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初心】远山梦,再起航(散文)

编辑推荐 【暗香·初心】远山梦,再起航(散文)


作者:徐崇仁 白丁,6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68发表时间:2019-08-27 00:09:20
摘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高考落榜后,他每天都处在一个悲伤的世界里,神已疲,心已倦。他需要的是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面对“落榜”的打击,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无力地瘫在床上,望着窗外淡淡的月光,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他想复习一年,来年再考。来年高考再次落榜又该怎么办?再说父亲靠种庄稼的收入,还要给母亲治病,承担不了复读的费用。其实高考不是人生唯有的选择,他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他对父母的愧疚。

四十年前的秋天,一位17岁的农村青年背起匆匆的行囊,怀揣着他姑父打工的地址,告别亲人,撑着雨伞离开家乡,来到贵阳市城乡结合部的难泥沟小镇。
   那年,他高考落榜了,他妈当时病得很重。他爸爸已经没有能力让他复读,出去打工是他唯一的出路。离开家里的那天,大雨倾盆,他妈忍着病痛起床送他翻过他家旁边的山头。那时从老家到贵阳没有公路,只有大约八十公里的断断续续的石板大路。雨下得太大了,他期待雨停下来,裤脚湿了一大截,衣服也湿了很多,但是他依然高兴,因为内心充满对新的生活的梦想和憧憬。
   在姑父干活的工地,他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只能做干活最累、收入最低的小工。每天的工作就是搬砖、和泥、从地面挑泥浆和砖头到十多米高的工作面,为瓦匠师傅打下手。
   他心底有一个简单的梦:就是在贵阳这座城市里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安身立命,挣钱养家,减轻父亲的重任。母亲有钱治病好起来,弟弟妹妹有钱上学读书有出息,一家人吃饱穿暖,健康快乐。虽然工作起早贪黑,辛苦万分,他没有退却,对工作勤勤恳恳,虚心向师傅请教。他聪明好学,总把工友打扑克下象棋的时间用来勤学苦练,没用多长时间,他就能读懂《施工图》,熟练掌握施工技巧和技术。他从小工晋级升为三级泥水工,成了这家乡镇企业建筑公司正式的建筑工人。有了一份虽然微薄但却稳定的收入,心灵得到了些许安慰,他走出了高考落榜的阴影。找回了失落的信心与勇气,坚定他从事建筑的人生之路。
   那年夏天,他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落,那是所有理想和梦想都会被埋没的噩梦,那是看不到希望的日子。幸好,那段时光不长。九年寒窗苦读(那时没有幼儿园,小学五年初中高中都读两年)他真的想要证明自己的这些年的努力,希望自己通过高考跳出农门,获得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他没有缩退,没有言弃,选择了挑战自我;努力了,即使失败,也心安理得。现在他才真正体会到高考的煎熬,他没有平常的那份淡定、萧洒了,也不像低等生的那么无所畏惧,有的只是焦虑、无奈与无助……
   事与愿违,他高考的预选线都没有上(高考前,以地级市为单位,组织一次考试,只有上了预选线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全国高考)上大学,那年代是百里挑一的天之骄子。“落榜”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词,想象着就是“茫然骑瞎马,夜半临悬崖”一不小心便会掉入万丈深渊的梦魇。考试前,他时刻感觉到恐慌,高考在即,莫名的压抑,让他每天黎明起床读书,每晚都奋斗到深夜;因为他深知这意味着什么,所以只能殊死一搏,因为他的命运义不容辞的是拼搏。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高考落榜后,他每天都处在一个悲伤的世界里,神已疲,心已倦。他需要的是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面对“落榜”的打击,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无力地瘫在床上,望着窗外淡淡的月光,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他想复习一年,来年再考。来年高考再次落榜又该怎么办?再说父亲靠种庄稼的收入,还要给母亲治病,承担不了复读的费用。其实高考不是人生唯有的选择,他想出去打工,多挣点钱给父母,或许那样能弥补他对父母的愧疚。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华夏大地。这一年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踏实为人,被聘请为贵州一家知名建筑公司七处一队的工程队长,开始了建筑劳务承包。他带领着自己的小队伍走南闯北,在风里雨里拼搏,承建一些盖瓦房、建学校、修医院、架铁桥……
