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井岗竹 ·毛泽东(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井岗竹 ·毛泽东(散文)


作者:陈平 布衣,4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25发表时间:2019-09-09 16:50:41


   天地正气,赋形于物,是井冈劲竹;天地浩气,赋之于人,是井冈山的毛泽东。一进井冈山,如海似涛的松竹,无所不在的毛泽东,紧紧相叠,在我的思绪的胶片上连续曝光。第一次曝光是在车上。道路盘旋,漫天碧透,山隐浓雾,松竹撑起凌云苍茫。第二次曝光是宾馆。墙上条幅、国画,甚至纸杯,或毛泽东像,或毛泽东诗词。接着走大井、茅坪、龙江等,扶杖老者,释担农夫,小商小贩,把毛泽东和朱毛红军的故事讲得栩栩如生,恍若昨日。一次次曝光,一次次激动。感情的波涛里一幅大写意的国画,像浸在显影液里的胶片,渐渐清晰:背景是井冈山竹海,前面屹立着戴着八角帽的毛泽东。
   井冈山竹子是极其顽强的。她刚劲挺直,百折不挠,生命力极强。白军“会剿”,狂喊“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竹子被砍断被烧焦,但只要竹根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年又是一片挺直茂密的翠竹。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具有比竹子更刚强的意志和更顽强的生命力。他们是被反动派的屠刀逼上井冈山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秋收起义,聚兵五千。左倾路线命令进攻长沙。打浏阳失败,余两千。向井冈山行军途中,遭遇强敌埋伏,突围仅千人。至井岗仅七百余人。散而复聚,败而复兴,踣而复起,奥秘何在?毛泽东为红军之魂。他一路拼杀一路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士大多听不懂。他又讲,白军代表大军阀大地主的利益,红军代表贫苦工人农民的利益,天下穷人是大多数。有大多数人的支持,红军必胜。战士们听进去了,明白了一个极浅显而又极重要的道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吉人自有天相。井冈山的绿林好汉王佐、袁文才,欢迎新来的“山大王”。划一块地方让毛泽东立足。后与毛泽东多次接触后,很快成为红军一部。此前,险象环生。毛泽东生病,卧榻犹思兵。派团长陈皓率仅有的七百人打茶陵。攻占茶陵后,陈密谋反叛,投靠广东军阀。参谋长宛希先连夜急报。毛泽东扶病半路截回部队。秋收起义军的最后一批火种,差点被扑灭。毛泽东面临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危险,信念坚定,意志如钢。他冷静思考,明白了不能与强敌玩“乞丐与龙王比宝”,向敌人薄弱处求发展,于万死中觅一生路。他说井冈山是藏龙卧虎之地,要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于是,从1927年秋始,井冈山又一批新竹扎根,此竹名中国工农红军。
   翻开井冈山的革命史,处处可见竹子的身影。竹笠为红军遮雨,竹担架为红军抬伤员,竹筏助红军渡河袭敌,竹筷是吃红米饭南瓜汤的餐具,竹林则可掩护红军“飞将军自重霄入”。还有,赤卫队员把竹子削尖烤干,浸入桐油,成为杀敌武器。真是原汁原味的揭竿而起啊!再还有,毛泽东穿草鞋脚被雨水泡肿了,扶着竹杖搞土地调查。朱德用竹扁担到宁岗挑米,往返百里山路。更不必说工农红军的军旗是竹竿挑起的。白军疯狂屠杀,“会剿”一败再败,更不能“斩草除根”。他们哀叹:“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扎根。”这倒从反面发人深省:为什么毛泽东一上井冈山,很快就像竹子扎根、像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土有多厚,竹有多茂;百姓是土,红军是竹。毛泽东的“打土豪分田地”,代表了千百万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六个字雷霆万钧,震古烁今,历代农民起义“均贫富”“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井冈山像竹子拔地而起。1928年,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部泥腿子制定的《土地法》,在井冈山诞生。红军仗打到哪里,分田就到哪里。“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保护命根子,他们死也跟着共产党走。井冈山农民最早喊出“共产党万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源头就在井冈山。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千百年来,这首咏史诗总被当讽刺诗来读,其实应当作为政治诗来读。为什么从古到今,总是不读书的人造反呢?一个人没有文化,老老实实,逆来顺受,当他活不下去或者活着没有尊严时,他会铤而走险,逼上梁山。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终于等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让这个来自西方的主义,在井冈山落地生根,让穷人活得有尊严的政府,终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诞生在井冈山。今天,在当年湘赣边界特区政府纪念楼前,就立着妻子送丈夫当红军的铜像。丈夫身背大刀,昂然而立,妻子执手胸前,郑重叮嘱:滴水之恩,报之涌泉。我们用生命报答共产党和红军的翻身解放之恩……
   竹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形态刚劲,正气凛然。苏武牧羊,汉节竹制。文天祥临刑,慷慨吟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郑板桥则“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引伸出气节、节操。最传神是“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时尚虚心”,这正是井冈山斗争史和毛泽东思想形成史的生动写照。毛泽东思想在这里“未出土时便有节”。毛泽东建党、建军、建国的伟大理论,在这里萌发,在这里实践,又上升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就说建国吧。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的新中国,雏型在井冈山。