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我的故乡往事(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我的故乡往事(散文)


作者:李长新 童生,58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75发表时间:2019-09-21 08:24:34
摘要:2013年,我们李姓去厥山(崛山)寻根问祖,认祖归宗。厥山李氏宗亲指着奉先堂上的横额根在陇西说,咱们李家是唐室后裔,你知道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陇西人。又从明洪武三年由洪洞大槐树底下迁此。由此知道我们四明山李姓还具皇家血统。

【晓荷】我的故乡往事(散文)
   在豫西秦岭山脉伸出的崤山支脉上,洛河北岸有一座山叫四明山,不甚高大,但却在豫陕两省卢灵洛三县交界一带有点名气。清代中叶,有永宁厥山街李姓老两口在此占荒。后又有程姓从永宁邑丈庄(程家庄)人亦迁此,东场王姓也于清未从下河徐家湾张岭移居,共李王张三姓,各割据上场、东场、下村族居,后又有贾姓解放前从代岭迁此。此山面朝商洛,西望莽岭,迎洛水而带索峪河;三面环谷,峭壁千仞,山上有全神庙一座,娘娘庙一座,古柏森然,香火旺盛。四明山地名来历传说与周边三山有关,南有娘娘山,东有钟咀山,西有大圣山(位于陕西灵口北),供有姊妹四人尊神,站此山可望周边三山,故曰四明山。广义四明山,还包含前山,后山。
   2013年,我们李姓去厥山(崛山)寻根问祖,认祖归宗。厥山李氏宗亲指着奉先堂上的横额根在陇西说,咱们李家是唐室后裔,你知道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陇西人。又从明洪武三年由洪洞大槐树底下迁此。由此知道我们四明山李姓还具皇家血统。
   说来并非是我高攀,不信大家可以去(厥)崛山打听一下,看看家族古碑。与厥山街一河之隔宜阳三乡的唐代大诗人李贺,亦为宗亲呢。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曾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词典上说,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史册上说,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毛主席对陈毅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
   而四明山下村程家,也有来历,糸北宋理学家伊川二程后人,祖上迁永宁丈庄,与厥山近邻,过去叫程家庄。程门立雪成语就出在程家呢,祖先也是牛人!
   二程,即程颢和程颐,河南(今洛阳)人,他们的学说也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
   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曾任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死后葬于洛阳伊川二程墓。
   我上面所述,唐室皇家血统,并非高攀,确实是历史史实。李贺也确实与我们祖籍地一河之隔,我们不能像武则天,因为祖先未有显贵,四处攀扯宗亲,吓得官员都不敢面对了。再说,唐朝已经远去了鼓角争鸣,已经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什么意义呢。而我们的祖先,我只追溯到明代,以上只是听说系陇西一族,还需要到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继续追溯族谱呢。
   四明山上坪一簇柏树下,长眠着我历代祖先;高堂之上,有我祖先牌位和父母神位;尺咫土屋,陈列父母经手置办的桌椅家私;陋室空堂,也是我举办婚礼的土屋,曾留下祖辈生活过的背影。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青少年生活过地方。给过我家的温馨,奶奶的呵护。从我呀呀学语,到启蒙学童,接受父母教诲,祖母溺爱,这一切令我终生难忘。二十一岁,我告别父老乡亲,从这里走下山,顺索峪河(一说为狻猊河,其源头秦池村出土狻猊石像,未经人工雕琢而神似,意味远古时代此河已经命名)北上,到木桐搭班车进城,走向社会。
