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渔舟】白云升处我心欢(散文)

精品 【渔舟】白云升处我心欢(散文)


作者:云朵儿GAO 秀才,215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41发表时间:2019-09-01 00:58:43
摘要:一脚踏三县草甸位于周至、眉县与佛坪交汇处的秦岭山脉中。“一脚踏三县草甸”的名字,则是由驴友们到此后命名的。因为那里人至罕迹,没有得到官方名字。它是在一条山脉中有非常壮观的三个大草甸,让爬山人过目不忘,为了方便到此爬山,就根据所在位置命其名。   去三县草甸,要从周至县一个叫周佛路的进山公路进去。这条爬山路线过去我没听说过。最近一个多月有户外发团,其中就注明了是老周佛路重修后通车了,可直达登山口,一天便可来回。据说过去要用两三天时间才能完成。

一脚踏三县草甸位于周至、眉县与佛坪交汇处的秦岭山脉中。“一脚踏三县草甸”的名字,则是由驴友们到此后命名的。因为那里人至罕迹,没有得到官方名字。它是在一条山脉中有非常壮观的三个大草甸,让爬山人过目不忘,为了方便到此爬山,就根据所在位置命其名。
   去三县草甸,要从周至县一个叫周佛路的进山公路进去。这条爬山路线过去我没听说过。最近一个多月有户外发团,其中就注明了是老周佛路重修后通车了,可直达登山口,一天便可来回。据说过去要用两三天时间才能完成。
   爬山人对没有去过的山,总是会有很强的吸引力,对有草甸的山就更加向往了。本周二,当一起爬过几次山的驴友(网名烟村四五),约去三县草甸时就愉快地答应了。这一次是一车五人,俩俩相识,我是叫了长期一起爬山的小伙伴金子。
   早晨七点在太白路集结出发后,看到同行人都是真正的爬山人,也就相谈堪欢,一路聊着都去过的那些山,交换着看拍到的美片(主要是我在展览照片),很快到了周至县境内。在通往周佛村的路上,平整的农田里庄稼长势喜人,一派田园风光。尤其那乡村土路与青砖瓦房让我很有好感,有着似曾相识的熟悉。于是,车停在村外土路上,下车迎着带有青禾草香的空气,看着齐刷刷一人多高的玉米田,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美好。
   继续前行时因一车人都没来过,只好边走边问。走到全是连排新型建筑的村庄,同伴们说这应是搬迁安置房。几番折返后,车从看上去很气派的村庄旁边的大路上开上去,终于找到通往山里的公路。按轨迹标注到里面的登山口,要走三十七公里的盘山公路。这条公路不宽,迎面两车很难错开,但路很平整。起初我们推测这是过去的林场伐木运输路。可越往前发现路边还有长长的金属护栏,就不明白在这深山里修这么好的一条路是作何用?
   山路很曲折,七拐八远后,车开到半山腰上的一座大院前。只见大门上写着林业检查站。心想是走错路了,否则怎么要进这院子里了。可是途中也没有见第二条路。在开进院子时看到一辆刚离开的中巴车尾部,正向另一个方向驶去。下车后,发现这院子是这条公路的通道,大门进,院子出,继续前行必经过此院子。见此,真佩服这林业检查站位置的绝好,真是寸木归公啊。
   林业检查人员在屋外一张桌子上办公,进出必须登记。在册子上看到刚才离开的面包车,就是今天唯一发三县草甸线路的羚羊户外。工作人员劝我们不要去,说前面正在整修公路,大型挖掘车开进去把公路多处推开了。车是开不进去的,还说这是条抚贫路什么的。听此言我就疑惑这刚开通不到两月的公路,怎么又开始重修?疑惑只是一刹那的,现在重要的是赶紧离开这里上山。工作人员可能是在山里待的久了,说话声音很大,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车开不进去。我突然想到面包车都前行了,那我们的车也应没问题。
   离开院子继续前行,就是一条很新的水泥路。车在山路上开了很久,都没见一座村舍,真不明白这么好的公路是要通向何处。如果是过去的林场运输路,那在禁伐时就已经废弃了。那种路我们在大山深处见到很多,并越来越荒凉,现在是人行走都不太容易了。而这里却是刚整修好的。很快我们就看到一辆挖掘车正在新修的公路上,间隔一段就将路面砸碎,看得出是要再次利用水泥碎石。这样的路面破损并不影响车通过。只是让我们这一车人,不解这看上去很新很好的公路,为什么要挖开重修?
