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古韵流淌的斯宅(散文)

精品 【时光】古韵流淌的斯宅(散文)


作者:肖群 童生,808.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48发表时间:2019-09-12 06:53:45

【时光】古韵流淌的斯宅(散文) 斯宅深藏于会稽山西麓,古老的上林溪蜿蜒流过村落,把村庄分在溪水两边。古时,这个地方称作上林,因此地有过一个叫“上林院”的寺院。
   据斯氏家谱记载,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上林三斯的开宗始祖斯德遂,只身自东阳一路游学至此,巧结良缘并落地生根。从此暨阳斯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不绝,烟火万家,称为巨族。论及斯宅的古民居,首当其冲莫属“于斯为盛”的千柱屋。一千多根屋柱支撑了6800多平米的大宅,神龙见首不见尾。
   最早的屋主斯元儒,人如其名,太学生,议叙登仕郎,后弃仕经商,典型的山乡儒商。当年的斯元儒赈灾济民,庇佑学士,善举颇多,道光帝钦准其建的乐善好施坊,便是一个明证。
   把一座宅子建造如一个村庄,既纵横交错,又融会贯通,晴不见日,雨不湿鞋,几十户人家同一屋檐下,和睦共处,繁衍生息,堪比客家围屋。百马图是整座千柱屋的点晴之笔,青砖照壁上镌刻的几十匹骏马,或卧或行,或安闲自得,或引颈长嘶,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说是百马,细数仅53匹,当年的工匠半途而止一去不返,留下的空白砖壁,似言犹未尽,也给后人留下许多猜测和想象的空间。
   松啸湾的笔峰书屋,系斯元儒为千柱屋的子弟安排的读书习文之处,以一条卵石山道与千柱屋后门相连,这样的关联确实眼光深远。据说当年书屋的主人,故意不安固定楼梯,学生上楼后,就会抽去梯子,直至放学。午膳也是用绳子吊上楼的。斯元儒为族中莘莘学子,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也算煞费苦心了。 出千柱屋,走过溪上的螽斯桥,不远便是斯元儒胞兄所建的发祥居。以《诗经》里的“长发其祥”,作为门额,可以想见传统文化在冷僻山乡的渗透。
   发祥居三明间廊檐的卷棚顶,200多年来从未有过清扫,却无半点尘灰蛛丝,且其色泽随季节更迭而发生变幻。凡此种种,就连慕名前来的专家学者也未曾读懂其中的奥秘。而身在其间的斯姓子孙们,早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华国公别墅是其后人为追思斯华国所建的一栋学塾与家庙兼容,极为罕见的一座丰碑式建筑。华国公早已昔人黄鹤,他生时希望能“培育人才,应国家桢干之用”。于是孝子贤孙,事其死如生,仍以先人为别墅命名,孝莫大焉。
   宅内有两井,一曰阳井一曰阴井,虽处同一地平面,水位高差竟有二米多,莫非阴阳相通,天人感应?
   “狮子白象管门口,还有一只困熟狗”。当地人把周围的几座小丘陵想象成狮山、象山、眠犬山,因别墅背倚象山,故也被称为象山学塾。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象山学塾改为象山民塾,虽一字之别,性质大变,未曾想到此举竟首开了诸暨兴办新式学校的先河。从象山民塾,走出卓有建树的众多学子,最有名的当数国民党高级将领蒋鼎文,古植物学家斯行健等。
   华国公别墅往东不远,有一处当地人称作洋房子的建筑。指的是同在国民政府任职的斯豪士、斯魁士兄弟俩,所建的一幢西式小楼房。洋房子的圆拱门窗、铁艺装饰,以及突出屋面的老虎窗,在周围一片马头墙高耸的传统民居中间,鹤立鸡群般引人注目。乡间的农人惊讶于洋房子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却浑然不知发生在洋房子里面的一场戏文,张爱玲和胡兰成之间,痴情女子与负心汉的乱世情殇。
   抗战时期,上海滩最负盛名的女作家张爱玲与写《今生今世》的胡兰成,从相识到相爱及最终的分道扬镳,折射出那个年代的爱恨情仇。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张爱玲,以“虽隔了银河也必定找得见”的痴情,千里寻夫到斯宅洋房子,然滥情的胡兰成同新欢早已离开多日……因一篇篇婉约优美的言情小说而深受读者追捧的张爱玲,最终自己上演了一幕令无数红尘男女黯然神伤,唏嘘不已的爱情悲剧。曾一度挪作乡政府机关的洋房子,终于又成了空房。远道而来的寻访者多半是感怀张爱玲的书迷。在百姓眼里,洋房子还是兄弟俩以前的洋房子。
   斯民小学坐落在村子中心,背靠青龙山,面临上林溪。校舍依山势而筑,步步递升,可以把眼界放得更远。象山民塾迁到斯氏宗祠“孝义堂”后,取“以斯举有德于斯民”之意,便改称“斯民小学”了。
   第一次踏进这所百年村小,扑面而来的感觉,是一种岁月的印痕和时光的洗礼。双重校门之间一条甬道相连,两边冬青夹道。一步步往里走,有几分神圣庄严的仪式感。甬道尽头一个旧式门台,上方镌刻着康有为题写的“汉斯孝子祠”五个汉隶字,令初见者不免对学校的前尘往事心生好奇。
   置身于砖木结构的旧式教学楼面前,佇立在逾百年的大树的浓荫下,眼前忽然浮现出,民国初期的这所新式学校的一些情景,似一幕幕黑白电影场景。直到一式校服的小学生三三两两从身边经过,直到看了过道、楼梯墙上的一幅幅学生书法习作,满脑子的黑白记忆才渐渐回到现实。
   一株百年梓桐,浅紫色金钟状的花朵缀满枝头,树下坐几个看书的学生,午后的阳光透过密叶漏洒下来,淡淡的花香夹杂着墨香,弥漫整个校园。从青龙义塾到笔峰书屋,到象山学塾、象山民塾,再到斯民小学,斯宅人崇教办学、耕读传家的一条脉络已十分清晰。
   棋盘街就在斯民小学校旁,据说原是村民通向外界的要道,已有1000余年历史。东西相通,街面全用卵石铺筑而成。
   以前,沿街多为砖木结构的两层店屋,南北杂货、饮食小吃、山货行、手工作坊等店铺一应俱全,相当热闹繁华。街西拐角处,有一形似棋盘的方石。现棋盘石犹在,街面已铺了水泥,修旧如新的店铺空关着,几乎不见行人。街已不复为街了,也就无心再走。
   从棋盘街出来,我忽然想起,以前到过的不少江南古镇,镇上的古建筑大多人去楼空,只展览厅般陈列着一些旧物,供游客凭吊观瞻。
   安昌算得上比较原汁原味的古镇,街河里有供游人乘坐观光的乌蓬船摇来摇去,古街上也保留了一些旧风旧俗,因为商业气渐染之故,总让人有种演戏拍电影的感觉。镇街上的老屋多数租给外地人居住,他们一开口,原本的几分老绍兴味道一下就淡了。岁月悠悠一如门前那条上林溪,如今好多故事皆已落幕。
   斯宅人仍栖身在祖宗太公留下的台门屋里,延续着他们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生活习性和一如既往的平常日子。斯宅村的古民居,被列为重点保护的有十多处,其中国家级的就有三处之多,这样的村子绝无仅有。不过,除了台门口多了块记事石碑,似乎也看不出多少改变。
   暮春四月的斯宅,一片葱茏。连油菜花也已结了青籽,只有零零落落的几株,还傻傻地举着金黄色的花朵。山坡绿茶吐芽,竹林毛笋拱土。在斯宅人的门前道地,晒的全是腌菜或笋干,飘散一股酸甜的菜干味或笋鲜味。而走进台门,几乎家家都在忙碌着自制新茶,茶香便从土灶台、烘笼里四溢开来。
   台门里守候的皆为耄耋老人,和善好客。新谭家的一位老者,年已九十有余,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也颇健谈。老人们说了好多关于斯宅的风土人情:斯宅的藤羹与线粉;盛夏里,清凉的上林溪;秋日山上的板栗与野果;龙门顶的杜鹃,太白峰的冻凌,以及正月里的板凳龙、扬扬马……
   坐在廊下,呷一口新茶,遥看那些精美的雕梁画柱,自己仿佛也成了一个斯宅人。

