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在工地上(随笔)
这个暑假,因为种种缘由,我登入文学殿堂,再次走进本真的农民生活;更重要的是,参与了工地劳作,这让我的身体经受了水深火热的捶打,个人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变化。
我不是命运悲惨的孩子,至少我父母健在,家庭温馨。我曾经因为父亲不给我买名牌服饰而赌气;我曾经因为父母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富甲一方而自卑;我曾经在无数个傍晚没有吃饭而埋怨父母。直到我自己走入社会,瞥见社会残酷一角,我才略感明了父母的艰辛。他们没读过多少书,在社会底层做着最辛苦﹑最劳累的活计。父亲脾气差,稍有不满便雷霆万钧,平时沉默寡言,遇见大事畏畏缩缩,那是他刻在骨子里的自卑。母亲身体有一点点疾病,一直靠吃药养着,唠叨﹑慈祥。他们偶尔吵吵架﹑拌拌嘴,在辛苦劳动之后,这是他们有效地释放,或叫“乐趣”。
刚放假那会儿,我来到他们做工的地方,我曾经待过三年的地方,流下过多少汗水与泪水的地方,我曾经就读的高中学校旁。那天风和日丽,我下了公交车,打电话给我爸,问怎么走到他们的工厂。他放下手中的活,奔到工棚里用帕子擦拭了头上的水泥灰和身上的汗液,换了干净的衣服,骑上摩托车,很快就到了我的面前。他咧着嘴笑着帮我绑好行李箱,跨上那小摩托车,爸像极了中世纪的欧洲骑士,高大威猛而又不失幽默,让人不禁想起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他带我到他们的工棚,说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这两年活路不好找,不然我跟你妈也不会到你们学校旁边来丢人现眼。这句话像暴风雨般猛地来临,让我猝不及防;这句话太沉重,我没有力量接下去。
我自以为我是一个勤快的孩子,在我无聊的时候会帮着他们干一些活,家里除了洗衣服和炒菜以外的家务都是由我来做,我以为这样就够了。可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我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我不该仅仅满足于帮他们做一点点家务,我要生存,我得吃饭,我得花钱。对,父母用他们的爱尽情地呵护我们,生怕给我们的不够。他们用人后的万般狼狈去换我们能够在人前显贵,当他们精疲力竭的时候,还得来做饭给我吃,还得像惯小孩一样低声下气地叫我们吃顿饭,这是何其残忍的事?我们在父爱母爱的征文故事中屡屡获奖,笔下的事迹感人肺腑,用多少辞藻去渲染母爱的伟大,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又帮父母做了多少实际的事儿?相反,却是用极其自私的手段将父母无情地压榨。成年之后目睹父母在烈日炎炎下冒着酷暑流下豆大的汗珠,偶尔一瞬间倒还好说,怕只怕像我这样,四十来天这样看着他们流汗,一想到我所看见的只是一年的十二分之一,心头便在滴血了。
干体力活是件很辛苦的事,握了两三天铲子把的我,手上终于起了血泡。疼,钻心的疼,仿佛那颗血泡牵着大脑里的每一根神经。血泡破了之后,手上又渐渐起了茧子。拿给父母看,他们笑而不语,第二天就不准我再去干活了。
四十天来,在干活之余,我重新拾起文学书籍。补充我自己的大脑储备,否则我只顾一味地输出,创作能力很快就会捉襟见肘。《危地马拉传说》﹑《大秦帝国》﹑《爱与生》﹑《湘行散记》,如饥似渴的阅读让我的内心稍稍安宁一些,最少没有了彷徨的感觉。阅读能够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好像麻药一般,让我忘记了疼痛,去开辟属于我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