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一张古琴弹奏出的空弦绝响(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一张古琴弹奏出的空弦绝响(赏析) ——茅奖作品徐怀中《牵风记》的读解


作者:齐鲁青未了 布衣,35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66发表时间:2019-09-24 11:15:52
摘要:三个人、一匹马、一张古琴,“国风式”歌咏的知音传奇和战地爱情的空弦音

一、茅奖视阙下的“牵风记”
   文学是继往开来的事业,是永远不老和永远年轻的事业。读者就是延续不老的这个事业的车的双轮,鸟的双翼,不停地推动文学事业的前进,腾飞。
   九旬高龄的徐怀中《牵风记》荣获茅奖,成为茅奖历史上最年长的一位,再次打破第九届王蒙81岁获茅奖记录。令人振奋人心!在没读《牵风记》之前,我认为这届茅奖评委颁给徐怀中这个奖是精神安慰奖,有点照顾高龄作家一个精神鼓励,具有示范性效应,主要鼓励能保持旺盛创作精力的高龄当代名家,继续笔耕不止的去写作,就有机会获茅奖,获得中国文学的最高荣誉,这是一个作家一生的愿望。也希望每届茅奖都能为高龄作家保留一个名额。这个奖是茅奖中的励志奖,在文学史上有着催人奋进的力量。
   茅奖的另一个意义是“聚焦”作用,只要一部作品获得茅奖之后,立刻在众目睽睽之下聚焦放大出来,作家就开始忙不完的参加新书发布会、研讨会、记者访谈,还有评论家的齐声称赞和评论奉献,让作家应接不暇,喜不胜收。而读者这头呢,则是目瞪口呆,是这么回事吗?有那么好吗?于是,吸引着民间的读者好奇,疑问?积极参与进来,我也要读读验验,这部作品到底咋样?
   看一部作品的受关注度,影响力,不能只看媒体的言说和文学评论,也得参考一下豆瓣的书评,短评,倾听一下读者的声音。人文社书评圈就先行一步,人文社出版的刚刚出版的新书率先向全网的书评爱好者约评赠书,约到后两周内务必在豆瓣书评区交作业。此举就是第一时间向读者要评价,听反响。书评圈的小伙伴们参与热情高,纷纷举手邀约,并且交稿及时,质量也很高,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近期约评的作品有李洱《应物兄》、徐怀中《牵风记》、库切《耶稣的学生时代》、严歌苓《穗子的动物园》等。
   《牵风记》这部作品虽然是仅有19万字的小长篇,看似轻而不重,实则薄而不轻。读的过程也很顺畅,带来舒适的阅读快感,好读易懂,读完一遍就基本概括作品的全貌。而我却读了三遍,每遍都能读出新义,递进式理解出不同层面的内涵和延伸。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是想完成这部作品的书评,所以一读再读,从一到三,读出了一匹马“牵”出三个人,一张古琴的知音传奇和爱情的空弦绝响。是一曲含蓄凄美,荡气回肠的爱恋传奇。
   《牵风记》以刘邓野战军挺进大别山为背景,以作者熟悉而真实的军旅生活为衬托,讲述了汪可逾、齐竞、曹水儿三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情感和命运,三个人和一匹枣红老军马“滩枣”、一张古琴的动人的悲情故事。
  
   二、三个人,一匹战马战地浪漫知音传奇
   书中一号人物北平古琴女汪可逾的人物形象是纯洁,美的化身,诗一般的女学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使。乳名纸团儿,她三岁随师习琴,母亲将一张家传宋琴送给她相伴。在一次文工团演出时因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与团长齐竞相遇,齐竞一眼就认出了这个一张名贵的宋代七弦古琴。一个眼神,一曲琴声,两个人就成为了战地知音,汪可逾也特别欣赏才貌双全的团长。
   四年后,汪可逾在太行中学毕业后,再次奔赴延安不成,因要轻装上阵,随身携带的古琴上不了船,又加入了齐竞的独立第九旅作战部队,齐竟再见她的感受是,仿佛被一颗子弹击中,好在没有应声倒地。汪可逾的再次出现,从此改变了每个人的人生命运。
