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中国故事】穆文熙的背影(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中国故事】穆文熙的背影(征文·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3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70发表时间:2019-09-11 16:06:11


   一
   自我退离工作岗位以后,有一个人的名字,影子一样,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游荡。这人叫穆文熙。
   我挂念他,因为他和我有一个共同点:他是鲁西南一座小城——东明县城东关出生的人,我也是。
   我俩的差异却很大,他是大明朝嘉靖年间1532年生人,比我整整大了四百二十一岁。他官做得也不小,最高做到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部委的实权副部级,省部级领导,绝对是货真价实的高干。我呢,一个高中语文老师,虽说是当过学校的小头目,按现在惯常职位套,连八品也数不上,寒碜。要论学识,人家穆文熙著书九种,史评、诗文、碑文,十分了得,是大明朝响当当的诗文大家。我呢,虽然也爱码字儿,也胡诌了不少,却草陋粗鄙,难登大雅之堂,充其量,至今仍是个业余草根文人,寒酸。
   我打小就接触许多姓穆的人。我高中毕业后,在生产队劳动的时候,家住东门里。老县城东门里边,民族东街,路南路北,占半条街,都是姓穆的人家。我们第四生产队二百多人口中,姓穆的占了一半多。第三生产队也有好几家姓穆的。东关外,第一、二生产队里,也有好多姓穆的人家。出东门,再往东北方向走二里路,就是穆句庄,姓穆的,又占了一大半,也有人说,穆文熙出身在穆句庄。我大姑奶奶,就嫁给了穆句庄姓穆的人家做了媳妇。东明县境内,还有好几个村庄里,都有姓穆的人家。姓穆的人家,在东明县境内,是大户。
   关键是,我的前女友——过去的爱人——现在的老婆,就是第三生产队姓穆的闺女,很自然,我也就连带成了姓穆的女婿。我孩子身上,也流着穆姓人一半血脉。我与姓穆的人,更有了扯不断理还乱的瓜葛。
   东明县的穆姓人家,都视穆文熙为先祖,换句话说,东明县的穆姓族人,也应该都是穆文熙的后代。虽然我与穆文熙远隔四百多年的光阴,八百杆子够不着,鄙陋得不能望穆文熙的项背,但是我既然做了穆家的女婿,也就跟穆文熙能扯上那么点儿关系。
  
   二
   最近,才知道,我与穆文熙,竟然还在同一片土地上盘桓良久。
   这片土地,就是我的母校——也是我大学毕业以后直到退二线的工作单位——东明第一高级中学的所在地,我在这片土地上,连上学,带工作,断断续续,二十三年的光景。
   四百多年前,明朝万历年间,这片土地,本是一片荒凉不毛之地,穆文熙从朝堂辞官返回家乡之后,却把它开辟成一座庄园,取名为“逍遥园”。
   取名为“逍遥园”,自然与更早些年的庄周有关系。庄子曾经在我们县当过漆园吏,濮水旁边钓过鱼。他写过的汪洋恣肆的《南华真经》里,开篇就是《逍遥游》,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在浩瀚无垠的境界里,无己、无功、无名,物我两忘,自由翱翔。而且,我们县城东十五六里的东裕州屯本就是古“逍遥园”所在地,只是随着沧桑流变,已经荡然无存。
   穆文熙,在靠近县城的东关重建逍遥园,自然是借此表达要继承庄子潇洒飘逸的逍遥精神,远离功名利禄,追求心灵自由,修身养性。
   穆文熙自己在《逍遥园赋》中曾写道:“稍稍作池馆、垒山石。”其实,这只是谦和低调之语。我们的《东关村史》曾记载:“引水为池,筑土为园,在园门上题写了“逍遥”两个字,又在园中建设了八处景观,云鹤堂、俯溪台、迟鸿台、采菊亭、牡丹亭、东山亭、菱荷亭、著书楼等,亭台轩榭,蔚为壮观,占地面积10余亩。”
   我上高中的时候,八处景观自然早就毫无踪影,但是,学校东南角,还有高高的沙丘,西部,还有池塘,和环城河隔校墙一洞贯通。我曾经钻进沙丘上的野草杂树里,静静端坐,做着青春期不着边际的梦。也曾经在池塘边信步,看鱼儿游弋,荷叶铺展,荷花粉白,赏岸边垂柳依依,碧草茸茸。一不小心,自己的某一脚,就踏在了四百多年前的穆文熙的脚窝上,只是我当年懵懂,恍然不知。现在想来,高高的沙丘和池塘,也许就是当年逍遥园的遗鳞残片。
   到我又返回这座校园当老师的时候,整座校园,都被水泥和钢筋覆盖,曾经的沙丘、池塘,都被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再仔细一想,穆文熙所创建的“逍遥园”,几百年以后,辗辗转转,做了一座小县城的高级中学,他若在天有灵,也会会心一笑吧?
