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暖暖(散文)

精品 【星月】暖暖(散文)


作者:赵亚亚 秀才,2514.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24发表时间:2019-08-26 21:09:28
摘要:天地苍凉,我去哪里寻一处暖和地,暖暖身子?


   当我们安空调、装暖气、穿羽绒服费心竭力战胜了严寒时,沾沾自喜,感觉冬天不再像小时候冻得人清鼻涕流、脚尖疼,蓦然间悲哀地发现,温室效应带来的暖冬如同一个秃尾巴的狗儿,拱着湿漉漉的鼻尖也接踵而至。
   热炕
   在冬天,再也没有比一爿热炕更吸引屁股的地方了。大窑洞,做灶房,锅头连着炕。只要锅头点火做饭,一袋烟的功夫炕便热了。这炕,烟熏火燎不讲究,铺一领旧芦苇席,暖一条红底白花的褥子,即可。
   生人熟人进屋,甩掉条绒棉窝窝,上炕。女人纳鞋底,男人抽烟,娃们凑在一起打扑克,升级,接竹竿,吹牛皮,抽王八,都好。
   下雪日子,棉窝窝在脚地“扑通通”一阵乱响后,四五个人各拽得褥子一角,业已就位,褥子中间摆个荞面皮枕头,玩得发软皱巴巴的一沓扑克还在手里洗来洗去。打升级,找对家,叫主,得分。呼叫,大笑,藏牌,递暗号,炕烙得烫屁股,干脆跪着玩。
   一般大人都嫌屁孩吵闹,笤帚疙瘩一通乱抡,打发出门。只有邻家姨梁串爱招我们这些毛丫头,她半辈子不捞针,不拈线,灶房熏得乌黑,她家的炕头,娃们的天堂。多年后,看着在街道里卖水果的梁串,身材健硕,一对金耳环锃亮,边嗑瓜子,边张望着过往的行人。我突然想照着她大喝一声:“姨,叫主——”
   火盆
   我没有提过火盆,冻得解不开棉裤上的纽扣,尿在裤子上都没见过火盆的面,但哥哥提过。
   母亲一口气生了三个女子,到了老四,如愿以偿,是个小子,大姨、外婆、舅舅长舒一口气。绣着绿叶红花大青蛙的红裹肚,长命富贵灯笼,哥哥都有,且吃奶一直到虚七岁。母亲在生产队里拣麦种子,哥哥来了,站着撩起衣襟就咂,婶娘们取笑:“羞羞羞,把脸抠,抠下渠渠种豌豆。”哥哥信誓旦旦:“妈,只吃一口,最后一口!”这样的金贵娃娃,冬季上学,怎能少了火盆?
   掉了漆、蹭了皮、盛不住水的烂搪瓷缸子,三叔给沿上钻四个眼,铁丝一拧,火盆即成。每天早上上学前,母亲用细柴点着了,上面架了劈得细细的玉米芯子,火苗钻着空,冒一阵黑烟后,渐渐旺了,玉米芯通红,小太阳一样温暖。哥哥才磨蹭起身穿衣,戴棉帽,提火盆,背书包,里头装着破好的玉米芯子,指头蛋大的炭块,在二姐三姐不耐烦的簇拥下,起驾,上学去——
   教室里,毛蛋的火盆旺,赵眉县的直冒黑烟,党红旗的火盆早被风吹灭。吹火的,一脸黑灰;烤火的,手笼在火上就是不肯捉笔;有人在火盆里面搁了几粒黄豆,爆了,蹦在教室旮旯里,几个伙伴忙着低头满地寻。反正就是不听课,不念书。火盆,是男孩冬季的玩意。
   后来读《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贾府,只见凤姐“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凤姐就低着头拨弄手炉……”
   嗬,那气势,那阵仗,凤辣子借着铜手炉,铜火箸儿,摆的是贵族管家娘子的谱。想起哥哥们手里的搪瓷缸子小火盆,那图的是玩,狼狈却乐呵!
   暖壶
   三姐的一只搪瓷暖壶,在我上师范后终于轮到我使唤了。暖壶褐色,几处凹进去,那是从架子床上半夜踢下来,摔得七瘪八扭。无论如何,再也不用睡冰床板了。
   学校的开水供应紧张,我们宿舍的女孩子干脆下午吃饭的时候,接了水,传进去,拧紧了,塞进被窝。下晚自习回来一摸,被窝热着,抱了它,暖乎乎,一刻也舍不得撒手。抱在怀里,腿提意见,放在两腿上,肚子喊凉。亲爱的暖壶,珍贵的都不知道放哪了。
   第二早上起来,暖壶的水倒出来洗脸,温温的,洗了两把,倏地变凉。赶紧用干毛巾胡乱擦一擦,完事。脸洗净了没有,鬼才知道。
   隔壁宿舍红梅有一只暖壶,厚厚的白铁皮打的,他们兄弟姐妹三人上学都用过,却完好无损。她的暖壶缝着一个布套,淡紫色的格子布,暖壶装进去,扣紧,抱着不烫人。这人真是细谨,原来她爸爸是教师。
   毕业24年后去她的工作的学校,那只暖壶还在床上躺着。天哪,还是那紫色格子套。暖壶,传家宝。
   2019年去陕西省作协办证,隔壁是张学良在西安的公馆。南二楼少帅的卧室里,一张一米五的双人床,床头一对绣花枕头,横摆两条织锦面棉被,床的正中间,竟然孤零零躺着一只黄铜暖壶。1936年12月,这栋别墅里没有火炉,没有火炕,在西安事变以后的那些惊心动魄夜晚,能给赵一荻女士带来些许温暖和安慰的,也许只有这只暖壶。
   八十多年过去了,它再也没机会为主人暖暖身子了。
   火炉
   我在当了一名光荣的小学人民教师后,终于拥有了炉子。铁炉子,是公家配的,那年月,当农民,就别想着用火炉。煤炭,是学校分的;捅火钩,同事用铁丝拧的;泥炉子,架烟囱,是学生中的大个帮着完成。但是,我不会打理火炉,更不会夜里封炉子,所以,火炉夜夜灭,本人天天点。
   掏灰,塞报纸,架木柴,等火旺了再搁小块炭,师傅传授的经验大同小异,但炉子还是经常死,就去灶上用簸箕端锅底的炭火,做饭王师的脸,吊得比驴脸还长。
   后来,我终于知道了炉子旺旺的秘诀——舍得烧炭。这个窍道,是从老韩那里得来的。
   见到老韩时,他已经是老韩了,虽然只有四十来岁,但那一脸褶子,能把苍蝇夹死。他是老民办,2000年前后国家将民办教师全部转正,他搭上了那趟末班车,终于把自己的身份扳正了。一家四口,日子紧巴。那时他女儿上初中,儿子上六年级,都跟着他,一间房子支了一大一小两张床。父子三人,只有老韩一日三餐上灶吃,儿女都背馍。
   一到冬季,老韩的炉子从早到晚戳得旺旺的,他在后勤上,灶上的煤炭归他管。老韩用铁丝拧了一个圆形的烤馍架子,中间铁丝网横竖交织,估摸着快放学了,老韩从灶上端回一碗面,边吃边给娃们烤馍。韩嫂一手好茶饭,蒸馍雪白皮薄,锅盔焦花均匀,没见过碱面少了泛酸或者碱面重了发黄。
   馍近火,片刻蒸馍皮奓起来了,炉火映着老韩的脸,红通通,温暖幸福。再过一会,一圈六七个馍馍底面各个焦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儿女们进门,洗手,拿出腌菜瓶子。菜瓶里装的是莲花白,或者白萝卜条,放着红红的腌辣椒。围着炉子,一口菜一口馍,咬得咯嘣脆,吃过饱饭的人,也看得直咽口水。吃完,俩娃端起老韩的茶杯子一阵猛灌,转眼间,跑得无影无踪!
   老韩那双儿女,念书一般,却长得俊,都是大脸盘,大眼睛,大个子,集中了老韩两口子的优点。
   前几年,老韩的儿子在一场意外中离世。那已经娶媳妇的小伙子,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不知是否还记着老韩在炉子上烤的蒸馍。老来丧子,老韩脸上的褶子更稠密,再红的火炉,照不暖也照不散他心中的忧愁了。更何况,打响蓝天保卫战,农村不准生炭炉了。
   天地苍凉,我去哪里寻一处暖和地,暖暖身子?
  
