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秦人,秦腔及其他(散文)

精品 【流年】秦人,秦腔及其他(散文)


作者:白淮斌 秀才,276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1发表时间:2019-09-18 18:42:38

多年以前,我居住在温州飞云江畔的一个小镇上。清澈的江水穿镇而过,江岸上一年四季绿树长青。每每清晨,太阳从东边山顶冉冉升起,浓雾就将山梁、村庄、树木、包裹起来。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看上去,树木、村庄好像生长在云端一般。在袅袅升腾的云雾里,让人流连忘返,如置身仙境般恍如梦境。也许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缘故,寂寞忧郁占据了我生活的全部,整天看着电脑频幕发呆,日复一日地这样坐着,努力地品味寂寞带给我的压抑。
   在一个伏天的晌午,财务王华对我说:“老白啊,咱们天天吃、上网、睡觉,多没意思啊。”小王毕业于海南大学,看上去壮得像一头牛,可身体素质比较差,容易感冒。感冒了就一直持续,很难好起来。吃饭,我们自己买菜自己做,小王会烧几个海鲜、鱼虾、螃蟹什么的,都是典型的南方风味。而我虽然是北方人,却不挑食,以填饱肚子为原则。一个公司就两个人,老总一个劲打电话叮咛:吃饭吃好一点,别亏待自己。但是两个大老爷们,天热了就怕做饭,总是对付。
   偶尔上网,看到了有个网友做的《陕西小吃精编及名小吃》,里面有图片,诗文,陕西八大怪,还有黑撒乐队的演唱的《陕西美食》,听着这样亲切的歌曲和陕西那些耳熟能详的小吃,我的馋虫一下子被勾了起来。我以前不止一次说过,南北方饮食有差距的,南方人喜味清淡,不吃醋和辣椒,对鸡精味精酱油要求严格,每餐烧菜必用,这一点让我无法忍受,倍受熬煎。当年在温州总公司的时候,那个烧菜阿姨,总是抱怨:“我烧的小黄鱼,公司人都说好吃,你为什么一口都不吃呢?”我便歉意地苦笑,可我就是闻不惯那股鱼的腥味。以后肚子饿得撑不住了,也就眯着眼睛吃了,这也许就是环境改变人吧。
   听了一下午秦腔,还有十三狼演唱的陕西方言歌曲,难免会让人感慨万千。我的老家在陕西宝鸡,是炎帝故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古有神农氏尝遍百草而研究治百病,拯救芸芸众生。周文王正是从我们老家岐山秣马厉兵,灭了商纣。创造了一个画地为牢,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太的平盛世,让历史学家感叹,让寻常百姓念念不忘。岐山地名也有着深深的历史烙印。比如:驸马庄、公子庄、草场村、校场、大营、小营等。从这些村名、地名的表面字意,你就能明显感觉到中华文明的轨迹。大秦统一六国之前,是在现在的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镇建都,历史上称“西秦”。岐山还有个叫仓颉庙的村子,据传,仓颉在此地闭门造字,奠定了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基础。我有时候甚至想,在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岐山先祖的发明创造,中华文明将是何等的黯然失色。
   来到温州农村,我始终觉得,这个地方的地域方言同外语差不多。听我感慨惊奇,在陕西当过兵的村支书就笑,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都是温州兵做话务员,用地方方言传达命令,越南人侦探到了明码电文,愣是听不明白说什么,别说越南人,就我也不一句都听不清楚。不知道事情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但是温州地域方言真的生涩难懂。我天生对语言不敏感,工作了几年,还是听不懂地方方言,我有时候甚至很纳闷,一二三四五,温州人也会说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温州本地,是有方言电视台的,对于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得相当好。南方人对汉字的理解,也许来源于秦统一六国那阵子,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我甚至坚信南方人有自己的文字,最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汉子成了官方用语,各民族人,不管你念什么调子,汉字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南方的地名就很有趣,比如喜欢用:垟,峃等这些生僻字,作为地名,村名。再比如人名,南方人喜欢用碎,碎什么的人名特别多。而北方则不同,同样一个音,北方人喜欢用岁,岁而不碎,哈哈,细细琢磨。也是南北方的用词习惯不同而已,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对用词的要求不同。但是我看近年来活跃在中国文坛的温州作家东君、哲贵的小说,并没有从中找到地域方言的踪迹。
