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守望绿色(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守望绿色(散文)


作者:金源 童生,552.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52发表时间:2019-08-20 20:20:20

前几日,拜读了贤武先生的文章《为了那一抹绿色》,深为杨玉萍团队的事迹所感动。故事简单,一个没有工作的普通女人,联合几个人,硬是自己掏钱把金昌的“垃圾台”——影响城市市容的一块“癣”给剔了,“杨玉萍团队从2019年春季开始,雇佣了大批机械和人工,采用开沟填土的办法,开垦出三四百亩土地,从外地购来各种苗木近万株,一边栽种一边浇水,树苗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现在,昔日的‘牛皮癣’变成了一大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园林,周边的环境大为改观。”以个人之力,在数百亩垃圾场改造的地上种植数万株树木这是壮举。
   树是我们的可视世界中最具有色彩活力的植物。不只是给我们阻挡风沙,提供阴凉或是果实,更多时候是和人们共同守护着生活的希望。
   说起树来,金昌最有名气的树,当属县城北海子公园门口的那两颗杨树,有名有姓还有故事,积淀了这个塞外小城的厚重和沧桑。再就是那些国道两侧的“左公柳”,曾如一条碧绿的游龙,在上千公里的“河西走廊”风光无限经年,至于那些掩埋在大山深处的千年老树和流传不广诸如“九颗树”之类的传说,因为少有人识,倒是让人孤陋寡闻了。由此也可见在少水干旱的西北,树木生存的难度。
   记忆中有印象的树,是老家村北的那五颗杏树,那是我们村子当时唯一的大树,据说是解放前主人靠一袋杏子才举家迁来时,把杏核埋下生出的。年幼时,那树已有小腿粗细,树的躯干和树冠无一例外的向北倾斜着,老人说那是被“山风”掠头的缘故。老家正对河谷,有一年四季的定向河谷风。每年夏天,那树下不只是我们这些顽劣小儿的去处,也是村人们纳凉的所在。从树上有指头大小的“毛杏”开始,到夏天杏黄止,孩子们总是想办法摘些酸不可耐的杏子来,至于能不能吃是次要的,主要是有了玩的乐趣。树是有主人的,但是,那须发皆白的主人,除了不允许我们爬树折枝,并不阻拦我们,只是说现在不能吃,等黄了再摘,可总是在他不注意的时候,会有猴子一样的我们在树叶中翻找,杏黄的季节却是一个也不见了。就是这难得的几颗杏树,后来也不见了,据说是后来的主人家为了少生闲气而砍了。
   震撼心灵的是那有“千年不倒,千年不枯”的胡杨。当兵时就在弱水河边,第一次看见这些树时,就被那粗糙无比的表皮和高大笔直的躯干震惊了!两三个人合抱不住的大树,只有顶段最高处才有和躯干不成比例的小小的树冠,远远看去,如一个巨柄大伞。后来才知道,这些千年不倒的大树,只所以有小小的树冠,是需要最大可能的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再后来,每年秋天部队都要打柴,其实就是去戈壁滩中拣那些早已倒卧干枯的胡杨,即使埋在沙漠中,那伸展在外的树枝,也能让你想象出这些树们历经的沧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关键是先栽了树才有凉可乘的。如公园、如东西湖,如城乡各个绿树成荫的地方。事实上,种树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也是当下国家的基本国策,“植树节”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然而,说起种树,在我们这个缺水少雨的内陆城市,植树实属不易。
   印象最深的是刚上小学的第一个春天。我们是那个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只有三个年级。校长兼班主任说:“一年级每人四个树坑、二年级每人八个,三年级每人十二个,我们要把我们的校园种的绿树成荫。”我则有些特殊,实际上春季去插班的我还不足六岁,上学的原因是在家过于顽劣,于是母亲就把我交给了大我三岁的姐姐,上学就是找了个不要钱的托儿所。别的同学都可用铁锨来挖树坑了,而我只能用碗口大小的一个小圆铲来挖,好在学校准备充分,那地早已用水洇过且没有沙石,整整一个上午,我才挖出一个水缸粗细、和自己高矮差不大的坑来,看着灰头土脸的我,校长说:“你这个坑挖的标准,你就挖这一个。”实质上是看我年龄太小的原因。挖好坑,校长找人拉来树苗,学生们栽进去,然后从“涝池”中抬来水浇灌,几年后,果然如校长所说,那里已是一片树林。
   还有一次是单位刚来市上那年,一个机关只有20多人的单位,却非要按职工总数近200人来分配植树任务(分散性企业,站点多在境内城乡)。这样的于经营业务无关的工作当然属于我们办公室来处理。现场去一看,就有些头皮发麻,六米宽200多米的植树带北面是刚刚修好的马路,南面是还没有竣工的家属区,上面是一米多高的建筑垃圾,下面是干硬无比的荒滩,这样的工作量,别说是机关的20个人全体出动,就是全单位的人来,没有十天半月是干不好的。于是左右周旋,上下协调,内外沟通,最终找了劳力充裕的副业队来干,整整一个礼拜,我守候在工地,等活干完,不只是一个“土人”,而是真切的感受了“植树”的不易。那干硬的戈壁,镐头刨上去,只能挖出碗口大小的一小块来。建筑垃圾要拉走,还要把植树区按“标高”整理好,再挖出一米见方的树坑来,把好土填进去,然后才能植树。这些说起来简单的过程却是需要人工用时间、耐力、毅力来一点点完成的,这次植树也成为留在我记忆中不多的艰苦劳动过程之一。
   而这样的经历对于生活在我们这个戈壁小城的人们来说,都该有深切的体会。几十年间,每年春季,近乎于全市男女老幼一起出动的植树大军都会蜂拥而出,各显其能。于是,我们这个城市的绿色在人们前赴后继的努力中,一棵棵长大,一片片成荫。如今的金昌,即使盛夏的中午走在马路上,也有了连续不断的树荫,近年来的种草种树,还为我们这个戈壁城市赢得了“紫金花城”的美誉。
   杨玉萍团队的行为不只是一个壮举,以个人之力,把环境改造、绿化家园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行为,是我们这个城市持续改造生态环境的缩影,守望绿色的延续,美化家园的善举。
   闲来无事,抽空去这个昔日的“垃圾台”转了转。虽已是初秋,一行行的小树依旧生机盎然。对于树们来说,只要是有水,就会生长。但是,对于用树来种植希望的人,不只是坚持,还要更多的有心人来关注。我相信,绿色之梦,永远是我们这个城市不变的色调。我也相信,不远的将来,那一抹绿色,就会成为我们这个城市最美的一处风景。
  
   注:甘肃金昌是一个只有近四十年历史的新兴工业城市,眼下是全国文明城市,有紫金花城之誉。
  

共 24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杨玉萍团队将一个几百亩大的垃圾场改造成一片树林说起,讲述了甘肃金昌市数十年来坚持全民植树造林活动,使这个只有近四十年历史的新兴工业城市,眼下是全国文明城市,有紫金花城之誉。作者还历数记忆中的大树,深感成就大树的不易。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植树造林,千秋功业,爱护树木,人人有责!力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8-20 20:21:27
  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植树造林,千秋功业,爱护树木,人人有责!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1 楼        文友:金源        2019-08-20 22:27:19
  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金源        2019-09-07 22:48:57
  看过作者为数不多(我看过的)的作品,作者总是对家乡充满了热爱。事实上,脚下我们正在行走的土地,已走过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先人,将来,还有许许多多的后人要继续,保护好养育我们的土地,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义务。
行者如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