   三十七公里的进山公路,在大山里越开越高,景色也越来越壮观,心情也越来越好。第一次在山路上看到了漂亮的锦鸡正觅食,和沿路多处摆放的大批蜂箱。由此可见,这里自然生态多么的好。越是这样,就更让我们不解重修这条路的意义何在?因为禁伐林木都多年了,显然不是为运送木料而修。这一路也只见过路边不远处一座多年废弃的高大房舍,除了路边搭建窝棚里的养蜂人再无他人。这条路也明显看出像是一条过去的公路,路上可见很多锈迹痕痕的护栏,印象还有车站路牌什么的。
   在一路的坐车观景与疑惑中,我们终于走完了三十七公里,来到了上山的路口。下车发现公路继续向前。见一位当地人手拿铁锨像是养路工。我们几个人赶紧上前打听这条路要通向何方?老乡说“向前还有四十多里,通向黑河。”他的话让众人都不知可否。在进山的一个多小时中,一路上迎面没有来一辆车。实在不明白通向黑河干什么?后来,在下山再次返回到林业站,工作人员说:“公路通到里面的唯一村庄,也就是老周佛村。这条盘山公路也叫周佛路。不过,前几年精准扶贫将村子整体搬迁安置在山下了,你们在山下经过的那排民居就是。可是还有六七位老人不愿意离开故土,就在那里养羊。上个月路修好后,验收不合格,就挖开裂缝位置重修……”
   听完其言,如果真是如此,我们觉得那就是浪费!为那几个人,修这么长的水泥扶贫路,还要拨款再年年维护。他们养的那些羊,够修路钱么?话又说过来,或许将来另有它用吧。再说了,我们能想到的,政府能想不到?
   话归爬山。在这里也与前面的队伍汇合了,开始跟着大队人马准备上山。
   停车的地方是个三岔路口,水泥路拐个弯后继续向前(南方),我们则从土路向西去。土路像是过去真正的林场通车大路,还有新留下的车辙。路全是泥土的,踩上去很松软。路上芳草如茵,野花盛开。走了不到一里长,就看到路边摆放很长一溜蜂箱和两位养蜂人,还有两只拴着的看家护院狗,正冲着我们狂吠大叫。这一切看上去自然和谐。
   这条长有七公里多的林场路,一直都很平坦,基本全是土路少有沙石,是我在山里看到的最好林场路了。并且看到很多地段都是用石头堆砌护坡而成,工程之大之坚固令人称赞。在看到路旁一座人工完全用石头砌成的大拱桥时,就又引起我们好奇了。这座设计精美的拱桥实在看不出其利用价值,推测是用来做设计试验的吧?
