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时光】献给我们即将逝去的(随笔)

精品 【时光】献给我们即将逝去的(随笔)


作者:定远牧人 童生,57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24发表时间:2019-08-18 16:30:47
摘要: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许多物,用着用着就没了。时光,让我们珍惜所有从我们身边逝去的……

【时光】献给我们即将逝去的(随笔)
   1、我们的钢笔哪去了
   前几天因为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规范字大赛,想找一支钢笔用,可翻箱倒柜地寻了半天,竟然连一支笔的尸骨都未觅得。遗憾之余,才猛然惊醒——钢笔已经十多年不用了!要问钢笔这老伙计是什么时候正式退出我的书写历史舞台的,还真无法溯源呢,只知道我们这些年与钢笔是渐行渐远,以至于现在手边很难再觑到钢笔的踪迹。
   钢笔与知识分子相依相伴了多少年哪!曾几何时,大家还以自己上衣口袋能挂着一支或者几支钢笔为荣。钢笔,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崇尚知识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钢笔启蒙了国人对知识的渴望,是钢笔唤醒了中国底层普通大众的觉悟,是钢笔改变了中国文化以至中国文明几千年来只靠精英传承的历史。
   中国,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毛笔时代。毛笔,是农耕社会的缩影,是小农经济在文化上的体现。一根竹管,加上几绺毛发的组合,看似简单,其实底蕴深厚。她不仅代表了东方文化的起源,也蕴含了华夏文明的深邃。竹,中空外直,亭亭玉立,一直象征着高风亮节、清正严明的性格品质,这恰恰暗合了知识分子的特点。翠竹青青,生机无限,表明中华文化勃勃的生机。毛发,取之于生命体,表明文化乃至文明之起源与生命息息相关,意味着人类的精神花园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毛发,体柔而多变,实乃体现文化之韵味无穷,含纳多元;毫末纷杂而易聚,是告诉我们文化虽杂乱并非无章,价值观多元却总有核心。一支毛笔,两个部分,一长一短,一硬一软,一直一尖,合于阴阳,天造地设一般;再配以一方砚,一块墨,一张纸,便包含了整个中华文化的精髓。一支毛笔,将中华文明书写得饱满而精深,华丽而璀璨。
   然而,无论历史赋予毛笔多少的荣耀与辉煌,终有一天她将离我们而去。一百年前的那场五四新文化运动,改变了毛笔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钢笔,同样是书写的工具,但他最初出现时并非是作为毛笔的战友的,而是毛笔的敌人。那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革命,其实也是一场论战,一场代表自由、民主、平等的钢笔和代表束缚、专制、陈旧的毛笔之间的战争。最终,钢笔胜利了,取代了毛笔,成为普通大众的书写工具,毛笔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舞台。钢笔战胜毛笔,是工业文明战胜农业文明的体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孰胜孰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传承不能丢,文明的薪火要代代相传。如今,毛笔尽管不再风光,但由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我们仍然无法割舍对她的那份深情,于是给她重新定位,让她成了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并赋予她艺术的冠冕。
   历史轮回,如今,轮到钢笔了。我们瞅瞅现如今钢笔的下场,就明白当初毛笔的凄凉。今天,取代钢笔的是水笔,一种更简便易用,更价廉物美的商品。与钢笔相比,水笔使用起来少了很多麻烦,无需花费更多的准备时间,拿来就用,用完就扔,方便快捷。钢笔在取代毛笔的过程中,依然还需使用墨水,这是钢笔对毛笔的敬仰,也是钢笔对历史的继承。然而,水笔没有,他不再需要一瓶墨水,只需要一根笔芯,而且用完即弃,不存在一丝留恋与不舍,典型的“用你时当你是宝,不用时弃之如草”,这完全是一种实用主义行为,也是势利主义行为。
   水笔取代钢笔的位置,表面上看是电子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胜利,实际上是实用主义和势利主义的胜利!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越来越怠惰,能简的尽量简,能省的尽量省,能丢的尽量丢,不实用的东西毫不留情地抛弃!如果仅仅在物质社会是这样,人们的这种生活态度应该说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在精神文化领域,如果也以这种态度对待,那么就非常可怕了!精神文明,看起来确实创造不了直接的、可见的价值,推动不了物质生活的改善,无法给世界带来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人的精神生活却必不可少。一个人如果精神空虚,那么创造再多的物质也只是无果之树,无实之禾,看似繁茂,实则贫瘠。另外,过分贪图享受物质生活只能导致人的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只能导致社会的退步,而不是社会的前进!
   也许,我想得太多了,但是人活着就得思考,不能只想着吃吃喝喝、休闲娱乐,您说是吧?
  
