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连根拔起的山芋(散文)

精品 【时光】连根拔起的山芋(散文)


作者:定远牧人 童生,57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7发表时间:2019-08-14 15:22:07

【时光】连根拔起的山芋(散文)
   一
   经我再三央求,父亲才同意留下二分旱田栽种山芋。
   如今,这儿的农村旱地越来越少,原先的旱地差不多都被整平为水田,用来种植水稻。
   丘陵地区的地貌虽比不了山区的层次分明,但总是活泼生动的。放眼望去,高低起伏,明暗相生,遮遮掩掩的,像是隐藏着什么秘密一样,教人心里放不下,有种想去一探究竟的冲动。我的村子所在地便是众多起伏中的一个停顿,下有河,上有冈,二十几户人家就那么高不成低不就地被卡在半坡上已经不知多少个年头了。
   村子往下,靠近河岸,土地是不愁水喝的,一大片的水田,像个粮仓;村子往上,地形较高,是各种旱庄稼的集散地,种植的全是经济作物。水田耕作,似乎是一劳永逸的,秧苗插上,就很少看见忙碌的人影了。那会儿,地里不撒化肥,不喷农药,只在秧苗拔节时薅薅稗子,剩下的就是等着收割了。热闹的,是冈头旱地,夏天一到,风光无限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如亭如盖的高粱、玉米,成片成片的绿堆积起来,似乎要将整个夏天掩埋;齐着高粱玉米腰的,是豆类、棉花和芝麻,散乱的枝节上长满手掌大小的叶片,斜伸着、穿插着、堆叠着,可劲儿地生长,像是跟高粱玉米憋着一股闷气儿;而在他们脚下,一大片一大片的花生悄无声息地覆在地面上,风来不惊,雨来不动,朴实憨厚,和土地相亲相爱着。
   旱庄稼一多,人可就不得闲了。从种到收,得多少环节,得多少劳力,得多少来来往往弯腰撅臀!不过,旱粮因为产量低,难收藏,销售渠道不畅,不到万不得已大家是不会种植的。现如今,水利条件越来越好,没谁愿意跟自己过不去,将时间耗在地里,所以大家伙儿不惜大代价,动用大机械,将一块块旱地整为水田。种水稻,人轻松,产量还高,收入自然见涨。
   我家十几亩地,父亲只留下亩把的旱田,因为地头有祖母的坟,其余一色儿水田。山芋种在祖母坟边靠近田埂的一墒,只有三垄。
  
   二
   在所有的旱庄稼中,山芋种起来是最省心省力的了,而且易种易收,成本低,产量高。
   山芋,是作为异类存在庄稼之中的。它虽然不算粮食,却曾经做过我们的主食;说它是经济作物,可种它却并非为了换钱。山芋,应该归属于一个特殊的年代,那年代与饥饿有关。
   我们当地,是一直把山芋叫做芋头的。这种叫法,似乎拔高了山芋的地位,抬举了它,有种私下里将妾升了妻的不当。芋头,可是大家闺秀,于植株而言可作盆景观赏,于球茎而言可是一等一的美食;而山芋呢,根不正苗不红,只是外地逃荒而来的流浪儿。这从它的另一名字——番薯,可以看出来。
   番薯,与番茄一样,属于正宗的“舶来品”,但番薯与番茄舶来原因却有着天壤之别。番茄,是作为美食传入中原并为国人所喜爱的。它曾一度尊为水果,置于金杯玉盏中,品于达官贵人唇齿间,是一种天上人间的味道。番薯,可没有如此辉煌的历史。据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记载:“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原来,番薯从菲律宾传到中国并被大量栽种,不是因为长得漂亮,也不是因为性甘味饴,而是因为它可以充当一半的粮食,可以填饱饥饿的肚皮。而它种植的地方是“硗确之地”——坚硬贫瘠的土地!由此可见,番薯实乃一种苦命的庄稼呀。
   把番薯叫成“芋头”,多少有种自欺欺人的感觉,若不是虚荣心作怪,就是穷人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就像住着的明明是一间破屋,偏偏给起个“听雨斋”的名号一般,自娱自乐罢了。
   山芋,在我的记忆深处,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里,它一直就充当这样尴尬的角色。
  