   汪可逾在九旅的职务是文化教员,教战士们学习文化。她出生于京城名望的书法世家,她的楷书手迹写的字体工整,排列均匀,属工柳体,在部队行军途中就参加了标语组的工作,留下了许多秀目挺拔,骨力遒劲的方字块标语,充分表现了中国汉字线条的自然美,把中国书法美学的精神延伸到战争之中。这一点又是这部作品的美学风格特点之一。
   汪可逾从小患有夜盲症,又是平板脚,是个心地纯洁,天生毫无心计的女孩子。还有一个天生的洁癖,就是不吃饭不喝水可以,不洗澡可不行。小汪的床边总是加铺一条长长的白布,一概不允许任何人坐她的床单。所以,汪可逾最后在水溶洞病故时,曹水儿用了六块大洋从老乡那里买一块白布给她盖上,至死也要保持纯洁,一尘不染的身子。这一块是前有铺垫,后天对应。
   汪可逾的含蓄的微笑是特的特有标志。她的笑容如含藏于心底的一汪清泉,清澈甘洌。是男人心目中最纯洁无邪的女神,看到她后都会投去“望梅止渴”的酸甜滋味,但还能心无旁骛,清纯无邪的保持距离,视为神圣不可冒犯的女神。虽然和曹水儿在天然溶洞相依为命,对头而卧,但曹水儿对她丝毫不有亵渎之心,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却终未能触及,令人为之感叹。汪可逾是曹水儿可望不可触及的知音。
   古琴是汪可逾的生命,古琴在,汪可逾就在。当汪可逾渡船北返落水失踪时,齐竞说,如果找不到人,就把古琴坠上一块石头沉下去,也要让古琴一直陪伴她。当部队挺进大别山时要求要轻装上阵,无奈之下曹水儿只好将古琴掩埋。当汪可逾病故后,齐竞找到了这个古琴,含泪感慨,永远不会再有七弦琴的弹奏应和了,这曲异常激越凄苦的战地恋歌,至此烟消云散,终究是一声空弦音。
   汪可逾的古琴最后结局是一张只有一根“宫弦”的“废琴”,与开篇齐竞吟诵白居易的《废琴》遥相呼应。最后陪伴这张古琴是齐竟的宠物布偶猫,偶尔也会伸出一只前爪,像主人一样弹拔一下独弦,这只布偶猫倒在古琴旁,安详地死去。像主人一样,服药倒在古老的银杏树下陪伴汪可逾长眠。这只猫笔墨不多,却是神来之笔,猫也是作家笔下常用的象征动物,猫在这里象征着忠诚的守墓人,这只布偶猫是齐竟日夜形影不离的陪伴宠物,古琴又是汪可逾日夜相伴的尤物,齐竟把所有的遗憾和未竟的愿望都寄托在布偶猫身上了。
   齐竞的人物形象是有留学背景的儒将,文武双全,才华横溢,高大帅气,能征善战,驰骋疆场的英雄人物,是女人心目中的男神。作起报告来都能脱稿演讲,激情四射,自然征服了汪可逾的好感和芳心。却因为内心有着陈腐的封建贞洁思想和大男子主义的霸道,而错失最爱,悔恨愧疚终生,跪拜在女神汪可逾直立挺拔的银杏树下,服药赎罪,令人唏嘘!
   在汪参谋等妇女被俘时,遭到了八里畈工作队民团武装欲要羞辱侵害时,她为了自己的清白毅然决绝坠崖一跳腿部受伤,齐竟所关心的是,迂回的盘问她受没受到污辱失身。汪可逾气愤之余,说了一句最严厉的话:“齐竟,我从内心看不起你。”从此,两人再无牵扯和交集。
   齐竞对汪可逾有着深深的爱恋和愧疚。从汪可逾的琴声像子弹一样深深地击中,到汪可逾死后,抱着她留下的残缺的古琴时时弹奏,到最后大量药丸自杀,不禁让人扼腕痛惜。这是用生命书写的爱情之殇,这是壮烈的革命悲情主义,完成了对自己的恋人树碑立传的夙愿,立下《银杏碑》碑文,来总结她的一生。为了恋人毕其功于一役,自己随她而去,了无牵挂,幸福地死亡。
   汪可逾的美就是一尊晶莹纯净的汉白玉雕像。是在一种纯自然状态下天然的美,也是战地中最美的一幅“战地即景”。她的纯洁与神圣,使她称为战争年代不朽的传奇。
   曹水儿的人物形象是英勇果敢,忠诚可靠的英雄形象。对首长毫无保留的忠诚,对汪可逾没有丝毫亵渎的呵护和崇拜。总是一次次出色的完成首长交代的任务,是一个可靠的通信员,是一个放心的牵马人。
   曹水儿在承担了单人独骑护送汪可逾到大别山的任务时,在复杂危险的大扫荡追击的环境下,曹水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作战经验,挖地洞躲避了敌人放火烧山,单打独斗杀死了四个追兵,找到了当年红军留下藏身的水溶洞。每天靠曹水儿巧妙化缘讨饭,来保证汪参谋的营养恢复腿伤,每天像穿山甲一样在洞口进来进去,乐而不倦,此生此世他多么想在这个彻底净化身心的天然世外桃源生活,尽心呵护纯洁无瑕的女参谋。这也是曹水儿一生最大的荣幸。
