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铁关天西涯(散文)

精品 【流年】铁关天西涯(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3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19发表时间:2019-09-19 11:13:17

【流年】铁关天西涯(散文)
   一
   南疆库尔勒市东霍拉山与库鲁克山两山对峙的峡谷间,孔雀河上游,有一座雄关,巍然挺立。雄关两侧,石壁巍峨,高数十米,长十五公里。这座雄关,就叫铁门关。2012年以后,以它为中心,又设立了铁门关市。
   铁门关,位于库尔勒与塔什店之间,是丝绸之路中出焉耆去龟兹(即今库车)的必经之地。《明史·西域传》曰:“两岸如斧削,其口有门,色如铁,番人号为铁门关。”此乃铁门关之得名也。
   我所看见的铁门关,已非旧日风貌,是1989年才修复的。
   远望铁门关,它掩映在绿树丛中,站在它脚下,觉得它巍峨高大,是镇守边关的伟丈夫,铁将军。
   关门青砖砌就,中间没有铁门,只有穹形洞门可通行,门洞内,宽可容两辆汽车并行,高约四五米。门洞上方,有王震将军所书之“铁门关”三个大字,字为颜体,虽不甚圆熟,却笔笔严谨有力,字字雄浑苍劲,辐射着阳刚大气的将军风范。
   门上阁楼,双重叠檐,檐牙上翘。下层,铺红色琉璃瓦;上层,铺金黄琉璃瓦。
   十年前,我站在铁门关下那一天,天气清明,阳光灿烂。在灿烂的阳光下,金黄琉璃瓦愈加金辉灿烂;红色琉璃瓦,也红得晶亮耀眼。两种琉璃瓦,黄红映衬,给铁门关增添了富丽堂皇的气派。
   从铁门关往西北,一条汉唐古丝绸小路,顺山脚,沿河道,迤逦蜿蜒,向极远处延伸,远远隐没于峡谷山隘之间。
   关前石壁上,书有“襟山带河”四字,乃1932年国民党焉耆骑兵旅长詹世奎和库尔勒骑兵营长张德胜,在铁门关设联防指挥部时,让人在石壁上镌刻的。此四字,倒也扣准了铁门关的地势特点,以山为襟,山峰连绵雄峙,舒展如襟;以河为带,河水弯曲迤逦,飘摇如带。古诗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借此来形容铁门关的战略价值,似乎是再恰当不过了。
   此处峡谷两侧的群峰,风化极其厉害,我想从高处俯拍铁门关,就在关前顺山坡往上爬。陡峭处,几次用手抠抓凸出的石棱,被抠抓的石棱,竟然都砉然脱落下来,惊出我一身冷汗。山的表面,远望皆土,登临之,方知脚下皆石块石砾。此处严重缺水,一年里,几乎不下雨,所以满目皆濯濯童山,寸草不生。从此处过,除非插上翅膀,鸟儿一样飞过去,否则企图攀山而跃,不啻白日做梦!想从此处过,非关莫能跃!
   距今二亿年前的地质年代里,当时的焉耆盆地,博斯腾湖还未形成,开都河滔滔的巨流,在冲出山口之后,于今焉耆县两侧奔流直下,然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切开如今库尔勒与塔什店之间的低山丘陵,冲出一条险峻的峡谷。这条峡谷,就是如今的铁门关峡谷。
   后来,地壳不断变动,天山山区,出现了一系列断陷盆地,焉耆盆地就是其中之一。开都河,则改变了流向,在盆地的低洼处,形成一个巨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湖水又向西溢出,形成孔雀河。从此,铁门关峡谷,就成了孔雀河的通道。
   正是因为巨流冲击的原因,山的表层,往往有沙粒、砂砾、卵石、石块层叠堆积,形成独特的地表结构。怪不得,我们攀登起来,是那么艰难。
  
