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情满齐家(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情满齐家(散文)


作者:于报生 白丁,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89发表时间:2019-09-15 20:34:27

【丹枫】情满齐家(散文) 齐家,一个一直在我心里打转的小山村。齐家,因全村清一色齐姓人家而得名,又因村里盛产香椿且味道醇香而远近闻名。我与它结缘,源于1992年春我到东姚镇工作之时。
   今年处暑前日,受陈才生教授相约,几位好友到刚获批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的齐家探访。山清气爽,一路欢笑,峰回路转,进入齐家。循寨门入,穿行在青石铺就幽深寂静的小巷,石街、石墙、石门洁净质朴。石刻门匾“天道酬勤”“克勤克俭”“耕读传家”突出醒目。
   正看得入神,听巷里有人声传来,见一位老乡拿着打气筒走出。问询中,得知老人叫齐黑喜,准备套毛驴车下地,见我们过来,热情地引到自家院里。小院四面石屋,每座房屋门头上都有卧石横梁,皆有刻字,已斑驳不清。老齐手指北屋和东屋说,“这都是老辈人留下的。”又指指西屋,“这三间是我盖的。仅用石头,我就背了一冬天,又盖了一春天。”院里有棵梨树,碗口粗细,直溜溜四五丈高,拳头大的梨儿高过屋脊,众人称奇,老齐说:“这梨叫‘半斤酥’,个大、酥甜、没渣儿还润肺。”进入屋内,正堂贴着毛主席标准像,屋梁悬挂一荊篮,专门用来放食物。陈教授顺手从地上拎起一个三条腿小板凳,它用自然树根雕凿而成,令人称奇。堂屋左边是厨房,灶台、铁锅、风箱、柴禾,自成一体,还是我当年在村里农家吃饭时的情景。
   我向老齐打听村里干部的情况,老齐反问:“你是谁?咋认得他们?”陈教授笑道:“这是当年咱乡里的于书记。”老齐眼睛一亮:“于报生!”当即紧张地手搓打气筒急问,“你就是那个骑自行车来俺村下乡的于镇长?”老齐的追问,让我愕然!离开镇里工作这么多年,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农还能立时想起我、念叨我,顿时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
   当年下乡调研,我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全镇大村小寨,第一次到齐家时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我带着农业助理和林业助理,三人翻过椿树岭,穿行陈仓沟,路经白象井,再登周家岗。坡高路陡,山道弯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偶遇野兔穿路逃遁,让我们在惊喜中缓解了跋涉的辛劳。从王帽山下来,眼前豁然开朗。齐家到了,山风夹带着一股醇香扑鼻而来,但见山路两侧、高坡低岗布满了香椿林;田间地头,岸角沟底,房前屋后,岩石缝里,到处是成丛成簇、枝繁叶茂的小香椿树。进入村口,看见在村委会门口很多人,原来都是前来购买香椿的。一位专程从鹤壁开车来的中年男子告诉我们说:“齐家香椿上市早,香味浓,颜色鲜,品相好,我来购买是想就此做点小买卖。”问及价格,几毛钱一斤。老乡们憨厚,没有斤斤两两地计较,临走还会抱上一捆儿送与买主。购买的场面和这位中年男子的答话,触动着我思悟的神经。村干部和老乡知道了我是新来的镇长,也围上前来和我拉起了家常……
   骑车下乡,虽然没有坐轿车的风光,但与山里百姓距离拉得更近了;虽然劳累,但了解了实情,加深了与山村乡亲的感情。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乡呀,本应该做到且微不足道的骑车下乡的小事,到现在他们还记在心里!我激动得一下子拉住老齐的手说:“我们来个约定,咱们这里要是能成为旅游景点,你就牵上你的毛驴在村里揽客,绕村骑一圈五块,出村转一遭十块,坐毛驴车逛一圈十五块。到时候我也坐上你的毛驴车风光风光,好不好?”老齐笑得合不拢嘴,连连说:“中,中,可中!”见此情景,陈教授、吕志勇和任建昌不约而同地把闪着光芒的眼神投向我,郭运生“咔嚓、咔嚓”按下了相机的快门。随着一声吆喝,齐黑喜载着老伴,在“嘎嗒嘎嗒”的驴蹄声中,驶向村北的水泥路。我注视着老两口远去的背影,感动得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看完“九门相照”的遗址,我们来到被齐家人称为广场的三圣庙前。见一合抱粗细的老柳树,树冠如云,一地凉荫。树下有两盘石碾和一台石制的扇车,依然可用。再向北走,一尊双眼朝天的石看完“九门相照”的遗址,我们来到被齐家人称为广场的三圣庙前。见一合抱粗细的老柳树,树冠如云,一地凉荫。树下有两盘石碾和一台石制的扇车,依然可用。再向北走,一尊双眼朝天的石狮还在尽职地守护着齐家的北大门。志勇帮助申报齐家传统古村落耗神费力,自然对齐家厚重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站在石狮旁,他手指北坡半山腰上的山洞说:“石洞周壁皆烟熏火燎之迹,洞口有石臼。至少明朝以前,此地已成村落,名叫白玉泉。”