   在逍遥园里,穆文熙确实是逍遥的。
   他沉浸在自己设计的园林美景里,不能自拔。他的《俯溪台》一诗即为明证:“高台势崒嵂,下瞰清流水。横水跨石梁,宛若飞虹起。”自我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他也曾经呼朋唤友,饮酒品茶,吟诗作赋,“故人携盏斝,过我话关河”;“池馆开尊处,相看意气生。交情惟白日,风雨自清明”,清澈明朗,毫无功利烦扰的友情,让他活得轻松惬意。
   从他所写的很多闲情逸致的诗来看,他似乎真的是优哉游哉的闲云野鹤。其实,他内心深处,并没有全然忘记曾经的朝堂之上的烦恼,例如《月下闻雁》一诗:
   岸帻池亭共酒杯,萧然秋气正悲哉。高城落木临风下,远塞新鸿向月来。
   游子荷裳堪自缉,班姬纨扇未须裁。尘心种种归无语,坐看天南斗柄回。
   前四句,大有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意境,极力营造凄凉秋意。第三联,“荷裳”一典,暗指归隐。“班姬纨扇”一典,暗指失宠遭受冷遇。尾联,种种尘世之心难以割舍,辞官归来,无语话凄凉,只能在漫漫长夜里,长期静坐,无奈地仰望星空,看斗柄旋转。
  
   三
   穆文熙最后挂冠而去,退隐逍遥园,完全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他数次请辞,向朝廷公开提出的理由是,回家乡照顾多病的老父亲,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清流”书生气太浓,看不惯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奸佞横行。清朝的顾炎武曾有诗曰:“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就是他这类人的写照,书读多了,爱坚守所谓“大义”,道德意识特强,严格自律,也爱律人。
   之前,因为太书生气,他已经有两次辞官的经历。
   第一次辞官,是在隆庆元年,也就是1567年,那时候,他刚刚考中进士,才五年,就当上了工部侍郎,按现在的官职级别套,五年就升到了副部级,像坐火箭,火箭式升官,要是没点儿真材实料,那不是做白日梦吗?
   年轻轻当上了副部的穆文熙,血气方刚,气冲斗牛,认死理,爱较真儿,只要自己认为对的,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只要自己认为是错的,一定得争个子丑寅卯,天王老子也不怕。这不,那一年,偏偏就碰上了一件让他较真儿的事儿。
   那时候,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明穆宗朱载坖,天天沉迷酒色,懒得上朝问政,导致政务荒废。职吏科给事中石星,是穆文熙的老乡,两人意气相投,惺惺相惜。当时,石星的本职工作,就是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纠劾不合格的官吏,他也是个倔强正直天王老子都不怕的汉子。这不,他一纸奏疏,冒天下之大不韪,矛头直指皇上:“陛下为鳌山之乐,纵长夜之饮,极声色之娱。朝讲久废,章奏抑遏。一二内臣,威福自恣,肆无忌惮。天下将不可救。”
   那时是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被众人捧成真龙天子,自然也自我膨胀,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一言九鼎,说什么都是真理,怎么做都是对的。哪容得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来嚼舌头,揭自己的疮疤?明穆宗朱载坖自然是龙鳞大动,怒气冲天,大骂石星是斗胆包天,毁谤朝政,一声令下:廷杖六十。
   也活该石星倒霉,监刑的宦官叫腾祥,早就和石星结下了梁子,这一下,让他抓住了机会,“时机一到,一切都报”,借机公报私仇,声色俱厉,指使小太监:“给我往死里打!”
