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信任的力量(散文)
周五下午,师生共读时间。尽管小预备的铃声还没有响,老师还没到位,但是四(5)班的教室里却比往日早早地进入安静状态,孩子们正捧着自己喜欢的书籍沉浸在书香里。墙壁上孩子们自己用毛笔书写的班规“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八个大字此刻正微笑着望着他们。教室前面的广玉兰正开出碗口一样大小,圣洁、美丽的花,那浓烈的香气泼洒了整个校园。近水楼台先得月。近玉兰树先得香。花香,书香,弥漫了整个教室,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谁偷了我的书?”刚从厕所回来的杉杉叉着腰气愤地用鹰隼般锋利的眼神扫视着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人人都成偷他书的嫌疑对象。
一石激起千层浪,安静的教室顿时炸开了锅,一时间同学们议论纷纷。
“什么书?”“你放哪儿了?”有人问。
“《时代广场的蟋蟀》(作者:乔治.塞尔登)!那可是我最喜欢的书!“我就放在我书包里!是我姑姑上周送我的生日礼物!”杉杉肯定地说。
“是谁?快交出来!”她的几个死党也趁机起哄。
最后,众人的目光落在了教室最后一排靠门坐的那个叫石伟的小男孩身上。他是三天前刚转来的学生,据说因为偷东西被原学校强行劝退才被迫转学的。他见大家都在看他,就不由自主地用手紧张地捂住他正在看的那本书。他的这个异常举动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怀疑。他的同桌一把夺过他的书,一看,顿时惊呼——《时代广场的蟋蟀》!“原来他就是偷书贼!”“小偷!滚出去!”大家群情激昂。石伟看到同学们义愤填膺的样子,哆哆嗦嗦的站起来,“我——我——”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句囫囵话,脸,倒是憋得通红。
因为那次在家偷钱的事情,他失去了所有的朋友。石伟再也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他的爸爸妈妈每天都要检查他们的钱包和石伟的书包。同学们知道了这件事后,都离他远远地,捂着口袋。锁好抽屉,藏好每一件细小的东西,投向他的只有鄙夷和防范的目光。他痛苦极了。他想悔改,他想有一个全新的自己。在姑姑的帮助下,他转到了我们学校我的班。
正在教室里乱作一锅粥时,我拿着一本《时代广场的蟋蟀》出现在了教室门口。“老师,他偷书!”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目光里喷射着愤怒的火苗。所有的手指似一柄柄利剑直指石伟。“老师,不是。我——我——”我看到有两颗闪亮的东西在石伟的眼里直打转,哆嗦的嘴唇显得更紫了。我走向讲台,打了个安静的手势,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在我问明原因之后,告诉大家:我如果说书不是石伟拿的,请注意,我用了一个“拿”字,而非“偷”字。他手中的那本《时代广场的蟋蟀》是我借给他的,你们会相信吗?同学们听后,将信将疑。这时我举起了手中那本《时代广场的蟋蟀》说:“瞧,杉杉的书在这呢!”
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满脸狐疑,面面相觑。我说:“杉杉把书忘在了家里,她妈妈刚刚把书给我送到了办公室。”
哦,原来如此!“同学们恍然大悟。纷纷指责杉杉的粗心。差点冤枉了石伟。
“可是,老师,听说石伟以前曾经偷过东西,谁知道昨天我丢的钢笔是不是他偷的?家贼难防啊。”“是啊,今天我还丢了一元钱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纷纷。石伟转学的秘密不知怎么就泄露了。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让石伟满面羞红,把头埋得更低了。
“刘璐,你是怎样知道石伟曾经——转学的原因?”说实话,我实在讨厌“偷”这个字眼,我不愿意它和我的任何一个学生沾边。所以刚才没有顺着刘璐的思路走,而是换成石伟转学的原因。
“老师,对不起,是我收日记时不小心看到了石伟的日记内容才知道的,"刘璐自知理亏,低下了头。“刘璐,你这种行为和偷又有什么区别呢?”张龙愤愤不平、一针见血地说。“是啊,能把自己的丑事写进日记里让老师看,可见他有多么坦诚!”孙汗青感慨道。
我见大家似乎忘了这节课的重点,就不经意地说:
“石伟,你去办公室把我包里的U盘拿来,一会儿我可能要用。”我把一串钥匙随意地放到了石伟的手上。石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同学们也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已经有人站起来,主动请缨,要求换一个人去。我不予理睬,根本不再多看石伟一眼,而是领着学生开始读书了。以等待u盘的到来。
石伟见我似乎不看他惊异的眼神,迟疑了一会儿,终于走出了教室。不一会儿,石伟就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小心翼翼地把U盘和钥匙恭恭敬敬地给我放到了讲台的桌子上。当他走到自己的座位时,我似乎看到他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同学们似乎也忘了刚才议论的焦点。都一个个沉浸在柴斯特那美妙的歌声里了。
临近下课的时候,我说:“上周我在群文阅读课上向同学们推荐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是美国作家乔治.塞尔登的成名作。大家来说说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关蟋蟀、老鼠、猫之间友谊的故事,
一个有关各种生命之间爱和关怀的故事,
一个发自大自然、涤荡心弦的音乐之声的故事
••••••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老师,我知道错了!”彬彬羞红着脸转过身对着石伟深深地鞠了个躬“对不起!”
班了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既是送给彬彬的,更是送给石伟的。
“是啊,信赖,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冯骥才曾在他的《珍珠鸟》一文结尾中由衷地写道。一只蟋蟀、一只老鼠和一只猫咪之间的真挚友情足以温暖这个冰冷的世界。任何读过这本书的人,无论孩子还是成人,都会永远记得那只叫做柴斯特的蟋蟀,记住那嘹亮而韵律无穷的鸣叫。我要求班里学生人手一本。当然也包括石伟。同学们,关于这本书,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呢?今天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又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和启示呢?请大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随笔吧。”我适时地抛出了课后作业。
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的风向标。我发现,自从我让石伟到办公室给我拿U盘后,班里的学生不再议论排斥石伟了。下课的时候,也时时看到他开始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了。运动会上,他更是一马当先,率先为班级拿下了1500米比赛的第一名。
其实,那节课我根本就没打算使用U盘。我很庆幸,我用“不经意的”无声的信任帮助一个曾经失足的孩子找回了自律和自信。也给其他孩子们上了别样的人生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