   三
   以瓜代饭,以山芋代饭的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了,而今没有谁的肚皮还会那么整天里不争气地发出咕噜咕噜的轰鸣声。山芋,渐渐从悲情的世界里抽身而出,当它再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已换成了尊贵的客人身份。
   从主到客,山芋做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就在这转身之间,我已然步入中年。
   三十多年过去,也就是挥手之间的事儿。站在街角那位烤山芋的大爷身边,我眼前仿佛正走过一个肩上斜挎着红布包,手里捧着个热乎乎的烘山芋,晃荡晃荡在上学路上的瘦弱的小男孩。这孩子,就是我。
   我六岁入的学,那是1979年吧。上学后不久,土地就承包到户了,但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观,一样的贫穷。要非得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有吃的了。吃,也仅限于有东西填肚子,远没到饱的程度,距离吃好还有十万八千里呢。新粮下来,尚能满足一下口腹之欲,待到青黄不接时,只能添些杂粮野菜了。每当我给孩子说起小时候吃的高粱面馍馍、野菜饭、南瓜山芋干粥,他们总是不解,可能心里在想:为什么不吃米饭面条呢?
   为了能填饱肚子,父亲每年春末夏初的时候都要种山芋,一种就是两亩地。
   山芋,说种是不恰当的,应该是栽。
   惊蛰前后,温度尚低,此时须将山芋种埋进做好的苗坑,苗坑里装满沤好的底肥,待地温上升,山芋发芽,长至四月中下旬左右便可移栽。等到藤蔓铺张开来,再剪下叶腋有芽嘴的一段进行大规模插栽。
   只要温度适宜,山芋的收成是不用担心的。
   稻谷进了仓,花生摘了果,大豆爆了荚,棉花开得实在开不动了,山芋便可以收获了。此时,秋已经深到瑟瑟发寒的地步,山芋叶几乎被冷霜蹂躏得病恹恹的再也覆不住山芋垄了。父亲拿着镰刀割去藤蔓,然后牵来耕牛,架上笼头,扶着犁铧,一垄一垄地翻过去。泥土翻过,山芋拱身而出,散在泥土中,星星般闪着紫红的光芒。这光,在父亲的眼里,有着大荣耀,有着大慈悲。
  
   四
   一亩山芋,总有几千斤的收获。有了这几千斤的山芋,从这个秋末到来年春天,粮食可以省下不少了,而且,也不用为家里的那几头肥猪的饲料发愁了。何止是猪,我记得家里鸭子养得多时,也是用切碎的山芋拌着糠麸来喂的。
   眼见着漫长的冬季到了,山芋是经不住冻的,需要挖窖深藏。山芋才收下来,父亲就在打谷场的一角挖好了山芋窖,然后宝贝似的将山芋下窖,一层山芋一层细土,直至平齐地面。然后,建造新房似的给它加个漂亮的尖顶儿,并在山墙上留个小巧的门面儿。这小门只能容一人钻进去,平时堵得严严实实,防着雨水和寒气的侵袭。一方山芋窖,窖的不仅仅是山芋,还窖有父亲的责任,窖有一家人的平安,窖有对好日子的希望。对窖不完的山芋,父亲会削成山芋干,晒得嘣脆嘣脆,经久耐放。
   然而,我是厌烦吃山芋的。
   只要一看见母亲挎着一篮子山芋在塘沿淘洗,我就不由自主地沮丧起来。那时,我总觉得父亲是自私的,因为只有他吃起山芋总不嫌够,一碗又一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们姐弟几个,端着碗,拿着筷子,捞起来又放下,满脸的不乐意。有时冬天早晨上学,来不及吃早饭,母亲总会从煮满芋头的大锅里捞出两个吹吹气儿递到我手里。若不是山芋的热乎劲让我有了点温暖的感觉,我是宁可饿肚子也不屑将山芋带去学校的。有一次,当母亲又把两个芋头塞给我的时候,我一赌气扔在地上转身就走了。面对我的任性,母亲没说什么,只是让村子里的一个同学给我带去一搪瓷缸稠乎乎的米粥。而正在气头上的我,竟然将那缸米粥倒进了路边的土坷垃里!
   那一块又一块的山芋呀,就由热变凉,由软变硬,横在我童年的嗓眼儿里,吐不出来,又咽下不去,以至于一提到童年就又滋生出一阵阵的无奈与酸楚。那时,我是多么迷恋一碗白米饭呀,甚至将儿时的理想定位在每天三顿都有白米饭吃的高度。没想到,这理想竟然早早实现了,就像父亲端着一碗又一碗山芋实现了自己吃饱肚子的理想一样。我今天的幸福,与儿时父亲的幸福不谋而合,关乎吃,却又不仅仅在吃。
  
