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灵芝之地(散文)

精品 【流年】灵芝之地(散文)


作者:李新立 秀才,160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00发表时间:2019-08-22 22:36:07


   早上八时多,太阳升起,东边天际的红色已经褪尽。出了静宁县城,顺着国道向北,几分钟后,朝右拐个弯,不知不觉上了唐朝陇右牧马之处“马圈山”。
   是去距静宁县城仅17公里的灵芝乡。灵芝,一个意蕴深长的地名,很容易让人想到“仙山神草”,以及与此相关的神话故事。但资料上却说,“乡境内沟壑交错纵横,水土流失颇为严重,植被较差”。
   还是亲眼所见为好。沿途的山坡上,长着高高低低的杨树、柳树、槐树,中间还夹杂着新栽上去的松树和柏树。这些树木不像山下那样,稀稀疏疏,几步一棵,甚至几十米内不见一棵,而是密密匝匝地靠在一起,头挨着头,像牵着手的兄弟。它们在阳光的映照下,叶子闪烁着宝石一样的绿光,似乎稍撞一下,就能掉下绿色的汁液来。青草的叶子直直地挺立着,上面的露珠还没有全部蒸发,粒粒晶莹透亮,宝贝似的。槐花开得正好,一串一串的,能听得见蜜蜂们围绕它们飞舞的欢呼声。杂在青草中的小黄菊,以及一丛一丛的沙棘,也竞相开放着小花儿,大有欲与槐花试比高的意思。这些花香,有啤酒的清冽,人就浸泡在其中。山风吹过,香气雾一样,向山野散去。
   由此说来,“沟壑交错纵横”,我是比较认同的,灵芝毕竟是静宁北部山区,但“植被较差”,似乎事实与资料出入较大。我就想,这一定与近些年,乡上强力推进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有密切关系。果然,前行几分钟后,视线就被一湾果林挡住。站在路边朝里张望时,一位脸膛黝黑,身材微胖的靳姓男子走了过来,他告诉我们,灵芝所有的村都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主要发展林果业、养殖业,带动发展附属产业。这一片果园示范区,就是他负责管理的。他说,乡上很支持,群众很乐意,就先后流转长塬村的48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秦冠和富士。去年开始部分挂果,收入不高,但初尝甜头,让大家看到了农业合作化、产业规模化的好处,今年全部挂果,预计收入可达四五十万元。他还告诉我,约七八十名村里的贫困户在这里疏花、套袋、采摘,每人年收入近万元。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他对自己,对这片果园,充满了山一样厚实的自信。
   据我所知,静宁南部乡镇因气候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种植苹果,如今,静宁苹果的名头叫响全国,用流传甚广的顺口溜说,大多果农“开上了小汽车,住上了小楼房,银行有票子,城里有房子”。而温差相对不明显的北部乡镇,一直依靠种植小麦、洋芋、葫麻等作物生活,如今也能经过摸索,期盼着靠苹果把日子过到前头,实在叫人感慨和敬佩。
   眼下,正是给苹果套袋的时节,许多妇女在忙碌着,实在不好意思去惊扰她们。我站在一棵苹果树边,看着一位套袋的妇女灵巧的双手,不由得赞叹了一句。听见有人夸赞,她回了一下头,虽然戴了口罩,看不清脸庞,但仍然能感觉得到她的羞涩。她没有停下双手,低声说,套袋看上去简单,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娴熟的人手快,一天能挣300元,手慢的,也能挣个100元。身后,另一位妇女说,以前,咱这里的人,就靠两亩庄农养活人,再没有啥产业。男人出门打工去了,农闲时节,女人在家里也没有啥做的。现在不一样了,产业多了,不出门也能挣几个钱,美着呢!她的话,和绿色果园一样,洋溢着奔向好日子的信心和喜悦。
   而我,仿佛看见了秋天的收获:树下成堆的苹果,分拣装箱的妇女,路边等待收购的果商。整齐划一的村屋,浅浅炊烟;窗明几净的厅堂,暖暖笑语。