   他有一个基本的梦想:工友们立足贵阳,天天有活干,月月有钱寄回家,让工友们和他们的家人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让工程队干良心工程,树立良好的口碑。他当上了公司七处一队的队长,这是领导对他的信任和能力的肯定,他决心好好干,带领大家努力工作,立志成为全公司工程队的“生产标杆”。
   “生产标杆”——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意味着要付出更多,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意味着在施工过程中要愈加谨小慎微。而对于整日与钢筋、泥灰和木屑打交道的建筑工地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儿。
   于是,工程队上上下下,从生产经理、安全员、施工员到班组长、一线骨干,天天在抓质安。赶工期的同时,更把配合文明生产放到心上、抓在手头。在基坑挖土过程中,及时把泥土到固定位置堆放好,并开先河的购置大量6元一张的黑网布覆盖,防止灰土飞扬。还要第一时间把飞溅的泥灰冲水清扫,同时时刻要对员工食堂、员工宿舍、出入道路等进行打扫。他干过的工地总是干净、整齐、有序而安全。
   工程队走上正轨,永远都是开始。“从合格到卓越,既是工程队的追求,也是我对项目团队的期望,团队卓越,工程卓越!”为了达到这个卓越,他和工友们一起做了很多工作。
   “安全”是工地一切工作达到卓越的基础。为了让工地所有人牢牢抓住“安全”这根弦,他当起了“老师”,一块黑板、一张讲桌、几条凳子,一个简易课堂形成了。他说,工程是没有试样的,是一次完成品,要一次成功。我们的工地环境变化大,产品变化大,人的变化大,想不到的事情常有。安全没有99分,只有100分。我们每个人,每天每时对每件事,都要有安全准备……
   在他的“语录”中,“工地上要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人伤害的‘三不’”“要做到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的‘三不违’”等语句被深深刻在工地员工的脑海中。他的课,案例鲜活生动,旁征博引,在浅显中传递智慧,在生动中演绎人生,给工友们诸多的启迪和思考。
   除了在工作上创造良好的条件之外,生活上,工程队也花大力气为员工办实事。“应该说生活上花费的精力还更多。”他说,工地虽然条件艰苦,在员工的饮食、住宿、业余生活上,方方面面都要关注,且还松懈不得。以他的话说,大家吃饱饭、睡好觉,才能好干活。
   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小有成就。也就是在那个时期,青年走上了工程管理专业的自学考试之路。三年的努力他园了大学梦,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九八年春,他领导的建筑队已搞得有声有色,而建筑公司确因为机制不活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一帮职工面临失业没饭吃的窘境。危难之际,主管部门领导多次找他,经过多次深谈,他觉得压力山大,此事当从长计议,没有立即答复领导。
   他回了趟老家看望父母,也把心中的思绪梳理梳理。还记得:那年家里还有一块地没种上苞米。夜里落了一场透地雨,正是种苞米的良机。他是一个勤快懂事的儿子,吃过早饭,他和父亲出发了。种子盛在布口袋里,父亲刨坑他点种子,每个坑两粒种子。毒辣辣的阳光似乎要把昨夜的雨水全部收回,地面热得像蒸笼,他汗流浃背,父亲也直喘粗气。太阳落山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口干舌燥。他们还有四垄地没种完,种子却用光了。
   他如释重负地对父亲说,正好天要黑了,咱们收工,明天再带种子来吧。父亲没说话,把锄头藏在地头的麦杆垛里,他们回家了。回到家,他喝了水,舒服地躺在炕上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看见父亲又在弄苞米种子,他问不是明天才下种吗?现在准备有什么用?父亲笑着说:“这块地今晚必须种完,否则将来会欠收。”他觉得不可思议,不就差一宿吗?父亲说:“我们打个盹儿,一宿就过去了,但是种下去的种子不睡觉啊,同地块的苞米早种晚种一宿,发芽时间就大有区别,产量差别可就大了。”
   父亲的话让他深受启发,那些装满了梦想与希望的种子。短短一夜间,已经吸足了水分,早已迈开了“人生”的脚步,一旦错过,机会永不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他告别父母,找到主管领导,回到了公司,临危受命,挑起了这家建筑公司的大梁,走上了总经理和法人代表的岗位,并亲手组建了远山建设集团。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时候,他说:“我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迎难而上。把濒临倒闭的公司打造成我们地区建筑行业的标兵,这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这是我入行建筑的初心!再说不能眼看着跟我一起多年工友们再回到农村过去过没饭吃、生病没钱医的苦哈哈的日子。相信在党的政策不变,我有信心带着远山人闯出个名堂来!”
