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禅宗七祖刘行思(随笔)

编辑推荐 【荷塘】禅宗七祖刘行思(随笔)


作者:鱼石散人 童生,92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15发表时间:2019-08-19 10:26:13
摘要:行思禅师无愧一代佛门祖师。

泰山水、毛田水,从武功山蜿蜒而来,在严田大桥前两水襟合,中间的三角地带就是龙云下村。这里土地肥沃,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据《笪桥刘氏总谱》记载,西晋末年,世居彭城、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裔孙刘遐,任安成(今安福)太守。当时五胡乱华,刘遐任职期满,就在安成北乡笪桥定居。其后裔刘延年,本名刘延,字延年,隋朝时官任吏部尚书郎。隋朝灭亡后回乡隐居不仕,为避官府纠缠,遂迁居于此,为严田潭州刘氏之开基祖。
   刘延生育有二子:刘铨、刘锡。刘铨生二子:刘行忠,刘行恕。其中,刘行忠官任唐秦州道行军副总管。刘行恕娶丞相姚崇之女,生子刘忱。刘忱中唐广德二年(764年)进士,官任监察御史。刘锡生二子:刘行志、刘行思。 刘行思(673-740),唐代高僧,禅宗七祖,禅宗青原派――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的鼻祖。自此,龙云下村刘氏,“仙佛将相班班迭出”,遂成安福一大望族。
   据《五元灯会》卷五记载,行思“幼敏悟,孝父母,俱佛根,不食荤腥。”11岁就在离家不远的宝云寺出家,在宝云寺呆了十五载。期间,他勤奋好学,读遍寺院经书,并潜心体察,颇有心得,“每群居论道,师唯默然。”师傅认为行思极具慧根,有一天,他对行思说,曹溪(今广东韶关南华寺)法席盛化,可往深造。听了师傅的话,26岁的行思,二话没说,简单收拾了一下行囊,就踏上了求学之路。他一路风餐露宿,风尘仆仆,顺泸水,转赣江,过秦岭,往广东韶关南华寺,参礼六祖慧能,拜其为师,“执侍六祖十有五载”。一日,行思与六祖论道,他问六祖:“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六祖回答道:“汝作什么来?”行思答道:“圣谛亦不为。”六祖又问:“落何阶级!”行思答道:“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六祖对行思的回答非常满意,从此对行思“深器之,令思首众”,成为六祖慧能的首座弟子。开元元年(713),时年76岁的六祖传行思至法座前,对行思说:“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行思“受祖示”回到庐陵青原山,“弘法绍化”。行思时年41岁,出家已30载。
   行思住持青原山后,扩建寺院,广收僧徒,大倡六祖“顿悟禅学”。一次,一个和尚问行思:“什么是佛法大意?”行思反问道:“庐陵米作么价?”意思是说佛法就在米价之类的日常生活中,而不在玄妙的神秘境界里。行思冲出了学虚幻的思想范畴,把佛教从单纯的学问修行引入道德修行。从此,宗风大振,四方参者甚众。不出几年,青原山净居寺便名扬天下。后来,希迁遵从六祖嘱咐,来到青原山净居寺礼拜行思参悟道行,“行思传法石头希迁”(希迁筑室于今南岳石台,世称石头希迁和尚),经希迁再传,发展形成了佛教禅宗青原派系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禅宗青原派系”,使净居寺成为全国瞩目的佛教圣地。
   行思开创的净居寺,也吸引了许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佛教信众,前来参拜观光,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
   净居寺山门牌坊上有一方石碑,上面镌刻者“祖关”二字,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墨迹。唐永泰元年(765),颜真卿因直言受到宰相元载陷害,被贬为吉州司马,但他并不患得患失,公务之余,常与文人骚客游历庐陵山水,悠游唱和。大历二年(767)十月,游青原山,景仰七祖行思功德,书写了“祖关”二字,意为“七祖胜境”,其笔力雄健,黄庭坚赞之为:“鲁公大字石,笔势欲崩摧”。
   唐大历元年(766),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途中,在广东遭遇海风折回扬州,于是他带着随行弟子及日本使僧普照,专程途径庐陵,到青原山拜谒七祖真身。
   黄庭坚,元丰三年(1080)出任泰和县令,曾登临青原山净居寺观光,“水犹曹溪味,山自思公开”、“庐陵水贵贱,传于后人猜”(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次周元翁同曹游青原山长韵》)写了青原山佛门的渊源和禅理。
   寺内有李纲的石碑,李纲是南宋抗金名将,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钦宗朝,官至知枢密院事,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极力主张收复失地,在职仅70天被贬为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绍兴二年(1132)到青原山,史称:“壬子之夏,被命宣抚荆广。秋八月,道庐陵,饭赠青原,邀向伯恭、朱子发、张恭甫偕行,瞻礼七祖真像。爱其山水深秀,为赋此诗。”此诗,即指他写的《游青原》。
   文天祥曾写过《游青原二首》。其一云:钟鱼闲日月,竹林老风烟。一径溪声满,四山天影圆。无言都是趣,有想便成缘。梦破啼猿雨,开元六百年。其二云:空庭横烯竦,断偈偃龙蛇。活大参禅笋,清泉透佛茶。晚钟何处雨?春水满城花。夜影灯前客,江西七祖家。净居寺的万盛桥旁,留有文天祥手书的“青原山”墨迹。
   康熙皇帝下江南,曾下榻青原山净居寺,并用汉满两种文字,为净居寺题写匾额,悬挂于大雄宝殿左侧的志斋堂内,可惜,由于朝代更替,匾额已不知所终。
   据《释氏稽古略》卷三记载,开元二十八年(740)十二月十三日,行思“升堂告众,跏跌而逝。僖宗谥弘济法师。塔曰归真。”据说,其圆寂之后,肉身不腐。净居寺中有一眼泉水,只要是安成西邑龙云下村的亲人来寺中,三天前,其泉水定会变得浑浊,可谓非常神奇。我想,这浑浊之水,该是行思的泪珠吧,它饱含了对家乡的思念。毕竟他终老青原未能叶落归根,也许是他一生的遗憾吧。
   行思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二十八载,为禅宗顿悟学派献出了毕生精力,为达摩祖师“一花开五叶”奠定了“曹洞、云门、法眼”三叶的基础,也使青原山成为集儒、释、道于一体,“荆杏双修,三教统宗”的文化名山,行思禅师无愧一代佛门祖师。