   当然,我们也想到了可能是过去战备时的训练场。这只是我们的想象罢了。不过,像今天这样,一路都在思考其路的情景也就是这一次了,搞得不像是爬山,而是义务搞调研一样。这也不是我们少见多怪,实在是不得其解。然而,等我们到了开始拔高的登山口,就明白这条平坦的路只会是过去运送木材的。因为能通车的大路尽头就是山头。可见,靠山吃山,过去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一定要把木材运出山外。同时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也受益了这条路,否则怎能车开进山里三十七公里来到这里。
   二
   走到大路未端就开始正式上山了。走进森林后一路拔高。刚开始的一段很难走,全是长着绿苔的湿石头,踩上去异常地滑。在这段森林里,我也又一次听到脚下的山体内发出的轰鸣声。这一次,我没有误当成是飞机低空飞过了,明白是暗河发出的共鸣声。
   由于这一带前几日一直下大雨,使得山上水气很大。积水顺着山涧流,水很急,急得哗哗作响,也时有泉水叮咚。山坡上土层厚很泥泞,人不好通过,植物却喜欢。林子里植被茂盛,草壮花美,百花争艳,引来蜂飞蝶舞,众鸟欢唱。阳光很明亮,金光灿烂,穿透森林中薄雾的水气后光芒四射,湿润的叶子亮闪闪地泛着金光。这时候鸟语花香的森林里充满祥和。此刻,置身于大自然原始本真的状态里,体会到的是生命的尊贵与美好。
   不过,在一路上山的过程中,也确实鲜见树高参天的古树。像在东梁看到的原始森林中,那直径大于半米的大树基本没有。这里应全是在全面禁伐后飞播补种的树木。这样的情景,不仅在这里看到的如此,而是从我们车开进山,一路看到的都是森林覆盖率很高,全是绿油油的山林,却又都是不及碗口粗的树木,这样的森林道是充满勃勃生机,是年轻的森林,是充满希望的山林。
   在一路畅想中上到了石海旁。这里的山上石海还有几处,上到半山腰上时,远远地看到离我们很远的北面山坡上,就有很大的石海。这一处因林子里杂草太密太高,走近了才看到。
   “石海”的科学定义是“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崩解破坏,形成大块的石头堆积而成。”由此可见,高海拔的山上气候是多么的恶劣,把石头都冻裂了。不过,我在另一本书中看到,说石海是地壳运动挤压形成的。
   石海,在陕西的其它地方也叫“石浪”和“石瀑”。在我看来“石海”是一个广义性的概括。用水的字义来形容石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则是理解不了的,如同“云海”一样。当我在大山中第一次看到“云海”时,觉得祖先太有才了。他们把那山中满荡荡的雾气叫“云海”是多么的贴切,多么的精准。当我在拔仙台的大梁上,看到洁白的云海从二爷海的山谷中浩浩荡荡地涌上高高的拔仙台大梁,云雾不但填满了梁下的山谷,还以排山倒海之势从我身边急速掠过。那一刻,我激动地笑出声了,切身体会了“云海”。那一刻,真是有跪拜先人发明“云海”一词之意。那位定义“云海”的人,一定是身临其境后的命名。云海是山中常有。石海则只有在两千多米以上的山中才会有。在秦岭山中,那一片一片挂在山顶梁下,真如石浪一样。有的远远望去,如大花脸的脸谱一样,一张一张地晒在山坡上,这样的“脸谱”在去鳌山的途中就有很多。
   我第一次看到“石海”是在秦岭的冰晶顶上。那里海拔高于三千米,在山顶大梁上有望不到头,且由同一材质的大石头堆放在一起,如同干涸的河床一样,我觉得那就是“石海”。后来看到的“石海”都是顺山坡而就,觉得用“石浪”或“石瀑”命名很准确,远看就是如浪花似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
   我所见过的大大小小石海中,基本都是“海”中寸草不生。那如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标记一样、堆积起来长着斑点的石海中,泛起的是大自然的威力,看到后总是心生怕意,不似云海那样有着浪漫的诗情画意。我也曾在去南梁途中的万顷石海中,从石海中部爬上石海顶。由于全是风化得没有了棱角的多边形石头,顺山坡层层堆积而成,不存在任意两块是平行相靠的,因此石海中全是大洞小孔。虽然明知这些石头以此状态存在了万万年,可我总是担心从海中经过,若一块石头松动,那就是多米诺骨牌……
