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戒尺的敬畏(散文)

精品 【晓荷】戒尺的敬畏(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14发表时间:2019-09-20 19:35:19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曾叙述过童年读书时家乡的私塾先生寿镜吾老师的故事。他在文中写道,“他(寿镜吾老师)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这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寿镜吾先生看起来很严厉,其实态度很温和,手边有一把戒尺,但不常用。
   说起戒尺,自然的让人联想到古代私塾的课堂。古代私人办学盛行,富豪人家聘请先生在家中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诵读四书五经,识文断字,即为私塾,这名称有别于后世出现的官立学堂。
   戒尺是什么?简言之,就是私塾先生执教时用来惩戒学生的木板。戒尺,戒有“警戒,惩戒”之意,尺即“尺度,标准”。在教学中,学生若犯错误,或背不好书时,就要受到先生的惩戒,或被打手心,或被打屁股,从而心生敬畏,发愤努力读书,成为有学识、有德行的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衡量学生品行和能力的标准。古代社会,戒尺成为先生上课时使用的辅助教具。它体现了先生的威严。
   古代私塾,很讲究师道尊严。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拜了老师之后,就要像对待长辈一样的毕恭毕敬。自古以来,有“严师出高徒”一说。纵观历史上很多有高深学问和巨大成就的人,在读书时都得到老师的谆谆教诲和严格的教育,甚至被先生用戒尺处罚过。
   戒尺是古代私塾教育制度的产物,是用来惩罚学生的工具。作为封建余孽,“戒尺”教育观念曾经受到人们的诟骂和猛烈抨击。人们觉得,惩戒与循循善诱的教育理念严重相悖,是对儿童身心的摧残,因此,不予提倡。现在,时代已发生巨变,教育理念日新月异,戒尺教育方式早已成为腐朽丢在历史的垃圾堆里,而对学生采取的更多的是温和的赏识教育和说服教育,用爱心感化学生。但是,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对学生只有赏识、鼓励、宽容和迁就,致使学生很难接受教育,甚至有恃无恐,没有一点畏惧感,所以,适当的对他们采取惩戒,不仅需要,而且很有必要!
   中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家庭已经迈进了小康生活的行列。家长们宠溺自己的孩子,在子女教育上要求不严格,导致孩子缺乏善恶是非观念,品德不好;性格上自以为是,敏感脆弱,不可理喻。现如今,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大了,不听话,逆反心理强烈,难管教,无可救药,深感失望,觉得对子女的教育很失败。他们常常懊悔在孩子小的时候,过分溺爱他们。溺爱是家庭教育的大敌。是的,因溺爱孩子,很多家庭出现了小皇帝,小公主,自私自利,蛮不讲理,有恃无恐,无人敢管。这些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虚荣心极强,若一点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爆发出来。有的孩子无视生命的价值,动辄以死相胁,结果,因为幼稚和冲动,发生自杀的悲剧。也有的孩子,性情怪癖,精神抑郁寡欢,导致心理障碍,难以疏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自然很复杂,甚至有的具有偶然性。不过,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对孩子幼年教育的缺失。
   孩子在年幼时的言行和思想,对性格的形成很关键。他们缺乏生活的常识,缺乏对是非善恶观念的明辨能力。而且,有的孩子生性顽皮,恶习较多。无论是孟子性善说,还是荀子性恶说,都强调后天教育对改变人的道德品行的重要性。而教育的实践,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辅相成,既有独立性,又有相融性。
   在孩子成长中,家教很重要。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家庭教育因人而异。家教要严,这是很多家庭对子女教育形成的共识。父母知识层次不同,家庭环境氛围不同,教育方式方法不同,使得教育的对象——孩子呈现出千差万别。一些有成就的人,在幼小的时候,受到的家教往往很严。当他们做错了事情,或者读书不努力时,父母会对其进行“口诛笔伐”,甚至笞罚。有句话叫“不打不长记性”,这固然不值得推崇,但是也存在一些合理性。打,皮肉之痛,会让孩子有畏惧,不再犯类似错误,因为,切肤之痛还是让人有所忌惮的。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有约束,譬如道德法律,不是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一个人总要有些怕头,否则,他就是一个狂人,为所欲为的人。人性存在劣根性,像贪婪,懒惰,自私,安逸,好犬马,近女色等,这些是存在于人内心深处的丑恶的东西,与文明和道德格格不入,这就需要社会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其进行引导,通过教育来实施,而这个过程中,惩戒显得很重要。有了规矩,有了处罚,从而得到警戒的目的。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封建时代的家庭教育观,我们当然不提倡。不过,对孩子教育越严,孩子越能体会到父母的一片苦心,而溺爱常常播下悲剧和罪恶的种子。有过很多案例,一些人犯罪后,对父母曾经溺爱自己,没有很严格的监管自己而痛恨不已。
   我们这儿有句话,惯子不孝,肥田收瘪稻。细细想来,古话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孩子的教育,学校尤其重要。孩子自上学起,就一直待在学校里,接受老师的教育。孩子能否成才成人,除了自身,家庭等因素外,还有学校的因素。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和命运。