   但曹水儿同时也是悲情人物,人长的皮肤黑呦健壮,英俊潇洒,他走到哪里也讨女人缘,是一个男女关系扯拉不清的人,以致最后遭老保长女儿的诬陷,而被执行枪决的悲惨命运。曹水儿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男人,敢做敢当,有着大义凛然,独特的军人风格。宁可站在被冤死,也不跪地求生,显示出大义凛然的独特个性。这一点与汪可逾在水溶洞被老军马拖出来,也让她站立的死。作者这样的有意的安排,不是证明曹水儿和老军马,才是汪可逾真正的知音吗!齐竟只是她曾经爱慕的对象,艺术上只是弹奏出的一声空弦音,未有奏和,并不是心灵上的知音。
   老军马“滩枣”的形象是有灵性,通人性,善解人意,忠诚可靠。其象征意义是作者“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和绝处逢生的“老马识途”的惊喜出现,老军马是团长齐竟忠诚可靠的坐骑;是通讯员曹水儿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无言战友,曹水儿的一声的口哨,成功突破重围,逃脱了枪林弹雨下的生存:是汪可逾的无言知音,老军马是牵引三个人的灵性神马,三个人经历和命运都与老军马紧密联系。
   在一次听完她谈的战地琴曲《关山月》后,竞从大老远跑过来,咣啷一声把一扇窗户给给撞开了。汪参谋的“乘骑感”也真好,人与马默契到能领会对方的一举一动,无障碍地交流,老军马还得到汪参谋的最高贴脸奖赏,让通讯员曹水儿好生妒忌。
   当曹水儿将掩埋的古琴送到了水溶洞时,汪参谋谈了十多支曲子,也没见老军马来,当她再谈《关山月》时,老军马又大老远跑到溶洞前,听这首曲子,汪参谋也听到了“滩枣”的叫声,演绎着“老马识声”动人典范。
   《琴赋》开篇说:万物有盛衰,唯音声无变化。人的听觉里会永远保留着第一次听到的那种声音。马的听觉也会沿着第一次声音再来,这就是马的灵性。
   老军马“滩枣”对汪可逾超乎寻常的依恋,迁就和照顾。当汪参谋去邯郸任教时,老军马感觉到后飞奔而来左拦右挡,死活不让她走,小汪感动的当着众人掩面而泣。
   老军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拼劲全力把汪参谋从溶洞里拖出来,让她直立的姿态站在老银杏树上,鹰鹫不食,昆虫绕行,再次展现她完美无暇的美好形象。象征着“化蝶而生”。老军马最后也奄奄一息卧立不起,成了一群鹰鹫的猎物,不到几分钟就剩下一副骨架,庄严的享受一次“天葬”仪式。
   在通信员曹水儿被枪决后,齐竟根据他画的一张地图找到了汪可逾的遗体,又看到了“滩枣”完整的骨骼,原来老军马的尸体被群鹰抢食了。接着又寻到了汪参谋的古琴,齐竟没想到,这张千年古琴最后归属了他。最后又在她最喜欢的银杏树下发现了如人体雕塑般般尸体,老军马为汪参谋画上了一个完美而永不腐朽的句号。齐竟悲痛之余,立下一石碑“银杏碑”以悼念。然后,齐竟也服用大量药丸安乐地死去,常伴于银杏树下,陪伴她。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徐怀中以诗一样的语言在耋耋之年,以军人热烈丰富的情感,用美学建构的方式,抒情的方式描写战地爱情传奇。其笔法宝刀未老,笔力雄健,精炼节制,用全部生命激情的书写三人之间的凄美浪漫的知音传奇,三个人的结局最后是,汪可逾下直立在银杏树下雕塑般的死去,齐竞的跪拜服药自杀,老军马的“天葬”干净的离去,曹水儿的被诬陷枪决。虽然结局扼腕叹息。但这种悲壮的浪漫主义留下来的冲击波,却久久回响。
   真实,是作品的第一生命。这部作品给读者最大的直观印象,历史真实,生活真实,人物真实,艺术真实,战地场景真实,处处见真实。唯有真实,才有准确,才能迅速建立读者与作家的信任的基石。作者以驾轻就熟的亲身经历和真实贴切地还原到真实的战争年代,小说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情节,都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性,给你的阅读带来强烈的顺畅感和信任感。
   《牵风记》有两点将被文学史上肯定的。一是这是一部书写知音传奇的长篇小说,以往突出知音传奇的文学体裁多数是诗歌和散文,这一点也是徐怀中的突破。二是这部作品“国风”式书写,突破了军旅文学的美学高度,以后会让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文学现象。
   “牵风记”牵的什么风?
