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绿野】务苹果(随笔)

编辑推荐 【绿野】务苹果(随笔)


作者:林科 举人,447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79发表时间:2019-09-19 13:25:22

1.农民是一个辛苦卑微的职业,所以千百年来生活在乡间的人,都在做着同一个美梦,——鲤鱼一腾跃,跳出农家去。
   在我生命的记忆中,旧时代村里不乏华丽转身者,却甚是寥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普遍以及进城务工潮兴盛,渐渐的,凭着学识和职业的缘故,定居落脚在外的人渐渐多了。于是,昔日炊烟袅袅、趣味横生的农家小院变得寂寥冷清了,事实上,冷清了的何止是农家小院?还有那广袤肥沃的土地。
   我的家乡地处秦岭脚下,土壤疏松广博,昼夜温差悬殊,非常适合苹果树的发育生长,听老一辈人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大量栽植苹果树了。由于旧时代农业科技的局限性,果树基本都属于乔化品种,树冠庞大,根深叶茂,树的寿命很长。记得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实行“责任田”的时候,我家分到了好几亩老品种的果园子,其中有大国光、小国光、青香蕉、鸡冠、红元帅等等。那些果树都长几十年了,主杆都很壮硕,个别的直径甚至有大面盆的口那么粗了!
   果园子就在我家老屋的坡底下,到了春天万物生长的时节,满树繁花盛开,白茫茫一片,逗引得蜜蜂嗡嗡乱飞。到了夏天,青涩的果子藏在浓密的树叶里,葱葱茏茏,密不透风,投下的影子俨然一间房子那么大。秋天是苹果园子里最美的风景,果子枝头挂,处处弥馨香。老牌的乔化苹果产量惊人,一个主枝上结的果子可以达到百十斤以上,这样就必须得提前给主枝下面支撑一个木杈往上顶着,否则随着成熟期日渐临近越来越沉,树枝不堪重负,往往在一夜之间就会垮塌折断。
   记得那时,父亲每年都会早早地准备几捆带叉的木棍子。说是棍子,其实也可以称之为“杠子”,长短不一,粗细不等。我心里明白,每年给果树顶叉的时候,这也就意味着一年一度“看苹果”的时间到了!
   2.“看苹果”是一个乡间俗语,指的是每年秋天专人蹲守在苹果树地里,一来预防有“贼娃子”偷摘,二来就是给不堪重负的主枝随时支撑木叉。为了方便看苹果,父亲自己动手,就给果树地里搭建了一个小“桉房”。
   这个桉房处在我祖父母坟冢的中间,土胡基砌墙,房顶是一个小形的人字梁木架,檩、椽、面板一应俱全,最顶上还铺摆着一层红色的机制瓦。父亲把墙的内外泥抹得光洁平整,棱角分明,最后还在靠里处搭了一架床。因为离家并不遥远,后来父亲又给里面通上了电,自此,这座小桉房便显得与众不同了。秋天夜晚的荒野里树影绰绰,清风飒飒,到处黑灯瞎火,唯有我家的桉房里亮光烁烁。似水流年,岁月如歌,如今睡在桉房里看苹果成了我人生珍贵的回忆,特别是躺着看书、坐着吹笛的情景,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却依然历久弥新、恍然如昨!……
   那个年代的乡里人经历过了饥饿困顿的煎熬,刚刚走到温饱边沿处,再加上当时经济、信息渠道不畅通,所以大家都谨慎有余,勤劳十足,本分老实。父亲和其他人一样,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果园里,冬季修剪、春季施肥、夏季疏花、秋季管护,往往为了节约吃饭来回走路所消耗的时间,他也就在桉房里就餐、喝水、歇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皇天不负有心人。朴实的劳动者务育出了最美的味道,那时的苹果酸甜适口、水分充足,百吃不厌。我记得当时,渭北塬上有一伙推自行车的小商贩每年都要骑行百十里路程,专门来要采购父亲作务的苹果去零卖。他们说老李家的苹果不但价钱合宜,更重要的是味道好啊,那些客人都说吃了不由得还想再吃呀!
   我家苹果味道非同一般的原因,就是因为父亲一直坚持给果树施用农家肥。为此,父亲还给大路口建了一个小小的公厕,既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行人,也给自家果园增加了肥源。老农民有老农民的智慧,父亲对世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给苹果树施肥就和人吃饭的道理是一样的。化肥虽然轻快倒不一定好,农家肥虽然“臭”了些,却成分复杂,养树啊!
   3.九十年代,是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人们摒弃了认识事物的固有理念。农业太苦,无工不富,年青力壮的我也夹杂在时代涌动的洪流中,从此开始了在城里打工的漫漫长路。
   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山泉的气息,泥土中也扎下了我的根脉,这方沃土有我的父老乡亲。我每年都要回来,发现家乡的面貌渐渐的有了变化,道路越来越宽了,房子越来越高了。最明显的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地,曾经花深似海、生机盎然的苹果园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连片的猕猴桃树和退耕还林时栽植的树木。
   皮已不存,毛将附焉?没有了苹果树,自然也就没有了苹果。听乡亲们说,我们这儿曾是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已誉满神州。不成想几十年后,支撑一方经济运转的主打农业产品,却悄无声息地进入了低谷。这种现象令人纠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带着深沉的疑惑,我做了必要地探究和思考。
   导致苹果生产走向穷途末路,因素有二:首先是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了化肥、农药的施用泛滥,以致改变了植物天然生长的属性;再者是无机化大生产,破坏了生物间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腐烂病、炭疽病成为难以遏制的灾难。
   因为大环境的改变,我家的苹果大园也早已不复存在,耄耋之年的老父亲给桉房旁的地里只保留了几棵苹果树。秋天回家了,树上也结满了果子,我摘一颗品尝,觉得味道有点涩涩的,竟然有卡喉咙的感觉!
   眼前是广袤的田园,蓝天依旧,沃土依然。苹果的时代过去了,父亲也老了,物不是,人亦不是。蓦然间,我想起了父亲过去务出来的苹果味道,滋味悠长,历久弥新!……
  