   微风里,偶尔漂浮过一丝牛的喘息声,我循声看了几眼,却没有看到牛。怀疑自己听错了时,这位姓靳的经理挥了一下手,叫我们过去看看。果园东边的山坡处,一条砂石小路伸向南边。站在小道上,朝下看去,一方牛场进入视线:两排牛舍由北向南,几十头牛在围栏里或卧或站,回味美食,根本不关心外面发生了什么。说实话,我更关注地埂的下方,类似地下通道的建筑。靳经理说,这是贮藏饲料的地方。经他描述,我就记起三十年前,老家饲养场前的饲料贮藏坑。秋天时节,村里会把菜叶、洋芋蔓、葵花叶收集到坑里,撒上盐,压实,盖上塑料布,到了冬天,牲畜们就能吃上类似青草的食物。这个办法,就像老家腌制过冬的咸菜,保存期较长,但新鲜度和养分明显降低。
   还有不一样的贮存办法!有人说。这好比给人一种不可拒绝的诱惑。
   村里的山,村里的路,似乎都是相似的,相通的。便沿着硬化的乡村公路,由东边折向西边,由山腰朝向山下。
   走过缠绕在路边的柳树和杨树,猝不及防,人与偌大的饲养场撞了个满怀。正在愣神,不知谁说,到了!这是尹岔村中心养殖小区,目测约有30亩之广。牛棚高而开阔,四五个品种、几百头牛吃草、养神,无一丝世事的烦扰。养殖小区后面的围栏里,几十头体格硕大的黄牛,看见有人过来,慢慢移步靠近围栏,用好奇、警觉地眼神打量着我们,片刻之后,发现没有什么危险,又慢慢离开。几年前,我的老家,全靠黄牛耕种,我知道,它们温顺,但警觉性高,只认主人,不认生人——现在,也采用机械耕作了。村中心养殖小区的它们,经常与饲养员接触,有这种反应,并不奇怪。
   赶过来的一位乡干部,戴着副眼镜,显得斯文内敛,但他出口成章,声音宏亮,似乎把这里的一切烂熟于心。他说,这个村中心养殖小区,是全乡最大的一个,承接了全村没有养殖场地的农户自养牛,收纳了没有养殖能力的农户的散养牛,采取托繁代养、农户投母收犊等多种方式开展养殖,农户的收入稳中有升,并且,农村卫生环境也得到极大改观。
   这时,有人在饲养场门口张望,我趁机过去问他,这里是不是有他家的牛,他指了一下牛棚,肯定地说,有,还是一头乳牛。他说,棚里的一头牛犊就是这头乳牛生的。是的,我看到有三只牛犊,绕在牛妈妈膝前。我又问,这牛犊归谁所有?他说,合作社嘛,就有这个好处,牛犊当然归他,这就是一笔大收入。
   尽管如此,我对管理方面的事宜还是心有疑虑,假如……正好,这位乡干部的又一番介绍,让我心头的云雾散尽。他说,每头牛的牛龄、健康状况、发育状况、生育状况,都建档登记在册,工作做得细致到位,包括每天的饲养进食都有记录,并且,养殖小区的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均委托乡上代管,乡、村、户三方监督核查,管理方面是不会有任何差错的。听到这里,我竟然为自己的疑虑不好意思了起来。
   环牛棚、围栏的道路,全都硬化了,收拾得干干净净,连个烟蒂、纸屑都没有,甚至,没有从外面带进来的杂土。这状况不由得让我低下头去,检查自己的鞋子是否带了泥巴。是谁打扫的?环顾四周,只见一位年龄与我相仿,但清瘦、精干的大哥,用小架子车推着草饲料,从牛棚走了出来。我过去问他,养殖中心一共多少人在工作,他说,平时只有他一个,主要忙牛畜饲养、牛舍卫生处理、环境卫生打扫等日常事情。我问他收入怎么样,他有些难为情,怕泄露机密似的。最后在我的追问下,还是告诉我,养殖小区说好了,一年给他30000元,今年是第一年,以前在外面打工呢。我又问他乐意不乐意干下去,他说,当然乐意了,娃娃都大了,长年不在家,自己一年奔波在外,心里放不下年迈的父亲母亲。在家门口,有可观的收入,平时还能照顾上家里。
   他朝北边指了一下,我顺着他手臂的方向看去,不远处,半坡上,几棵柳树掩映着一处院墙。仿佛看到我的老家一样,心里有些回家的激动。
   尽管,我过早地离开了老家,但那时的农村生活经历,并没有忘记,况且,我每年都得回几趟老家,亲近我曾经种过的土地,打理我住过的小屋,与伯伯叔叔们聊天,和哥哥嫂嫂拉拉家常。我装作经验丰富的样子,从他的架子车中抓起一把饲料,问他,平时除了喂青草,还喂些什么。他很专业地说,现在的季节正好,主要喂青饲料,对哺乳期的母牛和牛犊,还要加上些专门生产的混合饲料。我为他的用心点赞的同时,又想起了许多诸如养老、医疗等具体问题。本想再问问这位大哥,可又觉得他是大忙人,再不能打扰,就握手告辞。
   “哞——”一声悠长的牛叫,划过耳畔,冲向天际。
   就像一个提示,我突然想起,我还没有弄清这里饲料贮藏办法。