   话音未落,忽有一辆电动三轮驶过,只听紧急刹车声响,从车上跳下一位年纪稍长的老者,大声喊:“于镇长!”我转身一看,原来是当年的村支书齐用锁,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用锁埋怨:“怎么来了也不打声招呼?”我说:“我们就是来看看,不想打扰你们。”用锁热情地把我们邀请到自己家里,喊出老伴,倒上茶水,端上新摘的鲜果,他高兴地说:“于镇长,咱们当年制定的规划,早已实现了。”说完似乎觉得不妥,于是周围解释道:“不好意思,叫于镇长顺口了,后来也就一直改不过口来,不过总觉得还是叫镇长亲切。”1993年前后,我又一次骑车下乡来到齐家村时,县农业局包村干部宋新德正与村委们讨论村里的发展规划,我便参与其中。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们把村里的发展规划编成了一个符合本村实际、充满美好憧憬、又能让老百姓好懂易记的顺口溜。为实现这个规划,让齐家香椿能卖出去,我带着镇广播站站长原金伏到村里拍照摄像,亲自编稿在县电视台连续播发。和村干部一起发动群众开发山地,扩大香椿种植面积。也请专家在村里实验塑料棚种植,以便四季鲜椿,但因棚中之椿味道差别之大,未能成功。还参加过南沟水库的劳动……过往的画面一幕又一幕在我脑海里显现。这时,我和用锁激动地还原着当年的情景,并异口同声地向大家念起了那个规划:香椿花椒布满山,南沟水库映蓝天。人均收入过两千,外迁农户往回搬。如今,规划早已变为现实,齐家村已形成以香椿为主和花椒为辅的产业模式,单香椿一项,就收入可观。每到春季,村西的山道上,采买香椿的大小车辆,络绎不绝。村民们足不出门,香椿就有了买主。而且价格在逐年攀升,最高可达三十几元一斤,平均下来都在十五元左右。香椿香椿,绿了山村,醉了游人,富了村民。用锁越说越兴奋:“新任支书齐有伏正在为建设国家级传统古村落项目四处奔波,如果能招商引资成功,齐家村就更有希望了!”
   大家为山村的未来而畅想着,围绕着古村落的建设各抒己见。陈教授讲建设中应该体现文化品味,志勇谈建设中应该保持“古”的厚重特色,建昌说建设中应考虑旅游的生态休闲,我坦言建设中还应以百姓受益为出发点,运生插话要组织作家团队开展采风活动。大家七嘴八舌,都表示要为齐家的发展助上一臂之力,好似现在就是齐家村传统村落建设的一员。用锁老两口听得津津有味,诚恳相邀:“希望你们成为齐家的常客,齐家就是你们的家。”大家议论着,憧憬着,描绘着,似乎未来那古朴典雅、山青水秀的美丽齐家就在眼前。陈教授感慨:“宋人晏殊曾描绘:‘抱孙探雀留客剪椿芽。无限村居乐,逢人敢自夸。’齐家是也!”

共 28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作者今年处暑前日与几位好友到刚获批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的齐家探访经历。齐家,因全村清一色齐姓人家而得名,又因村里盛产香椿且味道醇香而远近闻名。齐家属于东姚镇管辖,作者曾经在镇里当过镇长。书记,与这里的老乡十分熟悉,这次访问犹如回家的感觉。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古村新貌,亲情依旧,宾至如归,引人入胜!力推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09-15 20:35:05
  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古村新貌,亲情依旧,宾至如归,引人入胜!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9-09-15 21:26:20
  种香椿致富是个好点子,香椿营养丰富,结芽低,价格自然就高。古村风貌引人入胜!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