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由悟性思维介入与旁观(作品赏析)

精品 【流年】由悟性思维介入与旁观(作品赏析) ——简评张增伟的组诗《青龙山上》


作者:媛婕嫣 布衣,23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25发表时间:2019-09-24 08:30:40

其实,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介入者与旁观者。彼此介入,又彼此观望。
   巴尔扎克曾通过街上行人的语言介入或亲历了他们的生活,而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却通过他的散文诗《人群》介入或认同了巴尔扎克的这一思想。他说,只要他愿意,他可以介入任何人的躯体,感受他们的心灵认知、思想和虚实相间的生命图景以及所产生的现实关联,这等同于一种生命移植。于他而言,一切都是敞开又可介入的。而这种介入后来又被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萨特提出的“介入观”而介入。萨特说,“写作,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已经开始介入了。”虽然他当时所指的文体并不包括诗歌,但依旧不妨碍日后诗歌特性的自由与介入,无非是思想者不停增补表述与角度而已。
   如果说,介入效果听命于旁观后烘托而出的发声及思悟,那么,诗人张增伟的这组《青龙山上》便更能很好地让我们识别诗之内与诗之外的介入与旁观。
   初看山是山,路是路,再看山不是山,路不是路。介入与旁观若由一根感悟的思维串起,有所指,有所另指,那么青龙山上那些可参与的景物就不受控制地干预了人的生活。此时呈现给读者的便是人介入了景物,同时景物又不可避免地介入了人。
   很显然,张增伟这组《青龙山上》并非单一的山行即景诗,所以我们在诗行中并没有看到他在实景上进行的大量描写,反倒在思想之外的精神遇合中给出了更多的描绘。整组诗共有十三首,基本都以短诗为主。从一座山、一条盘山路、一幅飞天的壁画以及一片蓊郁的红树林等景物循序深入,表现手法虽不尽相似,却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在诗里,他托物言志,借助一个又一个场景将自己融入其中,并以小见大,通过思想深度的连接引申远意。在由物及人的转换中,他将现实问题的本真合而观之地宣泄出来。主体客体互相介入,虽语言气质平和冲淡,却不乏一种内在的力量蕴藏其中。
   在开篇作《盘山路》中,诗人将盘山路完全隐喻成人生路。他先是用一种悟性思维开宗明义地介入了自己的语境,他说,“有时候,走必要的弯路/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而后又做一番小小的铺垫影射主题,指出了“迂回曲折”是盘山路的特点。另一层意思是说,没有一个人能一帆风顺地走到终点。接下来他又继续强化之前的感悟。在一番巧妙的意象之后,他用一种肯定的语气及坦诚的声音给出了自己形象的比喻,并在最后诗节中进行了首尾呼应。而这样的表达既突出了诗歌的主旨,又将自己感悟所得、言语风格、意蕴、以及形式特征等传神有效地表达出来。而诗的结尾处可谓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他说,“它的扎实、平稳/让上山的人与山之间缩小了高度。”只要坚持,目标就会越走越近。这似乎又无意介入了汪国真的那句经典,“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翻出新意,却丝毫没有刻意的成分。
   在这里,他借助“盘山路”这个场景,以一种隐形的介入使自己成为旁观者,“入于悟,而得其神;出于悟,而求其理”。
   《在高处》,诗人既是介入者又是旁观者,当他喜欢站在高处的那种感觉,他便开始介入。当他看到“脚下的庄稼睁开多情的眼睛,淘气的云涌追逐着放荡的岩鹰……”他就毋庸置疑成了一名旁观者。一系列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但将其所要表达的内容描述得生动又具体,还很好地调和了诗文中介入与旁观之间的关系。在这首诗的最后一节,诗人还以凝重的顿悟剖视了“高处不胜寒”的现实情境。而这种情境恰恰又与诗歌的开始部分,也就是他喜欢站在高处的那种感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他迅速由一览众山小的辽阔之心跌至怅然若失的状态。一切倏而即逝。踩着众人仰慕的目光又如何?不过是矗立在棉花包上的虚空而已。
   在这里,诗人将他所见、所思、所感、所受、所悟从初始阶段逐步发展和演变,而真正的指向无非是对人类弱性存在的一种鞭挞。“当语言像老虎的牙齿一样锋利的时候/往上一步,就是天堂/往下一步,就是地狱。”也就是说,当你升至一定的高度,你所面临的境遇无非是面对各种诋毁的无力躲逃。一种不进则退的状态不但锁定了整首诗的意义,同时也将诗的结尾处推向了高潮。
   在这组诗当中,每一首短诗几乎都沿袭了传统形式的表达技巧,不沉重,不缀饰,所以也不会造成明显的语言障碍。他的笔端随内心自然流淌,并从自身维度出发,或横向联系或纵向共鸣。他将青龙山上可参考的景物一一找到契合的关联,然后积极架构,使它们成为一幅有机整体后又“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在《飞天壁画》中,他先是从历史的角度将自己遁入敦煌的莫高窟艺术。在苍茫月色下他感动于绵延千年的敦煌爱情。作为旁观者,他仿佛看到了那个叫飞天的精灵在一幅壁画中复活。像是一种隐隐的暗示,恍然间,她的舞姿竟超然无羁地摄获了他的灵魂,也令他幻境的想象轻易地漫入人心。
   然而,在这首叙事诗描述到最后一节时,他结束了那种遁入时空的艺术感,并利用以物喻物的表现手法使自己由感性思维讯速回归至悟性思维,他说,“像湖水中的一圈圈涟漪/从一个水波到另一个水波/从一个故事到另一个故事/飞天的影子与我的前世/在故事中,融为一体”
   仿佛一种定义性的结语,寥寥几句便将他之前那些茂盛的联想与意识完全解构,似乎也应和了那句,“没有什么是情感穿越解决不了的。”但他依旧不乏是自我体验的介入者与旁观者。
   看来,介入与旁观在他这组诗当中已成为最明显的特征。或直接,或隐喻,或交合。在心灵感触的外化下,诗人将他的悟性思维与景物自然糅合,从而使自身成为主体的一部分。他擅于发现表象之下的内核,并运用常见的比喻手法进行外在投射。在所选定的景物里,他“立象以尽意”,感悟自然的同时也感悟生命。
   所以,他的诗常常充满了一种个人的感情色彩。像是即时应景时必然发生的关联。如《红树林》《山枣树》《给爱人照相》《深秋的青龙山》《走在落叶上》以及《四十岁,不想与青春说再见》等诗几乎都有类似的表现。而这些诗歌借用的诸多意象又齐齐指向一个时节,那就是秋天。比如,“红树林”“红珍珠”“荒草”“枯黄”“高远”“飘落”等。这里的红树林指的是秋天的枫叶,红珍珠则是熟透的山枣。
   他将这些意象统统寄托在这个生命之秋,然后再言生于象,象生于意,建立客观的对应关系。而后又将诗歌内在呼应与意境成功凝结在他深刻的思想里,却不破坏诗歌整体的节奏与韵律,不能不说他娴熟的技巧与妥善之处。
   在小诗《石阶》中,我们看到,他没有过度泛滥他的情感,只是在意蕴与形式上沿袭了之前《盘山路》的表现手法,像是它的一种姊妹篇,但传递给读者的依旧是一步一个台阶的人生路。他先是以匍匐的姿态介入石阶,同时又以旁观者的谨慎摸索前行。简明的言语,质朴的内在。
   在这里,母亲的血脉指的是中华大地,而他是中华儿女。他亲吻大地,藏起思乡的情结,用手中的闪电渲染那颗追求梦想的炽烈之心。他或入或观,一面角度互换提亮诗歌的生命行为,一面在文本的结尾部分升华思想。而这样的呈现不但大大提升了诗歌的张力,同时也拓展了主题的意义。匍匐前行是一种人生策略,“登上制高点的人,一定是贴地面最近那个”。
   一切都是敞开又可介入的。张增伟这组诗正是沿着这种情感曲线延伸扩展并互为表里的。在介入与旁观中,他先是运用悟性思维感受、孕育、表达,再借助沉稳有力的语言风格及词句间的色彩,相继将《青龙山》景物与自己梳理成一个又一个生命共同体,狭义扩展广义,不避庸常,却在可赏可鉴中不可避免地生发出一种向上的力量及辽阔的境界。可以说,既迎合了时代,也具备了“惠特曼的浩大与幸福的声音。”

