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印象周浦(散文·旗帜)

编辑推荐 【八一】印象周浦(散文·旗帜)


作者:黄爱民 布衣,12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841发表时间:2019-08-24 09:12:26

【八一】印象周浦(散文·旗帜) 印象当中,周浦是繁华而悠远的历史记忆,是我生命里承载了整整十年欢乐与痛苦时光的成长岁月的地方,是一个时常让我牵挂的名字。
   从一九六九年跟随履新的父亲搬迁到周浦的部队大院,到一九七九年父亲转业离开,我在这里度过了从懵懂少年到蓬勃青年的人生旅途。
   记忆中,六七十年代的周浦,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小上海”,是当时上海地区名镇之一。不说别的,就地理位置,这里地处浦东中心区域,腹地广大,交通四通八达,是原南汇县对接上海的桥头堡和前线阵地,当然也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这在上海解放战争中就得到印证,这里的烈士陵园和高桥的烈士陵园是浦东的两大烈士陵园。小时候,每当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前往祭扫革命先烈。
   小小的周浦镇,那时是父亲所在部队的师部机关所在地,也因此这里的驻军特别多,当年的一师师部分为师部机关大院和师部家属大院,在周浦的部队家属大院,除了我们师部家属大院外,还包括下属炮团家属大院。
   师部家属大院往西穿过老的沪南公路,有一条小小的柏油马路,路口有一家周西公社医院,向西行走约两公里,就到了师部所在地。
   在绿军装盛行的年代,周浦镇因为有师部及其直属部队等大量部队驻扎,因而这里几乎就是一个绿色的海洋,到处都随处可见一身绿军装、头戴红五星、佩戴红领章的军人,成为周浦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那时候我们部队家属大院前的马路就叫军民路,这里离父亲部队的师机关很近,旁边还有一家规模很大的制药厂,是部队为了解决大量的干部家属的就业而兴办的,几乎我们这些孩子的母亲,包括我的母亲在内都在这家企业工作。
   家属大院面向马路有两栋五层楼的住宅楼,虽然在今天看来根本不值得一提,然而在七十年代初,别说是在周浦,乃至整个浦东地区,像这样的五层楼都属于新鲜玩意,那时经常有人以楼房为背景照相留念,也着实让我们这些部队孩子牛了很久。
   那个年代我们这些常常穿着父亲的军装的孩子都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逛街,总能感受到身后不时有人投来羡慕的目光,仿佛自己是皇子臣民一般。呵呵,现在想起来真得很幼稚。
   除了部队多,周浦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市属企业特别多,起码有几十家,至今我还能记得上棉三十七厂、二十四织布厂、绣品五厂、制笔化工厂、前卫机械厂等等众多的市属企业,如此集中的市属企业落户在周浦这样的一个镇上,也实属罕见,难怪这里人的口音相比老浦东人正宗的浦东话更接近上海话。
   一条老沪南路贯穿老镇,在我们大院外的那条军民路与之交接的地方,有一座加油站,几乎就是周浦的标准,只要见到这座加油站,就可以断定周浦到了。
   沿着老沪南路向南不久可以看见长途汽车站了,那时对于乘公交车向南是往县城,向北是被我们称之为“上海”的市区。
   汽车站对面一座又老式庙宇改建的派出所,看上去一点都不气派,还有些滑稽。
   再向前就到了周浦的中心大街了。说大街,其实也就犹如今天江南常见的古镇老街一般。
   虽说这条老街并不繁华气派,但也却独具一格。街西头紧挨着沪南路,街口有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好像年代有些久远了。
   亭子旁就是镇政府了,不起眼的大门,里面是小小的院子和普通的办公小楼,根本不起眼,也不庄重。
   镇政府对面是一个室内菜场,在那个要凭票供应的年代,只有逢年过节或老家来人,母亲才舍得去这里购买些鸡蛋和猪肉,给我们改善伙食。
   老街纵贯东西,弯弯曲曲,自然延伸,四周不时有一条条小巷连接这里,那窄窄的小巷,两旁的屋檐向下倾斜,中间的间距也就一米左右,那一缕阳光从天照耀下来,落到一家家用窗闸把顶起的窗户里,为家家户户送去温暖,因此,当云南丽江老街成为电影《一米阳光》取景地时,我心里颇有不服,其实周浦的老街小巷一点也不输给丽江,只是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不够。
   想起小时候下雨天放学后,就沿着老街小巷的屋檐下穿梭而行,听着头顶上雨点打在瓦片上的“滴答”声,抬头仰望那一根根仿佛银丝一般的雨线,滴在地上的石板路上,是那样有情趣。
   老街上有一家新华书店,一直是我的最爱,放学后经常光顾这里,趴在玻璃柜上,望着里面的连环画,目不转睛,总想有钱就买上几本。
   老街的东头还有几家说书的书场,这是老浦东的特色,几乎每个老镇都有,路经这里,从里面时续时断传来悠扬的苏州评弹和上海说书,还有一帮老头围着四方桌品茶听戏,海阔天空。
   周浦的故事很多,小时候的印象深刻,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怀伴随着父亲转业,我参军离开而永远停留在我的心间。
   离开时只是留恋这里一起长大的同学和朋友,而当时光飞逝,那儿时的点点滴滴,却越来越清晰地不断闪现在我的脑海里,而今的周浦,更多的现代化的气派和繁华,却少了儿时的那份宁静和古朴,让我更加怀念,珍藏在心里。
  

