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梦萦棠荫(散文·家园)
一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出现。”席慕容的《初相遇》里这句话,让我想起以前做过的一个梦。
或许是太爱大自然的缘故,我做过这样的梦。梦境里,山水缭绕,天空澄碧;云卷云舒间,一会儿雾气氤氲,一会儿是一望无际的如海云絮,绵绵蔓延;一会儿又拨云见日,葱葱郁郁的绿闪绿了我的眼……
直到这次盛夏,见了棠荫一面,才知道,那梦里若隐若现的,就是我今生的与棠荫之缘。
古人说,凡是有水的地方就一定充满了灵性。而我认为,水利万物,水不仅有灵性,还有柔性。
那个炙热炎炎的上午,棠荫,首先让我们沉醉的是鄱阳湖的水。我站在快艇上,看万倾碧波,浪花飞卷。水面在天空的映衬下,湛蓝透亮。白色翻滚的浪卷,像是天蓝得让云一朵朵往水里掉。船在行驶,可以看到湖中的山越来越近。只见那些水鸟,用翼撩开水面,泛起圈圈涟漪,再把双翅拍响。一只,两只,三只,等等,它们在湖面上尽情地舒展着生命之美。那些跨湖翱翔的鸟,喜欢往湖中的一座秀山上飞去,当地人把那风水宝地叫鸟山。如果仔细察看,就可以看到,那苍鹭细长的两条脚杆交替着高高提起,或弯折45度,或弯折135度。四只带蹼的趾爪蜷缩如掌,张开的趾爪如一片嫩叶无声落下,其优美的旋律仿佛两把小提琴在重奏……
不知不觉中,船已靠岸。
棠荫上空,飘荡着白絮般的云朵。斑驳的村庄,像一页岁月的信笺,远离喧嚣的城市,静默地散落在时间之外。放眼望去,水天相连之间,有好多小船停在深水中,让人觉得犹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与美意。渔民们悠闲地坐在门前树旁,纳着阴凉。
这里的渔民,似乎天生的被风雨吹得黝黑,而树却愈发的苍郁繁茂。绿色的藤蔓,粗细分明,像历史的筋脉攀缘在静立的树上。那些绕树的叶子,就像树身上刻满了不朽的文字,镌刻着与树同生同长的岁月。
二
悠悠古树。澜澜碧水。山光倒影。游鱼戏水。
村支书领着我们去山神庙——棠荫人的庇护神。
他滔滔地讲解,这里,当年曾是朱元璋和陈友谅打仗的战场。后来,一直是村里的辟邪之地。
多少年来,艰辛而又时时不离风险的水上生活,使棠荫人的内心一直处于摇晃的状态。
同行中的邵名文老师,一个很有爱心的年轻人。他说:“渔民不比我们,他们是在风浪中生活。”是啊,这句话,让我想到,如果他们打渔,碰上狂风恶浪怎么办?其实,风浪对他们来讲,算不了什么。这里的山神庙和棠荫岛,尤其是叫鸟山的岛,他们相信,总能护佑着他们逢凶化吉。鸟,是吉祥的化身。或许,他们也担忧过,但是只要鸟一日又一日地飞来,流动的不安就会减少。他们把棠荫岛当作天赐的福祉,在他们的眼里,这里就是一方天然宝地。要不,那些吉祥的鸟,怎么日出而飞,又日落而归呢?