   在南北方过了,才能体会出地域文化的诸多差异,我也习惯于对比。温州号称中国最有钱的地方,这个也绝对不是浪得虚名。挣钱就要付出,就要辛苦,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南方地少,人口稠密,光凭土地很难养活自己,这样说来你就不难理解,世界各地,有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浙商。而陕西则不同,古语有云: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自古埋皇上。把一个陕西风水宝地的形象,说得一清二楚。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十亩地一头牛,婆娘娃娃热炕头,影响了多少代秦人?安于现状,容易满足,深信土地才是刮金板,靠的是人勤地不懒。但是事实却成了陕西人贪恋家庭不思进取的一种借口,吃不肥,饿不瘦。
   政府给了公司一个旧校舍,作为办公场所,公司开始装修的时候,由我负责。一个瓦工带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做小工,老人勤快,自己背水泥、挑沙子、和灰,就不闲着。我本以为老人家贫,为了讨个生活,也就没往深处想。因为在北方老家的关中农村,六十以上的人已经很少给人干力气活了,成天在家东家窜,西家逛,穿梭于棋牌室麻将场;丢个方、游个胡、围个老虎上山。谁还干这么吃力的活路,你给钱再多,没人来干。老人不会说普通话,方言我又不懂,老人家总是一脸和气,笑容灿烂。扁担挂在后背,手里不停地做活。久而久之,大家相互熟悉起来。年轻瓦工说出的真相让我大跌眼镜:老人儿子在意大利,自己在珊溪和巨屿镇有两处房产,少说也有个一百多万。但是老人跟他干小工已经好几年了,天阴下雨,没有落下一天,他们两个是联手,他有活老人一定不闲。看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南方人的勤劳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南方人明白一个道理,没有钱就没有面包,挣钱与面子无关,我秦地老陕则不同,谁家如果七十岁老爸给人打小工,都会被人笑话,认为其子不肖,虐待老人,干活挣钱对老年人来说,成了一种耻辱。这才是本质上的不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名胜古迹多,南方山水好。北方文化底蕴厚实,起码没有方言电视,其方言也没这么生涩难懂,这可能与汉字的起源在秦地有关,平民百姓用词都很不一般。你在岐山,大爷大妈都会说,你看,谁家外丫头,平儿平素都不来看老娘,这个平素,实为文言词,即平常之意。南方没文化的农民大概就想象不出来怎么用了,脑子里也没有这个词汇。但是秦地寻常百姓口头就这样说的。也许就是这个缘故,遭受传统文化熏陶根深蒂固的秦人,就固执,不开窍,认个死理,生性耿直。当年抗战,中条山一役,八百冷娃战败之后,跳了黄河,把个陕西人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吃一碗油汪汪岐山臊子面,吼一声先人留下的秦腔,撩咂了,美得太。豪爽洒脱要数陕西冷娃,刚直不阿要算陕西人的性格,虽然穷困了点,但心里却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生活在自己腹议营造出来的黄粱美梦里,不能不说也算是一种幸福了。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这些大实话却让多少游荡在外的秦人热血沸腾。

共 27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长江以北历史文化厚重,长江以南山清水秀。地域不同,人的生活习惯不同,人的思想观念不同,人的追求也会不同。南方人喜欢甜食,性格温柔,细声细语;北方人好吃辣子,好吃咸食,性格豪爽洒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州人勤劳,即使家有万贯家产,到了七十岁,还要打工赚钱。而陕西人即使不富裕,从六十岁就开始享受生活了,吼一声先人留下的秦腔,吃一碗飘着红油的臊子面,也就心满意足了。幸福是一种感觉,人的要求不一样,幸福的感觉也不一样。文章主题丰满,描写细腻,采用对比的手法,从饮食习惯,生存理念,人文历史方面描述出了南北的差异。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920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9-09-18 20:31:29
  美文散发出浓郁的秦韵,让人感受颇深。
   问好乡党,祝福秋天快乐!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李长新        2019-09-21 22:55:25
  仓颉一说在洛南县造字,洛南有仓颉祠,在馒头山。说随皇帝迅游至商洛造了28个字。一说在河南洛宁。现在又听你说在岐山。呵呵,反正皇帝时期,至今五千年了。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09-23 11:14:5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