共 22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人物随笔。文章讲述了佛门祖师行思禅师的故事。严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刘行思就是严田人。算来刘行思是刘秀的后人,他是唐代高僧,禅宗七祖。他从小就很聪明,具有佛根,不食肉类。11岁就到宝云寺出家,这一待就是十年。在寺院他勤学好问,饱读经书,潜心修行,颇有心得,得到师傅的认可。有一天,师傅让他去曹溪深造,年仅26岁的行思踏上了求学之路。到广东韶关南华寺拜六祖慧能为师,在这里学习了十五年,因其聪慧,成为了六祖慧能的首座弟子。41岁时,受六祖点化回到了庐陵青原山任主持。大倡六祖“顿悟禅学”。使净居寺成为全国瞩目的佛教圣地,许多文人墨客来过这里,像颜真卿、鉴真和尚、黄庭坚、文天祥、康熙皇帝等。行思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二十八年,不愧为一代佛门祖师。文章讲述了刘行思禅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行文流畅,构思巧妙,表达了作者对一代祖师的敬仰之情。值得细品,倾力推荐!【编辑:阿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巧        2019-08-19 10:30:15
  如果有机会去庐陵青原山一定要去寺院看一看,感受一代祖师刘行思的传奇人生经历。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2 楼        文友:阿巧        2019-08-19 10:32:20
  文章读了几遍,越品越有味道,一生坚持做一件事,那一定能做好,就怕半途而废,一曝十寒。刘行思就是这样的人,从小入佛门,勤奋好学,最后终于成为一代祖师。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3 楼        文友:阿巧        2019-08-19 10:32:44
  问候老师!祝愿老师创作出更多佳作!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