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感恩我的祖国(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感恩我的祖国(散文)


作者:榆社王跃东 秀才,269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37发表时间:2019-08-30 20:02:41

七十年了,人民都来向祖国祝福。我也一样,然一介书生,并没有什么壮举。我只想说说身边的一些小事,这和祖国之恩是分不开的,那就从吃、穿、住、行说起。
   记得我小时候,也就五、六岁吧,还住在小山村里。说起吃来,每天的口粮,只有小米、玉米、高粱和一些咸菜,很少能吃上白面和大米。按供应,一年之中的白面,少得可怜。那面条,只有在亲戚来访之时,才定量做给他们吃。我是家中最小的,也只能在剩下的半碗中享到口福,哥哥和姐姐可没这么幸运。除此外,母亲有时还给我二分钱和二两粮票,买一个干面饼,但这是屈指可数的,是奢望。在中秋之时,那好面做的真月饼,只能一切四瓣,分着吃。即便小院中的苹果丰收,也是一年分着吃。有两件事,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一个发生在我身上。那时,有一队筑铁路的工人,就住在我家隔壁。每天中午,我都在伙房门边窥望。一次,一人不小心,把一个馒头掉在了地上,粘了泥尘。伙夫拾起来,悄悄地塞给了我。我如获至宝,一溜烟跑回了家。另一件发生在大哥身上。那时,大哥正壮年,总是吃不饱。有时,有人把碗中吃剩的高粱面,直接倒入他的碗中,他也狼吞虎咽。我家还吃榆树皮。把榆树皮磨成粉和高粱面一起做出来进食,既光滑流圆,又充饥,却难以排泄。说起吃肉,更少的可怜,也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全家才买一斤。那时,父亲的工资是比较高的,才不足三十元,却要养活七口人。如今,这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上了些年纪的人,还会记得这些往事。但没有经历过的年轻人,是不知道那种体验的。他们,每天吃着好酒好肉,每天吃着白面大米,山珍海味,样样不少,却叫苦不迭,真不知道,他们还想吃什么。对于他们来说,如何教育,成了难题;对于我来说,记忆是美好而珍惜的,幸福指数也是满满的,我感恩,感恩我的祖国,是她让我有了今天的幸福。
   说起穿来,十分可怜。一家穿戴都靠母亲巧手。母亲娇嫩的双手,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我总是穿着哥哥、姐姐退下来经母亲改做的衣裳,但从来没有补丁。然,本是男孩子,却时儿穿的花花绿绿,引得伙伴哈哈直笑。那时,我总盼望着过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新衣。母亲从来不浪费一块布料,即使有剪下的小块料,也要在幽暗的煤油灯下,对接缝出一个小书包来。所以,我和二姐的书包,也花花绿绿。记得,我随家迁居县城,第一天上学就背着这种书包,穿着也有点花,引来全班同学的起哄、嘲弄。我趴在课桌上整整啼哭了一上午,回家一扔,说再也不背这书包了。父亲问后,才给我买了一个男孩子式的书包,这是我第一个新书包。母亲也悄无声息地给我换了衣着。后来,我一向不讲究穿着,却好一口酒,或许是父亲的嗜好影响了我。也许是幸运之神眷顾,待高校毕业一上班,我就穿制服,一穿就达二十多年。有许多认识我的人,只认制服,一换上便装,就陌生了,说起来有点好笑。妻子想给我买新衣,我总是说,有那钱还不如买酒呢。但现代人,不那么看,十分讲究穿着,一买就是名牌,一花钱就如流水,甚至攀比,有的还把目光盯上了进口货。要知道,好与坏,是不能以衣取人的。现在,即便是乡村,也没有一家主妇亲自做衣了,这个行业不再自给自足,渐渐淡去。现在所有的穿戴,就是买。显然,时代不同了。可饮水,怎能忘了思源?倘若没有祖国这七十年来的砥砺前行,我们依然贫困。所以,我们感恩,感恩祖国,是她让我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说起以往的住来,真有点羞涩。我是一个农民军人的儿子,童年一直住在土瓦房里。一个大炕铺,一家人挤睡在上面,藏不住隐私。即便迁居县城,不管是租房,还是借房,也如此。随着生活的好转,八十年代初,我家终于盖起了五间房,但依然是土房。有时,还睡一个炕铺。那时的县城,砖瓦房很少,楼房只有公家的三两座。学校、政府,虽说好点,也是砖瓦房。