共 21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对家乡苹果产业兴衰原因的剖析,抒发了对故土的热爱以及对象父亲一样勤劳朴实劳动者的赞美之情,语言简洁,故事曲折,描摹细腻,情感丰富,趣味横生,引人入胜!三部分既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果园子就在我家老屋的坡底下,到了春天万物生长的时节,满树繁花盛开,白茫茫一片,逗引得蜜蜂嗡嗡乱飞。到了夏天,青涩的果子藏在浓密的树叶里,葱葱茏茏,密不透风,投下的影子俨然一间房子那么大。秋天是苹果园子里最美的风景,果子枝头挂,处处弥馨香。老牌的乔化苹果产量惊人,一个主枝上结的果子可以达到百十斤以上,这样就必须得提前给主枝下面支撑一个木杈往上顶着,否则随着成熟期日渐临近越来越沉,树枝不堪重负,往往在一夜之间就会垮塌折断。“看苹果”是一个乡间俗语,指的是每年秋天专人蹲守在苹果树地里,一来预防有“贼娃子”偷摘,二来就是给不堪重负的主枝随时支撑木叉。为了方便看苹果,父亲自己动手,就给果树地里搭建了一个小“桉房”。导致苹果生产走向穷途末路,因素有二:首先是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了化肥、农药的施用泛滥,以致改变了植物天然生长的属性;再者是无机化大生产,破坏了生物间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腐烂病、炭疽病成为难以遏制的灾难。感谢赐稿绿野文学社团,问候作者,祝创作愉快!推荐发表!【编辑张永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科        2019-09-19 14:11:12
  谢谢,感谢张永麟老师辛苦编发!
2 楼        文友:文思若静        2019-09-19 17:40:20
  着到这务苹果一文,把我的思绪推到九十年代务苹果的日子。从栽到结果子到卖果子,很像自己学文学一路走来的经历。栽的是希望,收获的有失望,也有理想。谢谢作者美文分享致谢,致敬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