019-08-28 22:55:17
  文中提出的问题令人深思,值得一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