毛泽东预言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再是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要夺取武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才能改造”。井冈山实践了这个理论。工农兵政权建立了,人民有了选举权,有了立法权,有了人民银行,发行苏区货币,建立自已的财政;还有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尽管井冈山朱毛红军建立的红色政权只存在短短两年多,尽管后来建立的瑞金中央根据地,也在1934年丧失殆尽,但毛泽东建立新中国的坚定信念从未有丝毫动摇。在长征路上,红军下令要求丢掉笨重物资,轻装前进。过草地时,毛泽东看到自已的老师徐特立,胸前挂着沉重的包袱,开玩笑说,你有什么宝贝舍不得丢掉?徐老郑重其事地答,这东西丢不得。打开包袱,里面是苏区政府的各种印章。徐老曾任苏区政府秘书长。毛泽东为之动容,连声赞曰丢不得!丢不得!那时,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苏区已失,苏维埃政府已不存在,而苏维埃政府的印把子却行进在雪山草地,并到达延安生根、发芽、成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共产党人,为建立人民的新中国而奋斗的信念何等坚定!果然,人民的政权萌生于井冈山,成长壮大于延河畔,最后在全国取得巨大胜利!“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井冈山苏维埃政府的大印被历史潮流,切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的朱色大印。
   井冈竹子慎于独立,乐于丛生;独立有节,丛生有义。这正是井冈山共产党人的品格。先看“独立之竹”。毛泽东初上井冈山,吃红米,煮野菜;穿草鞋,披霜雪;日夜操劳,形容憔悴。警卫员想尽办法弄点白米,蒸一碗米饭端给他。毛泽东问战士们吃的啥?答白米稀饭。毛泽东到大锅边一看,一锅野菜汤,用铁勺一捞仅数颗白米。问炊事员才知道百十个士兵的一顿午饭,仅下锅三斤米!毛泽东立即回屋端来米饭倒入锅中,用铁勺搅匀,盛了一碗野菜汤吃得津津有味。余贲民是红军的副师长,毛泽东叫他去当被服厂厂长,赶制棉衣给战士御寒。五千套棉衣紧急运往前线,而余贲民因双腿风湿,关节肿大,走路困难。后勤留守处主任杨立三下命令,叫他留给自已一套棉衣。他硬是抗命不留,单衣过冬。他说“前线战士比我更需要棉衣”。新中国建立后,进了中南海的毛泽东,多次赞扬余贲民忠心耿耿为红军理财。张子清是红军师长,在战斗中脚部负伤。缺医少药,战友送给几粒盐洗伤口。他把盐珍藏在胸前口袋里,一直舍不得用。不久,听说医院断了盐,伤员无法洗伤口。他立即把积攒的盐交给护士长:“给重伤员洗伤口!”护士长答“你也是重伤员呀!”他严厉下令“快去!执行命令!”“师长献盐”传为美谈。1930年,张子清病故永新。半个世纪后,有人为其墓题诗:“宛宛禾水绕山环,师长献盐美名传。莫道忠魂无觅处,浩气长存在人间”。
   再看“丛生之竹”。成立红四军时,下属三个师。朱德、毛泽东、陈毅分别兼师长。陈毅那个师5000多人,仅400多条枪,主要武器是梭镖,人称“梭镖师”。而白军机枪大炮,兵力常常十倍于红军,但常常被红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而逃。梭镖师威名远扬。著名的黄洋界之战,红军守军仅一个营,一支步枪仅三五发子弹。而白军集中了四个团,机枪山炮,气势汹汹。红军甚至连原始的松树炮、滚木、擂石都用上了。激战方酣,红军从军械所抬来刚修好的一门迫击炮。仅三发炮弹,两发未响,第三发击中敌指挥所。敌人惊呼红军主力回来了,慌忙逃窜。“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井冈山斗争两年多,牺牲烈士4.8万人。解放后,查清姓名15744个,有3万多人默默无闻地倒下了。1929年初,红军主力远征赣南。白军突袭井冈山,红军医院有来不及转移的130名重伤员。敌人威逼红军重伤员投降,说出主力部队去向,无一人屈服。敌人残忍地用机枪把伤员杀死在一块稻田里。这批英烈,后来也只有10多人查清了姓名。
   这就是井冈竹!竹子无名,苍翠万顷沧海立。
   这就是井冈人!烈士无名,头颅换得金星五。
   一位新时代的年轻记者撰文呼吁,一个中国人,应当去井冈山看看。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共党史专家说,希望井冈山像回教的麦加、基督教的耶路撒冷,成为忠诚的共产主义者一生向往的革命圣地。1962年,朱老总在井冈山铁笔银钩:“天下第一山”,肯定了井冈山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作用。1965年,毛泽东“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回顾三十多年前井冈山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以经天纬地、吐纳百川的博大气魄吟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看到毛泽东散步手里握着一根竹竿,特意送给毛泽东一根法国造的文明棍。毛泽东说文明棍有个把子,一握住就把手固定死了。还是竹竿好,手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随便移动。毛泽东坚持策竹而行。竹竿充满哲理啊。
   我们从天山来到井冈山;我们从新疆兵团来到黄洋界。王震将军曾为兵团三五九旅老兵题词:“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千万里,屯垦在天山”。新疆兵团是三五九旅的后代。我们来这里寻根,面向竹海碧涛,吮吸天地之正气;缅怀伟人毛泽东,神聆竹海碧涛浩气长歌:“天欲坠,赖以柱其间”……
   井冈竹,毛泽东!
  

共 41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写得气势磅礴,霸气。作品的思想点紧紧扣住井岗竹的气节精神歌颂咏赞,另一方面紧紧扣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井岗山人的革命历程和历史进行阐述。井冈竹生命力茂盛、顽强,在哪里都能扎根,在哪里都能生存,在哪里都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共产党人我们的革命战士就像井岗竹一样奋发向上百折不挠。文章以两条明暗线行走,串起来一段沉重而辉煌的革命历史。作者热情讴歌了井岗竹和井岗人。作者善于长短句的合理搭配运用,加上一些排比组合,使文章的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震撼人心。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9-09 16:55:57
  今天是毛泽东去世43周年,读到此文勾起小编对这位伟人的真切思念,追寻伟人和革命先烈的足迹,我们更应该懂得拥有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