   当时企业连年亏损,业务规模严重萎缩,员工发工资都异常艰难。面对这个烂摊子,他没有气馁。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为了不拖欠员工的工资,他动员妻子贱卖了心爱的首饰和集攒多年家产。记得发工资那天,身上只有3块钱,连回家的公交车车费都不够。他和妻子路过一家人民银行,兑换了妻子压钱包的壹美元,才坐车回家。
   人可以不信命,但要相信善有善报。他的无私举动,赢得了公司上下的人心,让公司员工度过了生活的难关。他肩上的担当和责任,让员工看到了希望;他处事的淡定与沉稳,给了员工以信心和力量。同舟共济,砥砺前行,才能走出困境。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次,公司之前承接的工程已经停工多时,为了降低损失,挽回公司声誉,他便带领施工队奔赴施工现场复工。他和工人们一起冒着高温酷暑,克服蚊虫叮咬等多重困难,连续奋战,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了130公里的一级公路的改造任务。实现了渝黔公路提前3个月顺利通车,甲方和监理公司纷纷为他和施工队伍的效率与质量点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开工前,他做了很多功课,与公司工程部深入对接,对项目现场布置、项目管理班子搭设等不断交流沟通,确定最佳方案。对于如何做好工程,他自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正如在前不久师誓大会上所讲的那样:“‘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工程要做好,管理骨干首先要带好头,只要自己大胆的去做,下面工人不会不跟着干的。因为我们的工人心地很善良,他们出来要想多带点钱回去,所以在做工程当中,我们要发挥所有的正能量,发挥各位骨干的‘能力’。能,就是能做能行能干;力,就是要发挥创造力,冲锋力和战斗力。把这个工程保质保量、安安全全地交付给用户使用,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荣誉。”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小时候家庭贫困,老人们没有很大的文化。但经常把‘好人有好报’‘做人要有良心’的话挂在嘴上。人要讲诚信,要有责任感,这些观念早已深深扎根在心里。”十几年来,为了一个又一个“承诺”,他拼尽全力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有一次,他在检查中发现已经完工的阳台栏杆有问题,而这个问题连甲方都认为微不足道。但追求精益求精、一心想打造诚信企业的他,毫不犹豫地抡起大锤将阳台栏杆砸掉,责令现场施工人员重新施工。这一大锤虽然给自己带来了经济损失,却赢来了生意伙伴的信赖和认可。
   他认为,不能容忍工程质量存在瑕疵,这是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机制,也是区分合格产品与优质工程的检验标志。他认为,按照规定做事,只能是尽了一般化的责任,而严格要求,才能打造“金字招牌”,才是真正的诚信和市场。
   他就是凭借着对从事建筑行业热爱与初心,对市场的正确判断,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智慧的公司管理,经过十五年的打拼,他最终把一个负债累累、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今天这个多项产业齐头并进的资产十几亿的企业集团。
   时光荏苒,四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当年在公社建筑队干零工的毛头小伙子。如今已成为两鬓染霜的企业老总,按照一般人的思维,这时候的人也就到了求平稳、求安逸的年纪了。准备享受生活、含饴弄孙的他却因为一份文件再一次忙碌起来。
   二零一三年年底,老家镇政府的领导拿出一份精准扶贫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件,邀请他回乡创业。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任务,问其原因,他还是那句话:“远山是靠祖国的好政策发展起来的。”
   真是“马驰未觉西南远,鸟哺何辞日夜飞”!事业上的成功,让他在城里过上了舒心的日子。但在省城贵阳心里始终有个梦,那就是离乡之初在内心种下的梦想――“待事业成功后,返回家乡带乡亲们脱贫致富。”他的家乡在大娄山深处,那里古称天险。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还是以田作物和饲养山羊、土猪为主。他在外拼搏的三十多年里,他的心始终牵挂着家乡,曾多次为了家乡的学校、卫生所、公路等建设捐款捐物,并出资在人口集中的村镇道路两旁安装太阳能路灯数百盏。彻底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问题,大家都说他照亮的不是路,是全村老百姓的心。