   传统习惯上,进入冬春季,一般都给牲畜喂食干草,间或加些豆子一类的饲料,便还顺口说了句“冬季怎么办”?跟着乡干部的脚步,我们朝养殖小区的西北边走去。老远,看到一个大棚下,摞了好多白色的包裹。这是什么?乡干部叫我们猜猜,可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猜测,他就急切地说出了答案:这就是青贮饲料!我便惊讶了起来。经他介绍,我们才知道,村子里除了农业合作社、中心养殖小区,还有农机合作社。为了带动发展种植业,经乡上撮合,尹岔村与前湾村的一个饲草加工厂进行合作,打破传统农业种植习惯,在全村推广种植了饲用玉米1200亩,以“订单饲草”的方式,保障贫困户田有所种,种有所获,并且保稳增收。这些偌大的料包,正是牛们冬季的依靠,新鲜的美食,更是他们依托养殖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代表成果。
   于是,1200亩的壮观,画面一样,展现在我眼前。这些饲用玉米,在春天里播种,在春风里发芽,在阳光下长高,绿浪一样在田野里涌动。那种景致,美不可言。初秋时节,挺直的秸秆上,窜出几个脆嫩的棒子时,由收割机连同秸秆一起收割,经拖拉机运送到打包机的输送带前,这些散乱的秸秆,被切割整理,之后又由机械包装,抽空包装物的空气后,入库保存了下来。这样的青贮饲料,保鲜保质,营养不流失。
   眼前的这些青贮,巨大的石头一样坚硬,足有两三吨重,一两个人是挪不动的。抽抽鼻子细嗅,能闻得见一缕草香,这是来自田野的味道,另一种丰收。
   回返的路上,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果园、牛场、玉米地,还在想那些渴盼致富的人们,以及为之付出的人们。灵芝,自古以来,因它的药性特征,一直被称为仙草、瑞草,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这或许只是一个心愿,但我希望是真实的。我做不到什么,只有真心祝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美好的地名瑞照,岁月瓷实,日子幸福。

共 39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灵芝之地》这是一篇作者描写灵芝乡所见所闻的散文,灵芝毕竟是静宁北部山区,但“植被较差”,似乎事实与资料出入较大。这一定与近些年,乡上强力推进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有密切关系。作者看到灵芝乡的发展与走向致富的道路,对于老家的变化,作者的心中是欣喜的。文章着重介绍了灵芝乡前后的变化,与现在的发展规模,作者看在眼里,喜在心中。老家人们的收入也高了,眼界也宽了。正如作者所写:村子里除了农业合作社、中心养殖小区,还有农机合作社。为了带动发展种植业,经乡上撮合,尹岔村与前湾村的一个饲草加工厂进行合作,打破传统农业种植习惯,在全村推广种植了饲用玉米1200亩,以“订单饲草”的方式,保障贫困户田有所种,种有所获,并且保稳增收。这些偌大的料包,正是牛们冬季的依靠,新鲜的美食,更是他们依托养殖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代表成果。”这一切都是老家的人们欢欣鼓舞的。作者很善于观察事物,写出来的作品是那么亲切、自然、栩栩如生。让人回味很久,令人感慨!欣赏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永远红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824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永远红梅        2019-08-22 22:38:43
  感谢作者赐稿流年,祝作者写出更多佳作,写作快乐!
永远红梅
2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08-25 08:11:0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