   “牵风记”牵的是什么?牵出的是“一马牵三人。”一马是枣红色的老军马“滩枣”;坐马的人是齐竟;骑马的人是汪可逾;牵马的人是通信员曹水儿,一匹马,至始至终把这三个人“牵引”在一起,生死与共,最后陪伴汪可逾死去是老军马。三个人死的都很悲壮、悲情。’演奏出了一曲空谷绝唱的“空弦音”,鲐背之年的徐怀中可谓用心良苦,布局紧凑严密,完美的、统一的去建构这部作品。
   “牵风记”还牵出了数字“9”之风,90岁高龄的徐怀中完成的完美一击,写这部作品跨度五十年,三次不同历史时期推倒重写,最后这次又艰难写了四年,实现了久违的夙愿和理想。“9”是数字中的最大数字,代表着久久长远。战争时期凡是独立建制的部队都沿用“9”这个数字,齐竞所在的部队都是以独立第九团,第九旅出现,齐竞的坐骑老“滩枣”臀部又烫印一个数“9”,同时也是作者寄予的厚望,能够将这部作品久久流传。
   “牵风记”牵出的耄耋之年的“青春之风”;牵出了男女的“纯真”爱情之风;牵出了高山流水的“知音”之风;牵出了长篇小说“国风式”书写之风;牵出了军旅文学的“美学”之风;牵出了激情的“浪漫主义”之风;牵出了高龄作家也能获得“茅奖”之风;牵出了文学创作的“精耕细作”之风。
   历代军人莫不以戎马一生为荣耀,军旅作家徐怀中用五十年完成的未竞之作《牵风记》斩获茅奖,实现了自己戎马一生的最高荣耀。
  
   三、一张古琴弹出的空弦绝响
   《牵风记》是一部首尾呼应,一脉相承的作品,评论一致认为突破了战争文学的美学高度。“牵风记”牵的古老的“国风”,“国风”产生于周朝,周朝当时也是战争频繁,未婚男女常在一起欢娱吟唱民谣,诗歌就在此时开始流传,也就有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牵风记》同样以战火纷飞的年代,燃烧着青春的激情,诗意的爱情,被称为“国风式”写作,寓意就是在此。
   诗经,有古诗最美不过诗经之说。这部作品同样把你带入古风古意,古诗古镜的美的境界。作品中的最美不过纯净如水的汪可逾开始,从汪可逾怀抱古琴弹曲出场,到齐竞含泪怀抱古琴弹曲结束。从汪可逾的乳名“汪纸团”被丢进盛满清水的玻璃杯来历开始,经历了十九个春秋,才在清水浸泡中渐渐平展开来,直至回复到本来的一张白纸,这就是人的一生一世的过程。饱含着徐怀中的美学理想,唯有纯净唯美的爱情是最美的,最人性的,最真实的,超越战争的硝烟和残酷,回归人性最渴望的爱情唯美底色和理想。
   古琴女汪可逾和团长齐竟是战争中唯一能够的吟诗论琴的的知音。从齐竞爱不释手地欣赏千年古琴,随口吟出白居易的《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澹无味,不称今人情。”到开始汪可逾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两个人就开始了“邂逅相遇,与子偕臧”的浪漫爱情故事。
   汪可逾自幼迷恋空弦音。每次演奏之前都是给一个空弦音,仿佛在目送那个悠长深邃的空弦音飘散而去,再弹下一曲之前还是加缀一个空弦音,空弦两端之间把琴声立于无限远的自然空间,直至无限远。
   伯牙绝弦谢知音,志在高山流水。汪可逾弹奏空弦音,志也在高山流水遇知音。在人不在器,若有心自释,无弦可也。《牵风记》是一张古琴弹奏出的空弦绝响。
  

共 59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三个维度赏析了茅奖作品《牵风》,从茅奖的视角、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和作品美学高度。文章有概括有具体,重点从作品人物切入,其形象性格,人物间的关联,及由此演绎出的悲情故事,赏析具体透彻,已见作者阅读之深。由人物推及语言等艺术风格,赏析到位深刻,充分展现了这部茅奖作品的艺术水准和高度。它独特的军事题材,感人的悲情故事所带来的强烈的感染力,特别是对于写惯了的爱情题材,以古琴为媒介,更感人心魄。一篇好的赏析作品,总是以深入的阅读为前提,基于作者极高的鉴赏能力,由此便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原著的兴趣。特别感谢作者给予我们这些。感谢赐稿流年。【编辑:伊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伊蘭        2019-09-24 11:17:10
  感谢教师对《牵风记》作品的赏析,提纲挈领,有高度,有深度,是一种引领式的阅读。
万人如海一身藏。
2 楼        文友:齐鲁青未了        2019-09-24 17:57:09
  老师辛苦了,这么快的速度就把这篇书评精彩的编按出来,质量之高,令我心悦诚服,鼓励着我继续写,继续投。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