进入棠荫,就进入了原生态的世界,走进了天人合一的境地,一切都是上苍的赐予。
从山神庙出来,经过一个湖坝,我们看到了直线排列凉晒着的虾笼,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当。空气中有腥咸的气味,这就是渔民的气息。在这里,时光翩跹,“笼”传经典,岛民相安。虽然,我没经历过那种风浪中的生活,也因时间原因,没能问起他们的渔民光景里的一些生活来路。但在他们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不畏艰难、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气质。
带着这样的感悟,我跟在队伍的最后面,沉默,静思。不经意间,沿着两旁布满的绿色坝道,来到了赣江楼。
赣江楼的大门,有江豚的标志物高高地挂起。这是江西省水利厅建的,是水文站办公、接待、会议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我去楼外转了转,树木葳蕤,绿植浓密,闲情逸致,确是人们来此观光、休闲的极好场所。尤见“饶河苑”“信江苑”的前面绿色环抱,这个季节还可看到海棠树上结的海棠果。人群中,有人说可以吃,但我们没有去摘一个吃。
这里的绿,清新透彻,没有一点灰尘。它以独有的生命形态,给盛夏以清新的无限诗意。在这生命的绝色下,可闻花香,可听鸟语,可悟心曲。因了这丛绿,浑身上下也变得通透起来。骄阳透过绿叶的缝隙,像一条幽静透亮的小溪流进心里。这里是绿色的世界,与它配套建成的现代化水文站,也将成为棠荫岛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文明的缩影。
三
看过赣江楼,村支书说要带我们去看棠荫岛的一个更美的景点一一观湖台。
我们沿旁边一座山的石阶而行。石阶是利用山上一条小道,近几年用大理石彻成的。
伫立在观湖台,四周是浩瀚的云海和湖水,仿佛置身仙境,若即若离,风光十分优美。远望那些山是山,可山又不是山,山即岛也。段书记告诉我们,棠荫岛有九个岛,培子山、大山、下园山、坐山四岛连成内环主岛。西有石头山、鸟子岛。观湖台可望见甑皮山、瓢子山、蛇山,这是外环五岛。这里还可望见靠着那三小岛的强山岛,但那是鄱阳人的。
看那些小岛,形似发髻低垂,长裙曳地,扬着俏美的颈项,正眺望着前方。它们的背影,就像凝固了干年的期盼。
它们犹如明珠,躺在鄱阳湖的怀抱里。而鄱阳湖就像慈母,岁岁年年,风里雨里,看着她的孩子成长……
潮起潮落,春去秋来,每一种成长,都是从容的姿态。
转山转水转到这里,只为望穿秋水,守候万年,只为鄱阳湖的波光潋滟!
我们站在观湖台望景的时候,正临近中午,太阳热辣辣地灼烤着大地。但,同去的人都说,这里不显得太热。观湖台湖面吹来的风,四面八方,湿润,凉爽。又仿佛从天边吹来,透过体肤,沁人心扉。
风声、涛声交相呼应。
这里所有的景色,都像加上了蓝色的滤镜,空灵,幽静,美得令人窒息。云海、茂绿、浪流、岛山、青石等等,构成一幅绝美的自然风景图。这是大自然的韵,也是棠荫岛之韵。放眼望去,大自然恩赐给你了最真、最善、最美。只要你愿意来,就一定能找到灵物!
登上观湖台之前,我心里还是有些疑问的。
棠荫岛到底是什么岛?为什么取名棠荫?这神秘的小岛,有太多的神秘面纱,有太多的解不开的迷团。这让许多人想来此一游,也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些疑问,只要到了这里,棠荫人会一一帮你解答的。
这些神秘,都有一种传奇的色彩。
四
我沉醉于鄱阳湖的美,沉醉于大自然的美。忘了尘世的烦忧,甚至忘了自己!
冬暖夏凉的棠荫,层层叠叠,美得深沉,美得静谧,美得水灵。
我真想过这样一种深山而居的超然生活。但我知道,这终归是一场梦幻,让我今生梦萦棠荫!
当我们离开观湖台时,我依依不舍,三步两回头。8月,在棠荫这个美丽的地方,我们远离尘嚣,那友情与和谐的氛围,定格在那一瞬间。
虽然匆匆,太匆匆,但在赣江楼与朋友们的聚餐,让我感受到了棠荫人民的天性好客与善良,也体会到了美食与自然生态唇齿相依、返璞归真的乡俗文化。
我忽然想起,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的一句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所有的时间与空间,在这一刻隐去,所有的欢喜和遗憾也都褪去,唯有这当下的安谧与宁静……
正午的天空,蔚蓝如洗,远处青山如黛,棠荫岛与母亲湖紧紧依偎。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厉害的魔术师,它精雕细琢出来的自然景观,绝对会超出人们的想象。不知是历经了多少沧桑岁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这样一个神奇秀丽、山水奇葩的风景胜地。
灵动的世外桃源一一棠荫岛!棠荫,棠荫!在这里,随便拍的景,都可作杂志封面的照片。
这里,除了有鄱阳湖最宽阔的水域,还有茂密的绿地,浓郁的棠荫文化,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渔资源,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别样的民俗风情,这些都是成就棠荫前景广阔的“旅游兴局”之路。甚至,我联想这里可成为养老基地、避暑胜地、影视拍摄基地。这里的旅游资源,集雄、奇、美、秀、幽等诸多景观于一区,可谓是人间仙境。
到过棠荫的人,有文化人把它比作鄱阳湖的眼,让人思恋;有人把它比作鄱阳湖的明珠,它的芳容无不让人亲眼一睹为快!
有人说,夏季是它最美的季节,可以尽享水的毓秀与苍茫;有人说,它的秋冬最美,成片的蓼子花海,成群的候鸟翩飞。不管怎样,对于我来说,只要湖在、岛在、人在、鸟在,无论哪一天,哪一季,都是最美的。
令人向往的棠荫,一颗璀璨的鄱湖明珠!
一一完稿写完于2019年8月12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