   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人生最难忘记的岁月。我记得还未入学,我就成天在下庙学校厮混,但没有座位。老师上课时,没有我的座位,学生娃就把我赶出去了,我只好在院子里偷听老师讲课。毛旦还清晰记得,我把一至三年级的语文课本流畅的念下来。终于,我七岁了,老师说你可以入学了。我回家缠住妈妈,让她把我送到学校,交给杨老师。杨老师留个剪发头,精明干练,她把我领到老师住室,给我发了一年两本课本,语文和算术,又发了铅笔和作业本。老师给我正式安排了座位,让我坐第一排。从此,我就成了卢氏县潘河公社河口大队四明山小学一名一年级学生了。杨老师说,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正式学生了,不能和己往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说知道啦。时在一九七O年夏。
   谁知道有一天,头天夜里去河口看电影《红色娘子军》,早上醒来晚了,我不敢去校,怕迟到挨批,就躲到房后牛圈里。班长王宪方和毛旦等就带一帮学生来找我。我要挣脱,他们力气大,就把我举在头顶,从牛路抬到学校,交给老师。杨老师也没有呵责我,说以后注意就行了。后来,杨老师离开了这个学校,她与苏支书也离婚了,回她娘家了,听说是下河徐家湾熬家滩人,命运多舛,又改嫁官坡、洛阳,现若健在,也八十多岁了。
   杨老师一走,上屋我四哥接任。他在夜张坪代角寺(早已荒废)耕读中学读过书,平时不苟言笑,教书也很认真,总共教了二十五年,都是民办教师身份。最初一月才五元钱,到十几元,几十元。熬到一九九三年前后,他放弃教书到外面矿山打工,没挣到钱把工作丢了。后来国家把民办教师都转公办了,他的同事熬到现在,每月工资好几千,他没赶上。这几年,听说他得到国家每月补三百块。他很勤快,快七十人了,夫妻俩还种了成十亩地。都是别人撂荒的,他都种上,卖粮换钱。
   在下庙上三年学,一九七三年下半年,转到井家窑村小上学。老师是郭忠义,公办老师,黑瘦瘦的,多才多艺,还会音乐。另一个叫齐三鱼,洛南三要司人,文革中被人整跑,落脚到赵坡,有点文化,让他临时教书。
   一九七四年,学校搬到河口街大队部,老师又换成刘志诚、薛成群。现在,郭忠义,刘志诚都去逝了,齐三鱼恐怕也死了。薛成群是沙河张家村人,还健在。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毛主席逝世,我在拐峪上初中。此地距四明山近二十里,要住校,遇星期六才能回家一趟,周日下午赶回学校。到家里装一布兜黄玉谷面馍,几斤糁子和豆面,还有一瓶酸菜。有时跌倒把瓶摔碎,就吃不上菜了。同学们说,瓶子来,瓶子去,回去提个罐子系!这一阶段,学校整天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还有批水浒、批宋江投降派。到1977年,高中开始考试了,我也顺利考上木桐高中。那时,国家要求每个公社都要办高中,学制只有两年。到1979年,已经恢复了高考两年了。
   周日我回家,一起回家的还有东坡现群、东院万明(2017年,55岁的万明已经病逝)。文明除了放牛,割草,拽猪菜、背柴,还要上坡捎带挖药材,什么远志,桔梗,柴胡,红参,苍术,白芨,天冬都挖过,还去梯崖掏五灵脂。这些药材,还要晒干,再送到供销社收购门市卖了,可换来三五元钱,弥补上学期间生活不足。
   高考失利,据说我错半分没有考上。只好回到故乡的大山里,在生产队里干活。碾洼、窑沟岭、郭梁、皂角树壕,狼窑、大平坑、红苕垭、漆树壕、西坡梁,哪里都留下我放牛、割柴、挖药的足迹。在山上,与小伙伴谈人生,话理想,总想有一天,走出大山,干一番事业,不负人世走一场。
   但国家尚未开放,走出去搞副业,没那个本钱和能力。出门要钱和粮票才能吃上饭呢。
   在中州大地,黄河岸边,打拼了二三十年,舞文弄墨,自认为没有多大成就,不过聊以谋生而已。忽然感觉自己老了,虽然天长地久,而人生却如白驹过隙。回眸故土,许多长辈亲人已长己矣,后代许多年轻人不说其父名都不认识了。对故土念念在兹,我知道故土已溶入我的血脉,浸入我的灵魂,乡间虽则日益荒废,独我年年岁岁,仍愿与故园相守,陪伴着这里的山水和一草一木。夜晚的星空里,那眨眼的星星,我知道那是祖先的眼睛,在深情地凝望着我呢!

共 32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写故乡的历史渊源和我的故事,回望了那段难忘的岁月。文章语言质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往事的眷恋之情。散文开端对故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作了介绍,这也是我成长的环境,给了我文化熏陶,创作灵性。散文按照时间为序,条理清晰。感谢作者创作和分享,佳作予以推荐。【编辑;高令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09-21 08:26:46
  故乡往事难忘,故乡是我们的情结,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感谢分享。问好。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