共 19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对周浦古镇的回忆,回忆起六七十年代时周浦镇的军属大院,五层楼的高房,人们以楼房为背景的拍摄,作为军属大院孩子的骄傲与自豪。那时的街道(或者说是古镇、小街)周浦是江南一带有名的“小上海”,繁华的景象,几十家的厂房,一座加油站,长途汽车站,以及当年新华书店里“趴在玻璃柜上,望着里面的连环画,目不转睛,总想有钱就买上几本”的渴望之情。如今离开周浦,不时想起,“让我更加怀念,珍藏在心里。”文章对周浦的回忆以及儿时军属大院的回忆,用情至深,使人感动。细腻的笔法,让读者如临其境,真实历史的呈现,从侧面反映了如今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幸福的日子。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佳作。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编辑:黄金珊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9-08-24 09:19:14
  从老师的作品来看,老师可能是五十年代生人或是六十年代初。珊瑚是1961年出生,对老师所描写的场景和时代,有种亲切感。
   感谢老师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精彩。问候老师上午好,遥祝秋祺,并祝创作愉快。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2 楼        文友:黄爱民        2019-08-24 09:31:11
  是的,你我同龄人,那些埋藏在心底里的红色记忆永远是无法忘却的财富,那些单纯而快乐的日子无疑是充满激情燃烧的岁月。
回复2 楼        文友:黄爱民        2019-08-24 14:22:11
  谢谢文友点赞,儿时的难忘记忆才是最真的记忆,经过岁月积淀更加弥足珍贵!
3 楼        文友:闲妹        2019-08-24 10:28:39
  儿时记忆总是难忘,好作品!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3 楼        文友:黄爱民        2019-08-24 22:05:12
  记忆最深处的往往是最难忘额往日回忆,必将成为永恒!
4 楼        文友:伙苗        2019-08-27 08:56:19
  美好的回忆,美好的情愫。
   从字里行间认识了周浦,认识了关于周浦的一切,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问好老师。
伙苗
回复4 楼        文友:黄爱民        2019-08-27 16:21:38
  把美好的回忆用文字表达出来,把最深的印记奉献给所有的人分享,谢谢点评,祝好!
5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9-08-27 16:41:28
  我是七五年生人,可是天生对七五年之前的所有人和事非常亲切,那是一个纯真和简单的时代,纯净又充满活力和希望。虽然它不尽如人意,但,那能称得上一个理想的年代。拜读了。
今生何求
回复5 楼        文友:黄爱民        2019-08-28 11:29:19
  谢谢今生何求,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个年代,艰苦而快乐,简单且幸福,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我们这一代人活得单纯但却充实,也因此而难忘,祝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