   二
   西域铁门关,内地人知道它的,寥寥无几。而我,也是在去南疆之前,才对它产生了兴趣,去铁门关之前,也依然对它知之甚少。到了铁门关,听导游娓娓叙述铁门关的前世今生,又在铁门关楼里购得一本介绍铁门关的旅游资料,浏览一遍,才渐渐了解了它所蕴含的厚重历史。
   我站在铁门关下,静静审视着巍巍雄关和一块块静静矗立的石碑,脑海里,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一下子,回到两千多年前。
   我仿佛看到,公元前174年,匈奴统治西域,派焉耆僮仆都尉率兵,在此设关守备。群山峡谷之间,铁关雄峙。匈奴铁骑,镇守边关,既保障通往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国(如波斯帝国)的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又南御塔克拉玛干沙漠以西以南的西域诸王国来犯,北挡焉耆以北百姓枉自出境。自此,铁门关,揭开了它漫长历史的第一页。
   又仿佛看到,当年张骞远行千万里,两次出使西域,风尘仆仆,鞍马劳顿,在此略作休憩。也许明月之下,雄关之前,当年的张骞,曾经与镇守此关的焉耆守备举杯共饮,共话沧桑。
   又仿佛看到,公元前101年,西汉官兵到此,进驻铁门雄关,并以此为立足之地,在轮台、渠犁(今库尔勒)屯田耕种。从此,铁门关纳入中国版图。此后,虽然曾经几次短期易主,但大势所趋,终归忝列大中华二十六关之一——尽管有“天下最后一关”之称!铁门关内,荒凉的群峰下,混沌的峡谷里,从此才有了绿树花草,稼禾桑田,一派田园风光。
   又仿佛看到,公元94年,东汉都护班超,率千里铁骑,直袭铁门关。关隘前,战马嘶鸣,战旗猎猎,狼烟烽起,杀声震天。勇猛无比的汉家雄兵,出奇制胜,除掉匈奴一百余人的使团,击溃焉耆王国的守兵,并由此进军焉耆,然后招抚西域各国,鄯善国(楼兰)、疏勒、龟兹等国,也先后归附汉朝。猛将班超,为大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汉皇封为“定远侯”,人称“班定远”。其后人,西域长史班勇,又在此横刀立马,饮马孔雀河。
   过去的印象里,只知道写《汉书》的班固有一个哥哥,原来他的哥哥班超竟然如此了得,竟然曾经在铁门关创下如此丰功伟绩!两兄弟,一文一武,皆在历史上留下辉煌身影。细想想,为人如此,才不枉来世上一遭!
   盛唐时期,唐玄奘,从长安出发,取道西域,要到西天取经。某一天,也叩击铁门关钥,要取道这里,由此向西南远行。御弟到此,守卫官兵焉有不盛情款待之理?出家之人,酒肉理当回避,但肉厚酸甜的葡萄,甜腻如蜜的哈密瓜、蟠桃,蔬菜拌就的手抓饭,金黄的玉米粥,想必是要尽兴品尝的。此处的异域风情,别样文化,想必也令唐玄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还有一位盛唐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边塞诗人岑参。从公元749年,便到西域来做官,官职虽小,但做为一个文人,其审视西域的眼光便更加有美学深度,有独特的审美视角。今天读他的一些诗,读不出轻松和愉悦,读出的是与荒凉相伴的孤独和悲悯。他的《银山碛西馆》诗中前四句曰: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
   当年诗人所称银山,就应该是当今维族人称的霍拉山与库鲁克山,银者,似应比喻其荒秃不毛,远望白皙一片。碛,本水中石砾。沙碛,即沙漠。此两者,写出铁门关的地理位置。“风似箭”,写西域风速之疾;“飒飒胡沙迸人面”,一个“迸”字,写出了西域风力的强劲。诗人对“铁门关西月如练”的描写,似乎重在其孤寂寥落:茫远空旷的夜空中,悬挂着如练孤月,诗人在此情景下,仰头望月,孤独悲哀之情,自当油然而生。游子在外,目睹这一片苍茫荒凉,“双双愁泪”,潸然而下,势所必然。
   再引他的另外一首诗《题铁门关楼》于后: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
   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岸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这首诗里浸润的异乡游子的孤单寂寞,悲哀凄凉,更加浓厚深重了。
  