   因此在我看来,山中的云海是梦幻与浪漫的。山上的石海是壮阔与威严的。
   那么,今天来到这片可以用水塘来形容其面积的石海底部时,我还是尽快地绕到一旁,静观一眼便知其样了。这一片石海不仅面积小,石量也少,显得很“浅”,像是在山坡上晾晒一样,因此海中就有了海草。这样的石海,应该就是远望时如花脸谱一样吧。
   到了石海,就看到上面的垭口了。从这里开始,森林里树木也低矮了,这是因为山顶上狂风肆虐,树木适者生存就成了矮墩个子。看着这些细枝幼松,再一次领略了这一带在上世纪的砍伐,可以说是从山脚取材到了山顶。在其它同海拔的山顶上,看到的基本都是数百年的盘龙松,这里几乎没有。不过等我们上到山顶后,远远的看到对面的山坡上墨绿成林,那应是古松。这表明路到之处就地取材!周至一带山上土层厚,过去被称为“金周至”,我想那富庶应与这山林有关吧。
   也是从石海开始,小杂树的山坡上到处是大动物的蹄子印,很多还是新踩出的。那么,到了这个海拔,只会是羚牛了。上面有三个大草甸,也许今天会遇到羚牛。想到这里就有些不安了。
   三
   越到山顶越艰难,“艰难”来自我们已经在湿滑泥泞的山上爬了三个多小时,实在是有些累了。刚才在石海旁看到离山梁都不远了,可爬了半个小时还没有到。这会儿下午一点多钟了,我们还没有吃午餐,饿着肚子正挥汗如雨地上行,心里就有些着急了。本来在石海时还听到前面人们的说笑声,现在连声音都听不到了。
   这真是人困马乏,脚软打滑,正想坐在倒伏的枯树上再休息一下时,走在前面队友的兴奋声音传来了:“到啦,到啦!”这声音就是冲锋号,我们三个顿时如满血复活,精神抖擞起来快速冲顶!
   呵!真是一山一个样啊!原来山顶上是很大的垭口。在垭口上看,山梁“南草北木”依然,只不过我们上来的北坡因新树不成林。走出杂草丛生,一脚便迈进大草甸上!视野无限开阔,看到的景色之美,让我一下子就举起双臂高呼:太漂亮啦!
   首先看到的是垭口草甸对面,绿色连绵不绝的山脉层峦叠嶂,在垭口大草甸坡底的山谷中,山体在两边放射开来,一层一层在向上重叠成了扇棱,与远方的太白大梁组合成了大大的扇形,又似聚宝盆。这时在太白大梁上,刚好有一排长长的白云,使整个画面又如一盆盛开的洁白莲花一样,盆内是层层莲叶,深深浅浅的绿,依次节节拔高,到了顶层就着上了天空的浅蓝,还有轻淡的薄雾在山谷间如烟袅袅,仙气飘飘,“荷叶”袅娜,满盆的白莲花分外圣洁,美到震撼!美得让我坐在草甸上,望着就欢喜得笑了起来。美得我们几个小伙伴纵情狂欢,一个个快乐的像孩子一样。兴奋得一次次拍下与圣洁莲池在一起的画面。当我们趴在草甸上,一排小脑袋如看仙境瑶池一样充满童趣!真是快乐的我们哟。

共 791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或许是游记的魅力之所在。此文是一篇关于秦岭的游记,一脚踏三县草甸,顾名思义,位于周至、眉县与佛坪交汇处,由于人迹罕至,而自成绝色。在爬山的过程中,作者以空间为顺序,重点记叙了山梁上的石海,垭口上的草甸,云海,以及山顶上洁白的云墙,文章语言生动,真实,情与景交融,在活泼泼的语态下,整个脉络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感谢赐稿渔舟。【编辑:柳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90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约        2019-09-01 01:03:24
  编发来迟,虽然没有面面俱到,但文章也有极强的画面感,感谢赐稿渔舟。
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回复1 楼        文友:云朵儿GAO        2019-09-16 16:10:15
  谢谢您。
2 楼        文友:回味        2019-09-15 18:06:33
  云朵,加我一下qq吧。419981459,谢谢!
回味
回复2 楼        文友:云朵儿GAO        2019-09-16 11:27:21
  好的,谢谢。
回复2 楼        文友:云朵儿GAO        2019-09-16 16:10:43
  好的,多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