  

共 26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曾经在冷冬里为人们送来温暖的物件,现在看来已经富有强烈的年代感。回想起来,这些物件不仅让人们身体热乎,也令人们心里暖和。农家一铺热炕,实在的温暖里充满着朴素的乐趣。男孩子玩乐的小火盆,创造出简易的温暖和充实的快乐。生活条件好些后,暖壶为怕凉的女孩子趋走不少寒意,亲情的暖意也渗透在其中。作者工作后,虽小有波折,但终于能感受到火炉带来的暖暖的幸福感。日子已过去太久了,农家的生活远去,自然不必再挨冷受冻,只是温室效应带来的暖冬却更令人担忧。有人体会暖心的幸福,有人却在失去属于自己的温暖,不禁令人感叹美好的短暂。人世间,有正必有反,作者思来想去,不觉心生苍凉之感。全文记述朴实而贴近生活,感慨飘乎而细腻动人。【编辑:欣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828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书        2019-08-26 21:09:55
  欣赏佳作,敬茶。
欣然,爱书。
回复1 楼        文友:赵亚亚        2019-08-27 08:38:15
  谢谢欣书老师精彩的按语,一场秋雨一场寒,愿您保重!
2 楼        文友:华夏子民        2019-08-30 08:18:10
  欣赏美文!恭喜加精。
诗词小说创作
3 楼        文友:姚俊林        2020-01-13 07:46:49
  热炕,火盆,暖壶,炉子全是温暖的记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