记得,我家前面一邻里,本来可以盖砖瓦房,一看周边全是土房,且大都是戴官帽的,便盖成了土房,成为一时笑谈。仍记得,待我成婚后,还在土房中住了八年,烧着煤球,尘埃飞扬,冬天很冷,直到父亲单位集资盖小宿舍楼,才离开了老院。现在,环视县城,高楼林立,大厦拔地而起,公园点缀其间,绿树成荫,仪川河潺潺,浊漳河清清,一片大好。千家万户,用上了纯天然能源,通上了暖气,美好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尤其是,随着脱贫潮流,成千上万的农民,乔迁进了政府在城镇为其盖的小楼,不禁喜上眉梢。那古老的土房,一片一片地远去。我也在这个时潮里,又有了崭新的新居,怎不感恩祖国?不仅如此,许许多多的市民,还在大城市里购买了住所。但我有点迷惑,城镇中的土房,拆旧立新甚好。那一些山村里的小楼、砖瓦新房、陈年老屋,随着主人离去,为何一定要一笔抹去?况且还要再建简易存耕之舍。不说有种“败家子”的感觉,那上百年的古建筑,可是历史哟。山峡大坝崛起,张飞庙宇尚存,其它文物异地也存。北京曾拆城门,至今悔之晚矣。平遥古城,若按规划拆除,何以有今天?这似乎说大了,但道理是一样的。历史的痕迹一旦抹去,将不复再生。不忘初心,是否也含有不忘文明怀远呢?虽说国、家富了,但炎黄的简朴美德,怎能亵渎、丢弃?省下这笔钱,可以再建几艘航母?看来,这是一个值得斟酌考究的新课题,但愿为时未晚。看来,我的意识,没有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值得商榷这个机遇。
   说起行来,真是换了人间。过去上学,无论有多远总是步行。记得一次上学途中我爬上了一辆军人马车,一跳车却栽了个仰面朝天。还有一次爬上了手扶拖拉机,却不料直接冲下了几米深的坡底,幸好没有翻车。有一个伙伴在一次爬55拖拉机时,竟摔下来,血流满地。记得有一次,大哥骑着自行车送我回家,却冻了耳朵。好不容易我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却十分破旧。九十年代中期,在我上班多年后,总算有了一辆摩托车。按当时的价值,可排在全县的前列,甚是强眼,引人羡慕、妒忌。二十一世纪初,我开上了单位的面包车。当时,在我那三十多户的小区里,仅此一辆,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失窃。如今的小区,车满为患。尽管开发了许多宽敞的街道,也是车满为患。可以说,现在的县城,几乎户户有轿车,即便是农村,也有不少人家,拥有轿车。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轿车时代,人们再也不用羡慕发达国家了。从道路上看,过去的县城,只有一条主街,且狭窄、拥堵不堪。出城的路,只有一条省道,十分狭窄。如今交通十分便捷,不仅有铁路、高铁,有东西南北皆有出口的交汇十字高速公路,而且有出租车、公交车等,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网络,形成了自由出行的格局。从县城到省城不过一个多小时,融入了省会的经济圈。
   这美好快速的发展,归功于可爱的祖国。我们自信,这一方热土的未来定会更加美好!

共 26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情感真挚的爱国篇。作者通过描写小时候与现在的吃穿住行的不同,反映了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文章以小见大,赞美了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文章层次清晰,语言质朴,详略得当,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力荐赏读!【编辑:牙牙吉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牙牙吉祥        2019-08-30 20:05:46
  老师好!感谢老师赐稿荷塘!祝老师创作愉快,精彩不断!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2 楼        文友:牙牙吉祥        2019-08-30 20:19:14
  文章主题明朗,描写细腻,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祝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