   2、牛,是被热死的
   俗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前天立秋,二十一点,星星点灯的时候,怪不得这阵子跑遍田间地头不见牛呢,原来全被热死了!
   玩笑归玩笑,可牛倒是真的越来越少,再过几年估计要到动物园去看了。城里细皮嫩肉的孩子,对牛这种皮糙肉厚的庞然大物是没有感情的,牛的世界和他们的世界中间隔了个现代化,而现代化从诞生如今已到了他们爷爷一般的年纪。即使在农村,牛也早已远离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孩子们的游戏与牛缺少了关联,就连孩子们的玩具里也很少找到牛的影子。牧童,那个满是天真和烂漫的称谓只能存在于残句断章里,供那些所谓的文人墨客吟哦把玩。
   牛,就这样被冷落了。这冷落,是福?还是祸?
   但,我们不能忘记一直站在历史角落里支撑着历史蹒跚而行的牛,不能忘记陪伴着人类走过了漫长岁月的好朋友!忘了它,就是忘了我们赖以存身的根本;忘了它,就是忘了我们所以流长的渊源。
   是牛,顶起了几千年的农耕社会;是牛,铸造了人民坚毅顽强憨厚质朴的品质;是牛,丰富和完善了土地的内涵和田园的诗意。在无边无际的苦难中,在颠沛流离的岁月深处,牛始终伫立在漩涡中心,像一座方舟,承载着疼痛与撞击,将人类渡上岸头。牛,是人类的救世主;牛,是社会的大磐石。
   当第一头牛被驯养成功,人便找到了依靠,找到了动力,找到了心中不灭的信仰。他们用这依靠,用这动力,用这信仰,在犁铧掀起的滚滚土浪中体味生活,抗争命运,创造历史。一辈辈耕耘在黄土地黑土地上的人们正是用自己的勤劳生生不息地回报着牛给予人类的无私奉献。
   然而,当粮食改变了原始的形态,当小麦高粱脱胎换骨软化了人的胃口,本分踏实的牛应该想到了自己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无奈与悲怆。当第一台拖拉机碾碎了阡陌斗艳的野花,当突突突的吼声淹没了哞哞哞的自由快意的歌唱,现代化就这样毫无征兆地降临在牛的身旁。
   现代化,解放了牛,也埋葬了牛。
   牛,不需要解放,解放就意味着埋葬。
   牛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就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失去了牛作为牛生存的意义。牛可是宁可累死在田间墒头也不愿被豢养在牛栏庭院的动物呀!没有忙碌,就没有生活;没有耕作,就没有价值。这是牛的命。
   也许,牛是情愿被热死的,在这秋天即将到来的时候。
   三十八度的高温,我待在冷气弥漫的空调房,想着迟迟不肯散去的高温,内心一阵凄凉。
   窗外前面综合楼的工地上,几名工人,光着膀子,古铜色的皮肤在白光里闪着金辉。脚手架连成一张巨大的网,他们蜘蛛侠般在网的深处攀援腾挪。在一阵阵机械和钢铁的碰撞声中,我仿佛听见一群在泥泞中撅背扬蹄的耕牛哞哞地长鸣。
   而此时,亮闪闪的阳光下,土地坚硬,不见一个人。

共 27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人作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高级动物,会思想恐怕是最显著也是最本质的区别。作者即是一支会思想的芦苇,无论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钢笔,还是即将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耕牛,都不过是作者观察世界、体悟生活、感知生命并将所思所想宣之出来的载体。在物质化进程突飞猛进、经济至上的今天乃至明天,淹没泯灭在历史长河中的、承载着我们人类情感乃至血脉的“不合时宜”的东西,何止钢笔,何止耕牛?略带戏谑的文字里透着思想的光芒和疼痛的苍凉。愿我们人人都做会思想的芦苇。推荐阅读。【编辑:素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820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素馨        2019-08-18 16:34:08
  虽然说我们小老百姓想这想那起不了什么作用,但从个人层面来说,思想是我们感知生活、丰盈生命的武器之一。问好朋友!编按不妥之处欢迎交流。
借用中医手段,切脉世间冷暖。
回复1 楼        文友:定远牧人        2019-08-18 17:19:56
  唯愿在生活的间隙有思考的空间。谢谢素馨走师评荐。
2 楼        文友:素馨        2019-08-18 16:39:53
  读第二篇时,感触更深,可能因为牛是有温度、活生生的生命吧。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多年前回乡也是看不到耕牛了,为此还写过一篇散文《牛祭》。
   读朋友的文字,想起多年前读的红柯老师的长篇小说《生命树》,想起那里面红柯老师借公牛之口说过的一句话:“我从来就没有丧失过神性,跟在神位上不同的是我蒙了尘土,神的光芒却更纯粹了。”
借用中医手段,切脉世间冷暖。
回复2 楼        文友:定远牧人        2019-08-18 17:25:12
  能遇见素馨您这样的老师,是写作者的大幸。您的态度告诉我们:既然落笔,就得认真地对待每个文字。
3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8-18 19:24:32
  看了第一篇,我想起余秋雨先生的《笔墨祭》。古代的文人都有一个没有例外的共同点,那就是用毛笔写字。他们写字不出于名利,不出于书法艺术的追求,相反,名篇多出于随手信笺。如今,一人弄笔墨,围观者大呼精彩。没了时代的氛围和必需,笔墨退场是必然的。那份情结,就让它在我们骨子里站立。
   第二篇写牛。我曾经是个放牛娃,拿着皮鞭赶着我和三叔家的好几头牛,天擦亮时出门,日头耀眼时而回,午饭过后再出,日落而归,在山坡悠然自得,至今怀念那段快活的日子。前些年,庄子里没牛了。这两年,兴起了肉牛产业,圈养的。已经没有儿时的感觉了。
   问好老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回复3 楼        文友:定远牧人        2019-08-18 19:41:01
  同感同感,所以由感而发。
4 楼        文友:雪飞        2019-09-04 12:00:26
  当毛笔只做为文房四宝被挂起来,当钢笔从我们的上衣口袋里取下来,这些都成非遗了,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悲哀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