   三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那一日,我到铁门关,瞻仰古代雄关,重温历史,心情本欢悦,精神本放松,全没有了古代边塞诗人的那种似乎天涯沦落的感觉,没有了苍凉寂寞的悲哀。在时光距离的间隔作用下,在愉悦心境的统领下,对古道西风,高峰峡谷,远古烽燧,巍巍铁关,诸位先贤,总带有一种咀嚼把玩的意味,一种欣赏品味的情趣。
   在这种心情支配下,我们沿着关后小路,傍山脚,循小河,一路漫步,一路浏览。看山,看水,看石头,看绿树花草。
   身处峡谷之间,仰望两侧群峰,巍峨耸峙,连绵不绝,起伏参差。山体沟壑交错,山岩的颜色,浅淡的灰白,厚重的赭石,燃煤一般的黢黑,交汇融合,犹如曾经有天火熊熊燃烧,留下火烧火燎的遗痕,给天山山脉的东南支脉的群峰,皴染出独特的山形和山色。而光秃的山峰和峡谷间,绿树碧水,生机盎然,与群峰的荒芜苍凉,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是在别的地方很难见到的一道独特风光。
   因为天气少雨,峡谷间的小河里,流水甚少,几近干涸,河床袒露。河床里,铺满鹅卵石,躺卧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只有少量的碧水,在乱石间,潺潺流动。这倒给了我们欣赏河中乱石的机会。
   鹅卵石,大大小小。看石材,有斑斑点点的花岗岩,有靛蓝色的角闪岩石,有白中带花纹的灰积岩石,有乳白色的石英岩;看颜色,有燃烧的火焰一样的赭石,有拙朴的青石。这里的石头,质地并不好,着实而不透明,粗糙而不晶莹,但那形状,还有那线条多样的纹理,斑斓瑰奇的花纹,质朴天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大块的石头,形貌各异,更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状如笑佛者,如鳄鱼者,如卧虎者,如奔狮者,如海狮者,如座椅者,如具体而微之山峰者,尽可凭想象得之;其颜色花纹,也各有风韵,令人欣赏不够。
   尽管水的流量很小,但凡是有水的地方,在汩汩碧水的映衬下,鹅卵石和大石块,就显得温润光泽,水灵鲜亮,就有了生命的韵律和颜色。
   岸边杂树,以柳树为多。
   在内地,柳树是极其普通的树种,几年过去,长到能做檩梁,已是老树。没想到,在远隔“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西域南疆,铁门关里的柳树,好多都像历经沧桑岁月的耄耋老人。
   据说,这里的柳树都叫左公柳,其名取自清末在西域纵横驰骋的左宗棠。左宗棠到新疆来做边关大吏的时候,将柳树树种引进到这里。“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的老部下和同乡杨昌浚的这首诗,就是最好的明证。
   辗转飘泊到荒凉西域的左公柳,似乎根系愈加发达,枝叶愈加茂盛,树冠愈加膨大如华盖,躯干愈加巍峨魁梧,生命力愈加蓬勃旺盛,一代代繁衍生息,成了西域的主要绿化树种。
   这些耄耋老人一样的左公柳,老枝虬曲,旁逸斜出;主干粗大苍劲,沟壑纵横,彰显着其生命力的顽强和柔韧。它们姿态各异,有扭曲歪斜的,有倾侧着身子的,有挺直躯干的,因其苍老,便显出了沧桑厚重的神韵和老而弥坚的风采。有两棵老左公柳,上面的枝条缠绕在一起,竟然缠绕出一架虬曲龙门。隔着龙门,看群山,看峡谷,看河床,是龙门框住的别样景致。
   有三棵老左公柳,根部聚拢一起,身子却向着不同的方向耸峙。正因为根部聚拢,它们的伟岸身躯,便如三位“壮心不已”的老哥仨一般,有着血脉相连的渊源,令人想起刘、关、张三兄弟的手足之情,我便给它们取名为“三结义”。只不过,这里不是桃园,是西域铁门关下,是孔雀河边。
   一些老左公柳的根部,老根纵横,纠葛缠绕,如龙似虎。树冠上,绿叶如盖,在河水的浸润下,苍翠碧绿,显得青春盎然。当然,也有已经干枯的老干和老枝,或斜或躺,静默无声。左公柳们,枯与荣,生与死,和谐共融。左公柳们,多像前赴后继,一代接一代,屯垦戍边的将士们啊。
   至今,我都难忘那些左公柳。从它们身上,我看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能量;也看到了,即使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一种生命体——即使再普通的生命体,只要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也能活出一道靓丽的生命风景线。

共 43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以铁门关为起点,娓娓道来的历史故事以及作者自身的感悟,给人启迪。铁门关是丝绸之路中出焉耆去龟兹(即今库车)的必经之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被称为镇守边关的伟丈夫,铁将军。站在这里亲临现场,作者感慨万千。那远去了的一幕幕:张骞远行千万里至此、东汉都护班超率金戈铁骑直袭铁门关,甚至唐玄奘出使西域……无不让作者心潮起伏。古道西风,峡谷陡峰,战火烽燧,铁关见证。作者尤其对左宗棠到新疆来做边关大吏时引种的柳树树即被后人称为左公柳大抒真情,足见作者的真性情。表达情怀时挖掘历史底蕴,作品厚重,文笔凝练,值得品读。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92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9-09-19 11:15:53
  老哥文笔老到,构思精致,善于挖掘。
   散文有情,有魂,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9-19 11:24:15
  谢谢你,这么快就编发出来,而且,编按语这么精彩。也期待着你的新作!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9-09-19 11:16:41
  向老哥学习,笔耕不辍,坚持,快乐人生!
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9-19 11:25:36
  山地辛苦,刚贴出来,很快就编发出来,速度快,编按语质量高,佩服!
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09-20 16:05:2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 楼        文友:李长新        2019-09-21 23:04:33
  写边疆的美文!感受到苍凉和悲壮之美!
回复5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19-09-21 23:28:49
  谢谢分享,那里给人最大的感觉确实就是浩瀚和苍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