   说起学校教育,那威严的戒尺又出现在我面前,难以挥去。对于学校教育,家长们会有不同期望和看法,对老师要求也有区别,或严,或松。家长希望老师严格管教自己的孩子,可以打,可以骂,但内心里出于一种护犊心理,又不希望老师把打骂真正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想和做很矛盾。我们主张允许老师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惩戒,要把握好时机和尺度,但决不赞成体罚或变相体罚和辱骂学生。有的孩子很顽劣,屡教不改,教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春风化雨的开导,对他往往不起作用,左耳进,右耳出,教育无功效。这时,老师需要给他点“颜色”看看,用戒尺给他以警省,畏惧,自励。我们自小给父母打过,可有哪一个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往死处打呢,分寸是有的,打在手上,疼在心里,隐隐有恨铁不成钢的苦涩。我们的老师教育学生,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和对家长的负责,对国家教育的负责。他们把满腔的热血和真诚献给了教育事业。管学生,就是为学生好,对家长负责。学校里,一些对学生既有爱心,又特别严厉的老师,往往能教育出优秀的学生,而一些敷衍塞责、对学生不管不问的老师,虽然在学生中口碑不错,但是,称不上称职的老师,连最起码的“育人”的职责都没有做到。
   现代社会,教师是弱势群体。他们稍有不慎,就会受到家长无端指责,社会群起围攻,特别是有关媒体喜欢捕风捉影,小事放大。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如果严厉批评教育,或者用肢体轻轻碰一下学生,就会有想不到的后果。孩子回家后,向家长诉委屈,家长也不明就里,只想到学校找老师出气。孩子之所以向家长告状,是因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还会认为家长会替自己“血洗冤仇”。于是,有的家长,因此找到老师算帐,喋喋不休起来,甚至小事放大,诉诸媒体,媒体又火上浇油,无限放大,导致事情升级,上纲上线,这样一来,倒霉的是认真负责,严格管教孩子的老师。事后,老师心寒,觉得一片好心没有好报,怎么能再去做“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校闹使得老师们畏惧,心惊胆颤。教师原本完全出于一片好心的行为,却触怒了家长,惹得自己不得安宁。有的老师在学校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明知没有错,也只得向家长和学生道歉,还有的老师因此受处分,遭解聘,被开除。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很多教师只管教书,不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敢管,不想管,不愿管,这是广大教师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上好自个儿的一节课,就万事大捷了,哪还管教育不教育的事情,教育学生,还是留给班主任和学校吧。久而久之,教师心中的那份热情之火被浇灭。现在的孩子,确实难以管教。教师批评的话都不敢说重了,不然,孩子回家后寻死觅活的,教师吃不了兜着走。有的孩子因为作业不做受了老师批评,就生气发躁,想不开,跳楼了,跳塘了,此事件一出,社会批评之声迭起,媒体甚嚣尘上,导致教师受牵连。殊不知,孩子自杀应该有多种原因的,比如,个性,思想,家庭……有的只是偶然性事件而已,常常被放大,危言耸听,因噎废食。这里,我不是为教师开脱责任,如果真的是教师行为过分,就应该得到一定的惩处。有的家长,护孩子的短处。明明孩子做错了事情,却不去追究孩子的错误,堂而皇之的指摘老师。在孩子面前数落教师,降老师威信,纵容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实,除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较大,还有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了。教师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常常怀着爱和真诚的心。至于辱骂和体罚学生的老师,毕竟是少之又少。我们的老师在处罚学生时,会很有尺度和节制,打得轻,怕得重。谁也不会对孩子存在故意讨伐的心理。
   在现代教育中,戒尺不会再上课堂,但我们的心里应该有一把无形的戒尺,对孩子进行惩戒,警醒孩子,认识错误,学会做人,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共 35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篇文通过写《戒尺的敬畏》引出了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上确实存在某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现象,致使老师不敢管孩子,最终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发生了孩子轻生的现象。作者有《戒尺的敬畏》,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在我们的心目中应该存有一把无形的戒尺,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学会做人,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感谢您赐稿晓荷,祝创作愉快!佳作推荐赏读,欢迎继续投稿!【编辑:张爱珍】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926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爱珍        2019-09-20 19:37:29
  学习欣赏老师佳作,推荐赏读!
2 楼        文友:张爱珍        2019-09-20 19:38:38
  赞同老师文中的观点,爱珍在此敬香茶一杯!
3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09-21 14:04:30
  谢谢老师编辑和点评,祝您周末愉快。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4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09-23 06:51:54
  现在,教育部文件明确还给教师适当的惩戒权,可我们的老师们怕也是如履薄冰了,谁敢用呢?稍有不慎……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5 楼        文友:无一念        2019-09-23 15:58:10
  如何让学生有一个积极向上、正能量、真善美的观念呢?每天都是作业、手机、学校,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换位思考、不会观察思考,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