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甘肃陇中丧葬的纪实(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甘肃陇中丧葬的纪实(散文)


作者:游子鹏飞 秀才,147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48发表时间:2019-09-12 16:22:45


   陇中地区在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北端,横跨白银、定西、天水、平凉四个市的会宁、定西、通渭、陇西、秦安、静宁等六县的部分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这里有许多习俗保留得相对完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从中能够发现许多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丧葬送魂
   送魂,作为丧葬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反映了人们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延续,所以死者在剐断气后要进行送魂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送别。在“送行”过程中,要么是“指路”,要么是“叮嘱”,嘱托死者一路走好。在死者走向“另一世界”的路途中,亲人唯恐错失方向,沿途迷路,“指路”便成为送魂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甘肃陇中一带,事先要给生命垂危的病人穿好衣服,如果死者断气,把事先做好的一碗米饭端过来,放到客厅的桌子上,上面插三根筷子,叫“倒头饭”。片刻之后,紧接着是子女们集中在院子里往外流水的地方,当地人叫“水眼”,或者烧纸钱,或者烧掉事先在白纸上画好的画(是用毛笔画的一头黑颜色的驴子),在当地称“黑驴”。在北乡一带最为常见。给亡人开路送魂,同时放声大哭,叫烧“落头纸”。甘肃陇中农村的丧葬,仪式仍多沿袭古制,丧葬十分繁琐,一般为停尸、报丧、出讣告、开吊、入殓、出殡等程序。
  
   寿衣穿着
   对于年逾华甲的老人,子女须预先准备寿衣、寿材。寿衣大都提前缝制,外罩和棉衣布料忌用缎子(谐音断子)斜(谐音邪)纹布及毛料(会意牲畜),要用绸子或直纹布。至于颜色,里子用红布,衬衣多白平纹布和白绸,不缀铁质纽扣,同时,讲究由出嫁的女儿亲手缝制为好。寿衣临终时须及时穿好,所穿件数宜单不宜双,俗称四六不沾身。寿材通常以柏木为上,松木次之,再次为杨木等杂木,然后油漆彩绘,为陇中之冠。一般老人病故,或进祖茔、或另择新地,在农村木棺土葬,概不例外。
  
   老人至弥留之际,首先要确定是否已停止呼吸。检验方式有多种,“属纩”是主要使用的一种,即把新棉置于口鼻前,视其是否有气。确属已死,立即由长者替死者合口闭眼,舒展肢体,家人在炕脚烧纸哭泣,称“烧倒头纸”,次则让死者仰寝,用白纸遮盖其脸,以大麻缕缚足。然后将遗体停放于主屋正墙下,俗称“落草”,摆上供桌,供桌上献小米干饭,俗称“倒头饭”,并围挂灵纸,灵床下点一盏“引路灯”,俗称“长明灯”,再将其死者生前枕中的荞皮倒在大路上。以前停尸用蘸水的新砖或蘸酒的黄表覆在亡人的脘腹部,反复更换,谓之“泻火”。近年,水晶棺风行于世,将尸体置于棺中,适度冷冻,极为方便。
  
   60岁以上老人病故,谓之寿终正寝或内寝,须择定安葬吉日,讣告亲友。子女披麻戴孝,坐草地草席,不许上炕,谓之“坐草”。孙辈孝衫上挽红布,谓“花孝”。
  
   纸火配置
   纸活,是富裕家庭的葬仪一般较为隆重,所谓僮男僮女、鹿、鹤、碑、金银斗、大纸、吊纸等各类纸活俱全,多数还设道场进行法事诵经活动,超渡亡灵。谓之“祭夯神”、“祭碑”、“祭路”等。
  
   老人病故后,一般都须先请阴阳先生择定埋葬吉日,派人向各处亲朋报丧。并请阴阳先生到家中写引魂幡、告牌、殃状、对子等。还须由阴阳先生选定坟地,即采茔。坟地边长各9步的叫面面九,各13步的叫方十三,较大的称为方十七。新采的坟地叫新茔,已经埋葬人的叫老坟。有的亡人虽正常死亡,但由于坟地山向不利等因素,暂时不能入祖坟的,则安厝别处,俗称“寄葬”,以待日后迁葬。开好墓穴口,然后人挖掘坟坑,过去为攒堂,现今多用明坑,也有将明坑用砖砌成的。殓棺、起灵、安葬、安土神等活动都由阴阳先生吩咐实施。
  
   开吊前要出告牌,谓之“放告”。由阴阳在大白纸上书写亡人的生卒年月、属相等,下款排列孝子的名字贴于木板上,立于大门外。旧俗女儿不上告牌,现在则一视同仁。
  
   出殡吊唁
   出殡吊唁,一般出殡前一日或二日为亲友吊唁之日,俗称“烧纸”。龄德俱尊者通常举行祭奠仪式,任公职者多召开追悼会。开吊后,亲朋闻讯吊丧,吊礼较重的姻亲,孝子要排队出迎。亲朋则可献挽帐、挽联等,以示祭吊。对死者的娘家人(即女原生父家,男舅舅家)要隆重恭请迎接,然后由娘家人对死者的后代侍奉父母情况进行评价,对孝顺父母的予以表扬,赡养不周的还可批评以至罚打。开吊时要领羊,一般在亡后第三天或开吊时举行。将娘家人、儿子、女婿、外甥献给死者的活羊拉到灵前给羊鼻、耳、尾、蹄等部位洒水,再祷告以亡人挂念之事,谓之“问路”。若羊浑身抖动,表示心事已了。若不抖动,则用酒洗涤羊的头部,然后反复揣度亡人牵挂之事,直至抖毛为止。娘家、外甥、女婿都要进行领羊活动。
  