共 30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对于旁观和介入这对词组的理解,通俗地说,就是既要进入到作品中所涉及的内容意向等中去,又需要跳出这些,不被这些所束缚,以冷静理性的目光去审视判断。我不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但我想文学创作大抵都是如此吧,不光是小说散文戏剧,抑或如作者所评的诗歌,都需要介入和旁观的。因为“写作,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已经开始介入了”。没有介入就不可能有创作的灵感,诗歌如此,其他文学样式也都是如此。当然只是介入,而没有旁观,可能我们的作品就缺少理智清醒的判断,甚至有时就是一个人的胡言乱语,不符合人伦不符合现实,这样的作品是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的。作者用这样一把文学评论的尺子,对张增伟的组诗《青龙山上》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客观的评价,让我们没有读过本诗的人,也产生了想读本诗的愿望。谢谢作者精彩的评析!编辑推荐阅读,尤其是喜欢文学评论的人更应该学习。【流年编辑:嘉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092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嘉禾        2019-09-24 08:34:32
  对于文学评论,我不是很熟悉,但我尽力去理解您的写作意图。如有不当之处,请见谅!我个人觉得您写的很好,对张诗歌的分析很深刻很新颖,有让人醍醐灌顶的顿悟!学习了。
回复1 楼        文友:媛婕嫣        2019-09-24 09:16:56
  谢谢老师!编辑辛苦,敬茶
2 楼        文友:嘉禾        2019-09-24 08:40:09
  请以后再发文不要在正文中写题目和署名。谢谢!
回复2 楼        文友:媛婕嫣        2019-09-24 09:17:07
  好的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9-09-28 14:43:5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媛婕嫣        2019-09-29 06:41:59
  深谢编辑老师厚爱,感谢逝水流年文学社!祝好,敬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