   二零一四年春天,他认为回乡创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创业。成立了以饲养山羊、土猪为主的“贵州远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面对全家人的责备和亲戚朋友们的质疑,他认为:“选择返乡创业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在饲养山羊、土猪这方面,我用了两年的时间思考准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现在政府对农村创业的各种政策支持,让我觉得农村将大有作为,我现在以身试验,将来带领全镇人一起致富。”

共 665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叙述的是一位落榜考生,一心想着复读,可是家里的条件,却不允许。也就只有出来打工,为家里减轻负担了。从一个挑水泥,搬砖头,在瓦匠师傅的手下打下手。因为一直支持他内心的,便是能有一技之长,安身立命,能够减轻父亲身上的重任。所以,他虚心求教瓦匠师傅,学会读懂《施工图》,渐渐地成为一名正式的建筑工人。技术过硬,为人踏实,被知名建筑公司聘请为工程队长,他重工程,待人好,担责任,抓质安,讲语录……直到工程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卓越。可是,由于公司机制问题,不得不面临倒闭。可是,当父亲的话语,却让他茅塞顿开,力挽狂澜,挑起建筑公司大梁,同舟共济,砥砺前行,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四十年来,他不忘初心,直到被老家政府邀请回乡创业,他依旧如此,亲力亲为,解决问题……直到他为村镇贫困户带来了就业岗位。语言纯朴,内容细腻,文笔卓著,是的,我们要像文中的主人公这样,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砥砺前行。是为了我们内心的梦想,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身上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品读佳作,感谢来稿暗香,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续,力推欣赏!【编辑:易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19-08-27 00:14:21
  品读老师佳作,新颖独特,深度好文!问候老师,感谢来稿暗香,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续~~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宁夏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小小说学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黄埔作家协会会员。
2 楼        文友:徐崇仁        2019-08-27 09:56:36
  感谢编辑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我曾经也作老师的,新学期即将到来,希望他们在新的学期、新的环境能够愉快的学习和成长,这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愿望。我们那个年代,农村娃读书不易,上大学更难。在此借此文也让孩子们忆苦思甜,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 楼        文友:樱水寒        2019-08-31 21:15:19
  文笔流畅,叙述自然,情感真挚。问好老师,感谢对暗香的支持,期待更多精彩
樱水寒
4 楼        文友:江亲莲        2025-01-12 23:29:22
  岁月薄凉,旅途坎坷,这都是常态,但我们不能失去前行的勇气,不迷失才能抵达高峰。未来未知,希望永在,只要拥积极的心态,以勇气和决心去面对挑战,才可把握未来。
君子立世当刚毅坚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与道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