   外甥、女婿要献铭旌,并由唢呐、鼓乐引导到村中走一圈,以旌表死者生前的功德,谓之“游铭旌”。
  
   出殡前一日晚上在“饯灵”活动结束后,要为死者整容,穿好衣服。按一定时间将亡者抬入棺内,俗谓“陈棺”、“入殓”。入殓时要迅速扯去灵堂,撕去丧联。
  
   此夜,还要烧路纸。即孝子执丧杖排队出门,边走边将浸透油脂的锯末、麦衣于路侧不断点燃,俗谓给亡人照路。路途可远可近,一般到十字路口,即由鼓乐引领返回。然后烧掉告牌大纸,黑毛驴或小车。天快亮时,子女要大声哭喊,谓之“嚎丧”。出殡时,由阴阳先生作法发引,需宣布用相避相,避相之人得及时躲开以免祸端。然后,由长子、长孙或长重孙举引魂幡在前,儿子端“醮盆”、“食品罐”随后,先将棺抬出大门,用粗绳捆好,4根椽子由8个小伙子轮流抬往坟地,并用两匹白布挽在灵前,孝子男左女右牵拽,谓之“扯纤”。边走边撒路钱,不许停留,一直抬到墓地。有亲戚关系的,路过门口时可以路祭,现在多因路途遥远,一般抬出巷口或村口即上车,孝子坐棺木两侧。
  
   到墓地后,抬棺绕墓地一周,谓之“抢茔”,然后由娘家人验墓坑是否合格,谓之“验桩”,孝眷向墓穴撒钱,以酬劳挖墓之人。棺材入墓后,要开棺分经,即由阴阳先生察看亡者尸身是否端正。
  
   分经后、由亲属向死者告别见最后一面,然后盖棺,在棺材顶端的土洞内放好食品罐、窖盆、经书等,也有人放殉葬品(如生前所用的眼镜之类)然后点万年灯,安放停当后将引魂幡及桃树枝放到棺盖上,稳棺人上坑后将手足痕迹刮去。然后即由娘家人先操锨动土,亲友再动手埋坟。眷属哀哭,同时焚化冥钱及花圈。
  
   出殡归来,家门口多有点燃的火堆,送殡之人要跨过火堆方可进门,此风近已少见。孝子跪于门前叩谢亲朋,还须用药水洗手、洗脸。主人设席款待亲朋,这时往往胃口大开,尽饱而归,俗谓“饿方下”。
  
   宣门纸祭奠
   宣门纸祭奠,是葬后三日内,孝子每晚要送水火,越送越远,第三晚到达墓地。第三天要由族中长者带领孝子整理坟堆,标明坟界,并把丧杖插在坟堆前,谓之“攒三”。去时途中不准说话,烧纸祭祀,男自左,女自右绕坟作往上撩土状,亦称“撩服三”。返回时不准回头朝后看,亦不准说话。
  
   七七纸祭奠
   七七纸祭奠,每七天烧一次纸,谓之“七七纸”。“五七”、“七七”纸必须到坟上去烧,谓之“尽七”。百日、周年、三年、九年都要到坟上烧纸,并为亡者举行大小不一的祭奠活动,九年后不再在祭日为亡者祭祀。近年,一般三年祭后不再祭祀 。但也有人家举行逝世百年或诞辰百年等祭祀活动,并立碑以志纪念,然非大户人家不办。
  
   30至50岁亡故者,即使病故,葬仪一般简单,不念经,不进行大规模祭吊活动。父母犹在亡故者,一般须停尸上房侧墙,并在亡者脚上挽白布条,以示将来为父母戴孝。旧俗,夭亡或亡故的产妇不能进祖坟,还有服毒、自缢等非正常死亡者,不择吉日,于第三日埋葬,俗称“凶葬”。仪式亦简,亦不得葬于祖茔。
   2019年9月5日夜落笔。

共 31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从甘肃陇中的丧葬习俗入手,从丧葬送魂、寿衣穿着、纸火配置、出殡吊唁等详细解说了丧葬的各个程序。还列举了“嚎丧”、“扯纤”、“抢茔”、“验桩”等各种独具地方色彩的习俗,丧葬后的宣门纸祭奠、七七纸祭奠也作了详细的描写,把黄土高原北部这独具农耕文化的传统习俗用朴实的语言跃然纸上,鲜明的地方色彩,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读来让人耳目一新,深深感受到我中华族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谢作者赐稿星月,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雪舞飞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舞飞扬        2019-09-12 16:27:09
  独具地方色彩的丧葬习俗,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民族文化,问好作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