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秋天的怀念(散文)

精品 【晓荷】秋天的怀念(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9发表时间:2019-09-18 12:02:56


   秋天是属于农民的季节。你看,波澜壮阔的秋收景象,响彻四野的机器轰鸣,突突轰响的手扶机在来来回回的运粮,田野里到处是农家忙碌的身影!
    八九月的农村怕是一年中最忙碌最劳累的季节,也是最开心喜悅的季节,一年的收获全在此季,一家的指望也全在此季。或许在收割时,人人都在暗暗盘算,今年能收多少谷子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农民们将一粒粒种子撒向土地时,无边的原野就会焕发无限的生机,蕴蓄着无穷的希望。他们曰出而作,月落而归,一年四季忙忙碌碌,最是辛苦。
    自打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以后,农村的日子才渐渐地好起来。记得在大集体生产队时,我父亲在外,只有母亲带着我们姊妹5个过活。那个生活的艰难,自然不必再说!后来,农村土地实行了联产承包制,先是合作组,后是承包到户。当时我和小妹在读书,家里的地全靠母亲带着两个姐姐和一个大妹在辛勤地劳作。
    家里缺乏男劳力,犁田耙地挑担打场一应重活就全落在母亲和姐姐的身上。那时耕地全靠一头老牛,没有耕田机。犁田耙地是一个体力活,也是技巧活,重要的是有力气。刚承包到户时,母亲只得扶着犁慢慢的学,站在耙上艰难的走。几十亩的田地,不知道母亲是怎样一歩步一寸寸走过来的。看着母亲的辛劳,为了让母亲减轻负担,两个姐姐也跟着学犁田耙地。就这样,多少年来,我家的几十亩田地在她们手里翻腾了不知多少遍!是啊,这原本是男劳力的活儿!
    那时我在上中学,母亲和姐姐们都很呵护我,从未让我做过农活。即使她们头顶烈日,冒着风霜雪露,含辛茹苦,也不怨我。因为,她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要我一心读书,心无旁骛,考上学校,有出息。现在想来,虽然我的愿望实现了,但一想起很少跟母亲她们一起劳作,替她们分担一点劳力而深深惭愧!
    不在农村你不知道在大忙季节,他们是怎样的忙碌。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顾不上家中的老小。
    八九月间,农村收割稻谷了。母亲在当夜磨好了几把刀镰,用手指轻轻当了当刀锋。第二天天蒙蒙亮,母亲就和姐妹们上阵,收割那一畦畦缀着金穗的水稻。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幽远,秋天的早晨已是凉气袭人。被露湿了的谷穗正低垂着它们的泛着青黄光芒的头颅,仿佛在恭敬地迎候母亲们的到来,愉快的将它们收获。很快的,在母亲们的镰刀下,一畦畦的稻子倒伏在地上,有规律地排成一铺铺。眼是孬种手是好汉。这么大一片田地的水稻,在她们几天奋力挥镰中全部倒伏。再看此时的母亲们,直起酸痛的腰板,一手提着刀镰,一手举起草帽,搧着如雨的汗颊。那时没有耕田机,拉稻把全靠人和两个轮子的小板车。将板车放置田埂上,将一铺铺稻秆抱到车上,码好。抱稻杆不是滋味,稻芒戳在脸上,手上,肚皮上,剌刺的,红红的,痒滋滋,甚至有遇到小蛇匿藏其中的危险。当她们一车车地将稻秆运到场上时,就马不停蹄地将满车的稻秆抖晒到场上,准备碾压稻谷。农村大忙时,白天还是以收割为主,到晚上再碾场。那时碾场,一头牛,一个石磙子,一条鞭子,母亲她们就这样吆喝着牛儿一圈一圈,里里外外,碾压稻秸秆;然后再翻几遍,惟恐秆上残存稻粒。一遍一遍,牛疲倦,人也倦。谷子脱下了,还要扬尽瘪谷和因碾压带来的场灰。母亲并不高大,手臂早有疼痛,要用板锨铲起一锨锨的谷粒,着实不易。一堆金黄的谷子呈现在面前了,可母亲累得是气喘吁吁,灰头土脸。虽然很累,但看得出母亲还是很开心。
    一季的稻子不容易啊!五月间麦收一结束,农村就要种水稻了。他们在春天就购储好稻种,四五月间育好秧苗,接着是整水田,犁啊耙啊,忙碌不停。插秧是个辛苦活。母亲她们在当夜将秧从苗坑里一棵棵拔出来,扎成很匀称的一把把,第二天再拉到秧田去一棵棵地栽。我的姐姐和妹妹都是插秧的能手,不仅快,而且齐,白漠漠的一片水田,在她们手里很快就绿绿一片了。一季秧栽下,母亲们的手肿了,泡白皱了,指甲磨平了,甚至指甲常常渗血。
   每想到这些,我不由为我们儿女操劳一生的母亲而伤感。在贫困如洗的岁月,在生产力落后的农村,我们的母亲们就是这样用一双粗糙的大手,用瘦弱的肩膀,辛勤地操持,该是多么的伟大啊!
    现在母亲已离开了我们,但无论何时何地,我也难忘母亲的养育之恩。我知道,没有您的独当支撑,沒有您的坚忍的毅力,没有您的精心抚育,我们的子女哪有今天?哪有今天的幸福!
   九月秋意浓,愿这九月的秋风捎去我对母亲的思念,永远永远……

共 17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秋天带给诗人的是无穷无尽的遐想,带给劳动者的就是满满的希望。作者的这篇文章,既道出了秋景秋色的欣欣向荣,更从回忆秋收的往事里道出了农家的那份坚韧和勤劳。都说“民以食为天”,这“食”从哪里来呢?当然是靠勤劳的双手。那些贫困生活的烙印,是作者心里一道深深的印痕;那些贫困生活的劳作,是一家人赖以生存的支撑。从中,我们读懂了农民,读懂了父母,更读懂了爱……时光远去,愿我们都懂得珍惜和感恩,欣赏作者朴实真情的美文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92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9-18 12:03:57
  文章接地气,细腻柔情,满满正能量,欣赏拜读。感谢作者赐稿晓荷,创作辛苦了,期待更多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09-18 14:15:42
  谢谢老师编辑和点评,祝您愉快。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