   五
   不知从何时起,大家又重新对山芋感了兴趣,而且这兴趣扩展到山芋的叶子,山芋的藤蔓,甚至是山芋的颜色,好像决意要将山芋连根拔起似的。
   山芋的叶子可以做猪、牛、羊的饲料我是知道的,我所不知道的是山芋的叶子竟还是一道美味。儿时的我们倒是经常用山芋的叶柄做成一串流苏挂在耳根,当做美丽的装饰,没想到它还有比玩耍价值更为有用的食用价值。我的印象中,倒是吃过一两回,好像是家里实在找不出什么可食的蔬菜后不得已才炒的山芋叶柄,什么味道早已没有印象。我想,做那个菜只是为了在吃饭时让筷子有个下落而已。
   也许,今天的山芋已经不是过去的山芋了。有了这个“不是”,便好解释今天的那些个“是”。如果山芋不是粮食,那么它就应该是经济作物,既然它是经济作物,就应该发掘它的各种价值,如药用价值,养生价值,美容价值,充分让它“经济”起来。
   我一直在努力地回忆,想从自己儿时菜色的面容里找些健康的因子来告诉今天的孩子山芋是一种多么绿色环保的食物,然而,结果总是让人失望的。或许,只有从父亲端着山芋碗时的沉稳和咀嚼山芋时的从容里隐约可以感受到山芋给人的安慰,但一涉及到养生和美容的层次,父亲的沉稳和从容则显得太过木讷和呆板,始终是做不了优良食品的代言人的。
   无论我怎么不屑,山芋的价值就摆在那儿,挡不住世人的趋之若鹜。当山芋学会装扮一改自己紫红和土黄的本色,当土地带来的价值不是因为劳动不是因为汗水,我们就应该想到时代改变了。
   这改变,源自饱暖。
   今秋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我家那三垄山芋正忙着膨胀自己的块根。今儿一早从地里回来的的父亲告诉我:“照这个情形,今年的芋头肯定块头大、味道甜。”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比不过火烧芋头,今年的山芋不送人。我想。

共 37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山芋,即番薯,从菲律宾引入中国并大量栽种。在食不果腹的年代,老百姓从未奢望过吃好吃饱,只求吃饭时筷子有个着落。山芋因种植土壤条件很低,产量较高,被老百姓一度作为主食,用来充饥。如今,社会发展了,经济发达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鱼大肉早都吃腻了,五谷杂粮自然就上了养生“秘方”。山芋也一个华丽转身——“连根拔起,全身是宝似的”,山芋就这样上了豪华餐桌,受人们追捧和喜爱。从山芋的食用价值到药用价值,再到养生价值,等等,这期间所改变的不止是观念和认知,更是时代的进步和物质的充盈。一篇很接地气的散文,浓郁的地域语言活色生香地带给读者不同时代的气息。这气息里有乡愁,有期待,有幸福。好文,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薛志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81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8-14 15:33:17
  接地气的文章,读来过瘾,有嚼头。
   这两天有些事,老师的文发得迟了,还请见谅。
   远握。期待更多精彩。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回复1 楼        文友:定远牧人        2019-08-15 11:27:57
  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人敬佩,定当努力为报。
2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8-15 20:36:03
  恭喜老师大作加精!!
   时光城欢迎您,期待更多佳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3 楼        文友:成雅琴        2019-08-15 20:53:46
  老师的文章写得非常棒!向你学习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