共 28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通过作者详尽的描述,了解了深藏于会稽山西麓的斯宅,那举世闻名的千柱屋,那如村庄一般的大宅子,那些还没有完成的百马图,或者那几百年不打扫却不染尘埃的卷棚顶、阴阳井、学塾、棋盘街和才女张爱玲的爱情故事等,无一不另读者唏嘘。能随着笔者的叙述去游历一番,既是读者的幸事,也体现了写作者的能力,不使读者感到乏味的游记,不失为佳作,所以推荐阅读。【编辑:红袖留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91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袖留香        2019-09-12 06:55:43
  因为实在是没时间,否则真想追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走一走,品一品,领略一下斯宅的风情。
有个性的人不需要签名
回复1 楼        文友:肖群        2019-09-12 10:12:13
  多谢留香老师精彩编按。斯宅因以前属穷乡僻壤,藏在深山无人识,所幸保存了原始风貌及历史遗迹,人文底蕴也丰富,值得一看的。
2 楼        文友:薛志成        2019-09-12 10:04:33
  一篇游记,下笔不在游,而是以游览为线,重在怀古,写斯宅的那些过往烟云,那些人和事。
   时空还原,我仿佛看到了那年那月的斯宅。
   问候肖老师,中秋快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
回复2 楼        文友:肖群        2019-09-12 13:29:42
  多谢阅读留评,问好薛老师!
3 楼        文友:黄昏星        2019-09-16 17:51:09
  肖老师的文字一如既往的老练稳重,韵味浓郁。在安昌中我只想黄昏下一个划桨的船夫,而在斯宅我只想远离世间纷杂的读书人,佛说世间早已没有了净土,净土只存于心里,辽阔无边。我觉得肖老师一直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初心。
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要以寂寞偿还的。
回复3 楼        文友:肖群        2019-09-17 16:08:07
  身在凡尘,心在净土。多谢小周老师精彩留评,远握!
4 楼        文友:一地流沙        2019-09-20 21:28:54
  我在想,徐总的下一篇会写什么呢?
你的世界我曾经来过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