   许多大臣,听说石星遭受毒打,都躲得远远的。偏偏穆文熙,直撅撅地站出来,要替石星顶缸,他怒睁双眼,义正辞严,指着腾祥说:“你让他们把石星往死里打,真打死了,你就得让皇上背上个杖杀谏臣的恶名,历史就会给当今皇上记上这一笔。你咋就不好好想想,想办法让当今皇上落个宠爱直臣的好名声?你啊你啊,别光想着往死里整别人,还是多想想借爱惜别人的生命来保护自己吧!”
   这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又让腾祥觉得穆文熙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替他着想,虽然极不情愿,但心里也不得不承认穆文熙说的在理,只好就坡下驴,改了口气,对执杖的小太监说:“算啦,别打死了,下手轻点儿吧!”石星才得以逃脱廷杖致死的厄运。
   却不料,石星被廷杖六十,逐出宫门之后,又有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小太监,追了出来,不依不饶,继续追打石星。早就站在宫门外等候的穆文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护住石星,厉声呵斥那个小太监:“皇上已经不让打了,你还不依不饶,你想违抗圣旨吗?”
   小太监被穆文熙的威严和声势震慑,停下手,悻悻溜走。
   穆文熙扶着石星,一步一挪,慢慢挪回家。安顿下来之后,俩人抱头痛哭,朝堂如此昏庸腐败,邪恶当道,这官不当也罢。俩人一商量,各写一份辞呈,一同辞官,归隐老家东明县。
   那之后,朝野上下,纷纷传颂:穆文熙,正直,仗义,有气节!
   第二次,几乎又是惊人相似的一幕。这一次,他出面打抱不平的人换成了御史郜永春。
   郜永春,本是东明县近邻长垣县人,也是个直脾气的书生。万历某一年,出巡河东,发现那里盐法败坏,遂上奏疏一折,指出河东盐业市场的乱局“由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所致。”却不知,他所批评的,正是当朝权相高拱、张居正、张四维所极力推崇的,因而权臣们大为不快。也巧了,正赶上京官考核,权相们一捏咕,就将郜永春列入有过官员的名单。
   当时,穆文熙正担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负责官员政绩的考核。他看到名单以后,大为吃惊,因为他了解郜永春的为人和政绩,知道郜永春是被人陷害的。就跑去找当朝宰相,为郜永春伸冤辩护,宰相自然是大为恼火,声色俱厉地将穆文熙斥责一番。穆文熙气愤至极,仰天长叹:“大明的宝训可以任意抹煞,权相的意旨却不可更改,我这个考核官员,不能尽职尽责,不能保护为官清廉的官员,苍天啊,我穆文熙还做这个官干什么!”
   然后,和郜永春一起,辞官归乡。
   这样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这样的因为与朝廷抗争而两次辞官的人,第三次,能平安降落,并在自己创建的逍遥园里逍遥自在,也算他命大,是不幸中之万幸呢!
   不过,我蓦然想起鲁迅先生所说过的“中国的脊梁”,穆文熙这样的人,算不算“舍身求法”的“中国的脊梁”呢?照我看:算,板上钉钉确凿无疑的算!
  
   四
   穆文熙不是酒囊饭袋,他的进士学位,是真才实学考出来的。他退隐之后,在逍遥园里,除了喝酒品茶,修身养性,逍遥自在,也不是毫无作为,空度光阴,而是回归读书人的本性,把自己的一肚子学问,交给了一管笔墨。除了深入研习老庄学说,还在研究史志和诗文创作的天地大有作为。
   他曾写下史志评书五种,如《四史洪裁》、《七雄策》等,流传下来,至今仍是国史研究界的经典范本。他所创作的数量繁多的诗文,都被收录在《逍遥园诗文集》、《文浦玄珠》中。而且,在故乡和临近地域,经常有人邀请他写碑记书文,都收录在《百将提衡》一书里。他的诗歌,前面所举的几例,即可证明其语言功力之深厚,意境创设之生动,文人意气之鲜明。不妨再举他的《山家》一诗。其诗曰:
   迤逦荆扉锁暮霞,潺湲涧溜绕篱斜。山翁不解春来去,独立斜阳数落花。
   这首诗,节律严谨,音韵和谐流畅。遣词造句,典雅而平易。营造的傍晚意境,清新明丽。而薄暮的晚霞,“潺湲”的流水,随风飘坠的落花,在盎然生机中,又有惘然失落之憾,所以,“山翁”的“独立斜阳”才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从诗中,我们可以读出杜甫诗清新明丽的另一面,还可以读出陆游田园诗的色彩明丽和蕴含哲理。他深厚蕴藉的文学素养,营造诗歌优美意境的创造功力,可见一斑。
   我曾经读到过他所撰写的好几篇碑文,不但语言典雅平易,而且行文流畅,毫无一般碑记文故作高深故弄玄虚诘屈聱牙之感。例如保留至今的东明县城关镇黄军营《观音寺碑文》,就是穆文熙所撰,由他的儿子穆光胤书丹。通篇散文体例,游记笔法,杂以僧俗问答,探究佛法,文笔灵动,文气飞扬,其中一句曰:一切诸众生,持心贵清静。此一句,既来自他对佛禅义理的精神钻研,也自然来源于他对老庄“清静无为”思想的深刻理解。
   在研究学问和文学创作里,他靠自己的矻矻以求,延展了其生命的辉煌和价值。而且,对于中国文化来说,这一生命价值要远远大于他在官场上的作为。所以,至今,《中国文学家辞典》依然为其立传,对其文学成就作了较高评价;他的著作,依然被山东、北京、上海、吉林、河南等大图书馆收藏,而且,在《国学大师》网站上,还可以搜索到他的著作原文,以供查阅。
   他辞官归隐之后,其人性善良的光辉,曾经在家乡彪炳闪耀。
   一直到民国时期,东明县的七十二牌坊里,有一座“两赈千金坊”牌坊,就是当时朝廷专门表彰穆文熙和其父亲穆秋实两次各拿出1000两白银赈济灾民的善行的。
   一位有学问的穆氏后人穆正明在充分考证的基础上,曾自书手抄本《穆文熙简历与诗词碑文集》,他介绍说,公元1587年,即万历15年,东明县受水灾,饥民捡拾树叶充饥。穆文熙和父亲一起,从家里拿出1000两白银赈灾,帮助很多灾民渡过难关,得以活命。第二年,东明又发生大灾荒,几乎出现“人相食”惨象。穆文熙又和父亲一起,再次拿出1000两银子,交给东明县令,让他赈济灾民。
  
   五
   如今,随着对穆文熙人生轨迹逐渐深入的了解,随着对他一部分作品的阅读,他的背影,在我的精神目光里,似乎不再那么缥缈模糊,而是越来越有比较清晰的轮廓和内涵。
   从他的背影,我看见了中国传统文人的“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人文传统,看见了中国“清流”文人的铮铮风骨,看见了逍遥恣肆的庄子遗风,看见了正直、善良、淳厚的国民性。
   他的精神背影,也似乎化作精神行囊,一代代传下来,背在一部分爱读书肯思索有良知的东明人的精神脊梁上。
   我自己的精神脊梁上,也仿佛背着他的精神行囊呢。

共 548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仰望的目光以崇敬的心情以详实的笔法追忆了故乡先贤名人穆文熙的故事。作者与之穿越时间,完成了一场心灵对话。穆文熙堪称中国文人之“清流”,为官时刚正、诤诤,蔑视朝权,始终高昂着高贵的头颅;辞官归隐后著书立说,怡情养性,追随庄子遗风,逍遥忘我;也食人间烟火,在百姓遭遇苦厄之境时,解囊相助,尽显其正直、善良、淳厚的品性。令人景仰。作者笔下的人物,带给读者一股清流,无论哪个时代,穆文熙都是当之无愧的清流。他的气节、品质、性格是每一个人的精神食粮,想到他会令人振奋,身处困厄之境,总会挺直脊梁。作者遵从史实,又饱蘸真情,是一篇极好故事。感谢轻舟老师不倦的书写,赋予我们精神行囊。【编辑:伊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917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蘭        2019-09-11 16:14:14
  拜读轻舟老师的文字,总是感动于老师笔耕不辍,而且写得认真,少有错词句,这是一种严谨的写作态度。真值得晚辈好好学习。
万人如海一身藏。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9-11 16:51:14
  谢谢,语文老师出身,又在江山当了一段编辑,也是越来越小心,越来越怕出现小瑕疵啊!写作,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乐在其中呢!
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9-11 16:48:56
  感谢伊蘭编辑的编审和精准的解读与评价。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09-17 14:44:0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